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信、自负、甚至有点自傲,朝气蓬勃却又带着强烈的叛逆思想的当代中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扯皮打架是常有的事,轻则损坏公物,重则伤胳膊伤腿,班主任处理不及时还会造成家长之间的纠纷,并将其延伸到课外或校外的争斗,甚是令人头痛。
说来也怪,我2008年接手的这个班的学生到了初二,一学期下来,班里没有发生一起同学之间的打架斗殴。是同学们初一就如此吗?不是,初一从开学就打事不断,甚至还有将胳膊打骨折的。是我班“好斗”的同学不多么?也不是,我班是全年级六个班中调皮好动的男生人数最多的班级,全班共有学生28人,其中男生就占了16人,被师生公认的平时能静下来的男生也就一人,平时班级的闹腾情况可想而知。那究竟是何原因,本该闹腾得更厉害的班级,到了初二却没有人打架了呢?
一、允许打架,以退为进
教你的孩子缄默,他便很快就学会说话了。
——(美)富兰克林
接手这个班以后,通过走访本年级学生六年级的老师,得知我班好打架的同学有好几个。于是,在开学初讨论制定班规的时候,我针对性地问学生:“如果规定不准打架,能做到吗?”全班举手。我接着说:“我们大家都成为中学生了,如果觉得都能做到那我们就开始讨论对打架者的处理措施。”这时,有几位男同学开始犹豫,有同学说:“老师,你不知道我们班有几位在小学打架是出了名的,一下子恐怕做不到吧……”经过讨论,最后对这一问题制定出以下条款:在有充足理由的前提下,本学期允许每人有不超过两次的徒手打架,但其他同学要及时制止,发生打架以后,双方当事人有理讲理,无理道歉,罚无理一方为班级做一件好事。
此规定,孩子们觉得新奇,从没有听说允许打架的,当然也有担心,担心班集体里会不断出现打架现象。可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管理办法取得了成效,由于开学教育抓得实,绝大部分同学也知道表面上允许,实际上是禁止的。
二、寻找契机,欲擒故纵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
——毕淑敏
谁都有生氣和想发泄的时候,说教既然不管用,那就耐心寻找机会,然后趁热打铁。机会在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不久出现。一天大课间的时候,班长气喘吁吁地跑进办公室告诉我班上两个同学打起来了,谁都拉不开。我急忙跑进班里一看,两个大个子男生还在地下抱作一团,班里桌椅倒了一片,好几位同学在拉架。见此情景,我大喊松手,可他们仿佛没听见,任然投入的扭打在一起。我只好动手将其分开,可两人眉宇间流露着倔强和气恼,像酣斗中的公牛一样,红着双眼、喘着粗气,你瞪着我,我看着你,咬牙切齿。显然现在解决问题时机不好,我稍作思考,索性让他们发泄完再说,于是我将其二人带至操场,问:“你们觉得打够没有?”
两人谁也不理我依然恨恨地看着对方。
我说:“看来今天打架都觉得自己有理,可问题总得解决,要不继续打,等输赢分晓以后再解决如何?”
话音刚落,两人真的又抱作了一团,扭在一起,不一会在地下翻滚起来,时而你在上,时而我在上……约持续了数分钟,终于累的大口喘气,不约而同松开了对方,从地下站了起来,用不再是原先的眼神看着我。从他们的眼神来看,气已消。于是,我让他们观察并记住对方和自己的样子以及心里的感受。
回到班里,孩子们见他们衣衫不整且浑身尘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少人在猜测、在互相询问。我将刚才他们在操场上打架一事叙述了一遍,宣布就此事开“不发脾气,珍爱生命”的紧急班会。
首先让两位当事人回答①谁打赢了?②为什么不打了?③为了什么事打架?④有何感想?(双方一致认为:不知道谁打赢了,打累了、再打也打不出结果来;为了一点小事而打,打架没意思,既让别人看热闹,自己也累,身体挨了打不算,衣服也被扯破了,还影响了班级荣誉……)接下来,我引导全班同学热烈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三、改“堵”为“疏”,变被动为主动
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乌申斯基
这件事给全班同学印象深刻,从头到尾我没有过多的批评和说教,让同学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并以此事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心教育:爱集体、爱同学、爱生命……最后,和全班同学约定,遇事生气时互相提醒,别冲动、冲动是魔鬼;
同时,针对性地做了如下工作:
(1)对班规里关于打架一事的规定进行了修改:班级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不以武力解决争端;以理服人,不无理取闹。对打架者,取消本学期“进步学生奖”资格,并罚扫地一周。
(2)当月公约增加了“不发脾气”和“勇于认错”两条。
(3)班委出了一期以“我为集体添光彩,我为同学送温暖” 黑板报。
(4)加强考核、监督并对进步明显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同时,利用午读、班会等时间进行总结和交流,……从那以后全班同学互相尊重的习惯逐渐养成,打架一事也就逐渐从我们班淡出了。
说来也怪,我2008年接手的这个班的学生到了初二,一学期下来,班里没有发生一起同学之间的打架斗殴。是同学们初一就如此吗?不是,初一从开学就打事不断,甚至还有将胳膊打骨折的。是我班“好斗”的同学不多么?也不是,我班是全年级六个班中调皮好动的男生人数最多的班级,全班共有学生28人,其中男生就占了16人,被师生公认的平时能静下来的男生也就一人,平时班级的闹腾情况可想而知。那究竟是何原因,本该闹腾得更厉害的班级,到了初二却没有人打架了呢?
一、允许打架,以退为进
教你的孩子缄默,他便很快就学会说话了。
——(美)富兰克林
接手这个班以后,通过走访本年级学生六年级的老师,得知我班好打架的同学有好几个。于是,在开学初讨论制定班规的时候,我针对性地问学生:“如果规定不准打架,能做到吗?”全班举手。我接着说:“我们大家都成为中学生了,如果觉得都能做到那我们就开始讨论对打架者的处理措施。”这时,有几位男同学开始犹豫,有同学说:“老师,你不知道我们班有几位在小学打架是出了名的,一下子恐怕做不到吧……”经过讨论,最后对这一问题制定出以下条款:在有充足理由的前提下,本学期允许每人有不超过两次的徒手打架,但其他同学要及时制止,发生打架以后,双方当事人有理讲理,无理道歉,罚无理一方为班级做一件好事。
此规定,孩子们觉得新奇,从没有听说允许打架的,当然也有担心,担心班集体里会不断出现打架现象。可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管理办法取得了成效,由于开学教育抓得实,绝大部分同学也知道表面上允许,实际上是禁止的。
二、寻找契机,欲擒故纵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
——毕淑敏
谁都有生氣和想发泄的时候,说教既然不管用,那就耐心寻找机会,然后趁热打铁。机会在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不久出现。一天大课间的时候,班长气喘吁吁地跑进办公室告诉我班上两个同学打起来了,谁都拉不开。我急忙跑进班里一看,两个大个子男生还在地下抱作一团,班里桌椅倒了一片,好几位同学在拉架。见此情景,我大喊松手,可他们仿佛没听见,任然投入的扭打在一起。我只好动手将其分开,可两人眉宇间流露着倔强和气恼,像酣斗中的公牛一样,红着双眼、喘着粗气,你瞪着我,我看着你,咬牙切齿。显然现在解决问题时机不好,我稍作思考,索性让他们发泄完再说,于是我将其二人带至操场,问:“你们觉得打够没有?”
两人谁也不理我依然恨恨地看着对方。
我说:“看来今天打架都觉得自己有理,可问题总得解决,要不继续打,等输赢分晓以后再解决如何?”
话音刚落,两人真的又抱作了一团,扭在一起,不一会在地下翻滚起来,时而你在上,时而我在上……约持续了数分钟,终于累的大口喘气,不约而同松开了对方,从地下站了起来,用不再是原先的眼神看着我。从他们的眼神来看,气已消。于是,我让他们观察并记住对方和自己的样子以及心里的感受。
回到班里,孩子们见他们衣衫不整且浑身尘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少人在猜测、在互相询问。我将刚才他们在操场上打架一事叙述了一遍,宣布就此事开“不发脾气,珍爱生命”的紧急班会。
首先让两位当事人回答①谁打赢了?②为什么不打了?③为了什么事打架?④有何感想?(双方一致认为:不知道谁打赢了,打累了、再打也打不出结果来;为了一点小事而打,打架没意思,既让别人看热闹,自己也累,身体挨了打不算,衣服也被扯破了,还影响了班级荣誉……)接下来,我引导全班同学热烈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三、改“堵”为“疏”,变被动为主动
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乌申斯基
这件事给全班同学印象深刻,从头到尾我没有过多的批评和说教,让同学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并以此事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心教育:爱集体、爱同学、爱生命……最后,和全班同学约定,遇事生气时互相提醒,别冲动、冲动是魔鬼;
同时,针对性地做了如下工作:
(1)对班规里关于打架一事的规定进行了修改:班级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不以武力解决争端;以理服人,不无理取闹。对打架者,取消本学期“进步学生奖”资格,并罚扫地一周。
(2)当月公约增加了“不发脾气”和“勇于认错”两条。
(3)班委出了一期以“我为集体添光彩,我为同学送温暖” 黑板报。
(4)加强考核、监督并对进步明显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同时,利用午读、班会等时间进行总结和交流,……从那以后全班同学互相尊重的习惯逐渐养成,打架一事也就逐渐从我们班淡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