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亚马尔半岛绝对是世界上最具话题性的地区之一,因为在6年时间里,这里先后出现了17个天坑。本来出现天坑并不是稀罕事,但是这里的天坑总是伴随着火光冲天的爆炸而产生,于是各种说法甚嚣尘上,有人说是陨石撞击地球,有人说是地底的核爆试验。但是地质学家叶夫根尼·丘维林经过6年调查,却得出了一个让人始料不及的答案……
出现天坑
2014年6月12日,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地质专家叶夫根尼·丘维林像往常一样驾驶着直升飞机到亚马尔半岛巡视,两个小时后就在他准备打道回府时,突然一个直径20米的大型巨坑出现在他的眼前。
丘维林惊讶不已,两个月前他也巡视过这里,当时却没有这个天坑。“短短两个月时间怎么可能形成这样大的天坑呢?”巨大的好奇心促使丘维林把直升机停在了附近的一块草地上,他仔细地观察着天坑。这个坑深约50米,边缘呈深褐色,像是被灼烧过,坑边还散落着针叶林的树根。
根据眼前的状况,丘维林断定这里曾经发生过剧烈的爆炸,难道是陨石撞击爆炸形成的?片刻之后,丘维林就否定了自己的这一猜想,因为近两个月并没有陨石坠落亚马尔半岛的报告,更主要的是,如果是陨石撞击,也不会形成表面洞口如此小却这么深的天坑。另外在天坑的周围,丘维林没有找到陨石的残骸。为了进一步调查,丘维林想在这里“安营扎寨”,可他失望地发现,此处人烟稀少,恐怕找不到目击者。
搜查了两天一无所获,丘维林只得返回实验室,并通过报社发布了“寻人启事”,希望能找到目击者。一个星期后,丘维林接到了市民维金的电话:“当时的情况实在是太吓人了,巨大的声响我还以为是飞机坠毁了,一阵剧烈的摇晃之后,我看到了数米高的火焰升腾起来,就像是核爆一样,染红了半边天。”根据维金提供的地址,丘维林找到了他居住的小镇。这个小镇距离天坑的直线距离是20公里,是当地石油开采工人临时的居住场所,听说丘维林是来调查天坑的,工人们纷纷讲述了当时的情况。
“当时是下午两点,我正在睡午觉,突然间地动山摇,我还以为地震了,慌里慌张跑出房间,就看到了一团火焰从山的那边升腾起来。”
“我以为是陨石,还和几个胆子大的工友专门开车过去,可什么陨石也没有捡到。”
……
听着工人们惊恐地说着当时的情形,丘维林困惑不已,如果不是陨石撞击地球,在这样靠近油田的地方也不可能进行实弹演习,更何况如此大的坑也不是普通的炸弹能造成的。
半个月后,丘维林又接到亚马尔半岛居民达夫斯基的电话,称在离他家10公里的地方也发现了一个天坑。丘维林开了两个小时的车赶到了达夫斯基的家,然后步行赶往发现天坑的山谷。两人一边走,一边聊,达夫斯基说自己和邻居到山谷狩猎,无意之中发现了这个天坑,两人还以为坑底有宝贝所以冒险下去,结果刚下到一半就觉得眩晕,只好放弃了。
走了快三个小时,丘维林终于看到了这处新的天坑,他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一个词:冰火山。冰火山是一种地外天体上才存在的火山,通常在木星、土卫六以及一些矮行星卫星上存在,和地球上的火山不同,冰火山喷发出的不是岩浆,而是冰。可是天坑的周围并没有冰或者水,更主要的是,喷发的动力从何而来?
随后几天,丘维林住在达夫斯基家,他发现当地的气温很低,为了防止水管被冻住,当地人不喝自来水,而是开采地下水。丘维林通过走访了解到,和其他地方水井不同的是,这里的水井往往深达百米,不仅要打通岩石层,还要经过冻土层。那么,会和这些水井有关吗?
丘维林查找资料后得知,虽然在北极圈的绝大部分地区,有一些隆起的巨型丘陵状冻土堆,它们是地下水流过,结冰后将土层顶起来形成的。但是这类巨型冻土堆最终的归宿是坍塌,而不是爆炸后形成一个巨坑。那么,达夫斯基家附近的天坑显然不是地下水造成的,它实在太大太深了。
一个星期后,居民伊万诺娃敲响了丘维林的房门:“在我家附近出现了很大一块拱起的地方,不到两个月就上升了两米!”丘维林赶到伊万诺娃家,出现拱起的地方是他家的菜地,直径达到了40米。为了安全起见,丘维林建议伊万诺娃暂时搬离,他每隔一天就会过来观察一次。
不到半个月,丘维林震惊地发现,菜地又上升了0.5米。两个月后的一天早上,就当丘维林快到菜地时,他眼前突然升腾起数十米高的火焰,接着是一阵巨响。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一天前还隆起的地面现在居然成了上百米的深渊,周围掀起的树根和草根更是一片烧灼的痕迹。
扑朔迷离
调查毫无进展,周围的居民开始担心起来,一些人认为这是外星人的杰作,更多的人担心这是世界末日将要来临的预兆。
面对各种谣言,丘维林压力巨大。为了尽快调查天坑形成的真相,西伯利亚官方成立了以丘维林为首的调查团队,允许他调用卫星监控亚马尔半岛。而丘维林认为,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找到一块隆起的地方,监控天坑形成的全过程。
2016年10月9日,丘维林接到马尔半岛一个居民的电话,说在距离小镇27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块新隆起的地方。丘维林如获至宝,他每天通过卫星监控着隆起地块的一切情况。然而这一观察,连丘维林都瞠目结舌:土块隆起的速度实在太快,不到一个月就要爆炸了。爆炸半个小时后,丘维林组织了考察团,决定冒着危险到天坑的底部考察。
随着绳索的下降,丘维林发现洞口边缘呈黑色,像是燃烧造成的,渐渐地他还出现了头晕的症状,很明显天坑里有高浓度的不明气体。丘维林赶紧用收集瓶收集了部分气体。在天坑的底部,丘维林没有看到地下水的痕迹,只是一些被炸松的冻土。為确保安全,丘维林和同事只停留了两分钟,采集了一些土壤样本就匆忙返回了地面。
回到实验室,丘维林对采集的气体进行了化验,显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而对坑底的土壤样本化验后,发现它们和普通的土壤并没有差别。
“这些甲烷究竟从何而来,是爆炸形成的?”丘维林知道,甲烷可以从冰层泄漏出来,但是难以密封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造成爆炸。围绕在丘维林心头的疑问接连涌现,报纸却在此时刊发了地质学家库德里亚时的文章,他提出了喀斯特天坑的说法。2001年,天坑作为一个专门的喀斯特术语被专家提出,直至2010年全世界已经被确认的天坑多达78个,其中三分之二分布在中国。(未完待续)
出现天坑
2014年6月12日,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地质专家叶夫根尼·丘维林像往常一样驾驶着直升飞机到亚马尔半岛巡视,两个小时后就在他准备打道回府时,突然一个直径20米的大型巨坑出现在他的眼前。
丘维林惊讶不已,两个月前他也巡视过这里,当时却没有这个天坑。“短短两个月时间怎么可能形成这样大的天坑呢?”巨大的好奇心促使丘维林把直升机停在了附近的一块草地上,他仔细地观察着天坑。这个坑深约50米,边缘呈深褐色,像是被灼烧过,坑边还散落着针叶林的树根。
根据眼前的状况,丘维林断定这里曾经发生过剧烈的爆炸,难道是陨石撞击爆炸形成的?片刻之后,丘维林就否定了自己的这一猜想,因为近两个月并没有陨石坠落亚马尔半岛的报告,更主要的是,如果是陨石撞击,也不会形成表面洞口如此小却这么深的天坑。另外在天坑的周围,丘维林没有找到陨石的残骸。为了进一步调查,丘维林想在这里“安营扎寨”,可他失望地发现,此处人烟稀少,恐怕找不到目击者。
搜查了两天一无所获,丘维林只得返回实验室,并通过报社发布了“寻人启事”,希望能找到目击者。一个星期后,丘维林接到了市民维金的电话:“当时的情况实在是太吓人了,巨大的声响我还以为是飞机坠毁了,一阵剧烈的摇晃之后,我看到了数米高的火焰升腾起来,就像是核爆一样,染红了半边天。”根据维金提供的地址,丘维林找到了他居住的小镇。这个小镇距离天坑的直线距离是20公里,是当地石油开采工人临时的居住场所,听说丘维林是来调查天坑的,工人们纷纷讲述了当时的情况。
“当时是下午两点,我正在睡午觉,突然间地动山摇,我还以为地震了,慌里慌张跑出房间,就看到了一团火焰从山的那边升腾起来。”
“我以为是陨石,还和几个胆子大的工友专门开车过去,可什么陨石也没有捡到。”
……
听着工人们惊恐地说着当时的情形,丘维林困惑不已,如果不是陨石撞击地球,在这样靠近油田的地方也不可能进行实弹演习,更何况如此大的坑也不是普通的炸弹能造成的。
半个月后,丘维林又接到亚马尔半岛居民达夫斯基的电话,称在离他家10公里的地方也发现了一个天坑。丘维林开了两个小时的车赶到了达夫斯基的家,然后步行赶往发现天坑的山谷。两人一边走,一边聊,达夫斯基说自己和邻居到山谷狩猎,无意之中发现了这个天坑,两人还以为坑底有宝贝所以冒险下去,结果刚下到一半就觉得眩晕,只好放弃了。
走了快三个小时,丘维林终于看到了这处新的天坑,他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一个词:冰火山。冰火山是一种地外天体上才存在的火山,通常在木星、土卫六以及一些矮行星卫星上存在,和地球上的火山不同,冰火山喷发出的不是岩浆,而是冰。可是天坑的周围并没有冰或者水,更主要的是,喷发的动力从何而来?
随后几天,丘维林住在达夫斯基家,他发现当地的气温很低,为了防止水管被冻住,当地人不喝自来水,而是开采地下水。丘维林通过走访了解到,和其他地方水井不同的是,这里的水井往往深达百米,不仅要打通岩石层,还要经过冻土层。那么,会和这些水井有关吗?
丘维林查找资料后得知,虽然在北极圈的绝大部分地区,有一些隆起的巨型丘陵状冻土堆,它们是地下水流过,结冰后将土层顶起来形成的。但是这类巨型冻土堆最终的归宿是坍塌,而不是爆炸后形成一个巨坑。那么,达夫斯基家附近的天坑显然不是地下水造成的,它实在太大太深了。
一个星期后,居民伊万诺娃敲响了丘维林的房门:“在我家附近出现了很大一块拱起的地方,不到两个月就上升了两米!”丘维林赶到伊万诺娃家,出现拱起的地方是他家的菜地,直径达到了40米。为了安全起见,丘维林建议伊万诺娃暂时搬离,他每隔一天就会过来观察一次。
不到半个月,丘维林震惊地发现,菜地又上升了0.5米。两个月后的一天早上,就当丘维林快到菜地时,他眼前突然升腾起数十米高的火焰,接着是一阵巨响。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一天前还隆起的地面现在居然成了上百米的深渊,周围掀起的树根和草根更是一片烧灼的痕迹。
扑朔迷离
调查毫无进展,周围的居民开始担心起来,一些人认为这是外星人的杰作,更多的人担心这是世界末日将要来临的预兆。
面对各种谣言,丘维林压力巨大。为了尽快调查天坑形成的真相,西伯利亚官方成立了以丘维林为首的调查团队,允许他调用卫星监控亚马尔半岛。而丘维林认为,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找到一块隆起的地方,监控天坑形成的全过程。
2016年10月9日,丘维林接到马尔半岛一个居民的电话,说在距离小镇27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块新隆起的地方。丘维林如获至宝,他每天通过卫星监控着隆起地块的一切情况。然而这一观察,连丘维林都瞠目结舌:土块隆起的速度实在太快,不到一个月就要爆炸了。爆炸半个小时后,丘维林组织了考察团,决定冒着危险到天坑的底部考察。
随着绳索的下降,丘维林发现洞口边缘呈黑色,像是燃烧造成的,渐渐地他还出现了头晕的症状,很明显天坑里有高浓度的不明气体。丘维林赶紧用收集瓶收集了部分气体。在天坑的底部,丘维林没有看到地下水的痕迹,只是一些被炸松的冻土。為确保安全,丘维林和同事只停留了两分钟,采集了一些土壤样本就匆忙返回了地面。
回到实验室,丘维林对采集的气体进行了化验,显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而对坑底的土壤样本化验后,发现它们和普通的土壤并没有差别。
“这些甲烷究竟从何而来,是爆炸形成的?”丘维林知道,甲烷可以从冰层泄漏出来,但是难以密封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造成爆炸。围绕在丘维林心头的疑问接连涌现,报纸却在此时刊发了地质学家库德里亚时的文章,他提出了喀斯特天坑的说法。2001年,天坑作为一个专门的喀斯特术语被专家提出,直至2010年全世界已经被确认的天坑多达78个,其中三分之二分布在中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