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世界各国从传统资源竞争转移向了文化竞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语文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初中语文处于小学和高中的中间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初中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和作用,促进初中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本文从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入手,了解了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并给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培养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养成阅读并且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母语的教学是文化传承的必要载体,降传统文化融人中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加深对传统文化知识魅力的认知,对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值得思考的话题。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開展教学任务工作,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传统文化给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支撑,让学生既能得到物质满足又能享受精神财物。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缺乏一定的理解,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合传统文化,不懂所以不做,因此教师只讲解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而对考试大纲之外的内容就没有涉及。其次,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时,没有把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就导致学生很难对传统文化产生共鸣。最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种新潮文化、思想进入我国,大众对西方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对传统文化的兴致降低。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效促进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爱同情怀和民族白豪感。作者一般会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注入白己的思想和情感,特别是古诗词,不同的作者会创作出不同的诗歌种类,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体现了李白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情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则体现了苏轼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但是总体来看,古诗词中大多都是歌颂爱国精神的,例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丰子恺的“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还有文天祥的经典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语文教师通过古诗词让学生了解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进而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为国家做贡献,学生们在教学中不仅学到了知识,爱国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2.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融合在传统文化中,从古至今对不同时代的人都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比如:“百善孝为先”是教育我们所有的善事好事里面,尽孝道是最重要的事情,养育之恩,高于一切,平时要孝顺父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教育我们要不畏强暴,坚持正义,为人不庸俗,要有骨气;“有志者事竞成”教育我们做事要有恒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教育我们要有洁身白好的品质,不受周围环境所污染。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语文教师要发挥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
教师承担着传递知识、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责任,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要善于把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这就需要教师自身知识储备量足够,基础扎实,并具备传统文化旁征博引的能力,在教学中让知识生活化、生动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吸引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2.利用语文教材,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
通过对语文教材的详细了解得知,大多数的语文教材中都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内涵,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只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渗透。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同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同作为同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陈宝生部长强调,要想在学校里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必须抓好三个关键措施,其中第二条就是在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特别是经典名篇要占有一定的比重。目前中学教材中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所以教师就要先对教材里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且鼓励学生勇于、敢于、乐于研读课本,发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并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利用,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来制定不同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运用传统文化可以丰富语文知识内容,但是要想让传统文化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就需要教师对平时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及时更新调整,弥补不足之处。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就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为了父亲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回朝后不愿意接受皇帝的赏赐,只求回家团聚。“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写明了木兰从军缘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北方战场天气寒冷,环境艰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描写战士频繁持久,战斗现场激烈悲壮。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创作背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这些场景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木兰从军战斗的无奈以及木兰这个人物形象的传奇色彩,进而理解对诗人的创作思想。结论
新时期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紧紧把握住新课改的机遇,在新时期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让传统文化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要承担起引导作用,利用语文教材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还要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最终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斌.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5.
[2]赵强国.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富锦市第四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母语的教学是文化传承的必要载体,降传统文化融人中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加深对传统文化知识魅力的认知,对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值得思考的话题。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開展教学任务工作,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传统文化给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支撑,让学生既能得到物质满足又能享受精神财物。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缺乏一定的理解,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合传统文化,不懂所以不做,因此教师只讲解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而对考试大纲之外的内容就没有涉及。其次,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时,没有把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就导致学生很难对传统文化产生共鸣。最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种新潮文化、思想进入我国,大众对西方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对传统文化的兴致降低。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效促进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爱同情怀和民族白豪感。作者一般会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注入白己的思想和情感,特别是古诗词,不同的作者会创作出不同的诗歌种类,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体现了李白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情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则体现了苏轼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但是总体来看,古诗词中大多都是歌颂爱国精神的,例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丰子恺的“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还有文天祥的经典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语文教师通过古诗词让学生了解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进而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为国家做贡献,学生们在教学中不仅学到了知识,爱国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2.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融合在传统文化中,从古至今对不同时代的人都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比如:“百善孝为先”是教育我们所有的善事好事里面,尽孝道是最重要的事情,养育之恩,高于一切,平时要孝顺父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教育我们要不畏强暴,坚持正义,为人不庸俗,要有骨气;“有志者事竞成”教育我们做事要有恒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教育我们要有洁身白好的品质,不受周围环境所污染。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语文教师要发挥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
教师承担着传递知识、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责任,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要善于把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这就需要教师自身知识储备量足够,基础扎实,并具备传统文化旁征博引的能力,在教学中让知识生活化、生动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吸引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2.利用语文教材,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
通过对语文教材的详细了解得知,大多数的语文教材中都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内涵,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只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渗透。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同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同作为同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陈宝生部长强调,要想在学校里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必须抓好三个关键措施,其中第二条就是在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特别是经典名篇要占有一定的比重。目前中学教材中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所以教师就要先对教材里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且鼓励学生勇于、敢于、乐于研读课本,发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并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利用,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来制定不同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运用传统文化可以丰富语文知识内容,但是要想让传统文化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就需要教师对平时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及时更新调整,弥补不足之处。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就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为了父亲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回朝后不愿意接受皇帝的赏赐,只求回家团聚。“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写明了木兰从军缘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北方战场天气寒冷,环境艰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描写战士频繁持久,战斗现场激烈悲壮。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创作背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这些场景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木兰从军战斗的无奈以及木兰这个人物形象的传奇色彩,进而理解对诗人的创作思想。结论
新时期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紧紧把握住新课改的机遇,在新时期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让传统文化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要承担起引导作用,利用语文教材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还要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最终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斌.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5.
[2]赵强国.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富锦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