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政电视艺术中心隐藏在北京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和东单之间的深巷里。门口的传达室和所有的部队单位一样,对每一位来访者都要认真地询问登记。2003年,还在读大三的姚晨就是在这间传达室里第一次见到导演尚敬,由此走进《武林外传》,成了同福客栈的杂役。同福客栈的名称则源于空政电视艺术中心的门牌——同福夹道4号。
尚敬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他导演过的《炊事班的故事》、《都市男女》、《武林外传》等情景喜剧的海报,姚晨、闫妮、沙溢等众多当红明星都成名于此。“现在不敢把这些人重新弄到一起了。一个一线演员单集的片酬可以赶上拍3集情景喜剧的制作费用,你想想?”尚敬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
由于现在情景喜剧的市场环境不好,各个电视台都不让进黄金时段,从2009年起,尚敬转战大银幕,先是在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中担任喜剧部分的导演,2010年又拍摄了电影版《武林外传》,并以2000万的投资拿下了2亿元的票房。2012年大年初一,尚敬又将带来新作——电影《饭局也疯狂》。
“我不喜欢假模假式的深刻”
“电影《武林外传》是在去年的小年,腊月二十三上映的。《饭局也疯狂》定在大年初一,我还是挺喜欢也挺自豪的,拿一个娱乐大餐来开年嘛。我自己本身也喜欢欢乐、阳光。”尚敬的口头禅是“很阳光”,与记者的交谈中,他的娃娃脸上时常会做出夸张的表情,对自己的好恶毫不掩饰。演过《武林外传》里“秀才”一角的喻恩泰曾如此评价尚敬:“他是个朴素的、平民化的人,不追求虚无的档次,是纯粹的性情中人,很多时候一点儿都不端庄稳重,更像一个可爱的大孩子。在片场,他会突然心血来潮爬上墙,或是躲在窗帘后头和小狗玩捉迷藏,那种认真的程度不亚于拍戏……”
“我的追求是把一个事情简单化。我不喜欢假模假式的深刻,其实也深刻不到哪儿去。我们经常会听到要追求深刻主题。深什么深,我没看到一个深刻的东西!因为那不是这个时代电影承载的功能。真正的搞笑就是有深度。观众走进剧场首先是为了娱乐的,然后他不知不觉地有了思想。这不是我说的,是俄国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的。”
明快的节奏、阳光的基调、好看的故事和一种发自内心的观影的欢乐,是尚敬在作品中追求的风格。“我不太喜欢像小品一样,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虽说那也是喜剧的一种,但不能穷尽所有的喜剧创作。你看昆汀·塔伦蒂诺(好莱坞著名导演,代表作品《低俗小说》)的电影,什么时候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甚至你觉得特别神奇可笑的东西,当时你是不笑的,可是后来越想越好笑,是戏剧性的可笑。”这也是尚敬希望在电影《饭局也疯狂》中达到的效果。
“我衡量好看有我的标准”
《饭局也疯狂》的主线是一拨人怀着各种目的来到一个饭馆,有人请未来老丈人吃饭,有人走投无路请大师算命,有人来讨债,还有人想买官。总之,这些人本来约的饭局都没吃成,却意外地凑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大饭局。说是饭局,实际上也是众生相,每个观众都能从中看到似曾相识的面孔。“饭局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通过它来享受亲情温暖、朋友聚会,但是也有一些灰色的、黑色的东西,有谋略、有公关。饭局很能浓缩这个社会的五花八门,色彩非常丰富。”尚敬说。
在新作品中,尚敬没有用那些与他有过多年合作的演员。主角他选的是范伟、黄渤、梁冠华、刘桦、莫小棋等人。“纯粹是因为剧情需要,这些人更适合”,尚敬这样解释其中的原因,“他们在电影中的表演都非常精彩。范伟以前在小品里都是被人家忽悠,这次是他忽悠别人;黄渤过去是草根,这次是很光鲜的明星;很多演员在表演中,都给我带来惊喜。人重要的不是长相而是灵气劲儿”。
重视演员的表演,是尚敬的一大特点。“原来和我合作的这些演员,他们并没有什么名气。我不是说我能造星,但我觉得自己这套方法还是挺管用的。我拍戏重视表演的控制和掌握,最大限度地要求他们传神。我给演员创作空间,这样电影才能有趣。”
选演员,尚敬靠的是直觉。“第一次见姚晨,她是陪她的同学来。我一看,这个女孩子的形象很招人喜欢,很多人觉得她的样子有点怪怪的,我觉得她的漂亮是很有趣的。我衡量好看有我的标准。闫妮也是一样。她们都是漂亮女人,但说她们是多么艳丽的大美女也说不上。女演员当然要好看了,但是最重要的是亲和力、灵性和可变性。”
“看别人笑是很开心的”
其实,尚敬本人就是演员出身。1958年,尚敬出生于天津,后来由于“三线”建设的需要,全家搬去了成都。他的父亲是血液专家,母亲是部队的妇产科医生。“我长大成人的那个年代挺恐怖的,18岁‘文革’才结束。小时候,我想学音乐买把吉他,父亲都不敢给买,怕这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谁也没料到后来我会搞文艺。”尚敬记得,父亲曾给过他两本书,一本是《电工知识》,一本是《如何做一个木匠》,“他不敢让我有太高的志向,只希望我能有门手艺”。和周围的孩子一样,小时候,尚敬也爱看电影,但是谈不上有什么电影梦。
17岁,尚敬到四川简阳插队。一年多以后,母亲帮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他成了一名汽车兵。“当兵很枯燥很苦,老想离开。”当时正好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在排一个话剧,尚敬很顺利地考上了。
“我原来演小战士,你看我现在也是个小战士的样子。军队的戏剧,能在舞台中间站的得是一号英雄人物,那些高大威猛、声音洪亮的,我不是。但部队戏往往得有小战士,像毛孩、沙溢,我们都是这种型的。”但时间长了,尚敬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在表演上放得开的人,也因为“志不在此”,就躲开了。
1980年,尚敬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4年毕业后又回到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在军艺,可以大量地阅读,使你大开眼界。读多了,加上内心有冲动,就想写东西”。回到成都以后,尚敬开始写剧本、小说,后来就想做导演。1988年,他被调回解放军艺术学院组建影视教研室,看了很多片子,更坚定了他做导演的愿望。两年后,尚敬从部队转业,开始了“北漂”的生活。“在北京‘漂’的几年干了很多事,帮人写剧本、做栏目,还有音乐活动。”1994年,正好赶上中央电视台第二届相声小品大赛,尚敬写的小品《悲喜交加》拿了第二名,并被大赛授予了最佳编剧奖。几家单位都抢着要他,他选择了空政,重新穿上了军装。
“当时的喜剧,更多是在综艺晚会上以小品的形式出现,我就给春晚编小品。”《钉鞋》、《回家》等小品都出自尚敬之手。2000年,尚敬拍了电影《高原如梦》,“那是我在成都军区写的反映汽车兵生活的本子,经过多年打磨,应该说是不错的。但当时电影没市场,拍完一看是那么个情况,就算了。” 2002年,尚敬拍了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自此就没有再离开过喜剧这条路。
喜剧是很多导演不敢触碰的题材,因为“让人笑比让人哭难多了”,但尚敬却执着于此。“因为它很难,才有挑战,才总会让你心有不甘,想表达。我拍喜剧是因为好玩,能让大家乐,看别人笑是很开心的,比自己笑还开心。”
编辑:王晶晶 美编:陈思璐 编审:张勉
尚敬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他导演过的《炊事班的故事》、《都市男女》、《武林外传》等情景喜剧的海报,姚晨、闫妮、沙溢等众多当红明星都成名于此。“现在不敢把这些人重新弄到一起了。一个一线演员单集的片酬可以赶上拍3集情景喜剧的制作费用,你想想?”尚敬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
由于现在情景喜剧的市场环境不好,各个电视台都不让进黄金时段,从2009年起,尚敬转战大银幕,先是在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中担任喜剧部分的导演,2010年又拍摄了电影版《武林外传》,并以2000万的投资拿下了2亿元的票房。2012年大年初一,尚敬又将带来新作——电影《饭局也疯狂》。
“我不喜欢假模假式的深刻”
“电影《武林外传》是在去年的小年,腊月二十三上映的。《饭局也疯狂》定在大年初一,我还是挺喜欢也挺自豪的,拿一个娱乐大餐来开年嘛。我自己本身也喜欢欢乐、阳光。”尚敬的口头禅是“很阳光”,与记者的交谈中,他的娃娃脸上时常会做出夸张的表情,对自己的好恶毫不掩饰。演过《武林外传》里“秀才”一角的喻恩泰曾如此评价尚敬:“他是个朴素的、平民化的人,不追求虚无的档次,是纯粹的性情中人,很多时候一点儿都不端庄稳重,更像一个可爱的大孩子。在片场,他会突然心血来潮爬上墙,或是躲在窗帘后头和小狗玩捉迷藏,那种认真的程度不亚于拍戏……”
“我的追求是把一个事情简单化。我不喜欢假模假式的深刻,其实也深刻不到哪儿去。我们经常会听到要追求深刻主题。深什么深,我没看到一个深刻的东西!因为那不是这个时代电影承载的功能。真正的搞笑就是有深度。观众走进剧场首先是为了娱乐的,然后他不知不觉地有了思想。这不是我说的,是俄国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的。”
明快的节奏、阳光的基调、好看的故事和一种发自内心的观影的欢乐,是尚敬在作品中追求的风格。“我不太喜欢像小品一样,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虽说那也是喜剧的一种,但不能穷尽所有的喜剧创作。你看昆汀·塔伦蒂诺(好莱坞著名导演,代表作品《低俗小说》)的电影,什么时候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甚至你觉得特别神奇可笑的东西,当时你是不笑的,可是后来越想越好笑,是戏剧性的可笑。”这也是尚敬希望在电影《饭局也疯狂》中达到的效果。
“我衡量好看有我的标准”
《饭局也疯狂》的主线是一拨人怀着各种目的来到一个饭馆,有人请未来老丈人吃饭,有人走投无路请大师算命,有人来讨债,还有人想买官。总之,这些人本来约的饭局都没吃成,却意外地凑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大饭局。说是饭局,实际上也是众生相,每个观众都能从中看到似曾相识的面孔。“饭局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通过它来享受亲情温暖、朋友聚会,但是也有一些灰色的、黑色的东西,有谋略、有公关。饭局很能浓缩这个社会的五花八门,色彩非常丰富。”尚敬说。
在新作品中,尚敬没有用那些与他有过多年合作的演员。主角他选的是范伟、黄渤、梁冠华、刘桦、莫小棋等人。“纯粹是因为剧情需要,这些人更适合”,尚敬这样解释其中的原因,“他们在电影中的表演都非常精彩。范伟以前在小品里都是被人家忽悠,这次是他忽悠别人;黄渤过去是草根,这次是很光鲜的明星;很多演员在表演中,都给我带来惊喜。人重要的不是长相而是灵气劲儿”。
重视演员的表演,是尚敬的一大特点。“原来和我合作的这些演员,他们并没有什么名气。我不是说我能造星,但我觉得自己这套方法还是挺管用的。我拍戏重视表演的控制和掌握,最大限度地要求他们传神。我给演员创作空间,这样电影才能有趣。”
选演员,尚敬靠的是直觉。“第一次见姚晨,她是陪她的同学来。我一看,这个女孩子的形象很招人喜欢,很多人觉得她的样子有点怪怪的,我觉得她的漂亮是很有趣的。我衡量好看有我的标准。闫妮也是一样。她们都是漂亮女人,但说她们是多么艳丽的大美女也说不上。女演员当然要好看了,但是最重要的是亲和力、灵性和可变性。”
“看别人笑是很开心的”
其实,尚敬本人就是演员出身。1958年,尚敬出生于天津,后来由于“三线”建设的需要,全家搬去了成都。他的父亲是血液专家,母亲是部队的妇产科医生。“我长大成人的那个年代挺恐怖的,18岁‘文革’才结束。小时候,我想学音乐买把吉他,父亲都不敢给买,怕这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谁也没料到后来我会搞文艺。”尚敬记得,父亲曾给过他两本书,一本是《电工知识》,一本是《如何做一个木匠》,“他不敢让我有太高的志向,只希望我能有门手艺”。和周围的孩子一样,小时候,尚敬也爱看电影,但是谈不上有什么电影梦。
17岁,尚敬到四川简阳插队。一年多以后,母亲帮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他成了一名汽车兵。“当兵很枯燥很苦,老想离开。”当时正好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在排一个话剧,尚敬很顺利地考上了。
“我原来演小战士,你看我现在也是个小战士的样子。军队的戏剧,能在舞台中间站的得是一号英雄人物,那些高大威猛、声音洪亮的,我不是。但部队戏往往得有小战士,像毛孩、沙溢,我们都是这种型的。”但时间长了,尚敬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在表演上放得开的人,也因为“志不在此”,就躲开了。
1980年,尚敬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4年毕业后又回到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在军艺,可以大量地阅读,使你大开眼界。读多了,加上内心有冲动,就想写东西”。回到成都以后,尚敬开始写剧本、小说,后来就想做导演。1988年,他被调回解放军艺术学院组建影视教研室,看了很多片子,更坚定了他做导演的愿望。两年后,尚敬从部队转业,开始了“北漂”的生活。“在北京‘漂’的几年干了很多事,帮人写剧本、做栏目,还有音乐活动。”1994年,正好赶上中央电视台第二届相声小品大赛,尚敬写的小品《悲喜交加》拿了第二名,并被大赛授予了最佳编剧奖。几家单位都抢着要他,他选择了空政,重新穿上了军装。
“当时的喜剧,更多是在综艺晚会上以小品的形式出现,我就给春晚编小品。”《钉鞋》、《回家》等小品都出自尚敬之手。2000年,尚敬拍了电影《高原如梦》,“那是我在成都军区写的反映汽车兵生活的本子,经过多年打磨,应该说是不错的。但当时电影没市场,拍完一看是那么个情况,就算了。” 2002年,尚敬拍了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自此就没有再离开过喜剧这条路。
喜剧是很多导演不敢触碰的题材,因为“让人笑比让人哭难多了”,但尚敬却执着于此。“因为它很难,才有挑战,才总会让你心有不甘,想表达。我拍喜剧是因为好玩,能让大家乐,看别人笑是很开心的,比自己笑还开心。”
编辑:王晶晶 美编:陈思璐 编审: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