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在世,钱不够花。
假使人生如网游,我怀疑这是个基础设定。
至于那些生下来就掉到金山银山里的极少数,属于游戏开发团队老大的亲友团。
或者不是第一次玩游戏,比如说,这一趟玩游戏的时候,如果你架桥铺路放生散尽家财拯救地球什么的,下一趟来的时候,一注册就有机会领到系统派发的新手大礼包,最豪华的限量款。
这样的传说得算是游戏攻略,就是验证反馈的结果不知道在哪里能看,也没说万一不靠谱能上哪儿喊冤差评去,你爱信不信。
总而言之人人都在找点钱花,到底多少点才算是点,因人而异可以从毫厘而至无穷大,富有富的各路传奇如有神助,穷有穷的台风过处满目沧夷。
为了保证“人生在世,钱不够花”的设定一直成立,还有个“相对匮乏”保驾护航。
多年以前有位叫理查德·康尼夫的作家,用田野调查的方式研究了一堆富人,写了本《富人物种起源》,书里就说到过,富人们都不觉得自己富,因为有钱这事,得看你和谁比。
有位当时身家9.6亿美元的富人,因为离那个神奇的十亿(billion)还差了点,就曾经哀怨地说:“每次看到那些身家三四十亿的人,你就会自问:我到底什么地方不如人?”是啊,這前有楷模后有追兵的,一天不登榜首一天压力山大,胜利登顶了也还压力山大。
据说心理学上,把这种不按客观标准做自我评价,而是以一个精选的同僚团体为标准,和自己做比较,然后把自己给比幽怨了的心态,叫作“相对匮乏”。
换成咱们的说法,大概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以我的理解,这句话的通常意思,其实是不鼓励随便进行这种操作的,所以直接剧透了操作后果。
按书里提到的富人起源考据,有这么几段:
“人类进化约在10万年前大致达到与目前相同的形态,考古学家普遍认为,第一个富人现身大约是在一万年前。
这个富人的配备当然不是劳力士手表或钻石,而是类似鹰嘴豆的东西。大约就在现今的叙利亚和土耳其边界的某个地方,有一群人定居下来,发明了农耕。考古学家的说法大都是:人口增加、气候改变、粮食短缺等原因迫使人们不得不舍弃从前的狩猎和采集生活方式,而改采农耕方式,而少数强势家族在某个遥远的冬季,因为作物收成有盈余而发了财。
这最初农耕的作物可能是原始小麦或苦巢菜,或新石器时代七种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考古学家老觉得是鹰嘴豆,这种作物确实很容易成为我们印象中富人种种行径的物质基础。鹰嘴豆可以囤积,可以用来换取别的物品,可以用来聚集土地、权势、性伴侣,以及各种小东小西。”
如果咱们把这事本土化一下,可以和鹰嘴豆媲美的恰巧有那么一样。
《岭南文库》丛书里专门有本《岭南文化》,那上面说:
“广东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将野生稻变为人工栽培的地区,英德牛栏洞出土有距今约12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的非籼非粳水稻硅质体。曲江马坝石峡遗址也出土有4000多到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栽培水稻遗迹……说明在广府民系地区,稻米已开始作为食物的补充。经过漫长岁月的实践,提高了稻米产量,才开始长达数千年以稻米为主食的生活。”
参照鹰嘴豆致富的逻辑推论,那么粤地最早的富人是囤了好多米而发财。
迄今地道粤语里形容有钱,都不叫有钱,叫有米。“他们家非常有米”的意思,是这家非一般地有钱。
找活路找工作,说是“揾米路”,蛇有蛇路鼠有鼠路,各有各的米路。
发薪水叫作“出粮”,发双薪叫作“出双粮”,加薪倒是不叫作加粮,叫“加人工”。
老板和客户群,总之能让你有钱赚的都可以叫作“米饭班主”,过年时节给家里米缸贴张红纸,上面写着“常满”,给家里娃或者宠物起个小名,也可以叫“有米”,意思和来富旺财差不多。
从前有位阿姐和我讨论,特别踏实,安全感的实质是指什么,瞎琢磨了一通回答说:“家有余粮?最好是米烂陈仓?”你看米烂陈仓也是形容非常富裕的。
反正钱的事情,在粤地方言里和大米脱不了关系,其来有自。
那么北方形容别家有钱怎么说?有矿?有面?好奇去查了一下,小麦其实并非我国原产,起源于西亚,大约在距今5000年左右进入我国。比水稻的种植历史少了一半。
“经过漫长的旅程,小麦逐渐适应了我国的土壤环境,成为外来作物最成功的一个。在我国农耕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小麦自出现在我国后,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推广过程,直至唐宋以后才基本上完成了在我国的定位。小麦的推广改变了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也改变了国人的食物习惯。”
算了那还是说有矿吧。说有鱼塘鸡场的不行,家财万贯,喘气带毛的不算,因为停电几天或者来一场禽流感,即刻归零,哭都没用。
也许总结起来,古早年代是囤着耐储存的必需消耗品比较有机会做富人,到今天就不太管用了,反正不打仗不遭灾的话,咱们现在囤盐囤压缩饼干和肉罐头是当不了地主的。
围观地主倒是可以。
前几年住过一个小区,开发商本人就住在那里,业主们挺高兴,起码这物业管理好啊,不好了就可以去直接邂逅开发商本人,提个改进建议对吧。有两回去楼盘的酒店里吃饭,觉得今天这出品真不错啊,后来发现,人这老板恰好过来吃饭呢。
那几年物业管理真是挺好的,偶然到酒店地下停车场里晃过一圈数了数,那里停了他家半个亿的一溜名车。话说那辆迈巴赫的齐柏林确实好看,私下嘀咕八卦,这才叫车吧,奔驰宝马在旁边都被比成了渣渣。
好东西谁不喜欢,查了一下车价,当即就说,去买张彩票还是有希望的……订车的时候还要被审核资格的,比如您的第一辆车是什么品牌?我和朋友琢磨了一下怎么填表:第一辆,自行车,凤凰牌的?第二辆,摩托车,本田的?当时还年轻吧,就这点事情乐得和傻子似的。
再后来,开发商又建了个3.0版的新豪宅楼盘,搬新家了。这原本楼盘的业主们果然就不那么乐呵了,财富溢出效应溢到新楼盘去了嘛。 但八卦还是有得听的,比如说私人飞机,比如说从别省平移古建筑过来家门口玩,光是运费若干,比如说新花园名贵树木若干,台班费连吊带种若干,光是这私家园林也有半个亿……这算是米烂陈仓的近距离围观真人版。
再再后来,我就搬到山里的村屋小区围观邻居了。
至于为什么是围观而不是自观,应该不算是匮乏心理,而是真觉得,本人搂着几个盒饭钱的下中农一枚,不小心进了富农们的地盘。
互联网的富豪们养猪,我的邻居们则热烈地养了鸡鸭鹅,有一天我遛弯的时候,甚至还听到了羊叫声。
山下有一户的邻居签了20年租约,而后轰隆隆地在花园里花费十来万建了个养鱼池,要自己养鱼吃。
我听得都迷了,直接蹦下去伸长脖子参观了好几回,那鱼池大池套小池,像以前有种叫作华容道的七巧板玩具似的构造,以本人的下中农思路,这是要亩产多少才能把成本给吃回来……热烈地送了人家一本《科学养鱼50问》,顺便问:你家的鱼以后能卖我几条不?
再就是种菜。邻居们打招呼时都热情地说,来我家摘菜啊!我没种菜,热情回答说来我家摘花好像也不太合适,这天就有点聊不下去。自家没特产,不太好办。
有一次还真干了件蠢事,邻居说来我家摘菜呀,我居然脑子进水地就真进去了,人家精心料理的菜啊,从外围一叶叶掐下来给我,那菜心人自己都舍不得吃,本人默默暴汗自省中,您这造的是什么孽啊亲。
也有邻居种菜大丰收的,去年这时候我被邻居派发了一堆萝卜,泥乎乎的,然后吃了一礼拜萝卜。
本着投桃报李的原则,我憋到了中秋才抱着盒定制月饼送人家,結果又被人塞了几包免税店买回来的烟。回家默了半晌,这事,没完了啊。
至于果树,有追求的业主都用上滴灌了,树种要好,营养也给得科学精准到位。
村屋小区业主群里,人拼团买的都是鸡粪鸽子粪牛粪。业主们的家长住这儿,还有会养蜂的,咱家非洲芙蓉一开花,就招来一窝蜂,门都差点不敢出。
所以我估计,重建自己的食品供应链这事,是家有余粮之后的人们特别爱干的,重建这个重建那个,吃喝拉撒一样样来。
至于描述乍富,印象深刻的当数HG.威尔斯于1909年发表的小说《托诺·邦盖》,里面有那么几句:
“他们大惊之余开始热烈地采购。”
“他们一头栽进去,就像栽进某种事业”。
其中有一位,“一旦开始采购,就开始激烈地采购……他就像一心要表达什么东西而采购,他是在为了使人吃惊愕然而购买;他渐强地买,极强地买,强到无以复加……”每每想到这句,我就觉得被卷进了一场壮观的交响乐。
而最喜欢的金句,出自唐代韦庄:“花开疑乍富,花落似初贫。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俗世俗事都被说得花团锦簇那么好。
责任编辑:杨 希
假使人生如网游,我怀疑这是个基础设定。
至于那些生下来就掉到金山银山里的极少数,属于游戏开发团队老大的亲友团。
或者不是第一次玩游戏,比如说,这一趟玩游戏的时候,如果你架桥铺路放生散尽家财拯救地球什么的,下一趟来的时候,一注册就有机会领到系统派发的新手大礼包,最豪华的限量款。
这样的传说得算是游戏攻略,就是验证反馈的结果不知道在哪里能看,也没说万一不靠谱能上哪儿喊冤差评去,你爱信不信。
总而言之人人都在找点钱花,到底多少点才算是点,因人而异可以从毫厘而至无穷大,富有富的各路传奇如有神助,穷有穷的台风过处满目沧夷。
为了保证“人生在世,钱不够花”的设定一直成立,还有个“相对匮乏”保驾护航。
多年以前有位叫理查德·康尼夫的作家,用田野调查的方式研究了一堆富人,写了本《富人物种起源》,书里就说到过,富人们都不觉得自己富,因为有钱这事,得看你和谁比。
有位当时身家9.6亿美元的富人,因为离那个神奇的十亿(billion)还差了点,就曾经哀怨地说:“每次看到那些身家三四十亿的人,你就会自问:我到底什么地方不如人?”是啊,這前有楷模后有追兵的,一天不登榜首一天压力山大,胜利登顶了也还压力山大。
据说心理学上,把这种不按客观标准做自我评价,而是以一个精选的同僚团体为标准,和自己做比较,然后把自己给比幽怨了的心态,叫作“相对匮乏”。
换成咱们的说法,大概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以我的理解,这句话的通常意思,其实是不鼓励随便进行这种操作的,所以直接剧透了操作后果。
按书里提到的富人起源考据,有这么几段:
“人类进化约在10万年前大致达到与目前相同的形态,考古学家普遍认为,第一个富人现身大约是在一万年前。
这个富人的配备当然不是劳力士手表或钻石,而是类似鹰嘴豆的东西。大约就在现今的叙利亚和土耳其边界的某个地方,有一群人定居下来,发明了农耕。考古学家的说法大都是:人口增加、气候改变、粮食短缺等原因迫使人们不得不舍弃从前的狩猎和采集生活方式,而改采农耕方式,而少数强势家族在某个遥远的冬季,因为作物收成有盈余而发了财。
这最初农耕的作物可能是原始小麦或苦巢菜,或新石器时代七种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考古学家老觉得是鹰嘴豆,这种作物确实很容易成为我们印象中富人种种行径的物质基础。鹰嘴豆可以囤积,可以用来换取别的物品,可以用来聚集土地、权势、性伴侣,以及各种小东小西。”
如果咱们把这事本土化一下,可以和鹰嘴豆媲美的恰巧有那么一样。
《岭南文库》丛书里专门有本《岭南文化》,那上面说:
“广东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将野生稻变为人工栽培的地区,英德牛栏洞出土有距今约12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的非籼非粳水稻硅质体。曲江马坝石峡遗址也出土有4000多到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栽培水稻遗迹……说明在广府民系地区,稻米已开始作为食物的补充。经过漫长岁月的实践,提高了稻米产量,才开始长达数千年以稻米为主食的生活。”
参照鹰嘴豆致富的逻辑推论,那么粤地最早的富人是囤了好多米而发财。
迄今地道粤语里形容有钱,都不叫有钱,叫有米。“他们家非常有米”的意思,是这家非一般地有钱。
找活路找工作,说是“揾米路”,蛇有蛇路鼠有鼠路,各有各的米路。
发薪水叫作“出粮”,发双薪叫作“出双粮”,加薪倒是不叫作加粮,叫“加人工”。
老板和客户群,总之能让你有钱赚的都可以叫作“米饭班主”,过年时节给家里米缸贴张红纸,上面写着“常满”,给家里娃或者宠物起个小名,也可以叫“有米”,意思和来富旺财差不多。
从前有位阿姐和我讨论,特别踏实,安全感的实质是指什么,瞎琢磨了一通回答说:“家有余粮?最好是米烂陈仓?”你看米烂陈仓也是形容非常富裕的。
反正钱的事情,在粤地方言里和大米脱不了关系,其来有自。
那么北方形容别家有钱怎么说?有矿?有面?好奇去查了一下,小麦其实并非我国原产,起源于西亚,大约在距今5000年左右进入我国。比水稻的种植历史少了一半。
“经过漫长的旅程,小麦逐渐适应了我国的土壤环境,成为外来作物最成功的一个。在我国农耕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小麦自出现在我国后,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推广过程,直至唐宋以后才基本上完成了在我国的定位。小麦的推广改变了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也改变了国人的食物习惯。”
算了那还是说有矿吧。说有鱼塘鸡场的不行,家财万贯,喘气带毛的不算,因为停电几天或者来一场禽流感,即刻归零,哭都没用。
也许总结起来,古早年代是囤着耐储存的必需消耗品比较有机会做富人,到今天就不太管用了,反正不打仗不遭灾的话,咱们现在囤盐囤压缩饼干和肉罐头是当不了地主的。
围观地主倒是可以。
前几年住过一个小区,开发商本人就住在那里,业主们挺高兴,起码这物业管理好啊,不好了就可以去直接邂逅开发商本人,提个改进建议对吧。有两回去楼盘的酒店里吃饭,觉得今天这出品真不错啊,后来发现,人这老板恰好过来吃饭呢。
那几年物业管理真是挺好的,偶然到酒店地下停车场里晃过一圈数了数,那里停了他家半个亿的一溜名车。话说那辆迈巴赫的齐柏林确实好看,私下嘀咕八卦,这才叫车吧,奔驰宝马在旁边都被比成了渣渣。
好东西谁不喜欢,查了一下车价,当即就说,去买张彩票还是有希望的……订车的时候还要被审核资格的,比如您的第一辆车是什么品牌?我和朋友琢磨了一下怎么填表:第一辆,自行车,凤凰牌的?第二辆,摩托车,本田的?当时还年轻吧,就这点事情乐得和傻子似的。
再后来,开发商又建了个3.0版的新豪宅楼盘,搬新家了。这原本楼盘的业主们果然就不那么乐呵了,财富溢出效应溢到新楼盘去了嘛。 但八卦还是有得听的,比如说私人飞机,比如说从别省平移古建筑过来家门口玩,光是运费若干,比如说新花园名贵树木若干,台班费连吊带种若干,光是这私家园林也有半个亿……这算是米烂陈仓的近距离围观真人版。
再再后来,我就搬到山里的村屋小区围观邻居了。
至于为什么是围观而不是自观,应该不算是匮乏心理,而是真觉得,本人搂着几个盒饭钱的下中农一枚,不小心进了富农们的地盘。
互联网的富豪们养猪,我的邻居们则热烈地养了鸡鸭鹅,有一天我遛弯的时候,甚至还听到了羊叫声。
山下有一户的邻居签了20年租约,而后轰隆隆地在花园里花费十来万建了个养鱼池,要自己养鱼吃。
我听得都迷了,直接蹦下去伸长脖子参观了好几回,那鱼池大池套小池,像以前有种叫作华容道的七巧板玩具似的构造,以本人的下中农思路,这是要亩产多少才能把成本给吃回来……热烈地送了人家一本《科学养鱼50问》,顺便问:你家的鱼以后能卖我几条不?
再就是种菜。邻居们打招呼时都热情地说,来我家摘菜啊!我没种菜,热情回答说来我家摘花好像也不太合适,这天就有点聊不下去。自家没特产,不太好办。
有一次还真干了件蠢事,邻居说来我家摘菜呀,我居然脑子进水地就真进去了,人家精心料理的菜啊,从外围一叶叶掐下来给我,那菜心人自己都舍不得吃,本人默默暴汗自省中,您这造的是什么孽啊亲。
也有邻居种菜大丰收的,去年这时候我被邻居派发了一堆萝卜,泥乎乎的,然后吃了一礼拜萝卜。
本着投桃报李的原则,我憋到了中秋才抱着盒定制月饼送人家,結果又被人塞了几包免税店买回来的烟。回家默了半晌,这事,没完了啊。
至于果树,有追求的业主都用上滴灌了,树种要好,营养也给得科学精准到位。
村屋小区业主群里,人拼团买的都是鸡粪鸽子粪牛粪。业主们的家长住这儿,还有会养蜂的,咱家非洲芙蓉一开花,就招来一窝蜂,门都差点不敢出。
所以我估计,重建自己的食品供应链这事,是家有余粮之后的人们特别爱干的,重建这个重建那个,吃喝拉撒一样样来。
至于描述乍富,印象深刻的当数HG.威尔斯于1909年发表的小说《托诺·邦盖》,里面有那么几句:
“他们大惊之余开始热烈地采购。”
“他们一头栽进去,就像栽进某种事业”。
其中有一位,“一旦开始采购,就开始激烈地采购……他就像一心要表达什么东西而采购,他是在为了使人吃惊愕然而购买;他渐强地买,极强地买,强到无以复加……”每每想到这句,我就觉得被卷进了一场壮观的交响乐。
而最喜欢的金句,出自唐代韦庄:“花开疑乍富,花落似初贫。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俗世俗事都被说得花团锦簇那么好。
责任编辑:杨 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