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将学生逐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担当、对社会和国家有作用的人。因此教师应该在对任何学科的 教学过程当中都要渗透德育教育,本文主要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措施作了探索研究,希望能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全面发展;良好品格;价值观念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044
引言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中学校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借助生物知识 的讲解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内容,达到全面提升学生 思想道德水平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教育当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教师在课堂之中占据主体的地位,这种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这就导致了课堂氛围紧张、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情况的出现。在这种形式之下,很多学生会因为惧怕老师而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难以让学生发挥创造思维,让学生难以参与到课堂的探究活动之中,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授课当时,结合生物实际学习的内容和新课改当中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在课堂当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在课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充分讨论交流学习生物知识,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生物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分化》这一课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为学生制作好课件,并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前搜集一些关于细胞研究进展的资料,并制作简单的细胞分裂的模型; 在授课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例如运用多媒体播放受精卵发育成为胎儿的过程的动画,在学生观看之后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细胞是如何分化的? 细胞的分化有什么意义? 等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动画播放的形式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关注点放在问题的探究之上,从而让学生了解了细胞分化与生命体的关系,以及一些生命进程中的内因和外因影响,通过让学生探讨当今人类健康问题,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组织生物综合实践活动。
生物是关于研究生物结构、生态环境的一门学 科,教师可以根据生物的这一特点,组织相应的教学 活动。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生态环境, 去观察自然之中的水源、土壤等。例如,教师可以带 领学生观察校园当中的生态环境,可以观察校园当中 的植物种类、昆虫的种类、土壤的酸碱度等,让学生对 自己生活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让学 生采取标本进行试验,测试土壤的酸碱度、采集植物 标本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去了解植物对空气、环 境保护的作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植物保护的重要 性,从而让学生在生物的学习过程当中培养社会责任 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勇于承担建设重任。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爱国的故事,教师必须精心挑选出来并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国家的发展情况,广泛持久地在学生中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得高中生内心深处萌发出爱国主义精神,逐步树立献身科学和国家科技进步的崇高理想。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励学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我国科学家在生物研究方面付出的艰苦努力和取得的伟大成 就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少年,使其勇敢承担起中华民族强国梦和复兴梦的重任。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相关研究,借助高中生物教材的科学史话进行详细描述,通过互联网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补充和分享,使得学生了解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了解科学家取得的成就,在内心深处形成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有效增强敬畏生命心理, 尊重生命, 热爱生命。
生物学科教学具有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双重目标,一方面讲解生命的具体活动来帮助高中生认识生命价值, 另一方面通过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使得学生可以接受和正确认识生命,促使学生尊重生命的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进行生命的独特性体验, 真正做到尊重自然、热爱生命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在个人生存发展和德育水平综合提升的过程中实现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人类和大自然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提升学生敬畏生命和尊重生命的认知才能提升德育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使学生明白病毒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有存在的价值。尤其是今年我国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生产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病毒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结语
总之,德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当中要渗透德育的观念,引起对德育的重视,在教学过程当中渗透德育对学生加以引导。同时,德育渗透的途径有很多种,这就要求教師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创建适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活动,积极处理授课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德育的课堂环境。从而提高生物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邬昌红.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略[J].考试周刊,2018( 3) : 160.
[2]邹春花. 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研究[J].科教导刊( 电子版) ,2019( 6) : 94.
关键词:德育教育;全面发展;良好品格;价值观念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044
引言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中学校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借助生物知识 的讲解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内容,达到全面提升学生 思想道德水平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教育当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教师在课堂之中占据主体的地位,这种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这就导致了课堂氛围紧张、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情况的出现。在这种形式之下,很多学生会因为惧怕老师而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难以让学生发挥创造思维,让学生难以参与到课堂的探究活动之中,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授课当时,结合生物实际学习的内容和新课改当中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在课堂当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在课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充分讨论交流学习生物知识,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生物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分化》这一课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为学生制作好课件,并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前搜集一些关于细胞研究进展的资料,并制作简单的细胞分裂的模型; 在授课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例如运用多媒体播放受精卵发育成为胎儿的过程的动画,在学生观看之后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细胞是如何分化的? 细胞的分化有什么意义? 等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动画播放的形式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关注点放在问题的探究之上,从而让学生了解了细胞分化与生命体的关系,以及一些生命进程中的内因和外因影响,通过让学生探讨当今人类健康问题,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组织生物综合实践活动。
生物是关于研究生物结构、生态环境的一门学 科,教师可以根据生物的这一特点,组织相应的教学 活动。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生态环境, 去观察自然之中的水源、土壤等。例如,教师可以带 领学生观察校园当中的生态环境,可以观察校园当中 的植物种类、昆虫的种类、土壤的酸碱度等,让学生对 自己生活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让学 生采取标本进行试验,测试土壤的酸碱度、采集植物 标本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去了解植物对空气、环 境保护的作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植物保护的重要 性,从而让学生在生物的学习过程当中培养社会责任 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勇于承担建设重任。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爱国的故事,教师必须精心挑选出来并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国家的发展情况,广泛持久地在学生中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得高中生内心深处萌发出爱国主义精神,逐步树立献身科学和国家科技进步的崇高理想。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励学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我国科学家在生物研究方面付出的艰苦努力和取得的伟大成 就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少年,使其勇敢承担起中华民族强国梦和复兴梦的重任。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相关研究,借助高中生物教材的科学史话进行详细描述,通过互联网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补充和分享,使得学生了解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了解科学家取得的成就,在内心深处形成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有效增强敬畏生命心理, 尊重生命, 热爱生命。
生物学科教学具有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双重目标,一方面讲解生命的具体活动来帮助高中生认识生命价值, 另一方面通过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使得学生可以接受和正确认识生命,促使学生尊重生命的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进行生命的独特性体验, 真正做到尊重自然、热爱生命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在个人生存发展和德育水平综合提升的过程中实现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人类和大自然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提升学生敬畏生命和尊重生命的认知才能提升德育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使学生明白病毒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有存在的价值。尤其是今年我国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生产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病毒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结语
总之,德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当中要渗透德育的观念,引起对德育的重视,在教学过程当中渗透德育对学生加以引导。同时,德育渗透的途径有很多种,这就要求教師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创建适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活动,积极处理授课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德育的课堂环境。从而提高生物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邬昌红.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略[J].考试周刊,2018( 3) : 160.
[2]邹春花. 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研究[J].科教导刊( 电子版) ,2019( 6) :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