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良好习惯;教学效率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明确指出:“所谓教育,一言以概之,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确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少走弯路,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初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从而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意义
1. 是落实素质教育基本精神的必然需求
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 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将理想转变为行动,实现个人梦想,这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路径.
2. 是促进学生发展智力的重要方法
叶圣陶曾经说过:“智力不可能一下子就从无到有,要在良好的习惯中逐渐养成. ”智力是个体有目的性地适应、选择、塑造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心理活动,通过这些心理活动,个人能积极适应现实世界环境. 习惯养成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时逐渐形成的自动化行为方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能逐渐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就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由此可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是促进学生发展智力的重要方法.
3.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客观要求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展开. 如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无形中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传授更多的知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策略
养成良好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对策培养学生的习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铺垫.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将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进而升华为有意后注意. 初中數学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些问题的难度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逐渐培养他们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其次,教师还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比如抓住学生对飞碟、外星人的神秘感及好奇感,适当开展相关课堂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以讲述一些数学家及数学幽默之类的小故事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他们的视野,也有效培养他们的听讲习惯.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准确性习惯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格逻辑性的学科,有着大量的计算,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准确性习惯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在具体运算中,督促学生不仅知道要算什么、怎么算,还要鼓励学生结合运算法则积极思考,比如在讲解“公式法分解因式”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公式的特征,还要引导他们与“整式乘法”中的公式分化开,抑制公式误用的负迁移干扰,培养运算准确性的习惯.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分配注意的习惯
据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分配注意力的能力取决于个体对活动的熟悉程度、几种活动的性质和复杂程度.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分配注意力的习惯,比如要对学生加强数学技能训练,使其达到熟练乃至自动化的程度,比如引导学生在求解一些计算题时,掌握运算的通法法则,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促使他们逐渐将注意力分配到更多的对象上,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4.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记忆习惯
心理学认为人的记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外界刺激引发个体感觉,留下的印记就是瞬时记忆,再多加一点注意就会变成短时记忆,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复述的信息,就能转成长时记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数学知识后,要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复述,再让他们说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使他们能将所学的知识慢慢转化为长时记忆,进而熟练进行各项数学活动. 当然,记忆虽然至关重要,但好记性不如滥笔头,知识要在不断的重复记忆过程中才能加深,因此,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整理,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及时的整理,对难点重点及时进行必要的梳理,这些其实都是变相的记忆.
5. 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这就需要学生发展起应有的质疑精神,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这种精神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经常利用“错解”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他人的能力,促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打破思维定势,以此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和发散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初中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要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练习题,从多个角度入手,坚持不懈地实施养成教育,这不仅可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高效化,也能为初中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艺霞. 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S3).
[2]于超.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J]. 成功(教育). 2013(24).
[3]衡艳琼. 浅议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10).
【关键词】 初中数学;良好习惯;教学效率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明确指出:“所谓教育,一言以概之,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确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少走弯路,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初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从而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意义
1. 是落实素质教育基本精神的必然需求
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 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将理想转变为行动,实现个人梦想,这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路径.
2. 是促进学生发展智力的重要方法
叶圣陶曾经说过:“智力不可能一下子就从无到有,要在良好的习惯中逐渐养成. ”智力是个体有目的性地适应、选择、塑造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心理活动,通过这些心理活动,个人能积极适应现实世界环境. 习惯养成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时逐渐形成的自动化行为方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能逐渐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就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由此可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是促进学生发展智力的重要方法.
3.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客观要求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展开. 如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无形中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传授更多的知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策略
养成良好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对策培养学生的习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铺垫.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将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进而升华为有意后注意. 初中數学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些问题的难度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逐渐培养他们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其次,教师还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比如抓住学生对飞碟、外星人的神秘感及好奇感,适当开展相关课堂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以讲述一些数学家及数学幽默之类的小故事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他们的视野,也有效培养他们的听讲习惯.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准确性习惯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格逻辑性的学科,有着大量的计算,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准确性习惯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在具体运算中,督促学生不仅知道要算什么、怎么算,还要鼓励学生结合运算法则积极思考,比如在讲解“公式法分解因式”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公式的特征,还要引导他们与“整式乘法”中的公式分化开,抑制公式误用的负迁移干扰,培养运算准确性的习惯.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分配注意的习惯
据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分配注意力的能力取决于个体对活动的熟悉程度、几种活动的性质和复杂程度.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分配注意力的习惯,比如要对学生加强数学技能训练,使其达到熟练乃至自动化的程度,比如引导学生在求解一些计算题时,掌握运算的通法法则,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促使他们逐渐将注意力分配到更多的对象上,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4.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记忆习惯
心理学认为人的记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外界刺激引发个体感觉,留下的印记就是瞬时记忆,再多加一点注意就会变成短时记忆,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复述的信息,就能转成长时记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数学知识后,要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复述,再让他们说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使他们能将所学的知识慢慢转化为长时记忆,进而熟练进行各项数学活动. 当然,记忆虽然至关重要,但好记性不如滥笔头,知识要在不断的重复记忆过程中才能加深,因此,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整理,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及时的整理,对难点重点及时进行必要的梳理,这些其实都是变相的记忆.
5. 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这就需要学生发展起应有的质疑精神,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这种精神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经常利用“错解”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他人的能力,促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打破思维定势,以此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和发散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初中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要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练习题,从多个角度入手,坚持不懈地实施养成教育,这不仅可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高效化,也能为初中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艺霞. 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S3).
[2]于超.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J]. 成功(教育). 2013(24).
[3]衡艳琼. 浅议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