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的精力最大,而且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衡量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我国的语文教育界都非常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42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尤为重要,阅读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一、多方面指导学生阅读
语文阅读,可以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学生阅读,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准相关课题,进行较深入的阅读。基于网络运用的语文课堂学习,就加强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大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深入多了。
(一)学习过程探究化
通过设置综合化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经由探究化之路。如理解《药》这篇小说,设置“探究《药》的人物命名”这一问题,就能引领学生去列出课文所有的人名并思考其内涵:主人公为何姓“华”与“夏”?名字中的“栓”与“瑜”有何意味?……而通常的阅读教学是把它化为一个个小问题来解决的。
(二)练习问题课题化
语文研究阅读教学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即将课后的练习题转换成研究性问题。如《荷塘月色》的课后练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作者‘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一般的阅读教学是由教师介绍一下作者的时代背景,然后学生总结出“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反映了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与苦闷徬徨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也就得以解决了。可是,如果我们本着“把薄书读厚”的原则,将这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阅一些资料,答案就不这么简单了。
(三)文本阅读比较化
比较赏析是进行文学评论的重要手段。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打通思路,开阔视野。如同是爱情诗,裴多菲的《我愿是急流》与舒婷的《致橡树》就不一样;同是小说中的母亲形象,鲁迅的《药》、高尔基的《母亲》、叶圣陶的《夜》也因社会背景和作者思想倾向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四)知识梳理规律化
对语文知识的梳理过程,既是学生学习记忆的过程,也是学生研究学习的过程。对此,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类研究,找出中国诗歌发展的基本规律,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二、把握特性,注意策略
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发式、全员性。即,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求知;以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探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阅读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但学习的内容会有个性化的差异。教师在把握这些特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策略。
(一)生活性与活动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够及时感悟社会生活,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并为学生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他们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在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中亲身体验,让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真正的等同起来。
(二)主体性与合作性
阅读教学学习方式的引进要求学校、教师全面构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把学生当作主体,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同时,它又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使学生间友好相处,资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民主性与激励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应致力于增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真正营造一种平等的、互相促进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参与阅读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在阅读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所取得的成果,并及时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纠正,多承认、多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始终尝到主动阅读的甜头。
三、加强学习,转换角色
在阅读教学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难的随机性,改变了教师过去单方面控制课堂的预设式教学现状,使教学过程可能出现不可预知性,它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智慧驾驭能力,又要有很强的组织协理能力及机敏的反应能力等。语文阅读教学虽然只是建立在讲授式基础上的一种补充性教学模式,但它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注重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将会使得新世纪的高中语文教学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四、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的模式的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42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尤为重要,阅读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一、多方面指导学生阅读
语文阅读,可以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学生阅读,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准相关课题,进行较深入的阅读。基于网络运用的语文课堂学习,就加强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大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深入多了。
(一)学习过程探究化
通过设置综合化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经由探究化之路。如理解《药》这篇小说,设置“探究《药》的人物命名”这一问题,就能引领学生去列出课文所有的人名并思考其内涵:主人公为何姓“华”与“夏”?名字中的“栓”与“瑜”有何意味?……而通常的阅读教学是把它化为一个个小问题来解决的。
(二)练习问题课题化
语文研究阅读教学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即将课后的练习题转换成研究性问题。如《荷塘月色》的课后练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作者‘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一般的阅读教学是由教师介绍一下作者的时代背景,然后学生总结出“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反映了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与苦闷徬徨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也就得以解决了。可是,如果我们本着“把薄书读厚”的原则,将这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阅一些资料,答案就不这么简单了。
(三)文本阅读比较化
比较赏析是进行文学评论的重要手段。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打通思路,开阔视野。如同是爱情诗,裴多菲的《我愿是急流》与舒婷的《致橡树》就不一样;同是小说中的母亲形象,鲁迅的《药》、高尔基的《母亲》、叶圣陶的《夜》也因社会背景和作者思想倾向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四)知识梳理规律化
对语文知识的梳理过程,既是学生学习记忆的过程,也是学生研究学习的过程。对此,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类研究,找出中国诗歌发展的基本规律,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二、把握特性,注意策略
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发式、全员性。即,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求知;以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探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阅读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但学习的内容会有个性化的差异。教师在把握这些特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策略。
(一)生活性与活动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够及时感悟社会生活,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并为学生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他们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在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中亲身体验,让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真正的等同起来。
(二)主体性与合作性
阅读教学学习方式的引进要求学校、教师全面构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把学生当作主体,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同时,它又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使学生间友好相处,资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民主性与激励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应致力于增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真正营造一种平等的、互相促进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参与阅读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在阅读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所取得的成果,并及时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纠正,多承认、多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始终尝到主动阅读的甜头。
三、加强学习,转换角色
在阅读教学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难的随机性,改变了教师过去单方面控制课堂的预设式教学现状,使教学过程可能出现不可预知性,它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智慧驾驭能力,又要有很强的组织协理能力及机敏的反应能力等。语文阅读教学虽然只是建立在讲授式基础上的一种补充性教学模式,但它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注重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将会使得新世纪的高中语文教学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四、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的模式的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