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情感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为主题,提出并分析研究了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方面的特点和概念,指出情感化和可用性之间需要彼此联系,情感化并不只是美学的一种概念和表现,最后通过和现代主义设计的对比,点明将文化内涵融合到情感化设计中将能更加引人入胜。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实用性和艺术性;可用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29-01
在当今的社会,无论是科技水平的发展速度亦或是社会发展的速度,都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人们的思想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改变,从而极大提高了对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的追求。随着电脑IT行业科技技术极大的完善,人们每天能接收到的信息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以及虚拟社交软件的出现和进化,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轻松简单,然而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用语言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却越来越少,不知不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越来越冷淡。在这种冷漠的环境,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之下人们更加需要一个能够放松自己,符合自己情感需要的私人空间。这就对设计产品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实用性,同时也要求产品蕴含思想和文化的功能,这种诉求的出现也逐渐的改变了设计的理念,由沙利文的“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逐渐变成了青蛙公司提出的“形式追随激情”(Form follows Emotion)的设计理念[1],产品设计中蕴含的情感诉求和表现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看重的元素。
情感本质是一种对人有压迫和强制的感觉体验,如果使用者能在产品中感受到他自己本身的思考,生活习惯,记忆等元素,将会被动的引起使用者的感情激发,产生一系列的共鸣反应,导致使用者加速产生购买消费的行为,所以情感化设计会将使用者情感摆在首要思考的位置,因此研究情感化设计最重要最核心的方面就是研究引起使用者情感反应整个过程的触发机理,情感化中的情感,即“Emotion”往往在人们心目中代表的是不理智的,冲动的感受,然而实质上情感是冷静而且富有逻辑的,和我们自己的认知往往是一体的。我们所产生的行动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同时我们的情绪也在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行动和思维方式,产品是人为创造的而且被我们使用的东西,但是设计师可以在产品中寄托自己的情感,使用的人也会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被产生的情感影响,所以一个产品的外形不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它更多的会作为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设计以人为本”也不光只是一个口号,一项设计必须考虑三个不同的层次: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2]。
本能层次的设计即是将产品的外形作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通过和用户的直接接触产生交流,在这个层次上,使用者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感受设计师在设计产品中加入的思想和创意,虽然现在好用和好看早已不能划等号,但往往一个外观比较漂亮的产品能吸引到使用者的注意,而且能够让使用者产生一些积极正面的情绪,当使用者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一个产品的外观上的时候,也许往往会选择性忽略掉很多产品本身设计的缺陷,但这个层次的设计因素往往不能最终左右使用者,起到决定的作用。
行为层次的设计则将操作放在首要考虑的因素,它和使用者的操作习惯和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简单便捷的操作能极大的减少使用者不必要的精力消耗,降低使用者的负面感受例如焦躁和疲倦,只有产品本身容易被使用,简单便捷,使用者才不会觉得自己和产品之间有太大的距离。
反思层次则关注的是设计的形象和印象,它主要考虑的是人对产品的思考反射。与本能水平和行为水平不同,它会因为使用者渗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产生不同的反射,与使用者本身受到的教育也有很大关系。它不是一个立即生效能看到的反射,是在使用者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自己产生的感受。如著名的潘顿椅,它不同于传统木制家具的设計方法,采用S形无腿式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让坐面和腿部空间很舒适,而且拥有流畅的形态,其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对年轻而时尚的人们很有吸引力[3]。
情感在设计中的作用不仅仅只是表达一种情感化的因素,产品中凝聚了使用者在购买时候产生的心理感受,而且情感会在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些作用,这种作用既存在于正面情感中,也存在于负面情感思维过程的差异之中。
情感化设计的本质就是设计人性化的回归,是超越经济和技术目标,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设计与情感学会主席Hekkert教授在第一届设计与情感国际大会上曾经提到,传统的技术导向的设计不会创造一个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设计师不应该仅仅关注技术而应该更多的去关注情感。在过去设计发展历程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企业已经意识到“情感”的商业价值和力量,情感化设计将成为开发新产品关注的新方向和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上世纪70年代末有关研究者们提出了可用性设计的概念。可用性(usability)指的是产品对用户来说有效、易学、好记和令人满意的程度。可用性设计是一种理性的设计。一般外观设计师往往会偏向于感性,而机械设计师往往会偏向于理性。比如做一个海报,更多的是为了吸引注意力;而一个被使用的产品的安全与稳定是必不可少的。可用性设计没有单纯的好坏之分,但是产品可用性程度的高低却能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乃至于产品市场的销售和用户心目中对此产品的品牌形象。事实上,情感化设计与可用性设计是相辅相成的。
比较于现代主义设计所看重的产品的技术功能,注重产品结构和形式,情感化设计并不以实用功能为唯一目标,而是以用户的生活艺术化和情感化体验为目标。就像当代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达克所言:“我并不关心设计看上去是什么,我只关心它们激发的用户情感。”斯达克认为,在设计中应将设计师所有的精力和感受力倾注到一种事物中—设计不应该被理解,而应该被感受,被体验。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DONALD A,NORMAN.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刘晓宏.创新设计方法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实用性和艺术性;可用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29-01
在当今的社会,无论是科技水平的发展速度亦或是社会发展的速度,都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人们的思想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改变,从而极大提高了对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的追求。随着电脑IT行业科技技术极大的完善,人们每天能接收到的信息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以及虚拟社交软件的出现和进化,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轻松简单,然而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用语言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却越来越少,不知不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越来越冷淡。在这种冷漠的环境,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之下人们更加需要一个能够放松自己,符合自己情感需要的私人空间。这就对设计产品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实用性,同时也要求产品蕴含思想和文化的功能,这种诉求的出现也逐渐的改变了设计的理念,由沙利文的“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逐渐变成了青蛙公司提出的“形式追随激情”(Form follows Emotion)的设计理念[1],产品设计中蕴含的情感诉求和表现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看重的元素。
情感本质是一种对人有压迫和强制的感觉体验,如果使用者能在产品中感受到他自己本身的思考,生活习惯,记忆等元素,将会被动的引起使用者的感情激发,产生一系列的共鸣反应,导致使用者加速产生购买消费的行为,所以情感化设计会将使用者情感摆在首要思考的位置,因此研究情感化设计最重要最核心的方面就是研究引起使用者情感反应整个过程的触发机理,情感化中的情感,即“Emotion”往往在人们心目中代表的是不理智的,冲动的感受,然而实质上情感是冷静而且富有逻辑的,和我们自己的认知往往是一体的。我们所产生的行动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同时我们的情绪也在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行动和思维方式,产品是人为创造的而且被我们使用的东西,但是设计师可以在产品中寄托自己的情感,使用的人也会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被产生的情感影响,所以一个产品的外形不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它更多的会作为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设计以人为本”也不光只是一个口号,一项设计必须考虑三个不同的层次: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2]。
本能层次的设计即是将产品的外形作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通过和用户的直接接触产生交流,在这个层次上,使用者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感受设计师在设计产品中加入的思想和创意,虽然现在好用和好看早已不能划等号,但往往一个外观比较漂亮的产品能吸引到使用者的注意,而且能够让使用者产生一些积极正面的情绪,当使用者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一个产品的外观上的时候,也许往往会选择性忽略掉很多产品本身设计的缺陷,但这个层次的设计因素往往不能最终左右使用者,起到决定的作用。
行为层次的设计则将操作放在首要考虑的因素,它和使用者的操作习惯和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简单便捷的操作能极大的减少使用者不必要的精力消耗,降低使用者的负面感受例如焦躁和疲倦,只有产品本身容易被使用,简单便捷,使用者才不会觉得自己和产品之间有太大的距离。
反思层次则关注的是设计的形象和印象,它主要考虑的是人对产品的思考反射。与本能水平和行为水平不同,它会因为使用者渗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产生不同的反射,与使用者本身受到的教育也有很大关系。它不是一个立即生效能看到的反射,是在使用者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自己产生的感受。如著名的潘顿椅,它不同于传统木制家具的设計方法,采用S形无腿式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让坐面和腿部空间很舒适,而且拥有流畅的形态,其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对年轻而时尚的人们很有吸引力[3]。
情感在设计中的作用不仅仅只是表达一种情感化的因素,产品中凝聚了使用者在购买时候产生的心理感受,而且情感会在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些作用,这种作用既存在于正面情感中,也存在于负面情感思维过程的差异之中。
情感化设计的本质就是设计人性化的回归,是超越经济和技术目标,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设计与情感学会主席Hekkert教授在第一届设计与情感国际大会上曾经提到,传统的技术导向的设计不会创造一个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设计师不应该仅仅关注技术而应该更多的去关注情感。在过去设计发展历程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企业已经意识到“情感”的商业价值和力量,情感化设计将成为开发新产品关注的新方向和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上世纪70年代末有关研究者们提出了可用性设计的概念。可用性(usability)指的是产品对用户来说有效、易学、好记和令人满意的程度。可用性设计是一种理性的设计。一般外观设计师往往会偏向于感性,而机械设计师往往会偏向于理性。比如做一个海报,更多的是为了吸引注意力;而一个被使用的产品的安全与稳定是必不可少的。可用性设计没有单纯的好坏之分,但是产品可用性程度的高低却能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乃至于产品市场的销售和用户心目中对此产品的品牌形象。事实上,情感化设计与可用性设计是相辅相成的。
比较于现代主义设计所看重的产品的技术功能,注重产品结构和形式,情感化设计并不以实用功能为唯一目标,而是以用户的生活艺术化和情感化体验为目标。就像当代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达克所言:“我并不关心设计看上去是什么,我只关心它们激发的用户情感。”斯达克认为,在设计中应将设计师所有的精力和感受力倾注到一种事物中—设计不应该被理解,而应该被感受,被体验。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DONALD A,NORMAN.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刘晓宏.创新设计方法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