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桉树不仅产量高,而且生长速度最快,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为了更好地加强桉树种植,必须切实掌握其育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基于此,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桉树;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92.39;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4.060
在桉树种植过程中,其育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十分重要的技术。由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为显著,且生长周期较短,因而必须结合本地栽培的气候特點,切实掌握其技术要点。
1 育苗技术
在桉树育苗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林地选择,其次是掌握其育苗要点,最后才能移栽。为了更好地提高其种植效益,在本文的育苗技术分析中,主要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1 桉树林地选择
由于桉树对林地要求较低,常见的丘陵平原和低山底部等均能作为种植林地。但为了提升其成活率,应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林地:土壤肥沃;疏松;土层厚度较高;排水良好。这样就能有效促进其成活率提升。其在气候方面的要求是最低气温≥-5 ℃,预防出现冻害的情况,避免幼苗死亡。
1.2 桉树育苗技术要点
在桉树育苗过程中,常见的培植方式有组织培养、扦插无性幼苗、种子培育实生苗。就组织培养和扦插无性幼苗来看,主要是借助科技的力量达到培育幼苗的目的。在嫩枝扦插过程中,采条是首要环节,且较为重要,因而必须科学合理确定采条时间,才能更好地保证其水分。通常清早实施,有助于提升其成活率。而在选在采条对象时,则需要以当前发育枝条为主,这是因为其具有最高的活性,成活率较高。不能选择存在病害虫害的枝条,以健壮枝条为主。完成采条工作之后,应在扦插介质中插入嫩芽。常见的扦插借助要是细沙、泥炭组和而成的混合物。且在扦插之后需要及时的浇水。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组织培养和扦插无性幼苗均借助了生物技术,将桉树组织变成桉树个体。但扦插无性幼苗已逐渐被淘汰,组织培养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和应用。其主要是借助细胞全能性的特点,将植物分离出来的组织或器官,在无菌环境下长成一个新的个体。为了将其成活率提升,需要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利用桉树顶芽与叶芽,一般以当年萌发的枝条上的幼芽为主,并在超净台上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处理,且将芽体需要切成多段后在初代培养基上进行接种。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其始终处于无菌环境,尽可能地提升其成活率。当完成接种工作之后,均需要将其所在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为(25±2)℃,光照时间12 h左右。在持续30 d之后,可以得到诸多无菌幼苗。其不仅生物特性良好,有效地保证其遗传性,还能满足生产需要。通常一株幼苗在进行组织培养之后,得到的幼苗超过100万株以上,有效地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就种子培育实生苗来看,主要是在特定条件下,将种子播种于播种床上,当幼苗成型之后,将其移入容器进行养护。通常而言,需要在移出幼苗之后的2个月就能出圃造林,不仅根系十分发达,而且能够迅速生长,最终促进其成活率得到提升,且具有便于操作的优势。
1.3 桉树幼苗移栽要点
由于桉树幼苗大都是采取组织培养获得,所以在移栽后,其成活率往往较低。而具体的原因在于其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形成,随着幼苗的移栽,其生存条件发生的变化较大,且环境相对恶劣,这就需要在移栽过程中掌握科学的移栽技术要点,才能确保其成活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技术要点如下:一是在移栽幼苗前将培养瓶瓶盖打开,使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般需要持续3~5 d,此时幼苗已经基本具备环境适应能力,对于其移栽后的成活率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在移栽过程中,应将幼苗小心地移出,确保其根系完整,并彻底清理其培养基,避免大量繁殖真菌和细菌,再把幼苗置于事先调配的营养袋中,每天都需要对其浇水,周期为7 d;三是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将其移栽到自然环境之中,这样不仅能保证其适应环境,而且还能促进移栽后成活率的提升[1]。
2 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在桉树移栽之后,病虫害的存在会对其的生长带来影响,此时就需要切实加强对其病虫害的防治,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产量的保障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具体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如下。
2.1 白蚁防治技术要点
在桉树病虫害中,白蚁虫害带来的威胁较大,特别是生长期在1~3年的桉树幼苗,其危害最大,将直接危害桉树的根、茎、秆,影响桉树正常的生长。白蚁啃食桉树组织后,导致桉树内在结构被破坏,使得其出现畸形生长甚至死亡,而这就会对产量带来直接影响。基于此,要想加强对其的防治,就需要切实掌握以下几点技术要点。
一是结合白蚁活动周期确定其防治时间,通常在每年的9—10月,这就需要在桉树造林前一年,减少白蚁数量,降低其对桉树成长带来的威胁。例如,采用白蚁诱杀包,在林地中挖多个小洞,并在洞口防治白蚁诱杀包,再利用干草将其覆盖和压实。二是种植之前,应在林场实施炼山处理,将草根和白蚁食物清除,将其食物来源减少的同时将其数量减少。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往往难以根除,所以还需要采用药物进行防治,例如利用敌杀死与辛硫磷的混合液、桉树白蚁复合剂等,具体的用法用量参照使用说明进行适当的优化即可。
2.2 瘿姬小蜂防治技术要点
由于瘿姬小蜂为外来物种,且其给桉树林场带来的危害很大,属于高危林业有害入侵物种。其主要为害桉树幼苗,给桉树茎、叶带来的破坏较大,导致桉树难以正常的实施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其生长较为缓慢,植株经常出现矮化的情况,甚至导致其出现落叶和枯死的情况,最终影响桉树产量。所以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其的防治,在具体的防治工作中,应切实掌握其技术要点有以下几点。
一是若桉树植株已被瘿姬小蜂感染,就需要及时将这些被感染的桉树植株焚毁,最大化地避免此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而这会对桉树产量带来影响。二是加强对此类抗灾树种的引进,在桉树培育时加强科技的应用,目前已经具备此类病虫害抗病的树种,但其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在购买幼苗时的价格往往要高。三是在苗期采用内吸杀虫剂,由于其在幼苗内存在的时间较差,能有效地杀死瘿姬小蜂,从而将其对树苗带来的破坏降到最低。不仅投入成本较小,而且效果十分明显,能有效防治瘿姬小蜂带来的病虫害。此外,还应强化幼苗期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主要是因为瘿姬小蜂对桉树的为害主要是在幼苗期,所以只有强化对其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桉树幼苗茁长的成长[2]。
3 注意事项
导致桉树病虫害的原因较多。就其种类来看,主要是有苗木、叶部、枝干、根部等病害,以及为害地下、食叶、主干的害虫。在具体的防治工作中,应紧密结合其具有的病虫害,切实加强对其的防治,并掌握其防治技术要点。除了上述两种病虫害外,还有诸多病虫害,如青枯病、焦枯病、灰霉病、茎腐病、枯梢病、枯萎病、蛴螬、蝼蛄和白裙赭夜蛾等。所以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处理,常见的方法有喷雾、喷烟、灯光诱杀成虫等,需要结合具体实际选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其病虫害综合防治成效的提升[3]。
4 结语
桉树育苗技术是最为基本的基础上,只有确保育苗的质量,才能更好地确保其移栽之后的成活率,并采取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才能更好地确保其得到茁壮的生长。
参考文献
[1]方小荣.桉树的育苗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150-151.
[2]农立初.速生桉树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技术与市场,2013(7):121-122.
[3]蒋小华.浅谈桉树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4(4):65-66.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桉树;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92.39;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4.060
在桉树种植过程中,其育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十分重要的技术。由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为显著,且生长周期较短,因而必须结合本地栽培的气候特點,切实掌握其技术要点。
1 育苗技术
在桉树育苗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林地选择,其次是掌握其育苗要点,最后才能移栽。为了更好地提高其种植效益,在本文的育苗技术分析中,主要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1 桉树林地选择
由于桉树对林地要求较低,常见的丘陵平原和低山底部等均能作为种植林地。但为了提升其成活率,应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林地:土壤肥沃;疏松;土层厚度较高;排水良好。这样就能有效促进其成活率提升。其在气候方面的要求是最低气温≥-5 ℃,预防出现冻害的情况,避免幼苗死亡。
1.2 桉树育苗技术要点
在桉树育苗过程中,常见的培植方式有组织培养、扦插无性幼苗、种子培育实生苗。就组织培养和扦插无性幼苗来看,主要是借助科技的力量达到培育幼苗的目的。在嫩枝扦插过程中,采条是首要环节,且较为重要,因而必须科学合理确定采条时间,才能更好地保证其水分。通常清早实施,有助于提升其成活率。而在选在采条对象时,则需要以当前发育枝条为主,这是因为其具有最高的活性,成活率较高。不能选择存在病害虫害的枝条,以健壮枝条为主。完成采条工作之后,应在扦插介质中插入嫩芽。常见的扦插借助要是细沙、泥炭组和而成的混合物。且在扦插之后需要及时的浇水。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组织培养和扦插无性幼苗均借助了生物技术,将桉树组织变成桉树个体。但扦插无性幼苗已逐渐被淘汰,组织培养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和应用。其主要是借助细胞全能性的特点,将植物分离出来的组织或器官,在无菌环境下长成一个新的个体。为了将其成活率提升,需要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利用桉树顶芽与叶芽,一般以当年萌发的枝条上的幼芽为主,并在超净台上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处理,且将芽体需要切成多段后在初代培养基上进行接种。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其始终处于无菌环境,尽可能地提升其成活率。当完成接种工作之后,均需要将其所在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为(25±2)℃,光照时间12 h左右。在持续30 d之后,可以得到诸多无菌幼苗。其不仅生物特性良好,有效地保证其遗传性,还能满足生产需要。通常一株幼苗在进行组织培养之后,得到的幼苗超过100万株以上,有效地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就种子培育实生苗来看,主要是在特定条件下,将种子播种于播种床上,当幼苗成型之后,将其移入容器进行养护。通常而言,需要在移出幼苗之后的2个月就能出圃造林,不仅根系十分发达,而且能够迅速生长,最终促进其成活率得到提升,且具有便于操作的优势。
1.3 桉树幼苗移栽要点
由于桉树幼苗大都是采取组织培养获得,所以在移栽后,其成活率往往较低。而具体的原因在于其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形成,随着幼苗的移栽,其生存条件发生的变化较大,且环境相对恶劣,这就需要在移栽过程中掌握科学的移栽技术要点,才能确保其成活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技术要点如下:一是在移栽幼苗前将培养瓶瓶盖打开,使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般需要持续3~5 d,此时幼苗已经基本具备环境适应能力,对于其移栽后的成活率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在移栽过程中,应将幼苗小心地移出,确保其根系完整,并彻底清理其培养基,避免大量繁殖真菌和细菌,再把幼苗置于事先调配的营养袋中,每天都需要对其浇水,周期为7 d;三是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将其移栽到自然环境之中,这样不仅能保证其适应环境,而且还能促进移栽后成活率的提升[1]。
2 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在桉树移栽之后,病虫害的存在会对其的生长带来影响,此时就需要切实加强对其病虫害的防治,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产量的保障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具体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如下。
2.1 白蚁防治技术要点
在桉树病虫害中,白蚁虫害带来的威胁较大,特别是生长期在1~3年的桉树幼苗,其危害最大,将直接危害桉树的根、茎、秆,影响桉树正常的生长。白蚁啃食桉树组织后,导致桉树内在结构被破坏,使得其出现畸形生长甚至死亡,而这就会对产量带来直接影响。基于此,要想加强对其的防治,就需要切实掌握以下几点技术要点。
一是结合白蚁活动周期确定其防治时间,通常在每年的9—10月,这就需要在桉树造林前一年,减少白蚁数量,降低其对桉树成长带来的威胁。例如,采用白蚁诱杀包,在林地中挖多个小洞,并在洞口防治白蚁诱杀包,再利用干草将其覆盖和压实。二是种植之前,应在林场实施炼山处理,将草根和白蚁食物清除,将其食物来源减少的同时将其数量减少。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往往难以根除,所以还需要采用药物进行防治,例如利用敌杀死与辛硫磷的混合液、桉树白蚁复合剂等,具体的用法用量参照使用说明进行适当的优化即可。
2.2 瘿姬小蜂防治技术要点
由于瘿姬小蜂为外来物种,且其给桉树林场带来的危害很大,属于高危林业有害入侵物种。其主要为害桉树幼苗,给桉树茎、叶带来的破坏较大,导致桉树难以正常的实施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其生长较为缓慢,植株经常出现矮化的情况,甚至导致其出现落叶和枯死的情况,最终影响桉树产量。所以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其的防治,在具体的防治工作中,应切实掌握其技术要点有以下几点。
一是若桉树植株已被瘿姬小蜂感染,就需要及时将这些被感染的桉树植株焚毁,最大化地避免此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而这会对桉树产量带来影响。二是加强对此类抗灾树种的引进,在桉树培育时加强科技的应用,目前已经具备此类病虫害抗病的树种,但其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在购买幼苗时的价格往往要高。三是在苗期采用内吸杀虫剂,由于其在幼苗内存在的时间较差,能有效地杀死瘿姬小蜂,从而将其对树苗带来的破坏降到最低。不仅投入成本较小,而且效果十分明显,能有效防治瘿姬小蜂带来的病虫害。此外,还应强化幼苗期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主要是因为瘿姬小蜂对桉树的为害主要是在幼苗期,所以只有强化对其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桉树幼苗茁长的成长[2]。
3 注意事项
导致桉树病虫害的原因较多。就其种类来看,主要是有苗木、叶部、枝干、根部等病害,以及为害地下、食叶、主干的害虫。在具体的防治工作中,应紧密结合其具有的病虫害,切实加强对其的防治,并掌握其防治技术要点。除了上述两种病虫害外,还有诸多病虫害,如青枯病、焦枯病、灰霉病、茎腐病、枯梢病、枯萎病、蛴螬、蝼蛄和白裙赭夜蛾等。所以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处理,常见的方法有喷雾、喷烟、灯光诱杀成虫等,需要结合具体实际选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其病虫害综合防治成效的提升[3]。
4 结语
桉树育苗技术是最为基本的基础上,只有确保育苗的质量,才能更好地确保其移栽之后的成活率,并采取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才能更好地确保其得到茁壮的生长。
参考文献
[1]方小荣.桉树的育苗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150-151.
[2]农立初.速生桉树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技术与市场,2013(7):121-122.
[3]蒋小华.浅谈桉树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4(4):65-6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