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突发事件日益增多,由于缺乏及时的科普和意识缺失,在突发事件中造成了许多伤亡和经济损失,做好应急科普已经引起了国家管理者的高度关注,也是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伤亡与经济损失的重要措施。本文就突发事件应急科普的重要性、我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的应急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科普工作。
关键词: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应急科普;突发事件;科普机制
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的,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1],比如今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就是一件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爆发充满了不确定性与突然性,但在我国在政府正确及时的应急处理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疫情能够得到快速控制离不开国家各媒体在新冠病毒爆发后及时的宣传与科普,让居民能够及时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以及防护方法并积极配合,由此可见,开展应急科普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应急科普的概念及重要性
应急科普,是指针对突发事件及时向公众开展的相关知识、技能的科学普及活动[2]。根据科普的时间是在突发事件之前或者之后分为预防性应急科普和救援性应急科普[1]。
预防性应急科普,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前对公众进行相关知识以及防范措施的科普,一般针对的是像洪水、地震、踩踏等较为常见、可预见的自然灾害以及事故灾难,使公众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应对,提高公众的自救、生存几率,减少财产损失[1]。
救援性应急科普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为了及时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紧急救援性科普,在所有的突发事件中都会有,对于一些突发的陌生的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无法预测,救援性应急科普就极为重要。救援性应急科普,能够增强动用公众的力量来一同应对突发事件,能够稳定民众以及时控制突发事件,避免突发事件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同时还能积极引导对于突发事件的舆论,做好突发事件的管理作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群众恐慌[3]。
二、在我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开展应急科普工作的优势
(一)、能有效提高接受应急科普教育的公众数量
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是以实体科技馆作为主体,再以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以及社区科普活动室等面向社会的灵活性较强的科普机构为辅,展开应急科普工作的体系[1]。正是因为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设置相应灵活的机构才使得科普范围更加广泛。比如,在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路途遥远、网络不畅等限制,使得以科技馆来进行科普不太现实,于是采取科普大篷车等活动,以保证应急科普的活动能够覆盖到社会的各个地区,提高了接受应急科普教育的公众数量。
(二)、能有效增强公众的应急能力
利用科技馆体系进行科普与其他口头宣传科普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互动性、科学性以及实践性。科技馆能够利用现有的技术模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以最真切最直接的方式让参观者感受事件突发时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中进行应急科普能够让体验者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当遇到真实事件时就能够保持冷静并具有相对成熟的应急技术,从而提高公众的应急能力[1]。
(三)、能降低应急科普工作的成本
在我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开展应急科普工作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降低应急科普工作的成本。在实体科技馆中设计的展品可以经过微小的改动运用到流动科技馆以及科普大篷车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数字科技馆中的资源都可以免费下载使用,使得资源有了一个共享的平台,能够更大范围地进行资源共享,数字科技馆也有能力迅速推出相关科普知识,加快科普速度[1]。
三、在我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开展应急科普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应急科普教育体系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应急科普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大,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是仍然缺乏专门的应急科普政策法规,对于已有的政策落实程度也不到位,相关的应急科普教育体系仍然不够完善。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应急科普,首先就要完善相关的法定法规,提高公众对应急科普的重视程度。其次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相匹配的应急科普体系,开展相应的应急科普活动,比如,增加乡镇的科普大篷车的数量,在城镇等条件较好的地区组织群众到科技馆中进行应急科普活动,开展社会演习等[4]。
(二)、建立应急科普数字科技馆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等数字化技术,充分运用好“互联网+应急科普”的模式,依赖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应急科普数字科技馆”,建设专业的、权威的、大众的应急科普宣传平台,使现有的应急科普资源充分共享。同时,还要对数字科技馆中的资源进行及时更新和分类管理,优化网站,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应急科普服务[1]。
(三)、建立应急科普教育基地
我国特色现代科技馆科普体系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实体科技馆。要充分发挥实体科技馆的科普优势,根据地域特点和应急科普的需求来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科技馆,将其定位“应急科普教育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很多的体验机会[1]。同时,也可以利用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开发高水平的4D动漫、公益广告等影视资源,将其运用到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等应急科普场所中,从而增加应急科普的丰富性和生动性[1]。
结论:
应急科普工作的顺利展开对于提高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生存几率,减少财产损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信息技术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应急科普工作的展开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展开应急科普工作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有效地增多科普的受众并增强公众的应急能力。在突发事件高发的今天,我们更要采取完善应急科普的體系、建立权威的数字科技馆、建立应急科普教育基地等措施,来进一步推进应急科普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1]蔡文东,庞晓东,陈健,任贺春,吴彦旻. 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开展应急科普工作的研究[J]. 科普研究,2016,11(04):53-56+62+96.
[2]杨家英,王明. 我国应急科普工作体系建设初探——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普实践的思考[J]. 科普研究,2020,15(01):32-40+105-106.
[3]刘彦君,赵芳,董晓晴,赵俊超. 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科普机制研究[J]. 科普研究,2014,9(02):39-46.
[4]郭倩,郝勇. 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科普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J]. 科技传播,2014,6(05):162-164.
关键词: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应急科普;突发事件;科普机制
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的,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1],比如今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就是一件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爆发充满了不确定性与突然性,但在我国在政府正确及时的应急处理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疫情能够得到快速控制离不开国家各媒体在新冠病毒爆发后及时的宣传与科普,让居民能够及时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以及防护方法并积极配合,由此可见,开展应急科普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应急科普的概念及重要性
应急科普,是指针对突发事件及时向公众开展的相关知识、技能的科学普及活动[2]。根据科普的时间是在突发事件之前或者之后分为预防性应急科普和救援性应急科普[1]。
预防性应急科普,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前对公众进行相关知识以及防范措施的科普,一般针对的是像洪水、地震、踩踏等较为常见、可预见的自然灾害以及事故灾难,使公众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应对,提高公众的自救、生存几率,减少财产损失[1]。
救援性应急科普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为了及时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紧急救援性科普,在所有的突发事件中都会有,对于一些突发的陌生的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无法预测,救援性应急科普就极为重要。救援性应急科普,能够增强动用公众的力量来一同应对突发事件,能够稳定民众以及时控制突发事件,避免突发事件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同时还能积极引导对于突发事件的舆论,做好突发事件的管理作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群众恐慌[3]。
二、在我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开展应急科普工作的优势
(一)、能有效提高接受应急科普教育的公众数量
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是以实体科技馆作为主体,再以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以及社区科普活动室等面向社会的灵活性较强的科普机构为辅,展开应急科普工作的体系[1]。正是因为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设置相应灵活的机构才使得科普范围更加广泛。比如,在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路途遥远、网络不畅等限制,使得以科技馆来进行科普不太现实,于是采取科普大篷车等活动,以保证应急科普的活动能够覆盖到社会的各个地区,提高了接受应急科普教育的公众数量。
(二)、能有效增强公众的应急能力
利用科技馆体系进行科普与其他口头宣传科普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互动性、科学性以及实践性。科技馆能够利用现有的技术模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以最真切最直接的方式让参观者感受事件突发时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中进行应急科普能够让体验者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当遇到真实事件时就能够保持冷静并具有相对成熟的应急技术,从而提高公众的应急能力[1]。
(三)、能降低应急科普工作的成本
在我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开展应急科普工作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降低应急科普工作的成本。在实体科技馆中设计的展品可以经过微小的改动运用到流动科技馆以及科普大篷车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数字科技馆中的资源都可以免费下载使用,使得资源有了一个共享的平台,能够更大范围地进行资源共享,数字科技馆也有能力迅速推出相关科普知识,加快科普速度[1]。
三、在我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开展应急科普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应急科普教育体系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应急科普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大,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是仍然缺乏专门的应急科普政策法规,对于已有的政策落实程度也不到位,相关的应急科普教育体系仍然不够完善。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应急科普,首先就要完善相关的法定法规,提高公众对应急科普的重视程度。其次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相匹配的应急科普体系,开展相应的应急科普活动,比如,增加乡镇的科普大篷车的数量,在城镇等条件较好的地区组织群众到科技馆中进行应急科普活动,开展社会演习等[4]。
(二)、建立应急科普数字科技馆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等数字化技术,充分运用好“互联网+应急科普”的模式,依赖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应急科普数字科技馆”,建设专业的、权威的、大众的应急科普宣传平台,使现有的应急科普资源充分共享。同时,还要对数字科技馆中的资源进行及时更新和分类管理,优化网站,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应急科普服务[1]。
(三)、建立应急科普教育基地
我国特色现代科技馆科普体系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实体科技馆。要充分发挥实体科技馆的科普优势,根据地域特点和应急科普的需求来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科技馆,将其定位“应急科普教育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很多的体验机会[1]。同时,也可以利用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开发高水平的4D动漫、公益广告等影视资源,将其运用到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等应急科普场所中,从而增加应急科普的丰富性和生动性[1]。
结论:
应急科普工作的顺利展开对于提高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生存几率,减少财产损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信息技术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应急科普工作的展开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展开应急科普工作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有效地增多科普的受众并增强公众的应急能力。在突发事件高发的今天,我们更要采取完善应急科普的體系、建立权威的数字科技馆、建立应急科普教育基地等措施,来进一步推进应急科普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1]蔡文东,庞晓东,陈健,任贺春,吴彦旻. 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开展应急科普工作的研究[J]. 科普研究,2016,11(04):53-56+62+96.
[2]杨家英,王明. 我国应急科普工作体系建设初探——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普实践的思考[J]. 科普研究,2020,15(01):32-40+105-106.
[3]刘彦君,赵芳,董晓晴,赵俊超. 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科普机制研究[J]. 科普研究,2014,9(02):39-46.
[4]郭倩,郝勇. 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科普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J]. 科技传播,2014,6(05):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