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与繁殖障碍防治技术是目前种猪场管理的两大重要环节。提高这两大环节的技术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种公猪的繁殖性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是科学养殖、实现现代化养殖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种公猪;饲养管理;繁殖障碍
1 在现代化供精站中,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种公猪供精与配种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种公猪的日常饲养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1 满足种公猪的饲料营养需要
种公猪可以分为后备期、青年期和成年期三个阶段。后备期(8月龄前)营养需要以满足生长发育为目的,在此阶段按发育需要供给全价料。青年期(8-24月龄)和成年期(24月龄以后)种公猪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一定要适量,成年种公猪或非供精期种公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需要达到16%以上,采精期种公猪饲料中蛋白质应不低于14%。动物性蛋白与植物性蛋白混合可以达到互补的作用。国内许多相关学术期刊都有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在正常供应的基础上,适量加喂鱼粉、鸡蛋、奶粉等可以有效提高性欲、精液品质、配种指标等。此外日粮中还应保证有适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都会影响精液品质、配种受胎率等,还会出现死精、发育不全或活力不强的精子,并引起各种不同的生理疾病发生。在日常饲养管理中,种公猪的饲料配比十分重要,我们在化验室对精液样品进行了长期的反复对比研究实验,我们找到了供种公猪采食的最佳日粮配方是:玉米55-60%、糠麸8%-10%、豆粕20-25%、鱼粉4%-6%、盐0.5%、骨粉2%-3%、其他微生态制剂等。其中微生态制剂具有重要的生物保健作用。微生态制剂能够取代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有效避免其产生的大量副作用,还能够起到保护公猪肢蹄的作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为了避免体积过大,影响采精,一般不采用稀汤料及过多青绿饲料的饲喂方式。每天早晚两次,每天的饲喂量,根据体重适量调整,以体重150千克的种公猪为例,非供精期每天饲喂量2.4千克,冬季每天饲喂量2.8千克,供精前35天饲喂量3.2千克,供精期适量补饲胡萝卜或优质青料,供精旺季每天加喂1个鸡蛋或0.5千克牛奶。采取补饲和加喂等饲养管理技术可以使种猪得到有效利用并大幅延长使用周期,种公猪的使用年限是种猪站日常管理的重要考核标准。
1.2 加强种公猪的适当运动管理
后备种公猪需要每天保持1.5-2.5小时的运动量,成年种公猪需要保持0.5-1.5小时的运动量。适宜的运动对种猪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运动可有效促进新陈代谢、锻炼神经系统、增强体质、强化四肢。适量运动还可以提高食欲、避免肥胖、促进性欲和提高精液品质。长期不运动或运动不足会使种公猪嗜睡、肥胖、性欲降低、四肢软弱,体质下降,在使用中很容易产生肢蹄病,淘汰率大幅提高,使用效率低下。在加强成年种公猪管理中,也要防止运动过量,造成疲劳,运动结束后要休息至少半小时后再进行饮水饲喂。不同季节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安排活动时间,防止天气突变造成的意外伤害。
1.3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防暑降温对种公猪具有特殊意义,也是成年种公猪的饲养管理重点。我们的对比研究表明,在18-20℃范围内是满足成年种公猪生产的最佳温度,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12℃时,开始对采精活动略有抵触表现,低于10℃时,个别种猪开始拒爬,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但在温度较低情况下精液的品质未发生太大改变。与此相反,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时,虽然没有出现拒爬、抵触等现象,但易引起中暑、猝死等高温综合症,当温度高于35℃时,精液品质开始下降,高温环境持续时间按越长,破坏力越大,最严重的会出现血色精、石灰色精等无精子精液,严重影响生产活动。
2 种公猪繁殖障碍往往是一个综合症状,主要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种类。
2.1 非传染性繁殖障碍主要分为遗传性、老化性和损伤性三种主要类型。遗传性是先天遗传因素形成;老化性是使用周期不规范、使用年限過长等造成。损伤性种公猪繁殖障碍在猪场里比较多,常见的情况及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
2.1.1 种公猪阴囊炎及睾丸炎
由于种猪睾丸部位的特殊外形,很容易导致挤压碰撞、咬伤、夏季高温以及其他热性疾病引起,其临床症状以局部伴发痛性肿胀为主要特征,剧痛潮红,对触碰敏感,有的肿胀期有明显波动感,有的硬固,呈全身热候,食欲降低,不愿行动。主要防治措施:及时停止生产,对阴囊进行清洁并进行冷水敷,涂以鱼石脂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进行消炎止痛处理。给予适口青绿饲料护理,患病较轻的治疗及时可在一周内恢复,建议2-3周后逐步恢复使用。此类猪比较严重的在患病期间精液品质明显下降,建议在6-7周后采精抽查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1.2 成年种公猪性欲低下
主要表现为见到发情母猪表现冷淡,不爬跨、性欲迟钝、厌爬、拒爬,病因多是由于使用过度、老龄、运动不足、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A等。防治措施:一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喂饲全价种公猪专用料。二是每天要适当运动。三是确定病因后用药物治疗。这类种猪需要饲喂人员仔细观察,查找分析原因,及时调教。
2.1.3 种公猪有性欲,有爬架意愿,但屡试无果
一般是因为外伤、腿蹄关节炎症、阴茎外表感染等引起,需要仔细查找病因及时对症治疗。有的精液不正常,混有炎性分泌物。常用防治措施:一是对外伤如阴茎损伤而不能爬架供精的,可用2%硼酸水洗净治疗;二是对先天性不能交配的应及早淘汰。三是加强采精防护措施,预防采精期间物理性损伤。如铺设护垫、使用无菌手套等。
2.2 种公猪传染性繁殖障碍主要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等
2.2.1 根据笔者的临床观察与研究,种公猪传染性繁殖障碍主要是由病毒引起,以猪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和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圆环病毒等引起的疾病最为多见。其次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等引起的。在防治措施上,使用一般常用抗生素等即可有效控制细菌性和寄生虫性引起的传染性繁殖障碍。对病毒引起的种公猪繁殖障碍,最主要的是运用综合防治措施,对疑似患猪采取隔离、强化消毒、定期抽取血样进行抗体检测、针对性制定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强化免疫力等。
2.2.2 制定实施科学有效的免疫防治计划。种猪场的免疫计划一定要根据本场实际免疫水平检测情况来制定,一定要避免盲目跟风不切实际的免疫。作为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到对猪群健康动态的完全掌握,定期按计划实施健康检测,并以此作为疫病免疫、疾病防治的依据。
总之,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是生产组织工作的基础,对种公猪繁殖障碍常见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治是生产组织工作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种公猪;饲养管理;繁殖障碍
1 在现代化供精站中,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种公猪供精与配种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种公猪的日常饲养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1 满足种公猪的饲料营养需要
种公猪可以分为后备期、青年期和成年期三个阶段。后备期(8月龄前)营养需要以满足生长发育为目的,在此阶段按发育需要供给全价料。青年期(8-24月龄)和成年期(24月龄以后)种公猪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一定要适量,成年种公猪或非供精期种公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需要达到16%以上,采精期种公猪饲料中蛋白质应不低于14%。动物性蛋白与植物性蛋白混合可以达到互补的作用。国内许多相关学术期刊都有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在正常供应的基础上,适量加喂鱼粉、鸡蛋、奶粉等可以有效提高性欲、精液品质、配种指标等。此外日粮中还应保证有适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都会影响精液品质、配种受胎率等,还会出现死精、发育不全或活力不强的精子,并引起各种不同的生理疾病发生。在日常饲养管理中,种公猪的饲料配比十分重要,我们在化验室对精液样品进行了长期的反复对比研究实验,我们找到了供种公猪采食的最佳日粮配方是:玉米55-60%、糠麸8%-10%、豆粕20-25%、鱼粉4%-6%、盐0.5%、骨粉2%-3%、其他微生态制剂等。其中微生态制剂具有重要的生物保健作用。微生态制剂能够取代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有效避免其产生的大量副作用,还能够起到保护公猪肢蹄的作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为了避免体积过大,影响采精,一般不采用稀汤料及过多青绿饲料的饲喂方式。每天早晚两次,每天的饲喂量,根据体重适量调整,以体重150千克的种公猪为例,非供精期每天饲喂量2.4千克,冬季每天饲喂量2.8千克,供精前35天饲喂量3.2千克,供精期适量补饲胡萝卜或优质青料,供精旺季每天加喂1个鸡蛋或0.5千克牛奶。采取补饲和加喂等饲养管理技术可以使种猪得到有效利用并大幅延长使用周期,种公猪的使用年限是种猪站日常管理的重要考核标准。
1.2 加强种公猪的适当运动管理
后备种公猪需要每天保持1.5-2.5小时的运动量,成年种公猪需要保持0.5-1.5小时的运动量。适宜的运动对种猪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运动可有效促进新陈代谢、锻炼神经系统、增强体质、强化四肢。适量运动还可以提高食欲、避免肥胖、促进性欲和提高精液品质。长期不运动或运动不足会使种公猪嗜睡、肥胖、性欲降低、四肢软弱,体质下降,在使用中很容易产生肢蹄病,淘汰率大幅提高,使用效率低下。在加强成年种公猪管理中,也要防止运动过量,造成疲劳,运动结束后要休息至少半小时后再进行饮水饲喂。不同季节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安排活动时间,防止天气突变造成的意外伤害。
1.3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防暑降温对种公猪具有特殊意义,也是成年种公猪的饲养管理重点。我们的对比研究表明,在18-20℃范围内是满足成年种公猪生产的最佳温度,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12℃时,开始对采精活动略有抵触表现,低于10℃时,个别种猪开始拒爬,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但在温度较低情况下精液的品质未发生太大改变。与此相反,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时,虽然没有出现拒爬、抵触等现象,但易引起中暑、猝死等高温综合症,当温度高于35℃时,精液品质开始下降,高温环境持续时间按越长,破坏力越大,最严重的会出现血色精、石灰色精等无精子精液,严重影响生产活动。
2 种公猪繁殖障碍往往是一个综合症状,主要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种类。
2.1 非传染性繁殖障碍主要分为遗传性、老化性和损伤性三种主要类型。遗传性是先天遗传因素形成;老化性是使用周期不规范、使用年限過长等造成。损伤性种公猪繁殖障碍在猪场里比较多,常见的情况及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
2.1.1 种公猪阴囊炎及睾丸炎
由于种猪睾丸部位的特殊外形,很容易导致挤压碰撞、咬伤、夏季高温以及其他热性疾病引起,其临床症状以局部伴发痛性肿胀为主要特征,剧痛潮红,对触碰敏感,有的肿胀期有明显波动感,有的硬固,呈全身热候,食欲降低,不愿行动。主要防治措施:及时停止生产,对阴囊进行清洁并进行冷水敷,涂以鱼石脂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进行消炎止痛处理。给予适口青绿饲料护理,患病较轻的治疗及时可在一周内恢复,建议2-3周后逐步恢复使用。此类猪比较严重的在患病期间精液品质明显下降,建议在6-7周后采精抽查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1.2 成年种公猪性欲低下
主要表现为见到发情母猪表现冷淡,不爬跨、性欲迟钝、厌爬、拒爬,病因多是由于使用过度、老龄、运动不足、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A等。防治措施:一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喂饲全价种公猪专用料。二是每天要适当运动。三是确定病因后用药物治疗。这类种猪需要饲喂人员仔细观察,查找分析原因,及时调教。
2.1.3 种公猪有性欲,有爬架意愿,但屡试无果
一般是因为外伤、腿蹄关节炎症、阴茎外表感染等引起,需要仔细查找病因及时对症治疗。有的精液不正常,混有炎性分泌物。常用防治措施:一是对外伤如阴茎损伤而不能爬架供精的,可用2%硼酸水洗净治疗;二是对先天性不能交配的应及早淘汰。三是加强采精防护措施,预防采精期间物理性损伤。如铺设护垫、使用无菌手套等。
2.2 种公猪传染性繁殖障碍主要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等
2.2.1 根据笔者的临床观察与研究,种公猪传染性繁殖障碍主要是由病毒引起,以猪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和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圆环病毒等引起的疾病最为多见。其次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等引起的。在防治措施上,使用一般常用抗生素等即可有效控制细菌性和寄生虫性引起的传染性繁殖障碍。对病毒引起的种公猪繁殖障碍,最主要的是运用综合防治措施,对疑似患猪采取隔离、强化消毒、定期抽取血样进行抗体检测、针对性制定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强化免疫力等。
2.2.2 制定实施科学有效的免疫防治计划。种猪场的免疫计划一定要根据本场实际免疫水平检测情况来制定,一定要避免盲目跟风不切实际的免疫。作为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到对猪群健康动态的完全掌握,定期按计划实施健康检测,并以此作为疫病免疫、疾病防治的依据。
总之,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是生产组织工作的基础,对种公猪繁殖障碍常见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治是生产组织工作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