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同其它艺术一样,需要演奏者具备精湛娴熟的演奏技术和乐感,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这就要求演奏者要了解心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及主要手段。在这里,笔者从实际情况入手,对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探讨了心理情绪调节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心理情绪调节措施。
【关键词】心理分析;钢琴演奏;心理调节作用;调节策略
钢琴作为一种西洋艺术,自从传入我国,就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激发了无数音乐发烧友的兴趣。但是钢琴作为一种“键盘乐器”,需要演奏者具备精湛娴熟的演奏技术和良好心的理情绪调节能力,才能将自身的演奏水平充分发挥出来,产生吸引人的旋律曲调。特别是心理情绪对演奏者的弹琴动作和音乐表现都有着重大影响,若不能很好地调节心理情绪,很可能会影响钢琴演奏。对此,应对钢琴演奏中的心理情绪调节作用及策略有一定了解。
一、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分析
(一)演奏初期的“困惑”心理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钢琴演奏学习初期,一般只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钢琴音乐信息,手指动作都是模仿教师的示范。此时,演奏者的心理情绪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紧张甚至慌张的状态。他们无暇顾及演奏的全部情况,更谈不上细节处理和音乐表现,只能机械般训练,所以往往比较困惑,信心很容易动摇。如果周围人没有给予大力支持,原本脆弱的内心就会崩溃,无法继续学习下去。
(二)演奏前期的“新鲜”心理
经过初期的基本技能训练,钢琴学习者基本掌握钢琴演奏的正确方法,将会走出“困惑”,对钢琴产生一定的新鲜感。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训练技能协调,对钢琴技能有全面认知。与初期相比,演奏者的“困惑”心理有所下降,不再感觉那么紧张,而且随着练习量的增加,乐感逐渐提升、兴趣逐渐加深,对钢琴演奏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渴望提升自身的钢琴演奏水平。
(三)演奏中期的“挣扎”心理
进入中期后,钢琴演奏者已经有了较好的技术基础,手指灵活,对音色、力度、音色等方面的控制力明显增强,达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要求。这种情况下,演奏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将主要精力放在技术提升上,深层次挖掘作品内涵与情感,努力增强音乐表现力。众所周知,同一首钢琴作品由不同水平的人演奏,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演奏同一首作品也会产生不同效果。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在于对作品内涵、情感的理解不同。因此,很多大师级别的钢琴演奏者非常关注挖掘作品的创作初衷及作品的意境。倘若在这一阶段一味急于求成,过于追求练习效果,那么可能就不会体验到钢琴作品的意蕴及其带来的快乐。
(四)演奏后期的“超越”心理
进入钢琴演奏后期,钢琴演奏者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活动及表演实践,技术上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是依然渴望突破和超越,实现钢琴表演水平的全新提升,上升到另外一个演奏层次。部分演奏者不仅掌握了演奏技术,对钢琴作品的编曲等也有来一定了解,希望通过自身的二次创作突破局限实现自身的再发展。
二、心理调节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一)影响弹琴动作,对钢琴演奏技术水平的发挥影响较大
钢琴演奏是集演奏技法、心理情绪及体验等多种因素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身体各个部分动作与大脑神经中枢联系密切,受大脑神经中枢的调度,演奏中所有动作基本都在大脑神经中枢的控制下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心理情绪调节决定着弹琴动作的标准与质量。从钢琴演奏角度看,心理情绪调节便于帮助演奏者的心理、情绪等因素达到演出所需要的条件,保证心理注意力集中,避免出现弹琴失误等情况,以免影响演出效果。
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在钢琴演奏前无法预料演出效果,只能通过不断练习来保证演奏技术娴熟,不出现弹琴失误,所以钢琴演奏是一项具有风险的艺术活动。一方面,演奏者无法保证演奏动作无误,另一方面心理情绪对钢琴演奏效果的影响较大。以初学者为例,初学钢琴略感吃力,进步不明显,会产生困惑及紧张等情况,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独自一人可以好好表现,但是在老师面前由于紧张、不安等情绪,就可能忘记反复练习的动作,造成弹奏失误。从这一角度来看,初学者在钢琴演奏学习过程中需要锻炼与培养自身的心理情绪调节能力。
另外,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事物时,演奏者易出现沉闷情绪,进而造成弹琴速度不稳、音色不平均等问题,直接影响对作品曲调、旋律与风格的正确演绎。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心理情趣调节能力对钢琴演奏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二)降低音乐表现效果,达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共鸣
在钢琴演奏中,心理调节有着重大价值,对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效果优质化具有推动与促进作用。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成功的钢琴演奏需要以自身良好的临场心理状态和稳定的表演情绪为基础,这样才能奠定钢琴演奏优质化的思想基础,将演奏者的情感与演奏技术融为一体,升华演奏效果,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钢琴音乐表演的感染力与艺术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钢琴演奏者临场表演水平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在一个陌生环境下,钢琴演奏者易产生紧张、胆怯等负面情绪,若不能好好调节,极可能影响临场演奏效果。为此,钢琴演奏者需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掌握心理情绪调节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调节自身的负面心理情绪,做到即便在陌生環境也能正常发挥自身的演奏水平,完美诠释钢琴作品。
(三)帮助钢琴学习者调节不良的学习情绪,保有正确的钢琴演奏学习态度
钢琴学习中经常出现“高原现象”,不仅影响演奏者的学习态度,也会妨碍钢琴演奏技术的掌握。所谓的“高原现象”,就是初学钢琴时感到新鲜,但是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进步不是很明显;经过一段练习后,已经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对钢琴这个新鲜事物有了一定了解,进步比较明显;但是到了中期后,钢琴曲目难度、复杂程度增加,对演奏技术有了更高要求,学习进展速度有所放慢,甚至停滞不前,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或下降。此时,他们的心理起伏较大,若不能通过心理情绪调节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好好对待当前学习现状,难免影响今后的持续学习,甚至会产生中途放弃钢琴的后果。 三、钢琴演奏中心理情绪的调节策略
(一)正视自我,增强认知
钢琴演奏者应正视自我,增强认识,通过自我调节来克服钢琴演奏与学习中的一切心理问题,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力争发挥出自己正常的技能和音乐表现能力。首先,钢琴演奏者要对自身的素质、能力等各方面有一个综合认识,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难度适中,适合自己,力争提升自身的综合演奏水平。在这过程中,还要树立正确的钢琴演奏心理,将演奏水平的提升视作为自我价值的提升,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而不断加强练习。从学习角度看,钢琴演奏者必须端正自身学习心态,培养钢琴兴趣,加强自我学习,通过自我认识的提升增强自身的钢琴演奏水平。
(二)使紧张与放松保持高度统一,在紧张中适当放松
面对陌生的演奏环境和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钢琴演奏者很可能出现紧张等情绪,造成肢体僵硬、思维混乱等,进而影响正常的钢琴演奏。对此,要想正常发挥出自己应有的钢琴演奏水平,甚至是超水平演奏,钢琴演奏者应当学习“放松理论”,并在该理论指导下保持适当的紧张感,正确弹钢琴,使自身的肢体动作、指法等有效结合起来,演绎出优美动听的旋律,在紧张中感染到观众,与他们产生心理共鸣。
(三)提高自身演奏技能,夯实基础
只有具备稳健、娴熟的钢琴演奏技能才能成功演绎钢琴曲目。不少钢琴演奏者在演出中由于自身技能不足而出现焦虑不安等情况,心理情绪起伏变化大,若不能好好调节极可能造成演出失败。为此,对于任何一名钢琴学习者而言,日常学习中都要刻苦训练,努力提升自身的演奏技能,能够弹奏任何难度的曲目,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信心,减少临场演奏时的紧张感。
四、结语
总之,钢琴演奏是一种表演艺术,不仅要求钢琴演奏者具有较好的技巧,还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情绪调节能力。舞台上的表演只有短短十几分钟,甚至是几分钟,整个表演过程心理情绪复杂。要想达到预期的钢琴演奏效果,就要有效调节不良的心理情绪,保证演出顺利进行。为此,钢琴演奏者日常学习中应加强训练,端正学习态度,正视自己,学习“放松理论”,形成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宁岩.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陆月.钢琴演奏中心理调节作用[J].戏剧之家,2014(12):60.
[3]路晶晶.谈钢琴表演中的心理调节[J].大众文艺,2016(19):139-140.
[4]厉冰凌.心理素质在钢琴表演中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6(10):136-137.
[5]马琳芳.浅谈钢琴表演中的心理调节[J].情感讀本,2014(20):28-30.
作者简介:郭影(1995—),汉族,江苏省淮安市人,辽宁省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3级音乐表演系本科,研究方向为音乐表演钢琴方向。
【关键词】心理分析;钢琴演奏;心理调节作用;调节策略
钢琴作为一种西洋艺术,自从传入我国,就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激发了无数音乐发烧友的兴趣。但是钢琴作为一种“键盘乐器”,需要演奏者具备精湛娴熟的演奏技术和良好心的理情绪调节能力,才能将自身的演奏水平充分发挥出来,产生吸引人的旋律曲调。特别是心理情绪对演奏者的弹琴动作和音乐表现都有着重大影响,若不能很好地调节心理情绪,很可能会影响钢琴演奏。对此,应对钢琴演奏中的心理情绪调节作用及策略有一定了解。
一、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分析
(一)演奏初期的“困惑”心理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钢琴演奏学习初期,一般只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钢琴音乐信息,手指动作都是模仿教师的示范。此时,演奏者的心理情绪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紧张甚至慌张的状态。他们无暇顾及演奏的全部情况,更谈不上细节处理和音乐表现,只能机械般训练,所以往往比较困惑,信心很容易动摇。如果周围人没有给予大力支持,原本脆弱的内心就会崩溃,无法继续学习下去。
(二)演奏前期的“新鲜”心理
经过初期的基本技能训练,钢琴学习者基本掌握钢琴演奏的正确方法,将会走出“困惑”,对钢琴产生一定的新鲜感。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训练技能协调,对钢琴技能有全面认知。与初期相比,演奏者的“困惑”心理有所下降,不再感觉那么紧张,而且随着练习量的增加,乐感逐渐提升、兴趣逐渐加深,对钢琴演奏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渴望提升自身的钢琴演奏水平。
(三)演奏中期的“挣扎”心理
进入中期后,钢琴演奏者已经有了较好的技术基础,手指灵活,对音色、力度、音色等方面的控制力明显增强,达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要求。这种情况下,演奏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将主要精力放在技术提升上,深层次挖掘作品内涵与情感,努力增强音乐表现力。众所周知,同一首钢琴作品由不同水平的人演奏,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演奏同一首作品也会产生不同效果。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在于对作品内涵、情感的理解不同。因此,很多大师级别的钢琴演奏者非常关注挖掘作品的创作初衷及作品的意境。倘若在这一阶段一味急于求成,过于追求练习效果,那么可能就不会体验到钢琴作品的意蕴及其带来的快乐。
(四)演奏后期的“超越”心理
进入钢琴演奏后期,钢琴演奏者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活动及表演实践,技术上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是依然渴望突破和超越,实现钢琴表演水平的全新提升,上升到另外一个演奏层次。部分演奏者不仅掌握了演奏技术,对钢琴作品的编曲等也有来一定了解,希望通过自身的二次创作突破局限实现自身的再发展。
二、心理调节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一)影响弹琴动作,对钢琴演奏技术水平的发挥影响较大
钢琴演奏是集演奏技法、心理情绪及体验等多种因素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身体各个部分动作与大脑神经中枢联系密切,受大脑神经中枢的调度,演奏中所有动作基本都在大脑神经中枢的控制下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心理情绪调节决定着弹琴动作的标准与质量。从钢琴演奏角度看,心理情绪调节便于帮助演奏者的心理、情绪等因素达到演出所需要的条件,保证心理注意力集中,避免出现弹琴失误等情况,以免影响演出效果。
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在钢琴演奏前无法预料演出效果,只能通过不断练习来保证演奏技术娴熟,不出现弹琴失误,所以钢琴演奏是一项具有风险的艺术活动。一方面,演奏者无法保证演奏动作无误,另一方面心理情绪对钢琴演奏效果的影响较大。以初学者为例,初学钢琴略感吃力,进步不明显,会产生困惑及紧张等情况,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独自一人可以好好表现,但是在老师面前由于紧张、不安等情绪,就可能忘记反复练习的动作,造成弹奏失误。从这一角度来看,初学者在钢琴演奏学习过程中需要锻炼与培养自身的心理情绪调节能力。
另外,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事物时,演奏者易出现沉闷情绪,进而造成弹琴速度不稳、音色不平均等问题,直接影响对作品曲调、旋律与风格的正确演绎。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心理情趣调节能力对钢琴演奏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二)降低音乐表现效果,达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共鸣
在钢琴演奏中,心理调节有着重大价值,对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效果优质化具有推动与促进作用。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成功的钢琴演奏需要以自身良好的临场心理状态和稳定的表演情绪为基础,这样才能奠定钢琴演奏优质化的思想基础,将演奏者的情感与演奏技术融为一体,升华演奏效果,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钢琴音乐表演的感染力与艺术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钢琴演奏者临场表演水平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在一个陌生环境下,钢琴演奏者易产生紧张、胆怯等负面情绪,若不能好好调节,极可能影响临场演奏效果。为此,钢琴演奏者需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掌握心理情绪调节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调节自身的负面心理情绪,做到即便在陌生環境也能正常发挥自身的演奏水平,完美诠释钢琴作品。
(三)帮助钢琴学习者调节不良的学习情绪,保有正确的钢琴演奏学习态度
钢琴学习中经常出现“高原现象”,不仅影响演奏者的学习态度,也会妨碍钢琴演奏技术的掌握。所谓的“高原现象”,就是初学钢琴时感到新鲜,但是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进步不是很明显;经过一段练习后,已经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对钢琴这个新鲜事物有了一定了解,进步比较明显;但是到了中期后,钢琴曲目难度、复杂程度增加,对演奏技术有了更高要求,学习进展速度有所放慢,甚至停滞不前,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或下降。此时,他们的心理起伏较大,若不能通过心理情绪调节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好好对待当前学习现状,难免影响今后的持续学习,甚至会产生中途放弃钢琴的后果。 三、钢琴演奏中心理情绪的调节策略
(一)正视自我,增强认知
钢琴演奏者应正视自我,增强认识,通过自我调节来克服钢琴演奏与学习中的一切心理问题,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力争发挥出自己正常的技能和音乐表现能力。首先,钢琴演奏者要对自身的素质、能力等各方面有一个综合认识,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难度适中,适合自己,力争提升自身的综合演奏水平。在这过程中,还要树立正确的钢琴演奏心理,将演奏水平的提升视作为自我价值的提升,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而不断加强练习。从学习角度看,钢琴演奏者必须端正自身学习心态,培养钢琴兴趣,加强自我学习,通过自我认识的提升增强自身的钢琴演奏水平。
(二)使紧张与放松保持高度统一,在紧张中适当放松
面对陌生的演奏环境和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钢琴演奏者很可能出现紧张等情绪,造成肢体僵硬、思维混乱等,进而影响正常的钢琴演奏。对此,要想正常发挥出自己应有的钢琴演奏水平,甚至是超水平演奏,钢琴演奏者应当学习“放松理论”,并在该理论指导下保持适当的紧张感,正确弹钢琴,使自身的肢体动作、指法等有效结合起来,演绎出优美动听的旋律,在紧张中感染到观众,与他们产生心理共鸣。
(三)提高自身演奏技能,夯实基础
只有具备稳健、娴熟的钢琴演奏技能才能成功演绎钢琴曲目。不少钢琴演奏者在演出中由于自身技能不足而出现焦虑不安等情况,心理情绪起伏变化大,若不能好好调节极可能造成演出失败。为此,对于任何一名钢琴学习者而言,日常学习中都要刻苦训练,努力提升自身的演奏技能,能够弹奏任何难度的曲目,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信心,减少临场演奏时的紧张感。
四、结语
总之,钢琴演奏是一种表演艺术,不仅要求钢琴演奏者具有较好的技巧,还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情绪调节能力。舞台上的表演只有短短十几分钟,甚至是几分钟,整个表演过程心理情绪复杂。要想达到预期的钢琴演奏效果,就要有效调节不良的心理情绪,保证演出顺利进行。为此,钢琴演奏者日常学习中应加强训练,端正学习态度,正视自己,学习“放松理论”,形成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宁岩.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陆月.钢琴演奏中心理调节作用[J].戏剧之家,2014(12):60.
[3]路晶晶.谈钢琴表演中的心理调节[J].大众文艺,2016(19):139-140.
[4]厉冰凌.心理素质在钢琴表演中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6(10):136-137.
[5]马琳芳.浅谈钢琴表演中的心理调节[J].情感讀本,2014(20):28-30.
作者简介:郭影(1995—),汉族,江苏省淮安市人,辽宁省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3级音乐表演系本科,研究方向为音乐表演钢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