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本文通过提高阅读认读的感知能力、理解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迁移运用能力四方面来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 阅读能力 层级训练
一、提高认读感知能力
整体的认读感知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本能力,它包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及结构、思想感情、能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了解其修辞方法,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阅读材料,记忆或背诵一些精彩的片断等。采用读、述结合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认读感知能力的基础。
蒋仲仁先生说:“读的人把文章朗读出来,使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这时候,读者就站在作者的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出这一番话。”读熟了“作者的那些词汇,那些句式,那些表达方式,”就“成为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里的东西,想用就拿出来,就能会用”。说明了朗读与默读的重要性。通常教学中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带着问题进行默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熟悉文本文字及文本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扫清字词音的障碍,使故事的内容更深入脑海当中。采用默读方法来思考问题,能使学生有目的的精神高度集中的进行阅读活动。
在针对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如《芦花荡》和《蜡烛》,可以设计复述环节,复述需要熟悉课文,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词语、句式的记忆,和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感知能力。
二、提高理解分析能力
“理解分析能力”是训练心智活动和思维能力的过程,它伴之以“精读细研”的阅读方法,以达到对阅读材料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或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读”是基础,“议”是特色。合作讨论适用于课文中学生需要互相启发来拓展思维的问题、理解不一致又有必要争辩的问题、学生希望解决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在合作讨论中要注意两个要点:其一是先思后议 。要求先认真思考,再进行讨论 。注重学生在默读静思中理清思路,组织语言,再进行探究、交流、讨论。其二是先议后悟。注重的是在讨论当中要注意信息的筛选和教师的引导,才能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三、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的显著特征是:以“理解分析能力”为前提,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剖析,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在加深对文章理解的同时,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九义教材按不同年级段,安排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阅读训练。这些都是获取鉴赏评价能力的好范例。
采用揣摩方法是提高语文阅读鉴赏评价能力的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说:“一篇好的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1]”揣摩是什么呢?揣摩就是反复思考推求。在新课标中指出:“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如我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并不只是注重说明方法的分析,更注重于语文形式的教学。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在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割禾。[2]”对于这句子的赏析,可以从标点符号、句子内容提示、与文章前后对应三方面入手。这样的揣摩分析,不光从修辞手法鉴赏,还能更深入地进行语言形式的训练。
四、提高迁移运用能力
叶澜教授言:“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迁移能力”就是阅读能力的“活化”,使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展。我结合教学用以下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迁移能力。
1.对比阅读。
在《信客》针对文章语言列出課后习题:《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与这两篇文章本比,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中国石拱桥中重点介绍的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也有可对比性;《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恐龙无处不在》与《被压扁的沙子》在写法上的可比性。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些题目或是课文的可比性,就能提高阅读能力。
2.延伸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是把课内阅读向广阔社会扩展和延伸,也是把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它注重从内容、形式、风格去挖掘;从阅读能力提升出发,找出与课内文章方法、类型相似的文章。“课内得方法,课外得营养。”“课内采花,课外酿蜜”。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文人美笔的熏陶,还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及阅读解题能力。
3.读写结合。
摹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它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以至用的效果。首先是“佳句仿写”,它是对优美句子进行句式、内容的仿写,使之与原句相似但又有自己的内容。在许多重篇目中,它的课后练习都有关佳句的仿写练习,如:孙梨的《芦花荡》有一题是“抄写出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再仿写几句。”所以根据要求,就可以在课堂上练习用几句话写家乡的景物。其次是“段落仿写”,它需要学生对文字进行组织,对内容要有想像力,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百草园的景色日的段落,课后习题要求根据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来进行仿写,教师可以从写景、儿童的玩具,家乡的特产,人物的优点等方面进行句式的仿写,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
要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训练。更需要学生学会积累阅读,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资料
[1]李德俊《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表2006.12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提高 阅读能力 层级训练
一、提高认读感知能力
整体的认读感知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本能力,它包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及结构、思想感情、能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了解其修辞方法,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阅读材料,记忆或背诵一些精彩的片断等。采用读、述结合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认读感知能力的基础。
蒋仲仁先生说:“读的人把文章朗读出来,使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这时候,读者就站在作者的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出这一番话。”读熟了“作者的那些词汇,那些句式,那些表达方式,”就“成为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里的东西,想用就拿出来,就能会用”。说明了朗读与默读的重要性。通常教学中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带着问题进行默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熟悉文本文字及文本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扫清字词音的障碍,使故事的内容更深入脑海当中。采用默读方法来思考问题,能使学生有目的的精神高度集中的进行阅读活动。
在针对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如《芦花荡》和《蜡烛》,可以设计复述环节,复述需要熟悉课文,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词语、句式的记忆,和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感知能力。
二、提高理解分析能力
“理解分析能力”是训练心智活动和思维能力的过程,它伴之以“精读细研”的阅读方法,以达到对阅读材料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或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读”是基础,“议”是特色。合作讨论适用于课文中学生需要互相启发来拓展思维的问题、理解不一致又有必要争辩的问题、学生希望解决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在合作讨论中要注意两个要点:其一是先思后议 。要求先认真思考,再进行讨论 。注重学生在默读静思中理清思路,组织语言,再进行探究、交流、讨论。其二是先议后悟。注重的是在讨论当中要注意信息的筛选和教师的引导,才能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三、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的显著特征是:以“理解分析能力”为前提,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剖析,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在加深对文章理解的同时,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九义教材按不同年级段,安排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阅读训练。这些都是获取鉴赏评价能力的好范例。
采用揣摩方法是提高语文阅读鉴赏评价能力的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说:“一篇好的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1]”揣摩是什么呢?揣摩就是反复思考推求。在新课标中指出:“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如我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并不只是注重说明方法的分析,更注重于语文形式的教学。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在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割禾。[2]”对于这句子的赏析,可以从标点符号、句子内容提示、与文章前后对应三方面入手。这样的揣摩分析,不光从修辞手法鉴赏,还能更深入地进行语言形式的训练。
四、提高迁移运用能力
叶澜教授言:“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迁移能力”就是阅读能力的“活化”,使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展。我结合教学用以下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迁移能力。
1.对比阅读。
在《信客》针对文章语言列出課后习题:《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与这两篇文章本比,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中国石拱桥中重点介绍的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也有可对比性;《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恐龙无处不在》与《被压扁的沙子》在写法上的可比性。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些题目或是课文的可比性,就能提高阅读能力。
2.延伸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是把课内阅读向广阔社会扩展和延伸,也是把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它注重从内容、形式、风格去挖掘;从阅读能力提升出发,找出与课内文章方法、类型相似的文章。“课内得方法,课外得营养。”“课内采花,课外酿蜜”。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文人美笔的熏陶,还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及阅读解题能力。
3.读写结合。
摹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它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以至用的效果。首先是“佳句仿写”,它是对优美句子进行句式、内容的仿写,使之与原句相似但又有自己的内容。在许多重篇目中,它的课后练习都有关佳句的仿写练习,如:孙梨的《芦花荡》有一题是“抄写出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再仿写几句。”所以根据要求,就可以在课堂上练习用几句话写家乡的景物。其次是“段落仿写”,它需要学生对文字进行组织,对内容要有想像力,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百草园的景色日的段落,课后习题要求根据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来进行仿写,教师可以从写景、儿童的玩具,家乡的特产,人物的优点等方面进行句式的仿写,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
要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训练。更需要学生学会积累阅读,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资料
[1]李德俊《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表2006.12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