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要】:本文通过对急性左心衰急性发作期时的特点,结合临床的护理经验,提出了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和护理体会。希望通过在医护人员的快速反应的抢救措施和在医院的精心护理,使患者病情得到初步控制,降低其死亡率,拯救生命。
【关键词】:左心衰 急诊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严重而突发的心脏排血障碍,严重心律失常,心脏负荷突然明显增加而导致的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的一组综合征,是心血管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由于急性左心衰竭发病凶险,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如能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病情可迅速缓解。在抢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与临床医生积极配合,采取紧急的护理措施,是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我科2009年6月-2010年1月共抢救78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
一、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龄61.3~81.5岁,平均74.6岁。临床表现有口唇发绀、突发性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失常等,严重者出现休克和心搏骤停现象。按照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诊断,均经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确诊。其中由急性心肌梗死所致24例;二尖瓣狭窄所致10例;严重心律失常所致14例;肺部感染所致9例;高血压、高心病所致21例。治疗好转72例,占92.3%;死亡6例,占7.7%。
二、护理体会
1. 基础护理
急性左心衰发展快,发病时间尤以夜间为多,护士呼叫医生后,不应等医生看完患者再处理,而应迅速主动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吸氧时以20%~30%浓度酒精作为湿化剂,应避免用70%以上浓度酒精作为湿化剂。给氧前应先调好流量,避免氧流量剧增,压力过大而损伤鼻、呼吸道粘膜和肺泡。开始时先调氧流量为2~3L/min,待患者适应后可增加至6~8L/min。由于酒精对肺泡及支气管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持续高浓度吸氧后患者可出现氧中毒。因此间断给氧(即吸氧30min,停30min)可以避免氧中毒的发生。通过氧疗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98%水平。取端坐体位、双下肢下垂,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同时给予心电监护、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等。本组患者在医生医嘱前均给予了以上处理。
2. 用药护理
配合医生执行医嘱,熟悉心衰急救用药效果。利尿剂的应用后注意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准确记录尿量,同时监测血清钾浓度。在开始用血管扩张药时,应多次测量血压,调整滴入速度,以免血压波动太大。由于患者肢体的活动,常可使输液速度改变。故医护人损应注意观察,计算每分钟滴数,以保证扩血管药物治疗有效而安全。特别是用硝普钠时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随用随配,容器避光,配置6h后应重新配置等。用强心药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避免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面色、神志、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3. 心理护理
因急性左心衰竭发作病快、抢救困难、预后不定,所以患者和家属常常会出现忧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严重者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也影响到救治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医护人员在抢救时,要沉着镇静,忙而不乱,操作熟练敏捷,使病人产生信任、安全感;同时还要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及时、耐心、准确、必要的解释。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用鼓励性语言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意识;还可以用非语言性暗示,如眼神、动作等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对于患者的非语言性请求,医护人员要能及时理解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使患者在尽可能舒适和放松的氛围中接受救治。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保暖,急救室整洁、柔和的光线和安静的环境等都可对患者的情绪起到安抚作用。
三、结束语
急性左心衰竭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患者起病急骤,若不及时抢救或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抢救中,护士及时供氧、取坐位,生命体征监护,速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用药,重视心理的干预护理,对病情做到严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急性心衰患者转危为安,达到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这些就要求护士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知识,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秦桂玺,阎明.急危重症与急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摘要】:本文通过对急性左心衰急性发作期时的特点,结合临床的护理经验,提出了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和护理体会。希望通过在医护人员的快速反应的抢救措施和在医院的精心护理,使患者病情得到初步控制,降低其死亡率,拯救生命。
【关键词】:左心衰 急诊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严重而突发的心脏排血障碍,严重心律失常,心脏负荷突然明显增加而导致的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的一组综合征,是心血管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由于急性左心衰竭发病凶险,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如能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病情可迅速缓解。在抢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与临床医生积极配合,采取紧急的护理措施,是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我科2009年6月-2010年1月共抢救78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
一、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龄61.3~81.5岁,平均74.6岁。临床表现有口唇发绀、突发性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失常等,严重者出现休克和心搏骤停现象。按照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诊断,均经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确诊。其中由急性心肌梗死所致24例;二尖瓣狭窄所致10例;严重心律失常所致14例;肺部感染所致9例;高血压、高心病所致21例。治疗好转72例,占92.3%;死亡6例,占7.7%。
二、护理体会
1. 基础护理
急性左心衰发展快,发病时间尤以夜间为多,护士呼叫医生后,不应等医生看完患者再处理,而应迅速主动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吸氧时以20%~30%浓度酒精作为湿化剂,应避免用70%以上浓度酒精作为湿化剂。给氧前应先调好流量,避免氧流量剧增,压力过大而损伤鼻、呼吸道粘膜和肺泡。开始时先调氧流量为2~3L/min,待患者适应后可增加至6~8L/min。由于酒精对肺泡及支气管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持续高浓度吸氧后患者可出现氧中毒。因此间断给氧(即吸氧30min,停30min)可以避免氧中毒的发生。通过氧疗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98%水平。取端坐体位、双下肢下垂,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同时给予心电监护、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等。本组患者在医生医嘱前均给予了以上处理。
2. 用药护理
配合医生执行医嘱,熟悉心衰急救用药效果。利尿剂的应用后注意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准确记录尿量,同时监测血清钾浓度。在开始用血管扩张药时,应多次测量血压,调整滴入速度,以免血压波动太大。由于患者肢体的活动,常可使输液速度改变。故医护人损应注意观察,计算每分钟滴数,以保证扩血管药物治疗有效而安全。特别是用硝普钠时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随用随配,容器避光,配置6h后应重新配置等。用强心药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避免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面色、神志、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3. 心理护理
因急性左心衰竭发作病快、抢救困难、预后不定,所以患者和家属常常会出现忧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严重者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也影响到救治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医护人员在抢救时,要沉着镇静,忙而不乱,操作熟练敏捷,使病人产生信任、安全感;同时还要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及时、耐心、准确、必要的解释。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用鼓励性语言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意识;还可以用非语言性暗示,如眼神、动作等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对于患者的非语言性请求,医护人员要能及时理解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使患者在尽可能舒适和放松的氛围中接受救治。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保暖,急救室整洁、柔和的光线和安静的环境等都可对患者的情绪起到安抚作用。
三、结束语
急性左心衰竭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患者起病急骤,若不及时抢救或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抢救中,护士及时供氧、取坐位,生命体征监护,速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用药,重视心理的干预护理,对病情做到严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急性心衰患者转危为安,达到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这些就要求护士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知识,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秦桂玺,阎明.急危重症与急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