论列宁的自由观及其现代意义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le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类型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自由的形成和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关于自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看,自由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导向,不仅涉及个人,它还是连接国家、社会及他人的纽带,关乎经济、文化和管理等多层面的进步与发展,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等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列宁;自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0070-02
  “自由”作为全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类型和发展阶段中被长期思考和钻研的重要论题,早已成为人们经常反思的价值观,且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内涵。从古到今,很多人在诠释和实践自由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譬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结合并总结前人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人自由全面发展对人自身以及经济社会作用的论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全面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自由”与“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涉及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抓手,不仅凝练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又概括出了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价值导向及道德行为价值准则,同时强调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带来的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提供了价值共识和行为规范的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本文将从列宁对自由观的基本观点出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其现代意义。
  一、列宁自由观的基本内涵
  首先,在实践基础上建立的自由具有客观性。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主义》中说:“在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界的统治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在人脑中客观正确的反映的结果,它证明这一反映(在实践向我们表明的范围内)是客观的、绝对的、永恒的真理。”①因为,人们处于主体地位,可以自由选择意识。但是,如果脱离人们实践活动,有再多的自由意识也难以实现起决定性作用。列宁认为实践才是“我们成为自然的主人”。所以,人们的自由在无数个实践中得到尝试,在尝试中深化自由意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即自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不能脱离实践和绝对的自由。
  其次,符合客观规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列宁关于自由看法始终坚持的是唯物主义立场,是与马赫主义截然对立的自由。因为,列宁指出:“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认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如马克思千百次反复说过的那样)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②因此,自由源自于尊重和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任何企图违背规律的自由都会变成自然的“奴隶”。所以,从经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来看,自由也意味着人们要服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全面发展客观规律的支配,要自觉而全面地通过丰富、提升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再次,由于以實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理想的自由是国家倡导的自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到了未来要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下,只有人才能够完成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并自觉地创造属于人们自己的新历史,在实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前,人们自身的社会关系都受制于自然界、社会历史和强加于人们思想观念的约束,人们在生产中获得的东西往往与他们自己相对立或相异化。所以,自由的实现并不是一个静态过程,它是在实现人们自由而全面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自由。正如列宁所说:“还有国家的时候就没有自由。到有自由的时候就不会有国家了,不去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旧式分工,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过是一句空话。”③因此,自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自由。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自由的新内涵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求来看,我国政府在社会层面上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足以说明,“自由”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相当大的分量。前述“自由”观念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个体自由,而且同时也成了连接国家、社会和他人之间强有力的纽带,即自由的实践过程关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进步与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或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从自由实际上涉及我国国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阶层的管理等诸多领域的实情出发,不断地为自由观念的树立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中对自由价值目标的追求,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繁荣、进步和发展。
  第一,从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选择上来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政治上实现了真正的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人们积极奋发向上和崇德向善的基本要素,又是推进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价值内核。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领导,才使我国各族人民理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在政治权力上实现了自由。所以“从历史和现实实践看,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因为它符合中国人民翻身获解放的价值追求”。④
  第二,从对民主与自由权利的追求上来看,由于人们经常追求的自由与民主既是人类自己与生俱来的秉性,又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要努力实现的价值追求,邓小平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民主权利与自由观念的教育将被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来抓。在社会实践中,要通过教育来真正地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从而使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得到了保障,“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拥有自由的行动、不受限制的权利”,⑤并得到了保证。   第三,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张与落实来看,文化上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先进方向,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活力,并通过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即通过文化上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升我國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当前我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有效地抵制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消极影响。所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⑥来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可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深刻领会列宁自由观的现代意义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求来看,在社会层面上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足以说明,“自由”的重要性。正如前述“自由”观念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个体自由,而且同时也成了连接国家、社会和他人之间强有力的纽带,即自由的实践过程关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进步与全面发展。
  首先,从个人层面上讲,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促使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真正发挥生产力三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受社会发展各个历史阶段诸多因素的影响,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依然需要长期培养、培育和提升的过程。正如列宁看来,人们之所以要树立并发展自由观念,其根据就在于通过对自然界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⑦所以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看,人们对自由价值的追求实际上也是不断地解决个人自由与社会全面发展之间各种矛盾的过程,让人们从自然和社会束缚中解放出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从社会层面上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自由观念的培育不断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动力,源源不断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广开了门路,从诸多领域建立健全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和必要的社会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个人的自由全面提升能够达到高度的有机统一。
  最后,从党和政府进行管理的国家层面上讲,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从而进入到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人民争取了自由与发展的基本权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就提出的执政为民理念,“采取了一系列保障公民的有力措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⑧当前,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构建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乃至树立人人能够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等发挥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由概念赋予的新理念与新要求,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奋斗目标、前进的方向和努力实现的途径。
  总之,列宁自由观的现代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为实现社会主义强国梦与现阶段全面进行社会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从诸多领域积极地引导着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流意识,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推动作用。
  [注 释]
  ①②中共中央编译局:《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2页。
  ③中共中央编译局:《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97页。
  ④⑤⑧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组编写:《兴国之魂》,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第74页、第78页。
  ⑥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其他文献
[摘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博物馆无疑应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历史类博物馆首先需要在藏品与观众的权衡中回归社会教育的核心功能。同时,博物馆自身文化建設的加强、传统陈展方式的更新、生态理念的引进和避免过度艺术化等,皆为历史类博物馆在现当代转向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历史类博物馆;当代转向;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
期刊
[摘要]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凝炼特色文化是白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笔者认为,进行特色文化凝炼,需要弄清基本的着眼点、找准着力点、明确立足点,从而保证其真正成为一种现实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地方发展; 特色文化;文化建
期刊
[摘要]19世纪是美国高速发展的时期,南北经济模式差异的矛盾却愈演愈烈,最终付诸于战争。南部“棉花王国”的兴衰有着深厚的国际背景,以美国内战为转折点,美国的棉花产业经历了巨大的起落。从棉花贸易出发,探讨美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的联系,及其全球化视角下世界经济的分工与合作。  [关键词]棉花王国;美国内战;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
期刊
[摘要]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它是中国礼乐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了中国士大夫的情怀和趣味,因此将古琴作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进行传播十分必要。本文对古琴的文化意义和國际传播进行了简要梳理,并以说服传播的ELM理论基于受众传播的条件A(能力)、M(动机)、O(机会)三因素进行分析,探求中国古琴在国际传播上的方法。  [关键词]古琴;国际传播;AMO;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700多年前,宋元在广东新会进行了惨烈的崖山之战,宋帝昺投海殉国,南宋遂亡。当地的文物部门经过多年文物调查和水下考古,找到与崖门海战相关的大量遗迹、遗物以及线索,但没有发现宋元沉船。需梳理文物资料,总结经验,在即将重启崖山考古中争取有重大发现。  [关键词]崖山之战;文物调查;水下考古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0027-0
期刊
[摘要]博物馆与高等院校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存在着重要交集,这就使得两者的合作成为可能。本文以知识衔接、志愿服务等为契机,通过探析馆校之间合理技术利用以及必要文化宣传的开展,以推进两者协同互惠的深化合作,以推动其基本文化功能的真正实现。  [关键词]博物馆;高等院校;教育职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0075-0
期刊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学家帕尔默也曾在《现代语言学导论》一书中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輔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历史辉煌,文化灿烂,各种文化在甘肃方言这个符号系统里都有充分的表现和反映,不同地域的语言,传达着这
期刊
4月2日清晨,在清明踏青之际,以兰州为起点,我们开始了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的考察之行。此行的第一站便是秦安。秦安是座甘肃东南部的小城,身为土生土长的甘肃人,虽久仰其名,却未见其容,更别谈深度了解了。因而临行前,对这座小城的语言文化充满了无比的好奇。我们行程向南,路上所见皆为粉色的桃花,这在给寂寞的黄土高原增添了不少色彩的同时,也让这次考察活动充满了阵阵诗意。唐代诗人李白有“烟花三月下扬州”,而我
期刊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欣赏的社会文化教育公共机构。开放对象是全体大众,其中包括行动障碍的特殊群体。行动障碍者是社会中特殊的弱势群体。尊重、理解、关心这一弱势群体并给予他们帮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健全人相比,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认可和体现自我价值。诸多博物馆自免费开放以来,吸引了不少行动障碍者前来参观
期刊
时 间:2017年4月5日  地 点: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文广局三楼会议室  主 持 人:冯玉雷 《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总编,作家  参会人员:  刘世友 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文博副研究员  张家铎 原隆德县志办主任,地方志专家  张 恢 隆德县职业中学校长,高级教师  文必武 隆德县职业中学高级教师,作家  马成功 隆德县文化馆馆员  王知三 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关陇民俗研究会执行理事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