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329066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明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和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5种降解地膜为研究对象,以普通地膜和裸露地为对照,明确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农田覆盖效应、降解性能和应用前景,逐步筛选出能替代常规普通膜的参试降解膜。[结果]15个参试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诱导期均未达到70 d左右的预期目标,诱导期偏短。绝大多数降解膜的降解进程不能有效地控制,降解地膜诱导期的可控性差。在覆盖作业过程中,绝大多数参试膜在整地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能适应农艺操作要求。总体看,降解地膜在一定时间内能达到消除地膜残留污染的目标。[结论]生物降解膜与普膜一样,具有相同的保温功能与增产作用,而且可有效解决普通地膜的“白色污染”问题,可以确定其在消除地膜残留污染、促进地膜覆盖栽培健康发展方面的可能性。
  关键词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效应;降解性能;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S50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071-02
  作者简介代健康(1978-),男,云南曲靖人,高级农艺师,从事粮食作物栽培技术及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27
  20世纪70年代之后,塑料薄膜在我国农业生产上使用日益广泛。农作物地膜覆盖、果蔬反季节生产为农业带来了“白色革命”,使粮食作物、果蔬产量大幅度提高,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地膜对农业生态的污染已成为一大公害,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重视,环境友好型可降解地膜是未来农用塑料地膜的补充或替代产品[1]。为进一步有效减少耕地和环境污染,逐步消除“白色污染”,筆者研究了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和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加快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运用步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点概况
  该试验于2013~2014年由曲靖市农业科学院组织实施,试验点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会泽县宝云街道土城村良种场,地处103°03′~103°55′ E、25°48′~27°04′ N之间。县城所在地海拔2 110 m,属南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7 ℃。夏、秋季常受赤道海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热带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阴雨天多,雨量充沛。冬季盛行大陆季风气候,雨量稀少。年平均降水量817.7 mm,雨季从5月开始,10月结束,雨天平均为97.3 d,干季天数为210 d,全年降水量不足。
  1.2参试材料
  华丽1#——处理1;华丽2#——处理2;华丽3#——处理3;
  HY1——处理4;HY2——处理5;HY3——处理6;
  金发1#——处理7;金发2#——处理8;1#——处理9;
  2#——处理10;3#——处理11;BASF1——处理12;
  BASF2——处理13;BASF3——处理14;益德——处理15;
  清田——CK1;露地——CK2。
  1.3作物春玉米,品种为云瑞999。
  1.4试验设计
  覆膜栽培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覆盖方式为A因素,设A1~A15降解地膜、A16普通地膜CK1和A17裸露CK2共17个处理,每个处理为1个试验小区,共51个小区;栽培作物为B因素,选玉米(品种为云瑞999);随机排列,3次重复。每个试验小区的长度为20 m。墒面按1.3 m开墒起垄,墒面高15 cm,大行距90 cm,小行距40 cm,株距40 cm,塘深13~15 cm,栽培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
  2结果与分析
  2.1参试地膜降解情况分析
  在参试的15个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中,所有处理的降解膜在诱导期均未达到70 d左右的预期目标,诱导期偏短。
  在诱导期,参试降解地膜诱导期最长为56 d(处理12),35 d≤多数参试膜≤45 d,少数参试膜≤20 d,降解进程不能有效地控制。
  在开裂期,所有参试降解膜仍然未达到85 d左右的预期目标,50 d以上达到开裂期的只有处理12,而处理10在20 d就处于开裂期。
  在大裂期,所有参试降解膜未能达到105 d左右的预期目标,与预期目标最近的仍然是处理12,大裂期天数为80 d,其次是处理13、处理14、处理15 3个处理,大裂期天数为56 d。
  在碎裂期,除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12、处理13、处理15外,其余所有参试降解膜在110 d左右均可达到碎裂期,甚至处理10在45 d就进入了碎裂期。
  在无膜期,仅有处理2、处理3、处理7、处理8、处理10、处理11这6个参试降解膜在170 d左右看不到降解膜,其余降解膜仍未达到无膜期。
  2.2参试降解膜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2.2.1对出苗的影响。
  覆膜玉米出苗期为6~9 d,比不覆膜提前2~11 d,其中,CK1、处理11、处理15同一天出苗且早于其他降解膜1~3 d,比露地提早5 d。
  2.2.2对三叶期的影响。
  覆膜玉米达到三叶期的时间为18~23 d,为处理15与CK1处于同一水平,处理3、处理4明显滞后。
  2.2.3对拔节期的影响。
  覆膜玉米达到拔节期的时间为47~57 d,此时,处理5突飞猛进赶上了CK1,而处理3、处理14、处理15与CK1相比滞后6 d,处理1、处理2与CK2相比滞后了10 d。
  2.2.4对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开花期和吐丝期的影响。
  覆膜玉米达到大喇叭口期的时间为63~71 d,除处理1、处理2、处理3外,其余参试降解膜与CK1相比差异不显著,甚至处理8在大喇叭口期比CK1早1 d。   覆膜玉米在抽雄期、开花期和吐丝期的时间分别为69~88、70~89、71~90 d,除处理1、处理2外,其余参试降解膜与CK1相比差异不大,处理1、处理2与CK1相比滞后了18 d左右。
  2.2.5对成熟期的影响。
  覆膜玉米达到成熟期的时间为137~148 d,比不覆膜CK2提前了7~15 d;除处理1、处理2外,其余覆盖降解膜的玉米达到成熟期的时间比覆盖普通地膜CK1提前5~8 d。
  2.3参试降解膜对玉米病虫害的影响
  总体上,试验片区玉米覆膜栽培农田试验发生病害较轻且只为普通的玉米锈病,不同处理对病害的影响不大。
  2.4参试降解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根据方差分析结果(表1)可知,参试降解膜13个处理与CK1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2个参试降解膜处理与CK1玉米产量差异显著。参试降解膜14个处理与CK2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1个参试降解膜处理与CK2玉米产量差异显著。普通膜CK1与对照露地CK2玉米产量差异显著。
  3结论与评价
  3.1各参试降解地膜的降解进程可控性分析
  3.1.1诱导期可控性分析。
  从不同区组的降解情况看,所有参试降解膜的诱导期均未超过60 d,未达到预期70 d的預期目标,但总体上比上年较好,诱导期有所延长。尽管降解诱导期与玉米生长对温湿度需求难以吻合,除处理12、处理13和处理6、处理7相对较好,其余处理地膜的诱导期可控性相对差。
  3.1.2开裂期可控性分析。
  在诱导期,不同区组的所有参试降解膜均<60 d,直接影响到开裂期85 d的预期目标。所有参试降解膜中处理12表现相对较好,59 d达到开裂期。
  3.1.3大裂期可控性分析。
  由于受诱导期、开裂期可控性差的影响,导致在大裂期,不同区组的所有参试降解膜均未能达到105 d的预期目标。所有参试降解膜中处理12表现相对较好,在玉米覆膜栽培试验中90 d达到开裂期,在暴晒试验中70 d达到开裂期。
  3.2降解地膜农田覆盖效应
  3.2.1增温效应。
  在覆膜初期(达到开裂期前),参试降解地膜大都表现为增温效应,对5 cm土壤的增温作用大于10 cm。在参试降解地膜中,处理13、处理14的增温效果较好。
  3.2.2促进玉米生育进程。
  所有覆膜玉米的关键生育期与露地玉米相比都提前6~15 d;与覆盖对照地膜玉米相比,除覆盖处理1、处理2的降解地膜玉米的关键生育期表现为滞后2~17 d外,其余覆盖降解地膜玉米在抽雄期以前表现为一致或滞后1~8 d,抽雄期以后表现为提前1~8 d。
  3.2.3增产效应。
  所有覆膜玉米产量均高于露地玉米,说明所有参试降解地膜对玉米都有增产作用。
  4讨论
  4.1降解地膜诱导期的可控性
  在参试的15个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中,所有处理的降解膜在诱导期均未达到70 d左右的预期目标,诱导期偏短。在诱导期,参试降解地膜诱导期最长为56 d(处理12),绝大多数降解膜在35~45 d即进入诱导期,甚至少部分降解膜在20 d进入诱导期,降解进程不能有效地控制,降解地膜诱导期的可控性差[2]。
  4.2覆盖效应是否与普通地膜相同
  在覆盖作业过程中,绝大多数参试膜在整地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能适应农艺操作要求。根据作物覆盖试验结果显示,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作物的保温性和增产效果与普膜接近,而且在覆膜强度、拉伸度和韧性等方面能满足农事作业要求,总体上比上年较好,同时能抑制杂草。
  4.3降解地膜能否达到清除地膜残留污染的目标
  从玉米覆膜栽培试验的观察记载看,降解地膜在作物收获后有很少地膜残留或基本降解,能达到消除地膜残留污染的目标。而在埋土试验中,仅有处理10在5、15、25 cm深土壤不降解,其余降解膜基本能降解或能全部降解。总体看,降解地膜在一定时间内能达到消除地膜残留污染的目标。
  4.4推广前景
  经过试验证明,生物降解膜与普膜一样,具有相同的保温功能与增产作用,而且可有效解决普通地膜的“白色污染”问题,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科技农业意义深远,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敏,黄占斌,杨玉姣.可生物降解地膜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439.
  [2] 鄂文第.2014年度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试验报告[R].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5:46-47.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从生产要素和粮食政策视角,研究粮食安全主要影响因素,为粮食安全政策提供参考。在梳理粮食安全影响因素文献的基础上,立足于粮食安全涵义,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度量指标,考虑影响粮食安全的生产要素和政策因素,利用1978~2013年中国宏观数据,揭示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发现资本和技术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贡献,土地的贡献逐年降低,劳动力、粮食政策对粮食安全影响不显著性。  关键词粮食安全;生
期刊
摘要  总结了重金属Homesis现象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和生物学意义,并且对Homesis剂量-效应模型在重金属风险评估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旨在评价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和食用安全监测、环境毒理学、环境污染诊断,同时为制定重金属限量标准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Hormesis效应;重金属;剂量-效应模型;风险评估;环境毒理学  中图分类号S-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
期刊
摘要[目的]筛选纤维素酶活力高的纤维素降解真菌,研究其粗酶活性。[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以透明圈试验和滤纸降解试验验证其降解能力,通过菌落菌丝形态及rDNA-ITS序列测序鉴定菌株种属,通过改变培养时间、氮源、装液量、起始pH及培养温度5个因素探讨纤维素降解真菌的最适产酶条件。[结果]得到3株纤维素降解真菌QS2、QS6和QW9,经鉴定确定QS2和QS6属青霉属(Penicil
期刊
摘要介绍了叶用蔬菜“连引薯1号”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采收时期与产量特性,并总结了“连引薯1号”的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食叶甘薯;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055-01  基金项目连云港市農业科技成果示范项目(SF1301)。  作者简介梁长东(1962- ),男,江苏东海人,高级农艺师,从事特粮特经类作物
期刊
摘要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高压电场中蔗糖溶液的蒸发特性和机理。[方法] 在高压电场中,以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为研究对象,进行电压、电极间距、电场类型等参数对蒸发速度的试验研究,同时进行在针-板电极中间放绝缘板阻挡和不放绝缘板的对比试验研究。[結果] 高压电场可以提高蔗糖溶液的蒸发速度;在低浓度下,蔗糖浓度对蔗糖溶液蒸发速度的影响极小;蒸发速度与电压极距有关,极距越小,蒸发速度越大;交流电压下蔗糖溶液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大豆皂苷与异黄酮对小鼠血脂的影响,为从食疗方面调节血脂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72只(7周大小)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基础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大豆皂苷低剂量组(25 mg/(kg·d))、高脂饲料+大豆皂苷高劑量组(50 mg/(kg·d))、高脂饲料+大豆异黄酮低剂量组(50 mg/(kg·d))、高脂饲料+大豆异黄酮高剂量组(100 mg/(kg·d))。连续
期刊
摘要以开发乡土教材为出发点,利用凤凰茶是潮州市一大特色产业的优势,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深入调研凤凰茶区的基础上,就潮州凤凰茶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编写出《潮州凤凰茶》一书,为潮汕地区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程提供教材,以期在宣扬潮州凤凰茶的同时能使更多人深入了解潮汕文化,并意识到继承和发扬潮汕文化的重要性,实现潮汕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潮州凤凰茶;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概述了玉田县农村金融改革基本情况。运用案例分析方法,选取兴玉担保公司、融丰小额贷款公司、鸦鸿桥镇福泰农村资金专业合作社为具体案例,从机构情况、主要金融业务、风险防范措施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玉田县农业担保公司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现状,总结得出该县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缺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的贷款产品,缺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和处置的具体办法,对农村资金互助
期刊
摘要在前人的水稻白叶枯病分子育种研究基础上,综述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发掘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应用,并做了小结和展望。  关键词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白叶枯病;水稻  中图分类号S18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036-02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容易受到病害侵袭,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水稻白叶枯病(Xan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骏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的规律。[方法]以3年生骏枣为试材,测定果实的动态生长指标以及果实中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的含量。[结果]骏枣果实生长曲线呈不明显的双“S”型。骏枣果实早期以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果实膨大期迅速积累蔗糖,到果实成熟时主要积累蔗糖。[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骏枣果实糖积累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骏枣;果实;生长发育;糖积累;规律  中图分类号S665.1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