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而影响最大的是其学习习惯,且学习习惯也是同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挂钩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起步和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今后更为复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应对自如。数学的重要地位不言自明,数学学科学习的难度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学习越往后难度越大,因此,在小学阶段就着手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教师长期有意识的教学培养中学生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学习倾向。综合小学生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等特点,小学生的可塑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更多的理性认识和更严谨的理性思维能力,而数学的学习越往高阶段发展,其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能力应该得到同步发展。从小学学生接触数学开始,学习习惯就应该着手进行培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简要分析。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学生成绩的好坏不是因为智商的差异,每个正常的孩子智商都是不相上下的,只是学习习惯导致了他们之间差距的扩大,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通过制度的设定,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家长的监督和学生的自觉,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做到在学习的时候心无旁骛、全心投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总是一心二用,一不留神思想就开小差;好的学习习惯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学习,而是学习的时候十分投入,对待问题十分认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够在今后繁重数学學习当中,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并且在学习当中更加井然有序、节省时间。
二、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课前预习是首要
在我国,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教学模式都是大班教学,一个班的人数平均都在40~50位之间,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老师就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手把手辅导教学。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整体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才算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顾忌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学生中间开始出现差距,学习习惯和方法稍差的学生就被落下了,长此以往,班级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所以要想阻止这种情况持续恶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学生要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难度不是很大,只要学生肯花时间去认真预习,总能提前掌握一些知识点,至少对老师即将要讲的内容熟悉一遍。总之,预习的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学生学习进度的最好办法。
例如,在学习《时间及单位》的时候,这一课主要学习的是对时间(时、分、秒)的认识以及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克、千克、吨)的换算,这一课中给出了很多换算公式,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先对这些公式进行熟悉和理解,以便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明白教师在讲什么、能够跟上老师的进度。
(二)认真听讲是关键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将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口头解释、传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这一阶段是学习最为重要的阶段。学生在听课阶段一定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将关注点放在课本上。好的听课习惯需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主要依靠老师的解读,因此,对于知识重点和难点,只有老师才能给予学生通俗的讲解;其次是要善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及时向老师寻求解答,现代教育提倡互动式教学,学生在教学中如果出现知识点理解不透彻、老师在讲课途中知识点漏讲的现象,学生需要勇敢提出和指出,而不要将问题堆积起来。
(三)课后巩固是保障
课后巩固环节包括课后作业的完成和对课堂内容的梳理和复习,每一次新课的完成都会有相应的课后作业,学生需要趁热打铁,及时通过习题来应用和巩固当天的知识点,这个过程叫做知识的再利用过程。课后复习的时候,首先学生要勤于动手和动脑,充分发挥自主性思维能力,将书上的知识要点进行灵活应用。而在碰到难题的时候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不要拖沓也不要忽略,只有将每一步的学习的路程都走踏实,在今后走上学习顶峰的路才会变得顺畅。
例如,在学习《方位辨识》过后,学生在课后要及时回忆老师所讲的辨识方法,通过一些例题的训练来加深和巩固,并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灵活运用,比如早上起来看到太阳,头脑中要及时回想起之前的讲课内容,并就这一情境展开对“方位”的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数学内容本身,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学习方法进行传授,而学生也要善于对学习习惯进行自我养成,只有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够因此而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刘绒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223.
[2]尤红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2,(19):29.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教师长期有意识的教学培养中学生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学习倾向。综合小学生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等特点,小学生的可塑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更多的理性认识和更严谨的理性思维能力,而数学的学习越往高阶段发展,其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能力应该得到同步发展。从小学学生接触数学开始,学习习惯就应该着手进行培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简要分析。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学生成绩的好坏不是因为智商的差异,每个正常的孩子智商都是不相上下的,只是学习习惯导致了他们之间差距的扩大,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通过制度的设定,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家长的监督和学生的自觉,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做到在学习的时候心无旁骛、全心投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总是一心二用,一不留神思想就开小差;好的学习习惯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学习,而是学习的时候十分投入,对待问题十分认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够在今后繁重数学學习当中,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并且在学习当中更加井然有序、节省时间。
二、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课前预习是首要
在我国,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教学模式都是大班教学,一个班的人数平均都在40~50位之间,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老师就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手把手辅导教学。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整体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才算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顾忌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学生中间开始出现差距,学习习惯和方法稍差的学生就被落下了,长此以往,班级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所以要想阻止这种情况持续恶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学生要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难度不是很大,只要学生肯花时间去认真预习,总能提前掌握一些知识点,至少对老师即将要讲的内容熟悉一遍。总之,预习的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学生学习进度的最好办法。
例如,在学习《时间及单位》的时候,这一课主要学习的是对时间(时、分、秒)的认识以及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克、千克、吨)的换算,这一课中给出了很多换算公式,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先对这些公式进行熟悉和理解,以便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明白教师在讲什么、能够跟上老师的进度。
(二)认真听讲是关键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将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口头解释、传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这一阶段是学习最为重要的阶段。学生在听课阶段一定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将关注点放在课本上。好的听课习惯需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主要依靠老师的解读,因此,对于知识重点和难点,只有老师才能给予学生通俗的讲解;其次是要善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及时向老师寻求解答,现代教育提倡互动式教学,学生在教学中如果出现知识点理解不透彻、老师在讲课途中知识点漏讲的现象,学生需要勇敢提出和指出,而不要将问题堆积起来。
(三)课后巩固是保障
课后巩固环节包括课后作业的完成和对课堂内容的梳理和复习,每一次新课的完成都会有相应的课后作业,学生需要趁热打铁,及时通过习题来应用和巩固当天的知识点,这个过程叫做知识的再利用过程。课后复习的时候,首先学生要勤于动手和动脑,充分发挥自主性思维能力,将书上的知识要点进行灵活应用。而在碰到难题的时候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不要拖沓也不要忽略,只有将每一步的学习的路程都走踏实,在今后走上学习顶峰的路才会变得顺畅。
例如,在学习《方位辨识》过后,学生在课后要及时回忆老师所讲的辨识方法,通过一些例题的训练来加深和巩固,并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灵活运用,比如早上起来看到太阳,头脑中要及时回想起之前的讲课内容,并就这一情境展开对“方位”的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数学内容本身,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学习方法进行传授,而学生也要善于对学习习惯进行自我养成,只有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够因此而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刘绒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223.
[2]尤红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2,(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