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3月 2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到了一项税务相关的方针性政策全文摘要——《中办 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该文件的出台,在我国涉税征管领域,创造出很多“前无古人”的概念和意义。而这些概念和意义,又不止是涉税业务层面的“乌托邦”,而是实实在在的税收征管改革的方向。与此同时,事业单位改制、全民所有制改制等类型的企业在自身税务管理建设中又普遍存在惯性思维、政府思维等高风险的特点。本文以“以数治税”这一概念的提出、发展和成熟为例,全面梳理税务部门征管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国有改制企业自身税务合规管理的发展目标,以方便相关企业财税负责团队就此类问题能够做出正确的判定。
一、國有改制企业面临的税收环境及自身税务管理特点
(一)国有改制企业面临的税收环境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官方数据显示(数据来自每年一度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的新闻通稿),我国2017年、2018年、2019年的财政税收收入(扣除出口退税)分别为12.6万亿元、13.8万亿元、15.7万亿元。三年财政税收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8.5%、9.5%和13.8%。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这一增幅是高于我国同期的GDP增幅的。与此同时,近三年我国的相关税收政策主导方向上看,“减税降负”又是我国目前税收政策制定的大势所趋。这就出现了一个内涵矛盾,即减税降负税制改革大环境下的连年税收收入增收明显。而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则是随着税收征管环境的不断变化,税务机关在实际的税收征管过程中,不断引入和升级自身的税务监管模式及信息化手段所形成的。
目前,税务部门已经通过金税工程三期(以下简称“金税三期”)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税务风险识别控制功能,增值税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税务与其他政府部门间数据交换等信息平台,对纳税人的税务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税务风险管理导向,形成越来越清晰的“企业税务画像”。从而全方位的完成企业税务合规监管,并推动整个社会纳税遵从度的不断提升。这也是税务总局乃至中央税收征管改革文件中,都在逐步推出“以数治税”这一概念的主要原因。
(二)国有改制企业税务管理特点
如前所述,在“以数治税”税收环境业已形成体系的大环境下,对企业税务合规管理已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对于国有改制类企业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对于改制企业而言,前身一般为事业单位或全民所有制企业,因此在财税管理角度存在较多固有问题。
1. 财税处理滞后性
税务管理与财务会计核算的滞后性,部分改制企业改制前采取政府会计制度等核算及财税管理模式,从而造成此类企业在新形势下,常常出现因财税管理的历史惯性造成税收政策适用更新方面及时性的滞后。而在当前的税务管理环境下,税务部门通过“以数治税”的多个信息化平台,逐步推动由“机器”代替“人员”来实现企业的税务风险扫描,因此企业如果无法在税务处理等环节跟进最新的财税法规规定及要求,则面临全方位的涉税风险。
2. 历史问题的复杂性
对于改制企业而言,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部分企业的自身收入性业务的“非经营性”,部分企业资产、土地权属的不明晰性等,都对企业后续的税务合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改制重组过程中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合规认定和内部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3. 财税团队的专业性
改制企业,一般不止是经济形式的改制,还包括人员的整体划转。在此过程中,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搭建专业化团队较为少见,更多的是延续改制前的各职能部门团队。因此,改制企业的财税团队往往面临一定的知识缺口。而新的税收征管模式下,对企业财税团队的专业性要求,特别是税种间协调统一关系、合规完成各税种纳税申报审核,以及合理搭建企业架构从而完成企业税收管理合规及优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待解决。
综上,不难看出,在以信息化手段完成税收征管的新形势下,国有改制企业在日常税收管理业务中的各个节点均存在一定的匹配度差异。而随着征管能力及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对国有改制企业的财税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考验也会逐渐增加。有鉴于此,亟待相关企业给予足够重视,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国有改制企业应多角度适配“以数治税”税收征管环境
(一)财税机制建设应深刻理解“以数治税”环境下的税制改革
我国的税收法治建设从无到有,目前已经将法制化进程推向快车道。截至目前,我国现行征管的十八个税种中,已经有十一个税种完成了税收立法。而对于后续的税种建设,不难看出与税务信息化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随着税收法治化进度的深入推进,国有改制企业应适时作出财税顶层设计角度的战略调整。特别是企业财税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应充分理解并贯彻新的“以数治税”税收征管大环境。一方面切实做好企业经营目标与税务合规之间的协调关系,确保企业日常的财税运行体系与当前的税收改革大方向一致,统筹税收筹划与税务合规之间的统一;另一方面则是充分意识到企业内部财税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税务机关全面推进“以数治税”的信息化管税大环境,企业很难以手工的方式进行有效应对,企业内部,特别是国有改制企业的信息化管税,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落在实处。
(二)内控制度管理应全面落实“以数治税”环境下的监管模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日新月异的税务管理变革时代,企业的财税内控与法律内控同等重要。如前所述,国有改制企业自身存在诸多税务合规领域的历史沿革特点,较难满足当下税务管理的要求。同时,此类企业的内外部监管环境较民营企业而言又面临多部门、多领域的全方位监管。对于低配置,高监管的部分企业而言,全面梳理并建立适合企业自身与时代监管要求的内控制度尤为重要。
企业财税合规内控制度,应充分结合企业内部实际,制定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及财税特点的制度建设。具体来说,应包括: 1. 企业日常财税风险防控制度。即结合企业日常经营特点,按企业经济业务环节梳理企业的财税要点,并相应的做出应税义务、税务制度、税务风险的提示和指南。避免企业日常税务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
2. 企业票据管理与报销制度。当前,“以数治税”和“以票控税”同样重要,企业的日常票据管理与报销稍有不慎,就可能给企业带来诸多风险和管理漏洞。良性的票据管理与报销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规避企业的外部税务风险。
3. 申报合规制度。目前,税务大数据的比对以企业实际上报的资料为基础。做好申报管理的“内功”对企业税务合规管控的意义毋庸置疑。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良性稳定合规的纳税申报,可以杜绝或减少企业大部分的外部税务检查风险;国有改制企业,特别是集团性企业,建立内部合规申报制度的意义重大。
4. 重大税务事项应对制度。税务管理愈来愈倾向于“放管服”,由此,对于企业自身税务管理而言,退免税、重大的税务评估(风控)、税务稽查等事项均需要企业内部专业应对。搭建有效的重大税务事项应对制度,可以通过集合内部专业力量,做出最完整的资料准备及应答。
(三)专业团队培养应紧紧围绕“以数治税”环境下的能力要求
人才培养在企业任何专业化领域中都尤为重要。而随着税务征管环境的变化,还责于纳税人是后续税务合规监管的大方向。越来越多的税务事项不再进行前置审批或审阅,而是通过纳税人“自行判断、申报享受、相关档案资料留存备查”的方式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企业财税团队的专业性要求愈发凸显。
在人才培养和选拔方面,应特别注重财务团队的多税种协调及勾稽逻辑的熟悉程度,发票监管的模式及内控应对方案,税收征管制度的理解水平,以及税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把握等诸多环节和要素,充分做好人才全面性建设和梯队建设。
三、国有改制企业税务合规化难点及发展方向
如前所述,随着“以数治税”税务管理环境的日趋深化,国有改制企业的税务合规外部压力形势也日趋严峻。而基于国有改制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掣肘其全面健康推进税务合规的特点,想要全面制定并落实内控制度,仍存在许多障碍。
(一)惯性管理思维的转变成本较高
改制企业的特点不再赘述,而这些特点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面即是改制企业人员的惯性思维。在实际工作中,本文走访部分改制企业发现,由于改制企业前身系事业单位,管理团队对部分涉税事项的应税义务概念还存在较为模糊的惯性思维。例如改制期间的国家补贴涉税问题,并未依据现行有效的税收法律法规做出判定,而是基于原事业单位的处理思路,認定其不需要缴纳任何税收,这样的“惯性管理思维”一方面会给改制企业带来较大的涉税风险,甚至是税收违规行为;另一方面转变起来也较为困难,需要上下齐动,共同努力,全面系统的梳理才能有效的转变。
(二)特殊业务风险后置责任重
改制企业,常常与重组业务直接相关。在改制的过程中,也同步开展了大量的吸收合并、资产划拨、债务重组等特殊业务,期间还不乏房产、土地的转移。而这些业务随着行政管理“简政放权”、“放管服”的大踏步推进,基本均称为“自行判定、申报享受、所有资料留存备查”的新征管模式。
在此过程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是否选择适用了特殊性的税收减免或递延政策,适用相关政策准确与否,在业务开展当期,实际上难以完成判定或知晓全部后果。而这种放管服模式下的风险后置,实际上给改制当期的企业财税处理提出了非常大的合规挑战。因此,包括在改制过程中的重组业务对应的税收政策适用准确性在内的重大税收政策判定,是改制企业财税团队乃至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必选题”,责任重大。
(三)全业务参与的税务风控是大趋势
新时代,新发展。财税业务及税务管理,已经全面超越了此前一个会计管全盘,财务税务一把抓的时代。随着“营改增”等税务制度改革的深化推进,随着金税三期、金税四期等信息管税手段的不断加强,企业财税管理早已不再是孤立的,后置的。
“以数治税”的税务管理环境引发一系列变化。税务部门用关联交易分析,将企业采购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纳入到了监管链条中。供应商是否“靠谱”,客户是否合规,都将决定企业自身是否会面临连带的税务风险;税务部门用发票全面管控,将每一次经济业务纳入到了监管链条中,报销时发票取得渠道是否合规,出差时发票开具是否准确,结算时发票是否与合同内容匹配相符。这些都是每一项经济业务的经手人需要给予足够关注的要点,稍有不慎,就可能给企业带来“协查”甚至“税务检查”的风险;税务部门用自然人税收信息全比对,将每一名员工纳入到了监管链条中。自然人“一人式”税收比对分析,将员工取得的各项所得进行交叉比对分析,从而在合规管理个人所得税的同时,挖掘包括关联交易、独立交易原则等诸多税收高风险领域。
由此可见,新时代的财税合规管理,已经不止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职责。改制企业希望规范内控管理,就必须引导包括但不限于法务、信息化、采购、销售等诸多部门共同参与到税务合规体系建设中,齐抓共管,从而实现合规目标。
总之,结合国有改制企业自身的特点与税务征管环境的变革,企业实际需要开展的税务内部建设空间仍较大。日常监管、重大事项、合规管控、纪律检查,多个视角和多个领域的共同作用,敦促相关企业应尽快着手内部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财税监管。
(作者单位:国资委轻工机关服务中心)
一、國有改制企业面临的税收环境及自身税务管理特点
(一)国有改制企业面临的税收环境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官方数据显示(数据来自每年一度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的新闻通稿),我国2017年、2018年、2019年的财政税收收入(扣除出口退税)分别为12.6万亿元、13.8万亿元、15.7万亿元。三年财政税收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8.5%、9.5%和13.8%。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这一增幅是高于我国同期的GDP增幅的。与此同时,近三年我国的相关税收政策主导方向上看,“减税降负”又是我国目前税收政策制定的大势所趋。这就出现了一个内涵矛盾,即减税降负税制改革大环境下的连年税收收入增收明显。而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则是随着税收征管环境的不断变化,税务机关在实际的税收征管过程中,不断引入和升级自身的税务监管模式及信息化手段所形成的。
目前,税务部门已经通过金税工程三期(以下简称“金税三期”)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税务风险识别控制功能,增值税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税务与其他政府部门间数据交换等信息平台,对纳税人的税务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税务风险管理导向,形成越来越清晰的“企业税务画像”。从而全方位的完成企业税务合规监管,并推动整个社会纳税遵从度的不断提升。这也是税务总局乃至中央税收征管改革文件中,都在逐步推出“以数治税”这一概念的主要原因。
(二)国有改制企业税务管理特点
如前所述,在“以数治税”税收环境业已形成体系的大环境下,对企业税务合规管理已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对于国有改制类企业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对于改制企业而言,前身一般为事业单位或全民所有制企业,因此在财税管理角度存在较多固有问题。
1. 财税处理滞后性
税务管理与财务会计核算的滞后性,部分改制企业改制前采取政府会计制度等核算及财税管理模式,从而造成此类企业在新形势下,常常出现因财税管理的历史惯性造成税收政策适用更新方面及时性的滞后。而在当前的税务管理环境下,税务部门通过“以数治税”的多个信息化平台,逐步推动由“机器”代替“人员”来实现企业的税务风险扫描,因此企业如果无法在税务处理等环节跟进最新的财税法规规定及要求,则面临全方位的涉税风险。
2. 历史问题的复杂性
对于改制企业而言,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部分企业的自身收入性业务的“非经营性”,部分企业资产、土地权属的不明晰性等,都对企业后续的税务合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改制重组过程中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合规认定和内部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3. 财税团队的专业性
改制企业,一般不止是经济形式的改制,还包括人员的整体划转。在此过程中,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搭建专业化团队较为少见,更多的是延续改制前的各职能部门团队。因此,改制企业的财税团队往往面临一定的知识缺口。而新的税收征管模式下,对企业财税团队的专业性要求,特别是税种间协调统一关系、合规完成各税种纳税申报审核,以及合理搭建企业架构从而完成企业税收管理合规及优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待解决。
综上,不难看出,在以信息化手段完成税收征管的新形势下,国有改制企业在日常税收管理业务中的各个节点均存在一定的匹配度差异。而随着征管能力及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对国有改制企业的财税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考验也会逐渐增加。有鉴于此,亟待相关企业给予足够重视,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国有改制企业应多角度适配“以数治税”税收征管环境
(一)财税机制建设应深刻理解“以数治税”环境下的税制改革
我国的税收法治建设从无到有,目前已经将法制化进程推向快车道。截至目前,我国现行征管的十八个税种中,已经有十一个税种完成了税收立法。而对于后续的税种建设,不难看出与税务信息化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随着税收法治化进度的深入推进,国有改制企业应适时作出财税顶层设计角度的战略调整。特别是企业财税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应充分理解并贯彻新的“以数治税”税收征管大环境。一方面切实做好企业经营目标与税务合规之间的协调关系,确保企业日常的财税运行体系与当前的税收改革大方向一致,统筹税收筹划与税务合规之间的统一;另一方面则是充分意识到企业内部财税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税务机关全面推进“以数治税”的信息化管税大环境,企业很难以手工的方式进行有效应对,企业内部,特别是国有改制企业的信息化管税,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落在实处。
(二)内控制度管理应全面落实“以数治税”环境下的监管模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日新月异的税务管理变革时代,企业的财税内控与法律内控同等重要。如前所述,国有改制企业自身存在诸多税务合规领域的历史沿革特点,较难满足当下税务管理的要求。同时,此类企业的内外部监管环境较民营企业而言又面临多部门、多领域的全方位监管。对于低配置,高监管的部分企业而言,全面梳理并建立适合企业自身与时代监管要求的内控制度尤为重要。
企业财税合规内控制度,应充分结合企业内部实际,制定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及财税特点的制度建设。具体来说,应包括: 1. 企业日常财税风险防控制度。即结合企业日常经营特点,按企业经济业务环节梳理企业的财税要点,并相应的做出应税义务、税务制度、税务风险的提示和指南。避免企业日常税务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
2. 企业票据管理与报销制度。当前,“以数治税”和“以票控税”同样重要,企业的日常票据管理与报销稍有不慎,就可能给企业带来诸多风险和管理漏洞。良性的票据管理与报销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规避企业的外部税务风险。
3. 申报合规制度。目前,税务大数据的比对以企业实际上报的资料为基础。做好申报管理的“内功”对企业税务合规管控的意义毋庸置疑。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良性稳定合规的纳税申报,可以杜绝或减少企业大部分的外部税务检查风险;国有改制企业,特别是集团性企业,建立内部合规申报制度的意义重大。
4. 重大税务事项应对制度。税务管理愈来愈倾向于“放管服”,由此,对于企业自身税务管理而言,退免税、重大的税务评估(风控)、税务稽查等事项均需要企业内部专业应对。搭建有效的重大税务事项应对制度,可以通过集合内部专业力量,做出最完整的资料准备及应答。
(三)专业团队培养应紧紧围绕“以数治税”环境下的能力要求
人才培养在企业任何专业化领域中都尤为重要。而随着税务征管环境的变化,还责于纳税人是后续税务合规监管的大方向。越来越多的税务事项不再进行前置审批或审阅,而是通过纳税人“自行判断、申报享受、相关档案资料留存备查”的方式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企业财税团队的专业性要求愈发凸显。
在人才培养和选拔方面,应特别注重财务团队的多税种协调及勾稽逻辑的熟悉程度,发票监管的模式及内控应对方案,税收征管制度的理解水平,以及税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把握等诸多环节和要素,充分做好人才全面性建设和梯队建设。
三、国有改制企业税务合规化难点及发展方向
如前所述,随着“以数治税”税务管理环境的日趋深化,国有改制企业的税务合规外部压力形势也日趋严峻。而基于国有改制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掣肘其全面健康推进税务合规的特点,想要全面制定并落实内控制度,仍存在许多障碍。
(一)惯性管理思维的转变成本较高
改制企业的特点不再赘述,而这些特点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面即是改制企业人员的惯性思维。在实际工作中,本文走访部分改制企业发现,由于改制企业前身系事业单位,管理团队对部分涉税事项的应税义务概念还存在较为模糊的惯性思维。例如改制期间的国家补贴涉税问题,并未依据现行有效的税收法律法规做出判定,而是基于原事业单位的处理思路,認定其不需要缴纳任何税收,这样的“惯性管理思维”一方面会给改制企业带来较大的涉税风险,甚至是税收违规行为;另一方面转变起来也较为困难,需要上下齐动,共同努力,全面系统的梳理才能有效的转变。
(二)特殊业务风险后置责任重
改制企业,常常与重组业务直接相关。在改制的过程中,也同步开展了大量的吸收合并、资产划拨、债务重组等特殊业务,期间还不乏房产、土地的转移。而这些业务随着行政管理“简政放权”、“放管服”的大踏步推进,基本均称为“自行判定、申报享受、所有资料留存备查”的新征管模式。
在此过程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是否选择适用了特殊性的税收减免或递延政策,适用相关政策准确与否,在业务开展当期,实际上难以完成判定或知晓全部后果。而这种放管服模式下的风险后置,实际上给改制当期的企业财税处理提出了非常大的合规挑战。因此,包括在改制过程中的重组业务对应的税收政策适用准确性在内的重大税收政策判定,是改制企业财税团队乃至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必选题”,责任重大。
(三)全业务参与的税务风控是大趋势
新时代,新发展。财税业务及税务管理,已经全面超越了此前一个会计管全盘,财务税务一把抓的时代。随着“营改增”等税务制度改革的深化推进,随着金税三期、金税四期等信息管税手段的不断加强,企业财税管理早已不再是孤立的,后置的。
“以数治税”的税务管理环境引发一系列变化。税务部门用关联交易分析,将企业采购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纳入到了监管链条中。供应商是否“靠谱”,客户是否合规,都将决定企业自身是否会面临连带的税务风险;税务部门用发票全面管控,将每一次经济业务纳入到了监管链条中,报销时发票取得渠道是否合规,出差时发票开具是否准确,结算时发票是否与合同内容匹配相符。这些都是每一项经济业务的经手人需要给予足够关注的要点,稍有不慎,就可能给企业带来“协查”甚至“税务检查”的风险;税务部门用自然人税收信息全比对,将每一名员工纳入到了监管链条中。自然人“一人式”税收比对分析,将员工取得的各项所得进行交叉比对分析,从而在合规管理个人所得税的同时,挖掘包括关联交易、独立交易原则等诸多税收高风险领域。
由此可见,新时代的财税合规管理,已经不止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职责。改制企业希望规范内控管理,就必须引导包括但不限于法务、信息化、采购、销售等诸多部门共同参与到税务合规体系建设中,齐抓共管,从而实现合规目标。
总之,结合国有改制企业自身的特点与税务征管环境的变革,企业实际需要开展的税务内部建设空间仍较大。日常监管、重大事项、合规管控、纪律检查,多个视角和多个领域的共同作用,敦促相关企业应尽快着手内部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财税监管。
(作者单位:国资委轻工机关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