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世界很精彩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美的爱好是学生的一种天赋,彩泥制作不但对学生有艺术启蒙的教育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色彩配置本领等拓展了发展空间。
  关键词 彩泥浮雕 欣赏能力 表现能力 合作能力
  
  彩泥浮雕艺术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它表现自由,充满情趣,利用纸浆做成,再把它染上颜色,粘贴在底版上,可以制作出具有特殊立体效果的手工制作的浮雕艺术品。它的特点是制作工艺简单,立体效果好,表现力强,深受学生喜欢。
  这样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内容,如何将它与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引导学生对制作材料和造型手法上进行探究和创造的美术学习活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欣赏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学会感知美、欣赏美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我在彩泥浮雕教学《美丽的壁饰》一课中把引导学生学会感知、欣赏、领悟作品之美作为首要的工作。上课时,我将一幅幅精美的彩泥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有美丽的圣诞屋、快乐的小鸭子、鲜红诱人的草莓等等,学生一下子被浮雕艺术吸引住了,“哇!”“太美了”,学生轻轻地呼唤着。我对学生介绍说:这就是彩泥浮雕画。接着打开课件,伴着优美的音乐,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出现了,它为学生们介绍了彩泥浮雕画的概念,使用着色的技法和主要特点。让学生对彩泥画有了基本的了解。接着出示大量的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效果的作品:有奔跑中的人、丰富的海洋世界、优美的装饰图纹、可爱的小动物等等。学生沉浸其中,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反映热烈,有的说浮雕有立体感,有的说作品生动形象,有的说作品色彩丰富等等。
  这样通过展示大量的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的作品,让学生赏心悦目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彩泥浮雕画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得到了美的熏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的同时如何让学生更进一步用自己的双手去表现、展示美是美术教育的又一项重要的任务。
  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彩泥浮雕作品之后极其兴奋,于是制作欲望十分强烈。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壁饰”贯穿整个课的主线,让学生动手设计实践。先画出自己想要表现的物体的外形,再让学生掌握填色的技法,先用纸浆调好颜色来涂要表现的物体的中心部分,并把它涂均匀,最后用喜欢的冷色或暖色来丰富画面,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这一系列的运作下,一幅幅有立体感、色彩夺目的浮雕画作品展现在学生的手中:有青里带红的大苹果,迎风摇曳的柳枝,可爱的小狗等等。
  如何才能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呢?那就要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因为“美”在生活中。教师应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实践、体验、创作,而不是一味地老师示范演示做造型。因此在塑造基本形的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一些基本的造型技法,对完成的基本形做有意无意的破坏。如,在一些地方用牙签扎点小孔;一些地方弄平,一些地方戳粗糙等,这种破坏使古板的基本形得到了一些自然的改变,让画面生动活泼起来。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在制作中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
  
  在彩泥浮雕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很有创意,有的学生擅长调色,有的学生在拌浆、粘贴技法上有一定的能力,有些学生则停留在模仿水平,还有一些不会用材料表现自己的美妙创意。这种现象在美术教学中是比较正常的,而这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好机会。
  我在《想象中的人物》一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两人一小组的形式,把有创意的学生和擅长技法的学生有意识地安排在一起,共同创作。通过整个绘画过程,使创意型的学生在技法上有所提高,而技巧型的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思路拓宽。在这次制作中有的同学把其做成一个脸谱,有的把人想象成一个水果,有的人加了丰富的色彩等使整个画面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可以说是优势互补吧!
  根据美术课的教学任务,还可以把全班的、个别的、小组的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小组的教学形式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组法。每次小组人数可以灵活变动,《我设计的自行车》《香甜的水果》,两个人合作就够了,而《鱼儿鱼儿真美丽》《长城》应三人以上。在学生的互补团结的合作下,一幅幅彩泥浮雕作品跃然眼前。
  对美的爱好是学生的一种天赋。彩泥制作不但对学生有艺术启蒙的教育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色彩配置本领等拓展了发展空间。在这种美术活动中能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使他们产生荣誉感,从而培养乐观、积极、奋进的健康心理。可以说在教学活动中彩泥浮雕艺术的世界很精彩。
其他文献
摘要 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上最好的互动方式。教师的提问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应具有针对性,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还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对学习过程及时追问。努力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使其成为师生之间和谐发展的桥梁。  关键词 有效提问 互动 兴趣 探索 针对性 追问    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互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将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也直接影响数学
期刊
摘要 阅读课是学生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活动,其重要目标就是指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通过对语言内容的理解、语言情感的感悟、语言规律的发现,以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以明确的目的、多样的方法、适时的点拨、及时的调控、鲜明的层次,把学生带进神奇的境界。  关键词 阅读 自读 自悟 语境    教学目标    1 了解学生前期阅读此书的情况。  2 学生谈读完此书后所得:写作与为人处事
期刊
教材分析    《台湾的蝴蝶谷》,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课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台湾蝴蝶谷每年春季蝴蝶聚会、翩翩起舞、色彩绚丽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人们喜爱蝴蝶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每一句话都寓意着“美”,都需要仔细品读。    教学目标    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抓住重
期刊
教材简介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见数量关系、运算律、周长与面积计算等知识基础上安排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以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目标预设    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字母的式子的值。  3 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体
期刊
理想的提问应该使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现结合个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对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设疑新颖,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课堂提问要力求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忌问题提得平平淡淡,老调重弹。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若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绕道迂回,可
期刊
摘要 自学是现在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制定相应的计划,使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据可依。辅以适当的措施,结合科学的方法,孩子的自学能力必能有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 自学能力 计划指导 措施得当 方法创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正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如何培养学生
期刊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让小学生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并不是件易事。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得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把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本身结构结合起来,巧妙、合理地安排每一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 设计导入,激发主动思维。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
期刊
摘要 以《西湖的桥》为例,展示在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学生综合地运用口语交际、数学测量统计、多媒体制作、美术创作等能力,极力挖掘学科内容中的多方位因素,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通过跨学科活动将知识重组,实现高层次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跨学科学习 学科统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整体视野而开发的课程,故其关注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期刊
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也逐渐成为许多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点。  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必须在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特点,从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出发来进行,其强调的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特
期刊
摘要 班级就像一个社会,为了使班级健康成长,班主任就应把班级归还他的主人——全体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  关键词 班级 管理 学生 主体    一、把选举权交给学生    选举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权利,同样,学生在班级中也应拥有选举权,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选举权都没有,那么谈什么“以学生为本”,谈什么调动学生的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