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如何目测判断煤质的优劣程度,从重量法、颜色、灰分、水分、韧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为提高煤质验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目测识别 比重 颜色 灰分 水分 韧性 煤质验收
目测判断煤质的优劣程度,主要是三个指标:一是该煤的灰分含量;二是该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三是该煤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的多少,说明了该煤掺杂矿物质含量的多少,矿物质越多,含碳量就会越低,煤的纯度就会越低,发热量就会越低,煤中全水分的含量越高,计算到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就会越低。对煤炭的标准检验,从采样、制样、化验到出具检验报告,一般需要8小时以上。而我们的煤炭采购工作和验收工作常常靠目测来初步判断煤质的优劣,也就需要我们掌握目测煤质的方法。
1 重量法(煤比重法)
煤的比重(密度)是随着煤化程度深浅而发生变化,煤化程度越深,说明被埋入地下的时间越长,其密度也越大。煤密度主要有三个基本概念:煤的真相对密度(亦称真相对体积质量)、煤的视相对密度(亦称视相对体积质量)、煤的散密度(旧称堆积密度或堆比重)。
1.1 煤的真相对密度 煤的真相对密度亦称真相对体积质量,旧称真比重,是指煤的密度包括煤中孔隙的体积与参考物质同体积水的质量在规定的条件下之比。这是计算煤层平均质量与煤质研究的一项主要指标,可用比量瓶法(参考GB217)或其它置换法求得,只能在化验室中得到。但与散密度相比,是比较稳定的值,因它不会随着堆积密度的松紧程度、时间的长短或运输过程的振动沉淀而发生改变。
1.2 煤的视相对密度 煤的视相对密度亦称视相对体积质量,是指在20℃时煤的质量包括煤的孔隙与同参考物质的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也叫视比重或叫容重。
1.3 煤的散密度 煤的散密度旧称堆积密度或堆比量。是指用自由堆积方法装满容器的体积的质量与容器容积之比。一般以t/m3或kg/m3来表示。散密度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最主要使用的方法。如根据煤的散密度计算固定容器的装车高度,像汽车、火车、轮船、煤仓等。要测量煤场库存煤量,利用工具测量出煤场存煤体积,还要测量出煤场存煤的平均散密度,才能求出实测存煤量。实际存煤量很难得到,因散密度很难得到,仅是个近似值,又与测定人员的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
褐煤的真密度1.10~1.40g/cm3,散密度0.80~1.10g/cm3左右;烟煤的真密度1.20~1.45g/cm3,散密度0.95~1.35g/cm3左右;无烟煤的真密度1.35~1.90g/cm3,散密度1.28~1.7g/cm3左右。
同类别的煤密度越小,则说明质量越好。用重量法判断一批煤质量的好坏,一是用称重与测方的方法获得;二是看装车高度与重量之比。
举例说明:火车箱体长13.5m,宽2.8m,高2.0m,总容积75.6m3,其标准装量为72t。
装褐煤时,褐煤的比重若为0.86g/cm3,则装平车箱的重量为65t/车。如果装足票计重量则需要装高于车箱220mm才够72t。所以,到厂的褐煤装车高度都要高于车箱100多毫米,而装车时要高于220mm,运输中震实下落一部分。如果低于车箱高度就要产生亏吨。
装当地原煤,热值是3800千卡/千克以上的煤,则装车高度一般为车箱高度的1.7米,这时煤的密度应为13.5×2.8×1.7=64.26m3/72t=1.12t/m3。
地煤装车高度为1米时,则13.5×2.8=37.8m3/72t=
1.9t/m3。这批煤的密度为1.9t/m3,此时煤的灰分含量应为60%以上,热值1900千卡/千克左右,这还属于焦煤时的重量。
这就是用装车高度检验检斤重量,再反过来用检斤重量检验装车高度的重量检验方法。所以,煤质验收人员往往能于第一时间查出装车高度与重量不均等的质量问题。
2 颜色
从煤的颜色上大致可分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个类别的煤,区分出是什么煤种,各自应有的密度也就清楚了,就可以结合重量与体积关系进行初步判断。褐煤是泥炭沉积后经脱水、压实转变为有机生物的初期产物,因外表呈褐色或暗褐色而得名。根据外表的特征,褐煤又可以分为土状褐煤、暗褐煤和亮褐煤三种。其中土状褐煤和暗褐煤属于低煤化程度的褐煤,而亮褐煤属于高煤化程度的褐煤,民间也习惯叫高褐,因它属于高热值,高质量的煤,也叫高质褐煤。烟煤的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又低于无烟煤,因燃烧时多烟而得名。烟煤外观颜色为黑色,有一定的光泽,煤块呈条带状。无烟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腐植煤,因燃烧时无烟而得名。无烟煤外观呈灰黑色,带有金属光泽,所以,我们又把它称做钢灰色。该煤无明显条带,硬度极高,密度也最大。
3 灰分
煤中灰分含量的多少,则说明了煤的质量的优劣。灰分含量越少,其质量越好,反之则差。可以粗略的认为:煤的灰分增加1%,煤的密度增加0.01t/m3,热值下降100千卡/千克。煤的灰分是指煤中所有可燃质完全燃烧时,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的总称。因此称为灰分产率更准确。煤中灰分与煤中矿物质有密切的关系,是煤中矿物质的来源:
3.1 原生矿物质。是指存在于成煤植物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碱金属含碱土金属的盐类,如钾、钠、钙、镁的盐类,此外还有铁、硫、磷以及少量的钛、钒、氮等元素。这类矿物质含量较少,一般为1~2%,也很难用机械方法洗选出。
3.2 次生矿物质。是指成煤过程中,由外界混入煤层中的矿物质。如煤中的高岭土、方解石、黄铁矿等,在沼泽中由胶体溶液沉淀而形成;而石英、长石、云母等,则是被风和流水带入沼泽中与泥炭同时沉积形成,煤形成后,由于地下水的淋滤作用,使方解石、石膏等矿物质沉淀下来,填充到煤的裂隙中。
3.3 外来矿物质。是指在采煤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岩石和夹矸层的矸石。外来矿物质的密度越大、块度越大、集中度越大,越易与煤分离,目测也越易。 次生矿物质的多少,与成煤条件有关,而外来矿物质的多少,与开采条件和开采技术及过程管理有密切关系。
还有人为将矸石破碎,掺到原煤当中出售,人为的增加煤中灰分的含量,这也属外来矿物质。外来矿物质一般用肉眼很容易就能辨认出来,根据含矸率的大小,灰分的大小而判断质量的好坏。
4 水分
煤中的水分含量是影响煤炭质量的重要标准。当空气干燥基恒容高位发热量为29271KJ/kg(或等于7000千卡/千克)时,一个全水值影响该批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75千克/千克,当该发热量为23000KJ/kg(或等于5500千卡/千克)时,一个全水分影响该批煤的低位发热量为60千卡/千克;当该发热量为16000KJ/kg(或等于3286千卡/千克)时,一个全水分影响该批煤的低位发热量为42千卡/千克。
所以,一些褐煤的弹筒发热量虽然很高,但因全水分含量大,计算到低位发热量时,其低位发热量也不会是很高,还可以因低位热值低而成为劣质煤或低质煤。因此,褐煤脱水技术也有人进行应用,但需要解决脱水后的褐煤需合理储存、合理使用的问题。
要判断水分高低对煤质的影响程度,还要掌握所预测该煤的煤种应具备的常规水分值,再根据煤炭表面水分的依附情况判断该批煤的水分超出该煤的常规水分的多少。
5 韧性
煤炭因成熟年代的远近其煤的种类不同、散密度也不相同。而煤中灰分比例的高低又会影响其密度的高低。当我们用手或脚去直感该批煤的韧性,因密度的不同,会给我们有不同的感觉。当我们用脚去感知煤炭的软硬程度时,踩下去煤又会反作用于脚下的韧性是不一样的。优质煤压下去的深度会大一些,反之则浅一些。我们可以感觉脚下煤的韧性和硬度是不一样的,优质煤的煤粒之间的引力、粘滞性会大一些,而劣质煤的煤粒之间的引力、粘滞性会小一些。当脚踩在沙子堆上时,脚下感觉是松散的、深度也大一些。沙子给我们的感觉沙粒之间的引力和粘滞性非常小。而踩在黄土堆上的感觉土粒之间的引力和粘滞性非常大。沙子与黄土这两种物质与煤炭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脚能感觉到煤炭的质量的好与坏。
另外,因煤炭与矸石本身的韧性与钢性的不同,表现在煤炭表面的形状也不同。矸石和石块是棱角分明、锋利,而煤块的形状则呈圆状,棱角面多受损,锋利性较差,所以,矸石与煤块用肉眼就很好识别。常在矸石堆里捡煤块的人,就有此感受。
综上所述,怎样目测识别一批煤炭质量的优劣,需要我们用心去研究,掌握各种识别手段和方法,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熟能生巧,再从熟练操作方法上提取、升华,总结出煤炭的各种知识,是我们做好燃料验收工作的必要手段和责任。
参考文献:
[1]方文沐,杜惠敏,李天荣编.燃料分析技术问答[M].中国电力出版社.
[2]程庆辉主编.煤炭产运销质量检测验收与选煤技术标准使用手册[M].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3]李权洪.煤质预测、预报与配煤入选[J].煤质技术,2007(02).
关键词:目测识别 比重 颜色 灰分 水分 韧性 煤质验收
目测判断煤质的优劣程度,主要是三个指标:一是该煤的灰分含量;二是该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三是该煤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的多少,说明了该煤掺杂矿物质含量的多少,矿物质越多,含碳量就会越低,煤的纯度就会越低,发热量就会越低,煤中全水分的含量越高,计算到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就会越低。对煤炭的标准检验,从采样、制样、化验到出具检验报告,一般需要8小时以上。而我们的煤炭采购工作和验收工作常常靠目测来初步判断煤质的优劣,也就需要我们掌握目测煤质的方法。
1 重量法(煤比重法)
煤的比重(密度)是随着煤化程度深浅而发生变化,煤化程度越深,说明被埋入地下的时间越长,其密度也越大。煤密度主要有三个基本概念:煤的真相对密度(亦称真相对体积质量)、煤的视相对密度(亦称视相对体积质量)、煤的散密度(旧称堆积密度或堆比重)。
1.1 煤的真相对密度 煤的真相对密度亦称真相对体积质量,旧称真比重,是指煤的密度包括煤中孔隙的体积与参考物质同体积水的质量在规定的条件下之比。这是计算煤层平均质量与煤质研究的一项主要指标,可用比量瓶法(参考GB217)或其它置换法求得,只能在化验室中得到。但与散密度相比,是比较稳定的值,因它不会随着堆积密度的松紧程度、时间的长短或运输过程的振动沉淀而发生改变。
1.2 煤的视相对密度 煤的视相对密度亦称视相对体积质量,是指在20℃时煤的质量包括煤的孔隙与同参考物质的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也叫视比重或叫容重。
1.3 煤的散密度 煤的散密度旧称堆积密度或堆比量。是指用自由堆积方法装满容器的体积的质量与容器容积之比。一般以t/m3或kg/m3来表示。散密度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最主要使用的方法。如根据煤的散密度计算固定容器的装车高度,像汽车、火车、轮船、煤仓等。要测量煤场库存煤量,利用工具测量出煤场存煤体积,还要测量出煤场存煤的平均散密度,才能求出实测存煤量。实际存煤量很难得到,因散密度很难得到,仅是个近似值,又与测定人员的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
褐煤的真密度1.10~1.40g/cm3,散密度0.80~1.10g/cm3左右;烟煤的真密度1.20~1.45g/cm3,散密度0.95~1.35g/cm3左右;无烟煤的真密度1.35~1.90g/cm3,散密度1.28~1.7g/cm3左右。
同类别的煤密度越小,则说明质量越好。用重量法判断一批煤质量的好坏,一是用称重与测方的方法获得;二是看装车高度与重量之比。
举例说明:火车箱体长13.5m,宽2.8m,高2.0m,总容积75.6m3,其标准装量为72t。
装褐煤时,褐煤的比重若为0.86g/cm3,则装平车箱的重量为65t/车。如果装足票计重量则需要装高于车箱220mm才够72t。所以,到厂的褐煤装车高度都要高于车箱100多毫米,而装车时要高于220mm,运输中震实下落一部分。如果低于车箱高度就要产生亏吨。
装当地原煤,热值是3800千卡/千克以上的煤,则装车高度一般为车箱高度的1.7米,这时煤的密度应为13.5×2.8×1.7=64.26m3/72t=1.12t/m3。
地煤装车高度为1米时,则13.5×2.8=37.8m3/72t=
1.9t/m3。这批煤的密度为1.9t/m3,此时煤的灰分含量应为60%以上,热值1900千卡/千克左右,这还属于焦煤时的重量。
这就是用装车高度检验检斤重量,再反过来用检斤重量检验装车高度的重量检验方法。所以,煤质验收人员往往能于第一时间查出装车高度与重量不均等的质量问题。
2 颜色
从煤的颜色上大致可分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个类别的煤,区分出是什么煤种,各自应有的密度也就清楚了,就可以结合重量与体积关系进行初步判断。褐煤是泥炭沉积后经脱水、压实转变为有机生物的初期产物,因外表呈褐色或暗褐色而得名。根据外表的特征,褐煤又可以分为土状褐煤、暗褐煤和亮褐煤三种。其中土状褐煤和暗褐煤属于低煤化程度的褐煤,而亮褐煤属于高煤化程度的褐煤,民间也习惯叫高褐,因它属于高热值,高质量的煤,也叫高质褐煤。烟煤的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又低于无烟煤,因燃烧时多烟而得名。烟煤外观颜色为黑色,有一定的光泽,煤块呈条带状。无烟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腐植煤,因燃烧时无烟而得名。无烟煤外观呈灰黑色,带有金属光泽,所以,我们又把它称做钢灰色。该煤无明显条带,硬度极高,密度也最大。
3 灰分
煤中灰分含量的多少,则说明了煤的质量的优劣。灰分含量越少,其质量越好,反之则差。可以粗略的认为:煤的灰分增加1%,煤的密度增加0.01t/m3,热值下降100千卡/千克。煤的灰分是指煤中所有可燃质完全燃烧时,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的总称。因此称为灰分产率更准确。煤中灰分与煤中矿物质有密切的关系,是煤中矿物质的来源:
3.1 原生矿物质。是指存在于成煤植物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碱金属含碱土金属的盐类,如钾、钠、钙、镁的盐类,此外还有铁、硫、磷以及少量的钛、钒、氮等元素。这类矿物质含量较少,一般为1~2%,也很难用机械方法洗选出。
3.2 次生矿物质。是指成煤过程中,由外界混入煤层中的矿物质。如煤中的高岭土、方解石、黄铁矿等,在沼泽中由胶体溶液沉淀而形成;而石英、长石、云母等,则是被风和流水带入沼泽中与泥炭同时沉积形成,煤形成后,由于地下水的淋滤作用,使方解石、石膏等矿物质沉淀下来,填充到煤的裂隙中。
3.3 外来矿物质。是指在采煤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岩石和夹矸层的矸石。外来矿物质的密度越大、块度越大、集中度越大,越易与煤分离,目测也越易。 次生矿物质的多少,与成煤条件有关,而外来矿物质的多少,与开采条件和开采技术及过程管理有密切关系。
还有人为将矸石破碎,掺到原煤当中出售,人为的增加煤中灰分的含量,这也属外来矿物质。外来矿物质一般用肉眼很容易就能辨认出来,根据含矸率的大小,灰分的大小而判断质量的好坏。
4 水分
煤中的水分含量是影响煤炭质量的重要标准。当空气干燥基恒容高位发热量为29271KJ/kg(或等于7000千卡/千克)时,一个全水值影响该批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75千克/千克,当该发热量为23000KJ/kg(或等于5500千卡/千克)时,一个全水分影响该批煤的低位发热量为60千卡/千克;当该发热量为16000KJ/kg(或等于3286千卡/千克)时,一个全水分影响该批煤的低位发热量为42千卡/千克。
所以,一些褐煤的弹筒发热量虽然很高,但因全水分含量大,计算到低位发热量时,其低位发热量也不会是很高,还可以因低位热值低而成为劣质煤或低质煤。因此,褐煤脱水技术也有人进行应用,但需要解决脱水后的褐煤需合理储存、合理使用的问题。
要判断水分高低对煤质的影响程度,还要掌握所预测该煤的煤种应具备的常规水分值,再根据煤炭表面水分的依附情况判断该批煤的水分超出该煤的常规水分的多少。
5 韧性
煤炭因成熟年代的远近其煤的种类不同、散密度也不相同。而煤中灰分比例的高低又会影响其密度的高低。当我们用手或脚去直感该批煤的韧性,因密度的不同,会给我们有不同的感觉。当我们用脚去感知煤炭的软硬程度时,踩下去煤又会反作用于脚下的韧性是不一样的。优质煤压下去的深度会大一些,反之则浅一些。我们可以感觉脚下煤的韧性和硬度是不一样的,优质煤的煤粒之间的引力、粘滞性会大一些,而劣质煤的煤粒之间的引力、粘滞性会小一些。当脚踩在沙子堆上时,脚下感觉是松散的、深度也大一些。沙子给我们的感觉沙粒之间的引力和粘滞性非常小。而踩在黄土堆上的感觉土粒之间的引力和粘滞性非常大。沙子与黄土这两种物质与煤炭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脚能感觉到煤炭的质量的好与坏。
另外,因煤炭与矸石本身的韧性与钢性的不同,表现在煤炭表面的形状也不同。矸石和石块是棱角分明、锋利,而煤块的形状则呈圆状,棱角面多受损,锋利性较差,所以,矸石与煤块用肉眼就很好识别。常在矸石堆里捡煤块的人,就有此感受。
综上所述,怎样目测识别一批煤炭质量的优劣,需要我们用心去研究,掌握各种识别手段和方法,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熟能生巧,再从熟练操作方法上提取、升华,总结出煤炭的各种知识,是我们做好燃料验收工作的必要手段和责任。
参考文献:
[1]方文沐,杜惠敏,李天荣编.燃料分析技术问答[M].中国电力出版社.
[2]程庆辉主编.煤炭产运销质量检测验收与选煤技术标准使用手册[M].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3]李权洪.煤质预测、预报与配煤入选[J].煤质技术,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