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对学龄前孩子,家长总免不了溺爱,看到孩子自己吃饭太慢就着急,看到孩子把房间越收拾越乱就忍不住代劳。家长的想法是,孩子太小,等长大了再培养不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究竟应该从几岁开始?怎样培养才科学?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著名早教专家贾军女士,请她为大家答疑解惑。
自理能力有多重要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早教专家,您认为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意义何在?
贾军(以下简称贾):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大家都知道,独立意识是一个人适应环境和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以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幸福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孩子刚进幼儿园,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会更自信,更快地适应新环境,也能更好地与小朋友们交往。如果自理能力差,孩子会因为缺乏实际生活的经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而缩手缩脚,更多地依赖老师。久而久之,探索精神和做事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想必这不是家长们希望看到的。
记: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总是哭哭啼啼的,是否与自理能力不够强有关?
贾:如果不是身体有病痛,多半与自理能力不强有关。有些家长认为这样的孩子适应能力有问题,其实适应能力的基础恰恰是自理能力。
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贾: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独立进食、独立睡眠、独立大小便、独立穿脱衣裤鞋袜帽、独立洗漱清洁、独立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和物品、帮助家长做简单的家务。总之,与生活相关的所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尝试,尽可能教孩子独立完成。
记:相比做家务,家长们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请问,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矛盾吗?
贾:首先,做家务和学习并不矛盾。有调查数据显示,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下等和下等的学生,平时做家务的时间明显少于中等以上的学生;也就是说,学习成绩越差,做家务的时间越少。这个调查结果至少说明一点:做家务时间的减少对学习成绩提高并不存在积极意义。其次,做家务其实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做家务除了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以外,还能促进孩子大肌肉、小肌肉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能拓展孩子的思维,缓解孩子大脑疲劳,促进孩子左右脑协调发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決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能培养孩子与他人协作交流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从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个长远的目标来考虑,让孩子从小做家务是非常值得的。
记:有的家长反映,因为逼孩子做家务,亲子之间经常闹得不愉快。
贾:逼孩子做任何事都会闹得不愉快。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不要逼,而要引导。我认为,孩子参与做家务,有助于调解家庭气氛,营造愉快和谐氛围。孩子分担家务劳动后,亲身体验到家务的繁重与琐碎,体会到父母终日辛劳的不易,会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而且会懂得关心、体贴、孝敬父母。这样孩子对父母的抱怨、抵触情绪就会减少。在与父母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孩子还会增强对父母的信赖和感情,给家庭带来融洽、和谐、欢乐的气氛。当然,放手让孩子做家务之前,家长一定要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在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家长也要适时予以指导,避免劳动强度太大。
记:有的家长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以为然,认为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其实很吃亏。在幼儿园里,老师总是更多照顾自理能力不强的孩子,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往往被忽略。
贾:幼儿园老师之所以不太关注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不是忽略,而是放心。我相信,对自理能力强的孩子,老师会投去欣赏的目光,或当众表扬。想想看,这是吃亏吗?这明明是在吃小灶,这种小灶对滋养孩子的自信心有多么重要的价值,想必家长们都能想象得到。
别放过两岁敏感期
记:您认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几岁开始?
贾:两岁是培养自理能力的最佳时期。从孩子正常发展规律来看,独立入睡的能力可以从孩子6个月开始培养,独立用勺子吃饭可以从1岁2个月开始训练,白天控制小便的训练从1岁开始,穿脱鞋子的训练可以从1岁半开始。在两岁之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需要运用到小肌肉的家务,比如把自己的小袜子放进柜子,等等。孩子到了两岁时,自我意识日趋清晰,独立能力增强,喜欢尝试着自己做事情。如果家长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教孩子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洗脸洗手,会比再大一些开始培养顺利得多,甚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两岁宝宝已经能自己拿筷子进食了!
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哪些技巧?
贾:首先,家长要舍得放手。有些家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总是有所保留,认为孩子年龄太小,心疼孩子,动不动就帮孩子。这是溺爱。另一种是不舍得花时间,也就是家长缺乏耐心,看到孩子把事情做得一团糟,就马上叫停。这样做容易损伤孩子独立性的嫩芽,使孩子养成一切依赖别人的习惯,长大后遇到不如意的事往往怨天尤人,做了错事就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样的后果,都是独立性不强造成的。所以提醒家长朋友们,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实是培养他的独立性。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如果代劳过多,那他在很多事情上都会产生依赖性。
其次,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注意循序渐进,从易到难,让孩子多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做家务的积极性。如果孩子刚一开始做家务就经历挫折,他肯定会有退却心理,就算硬着头皮做,效率也不高。
再次,多鼓励孩子。家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实没有多少手上的技术可以教孩子,主要是嘴上功夫,脸上多一些笑容。比如常说:“宝宝真能干!会帮妈妈做家务了!”“宝宝真了不起,那么困难的事都没放弃!”让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被认可。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家长的指导和纠正才不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最后,重视重复练习。对学龄前孩子来说,做家务跟玩差不多,图的就是一个乐,许多家务做过一次就不再做了,过一段时间就把做法忘到九霄云外了。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反复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另外,许多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学做一种简单的家务对他们来说有困难,更需要反复练习,家长对此要有足够的耐心。
记:您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比如,怎样教两岁的孩子吃饭?怎么教孩子脱袜子和穿、脱衣服?
贾:两岁的孩子完全可以独立吃饭,前提是家长要从孩子1岁半开始引导,即当孩子能把手指打开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开始训练的时候家长需要准备两套餐具。当孩子吃饭的时候抢父母的勺子,学着父母的样子舀食物来吃,父母要允许,不要在乎孩子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还要适当帮助孩子,使孩子掌握拿勺子的正确方法。一般来说,通过三个月的训练,孩子就可以顺利地自己吃饭了。从孩子1岁3个月开始,家长就可以训练孩子自己脱袜子。父母要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记住脱袜子的步骤:第一步,把大拇指伸进袜筒;第二步,把袜筒脱至脚跟;第三步,用另一只手拽下袜子;第四步,把袜子叠好,放在妥当的地方。我想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要分步驟地演示,让孩子不断尝试训练。同样的道理,穿、脱衣服也一样。
记:听起来很简单,不过还是有一些家长嫌麻烦,情愿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去培养。您觉得有这个必要吗?
贾:家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近水楼台,但我还是鼓励家长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去培养。十多年的早教经验告诉我,家长在家培养孩子往往是不系统的,想起什么就教什么,忘了什么也不知道,而早教机构最重要的工作是读懂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教育更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当然,家长要找有资质的正规早教机构。
家庭环境非常重要
记:如果家长决定在家自己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需要在硬件上做哪些准备?
贾:家长做些物质上的准备是必要的,比如给孩子准备小床、小被子、矮衣橱、小脸盆、小毛巾、小便盆等。这些都好办,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做好软件上的准备。
记:软件上需要准备哪些?
贾:其实上面都已经涉及了,这里不妨总结、补充一下。第一,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要保持一致,不然孩子会无所适从,影响培养效果。第二,家长要做好榜样。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随手摆放自己的物品,那在要求孩子把东西收好时,孩子势必出现矛盾心理。父母要做出良好的身教示范,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家务。第三,从兴趣出发,倡导快乐学习。比如搞些小竞赛、编一些童谣儿歌、告诉孩子玩具要回橱柜里睡觉觉了……把家务营造得像游戏,让孩子快乐地尝试。第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允许孩子有反复,对孩子不但要有严格的要求,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使用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坚持去做。
记:许多年轻的家长对孩子吃饭问题很发愁,孩子两岁多了还要追着喂,不然孩子就不肯吃,更别提孩子自己吃饭了。您有什么好办法?
贾:首先,家长要想办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吃饭这件事上来。比如,今天做糖拌西红杮这道菜,家长可以让孩子全程参与,从带孩子去菜场买菜开始,洗西红杮、切西红杮,都让孩子帮忙。切西红杮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观察切开的西红杮不同的形状和大小,然后让孩子选择用什么样的盘子盛西红杮……所有步骤都让孩子参与,孩子就会把这道菜当成自己的劳动成果,吃起来就有兴趣了。其次,家长要确立一个观念: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吃饭,饿了自己动手。家长只需要提供给孩子方便拿取的食物即可。如果孩子真的不肯吃饭,那么饿他一顿也无妨。孩子尝到挨饿的滋味,自然会自己吃饭。再次,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吃饭不是玩游戏。孩子都贪玩,他不专注于吃饭,是因为他更感兴趣的是玩乐。吃饭的时候,孩子一旦开始捣乱,玩弄食物,家长就要把餐具和食物拿走,并跟孩子说明理由。等孩子饿了,要求进食时,家长要提条件,要求孩子不能玩弄食物。最后,家长不要用奖励等手段诱惑孩子吃饭。如果家长用奖品去换取孩子好好吃饭,孩子就会更关注奖品,而不再关注吃饭。家长这样跟孩子讲条件,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即吃饭不是好事情,是一件苦差事,是需要报酬的工作。试想,孩子以后还会好好吃饭吗?孩子甚至会认为吃饭是家长的事。这太荒唐了!
记: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谈得很详细,相信读者会受益匪浅。
贾:祝贵刊越办越好!祝每位家长的孩子都健康成长,成为自理能力强的高素质孩子!
自理能力有多重要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早教专家,您认为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意义何在?
贾军(以下简称贾):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大家都知道,独立意识是一个人适应环境和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以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幸福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孩子刚进幼儿园,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会更自信,更快地适应新环境,也能更好地与小朋友们交往。如果自理能力差,孩子会因为缺乏实际生活的经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而缩手缩脚,更多地依赖老师。久而久之,探索精神和做事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想必这不是家长们希望看到的。
记: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总是哭哭啼啼的,是否与自理能力不够强有关?
贾:如果不是身体有病痛,多半与自理能力不强有关。有些家长认为这样的孩子适应能力有问题,其实适应能力的基础恰恰是自理能力。
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贾: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独立进食、独立睡眠、独立大小便、独立穿脱衣裤鞋袜帽、独立洗漱清洁、独立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和物品、帮助家长做简单的家务。总之,与生活相关的所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尝试,尽可能教孩子独立完成。
记:相比做家务,家长们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请问,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矛盾吗?
贾:首先,做家务和学习并不矛盾。有调查数据显示,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下等和下等的学生,平时做家务的时间明显少于中等以上的学生;也就是说,学习成绩越差,做家务的时间越少。这个调查结果至少说明一点:做家务时间的减少对学习成绩提高并不存在积极意义。其次,做家务其实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做家务除了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以外,还能促进孩子大肌肉、小肌肉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能拓展孩子的思维,缓解孩子大脑疲劳,促进孩子左右脑协调发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決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能培养孩子与他人协作交流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从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个长远的目标来考虑,让孩子从小做家务是非常值得的。
记:有的家长反映,因为逼孩子做家务,亲子之间经常闹得不愉快。
贾:逼孩子做任何事都会闹得不愉快。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不要逼,而要引导。我认为,孩子参与做家务,有助于调解家庭气氛,营造愉快和谐氛围。孩子分担家务劳动后,亲身体验到家务的繁重与琐碎,体会到父母终日辛劳的不易,会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而且会懂得关心、体贴、孝敬父母。这样孩子对父母的抱怨、抵触情绪就会减少。在与父母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孩子还会增强对父母的信赖和感情,给家庭带来融洽、和谐、欢乐的气氛。当然,放手让孩子做家务之前,家长一定要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在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家长也要适时予以指导,避免劳动强度太大。
记:有的家长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以为然,认为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其实很吃亏。在幼儿园里,老师总是更多照顾自理能力不强的孩子,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往往被忽略。
贾:幼儿园老师之所以不太关注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不是忽略,而是放心。我相信,对自理能力强的孩子,老师会投去欣赏的目光,或当众表扬。想想看,这是吃亏吗?这明明是在吃小灶,这种小灶对滋养孩子的自信心有多么重要的价值,想必家长们都能想象得到。
别放过两岁敏感期
记:您认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几岁开始?
贾:两岁是培养自理能力的最佳时期。从孩子正常发展规律来看,独立入睡的能力可以从孩子6个月开始培养,独立用勺子吃饭可以从1岁2个月开始训练,白天控制小便的训练从1岁开始,穿脱鞋子的训练可以从1岁半开始。在两岁之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需要运用到小肌肉的家务,比如把自己的小袜子放进柜子,等等。孩子到了两岁时,自我意识日趋清晰,独立能力增强,喜欢尝试着自己做事情。如果家长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教孩子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洗脸洗手,会比再大一些开始培养顺利得多,甚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两岁宝宝已经能自己拿筷子进食了!
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哪些技巧?
贾:首先,家长要舍得放手。有些家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总是有所保留,认为孩子年龄太小,心疼孩子,动不动就帮孩子。这是溺爱。另一种是不舍得花时间,也就是家长缺乏耐心,看到孩子把事情做得一团糟,就马上叫停。这样做容易损伤孩子独立性的嫩芽,使孩子养成一切依赖别人的习惯,长大后遇到不如意的事往往怨天尤人,做了错事就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样的后果,都是独立性不强造成的。所以提醒家长朋友们,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实是培养他的独立性。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如果代劳过多,那他在很多事情上都会产生依赖性。
其次,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注意循序渐进,从易到难,让孩子多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做家务的积极性。如果孩子刚一开始做家务就经历挫折,他肯定会有退却心理,就算硬着头皮做,效率也不高。
再次,多鼓励孩子。家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实没有多少手上的技术可以教孩子,主要是嘴上功夫,脸上多一些笑容。比如常说:“宝宝真能干!会帮妈妈做家务了!”“宝宝真了不起,那么困难的事都没放弃!”让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被认可。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家长的指导和纠正才不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最后,重视重复练习。对学龄前孩子来说,做家务跟玩差不多,图的就是一个乐,许多家务做过一次就不再做了,过一段时间就把做法忘到九霄云外了。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反复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另外,许多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学做一种简单的家务对他们来说有困难,更需要反复练习,家长对此要有足够的耐心。
记:您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比如,怎样教两岁的孩子吃饭?怎么教孩子脱袜子和穿、脱衣服?
贾:两岁的孩子完全可以独立吃饭,前提是家长要从孩子1岁半开始引导,即当孩子能把手指打开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开始训练的时候家长需要准备两套餐具。当孩子吃饭的时候抢父母的勺子,学着父母的样子舀食物来吃,父母要允许,不要在乎孩子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还要适当帮助孩子,使孩子掌握拿勺子的正确方法。一般来说,通过三个月的训练,孩子就可以顺利地自己吃饭了。从孩子1岁3个月开始,家长就可以训练孩子自己脱袜子。父母要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记住脱袜子的步骤:第一步,把大拇指伸进袜筒;第二步,把袜筒脱至脚跟;第三步,用另一只手拽下袜子;第四步,把袜子叠好,放在妥当的地方。我想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要分步驟地演示,让孩子不断尝试训练。同样的道理,穿、脱衣服也一样。
记:听起来很简单,不过还是有一些家长嫌麻烦,情愿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去培养。您觉得有这个必要吗?
贾:家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近水楼台,但我还是鼓励家长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去培养。十多年的早教经验告诉我,家长在家培养孩子往往是不系统的,想起什么就教什么,忘了什么也不知道,而早教机构最重要的工作是读懂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教育更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当然,家长要找有资质的正规早教机构。
家庭环境非常重要
记:如果家长决定在家自己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需要在硬件上做哪些准备?
贾:家长做些物质上的准备是必要的,比如给孩子准备小床、小被子、矮衣橱、小脸盆、小毛巾、小便盆等。这些都好办,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做好软件上的准备。
记:软件上需要准备哪些?
贾:其实上面都已经涉及了,这里不妨总结、补充一下。第一,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要保持一致,不然孩子会无所适从,影响培养效果。第二,家长要做好榜样。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随手摆放自己的物品,那在要求孩子把东西收好时,孩子势必出现矛盾心理。父母要做出良好的身教示范,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家务。第三,从兴趣出发,倡导快乐学习。比如搞些小竞赛、编一些童谣儿歌、告诉孩子玩具要回橱柜里睡觉觉了……把家务营造得像游戏,让孩子快乐地尝试。第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允许孩子有反复,对孩子不但要有严格的要求,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使用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坚持去做。
记:许多年轻的家长对孩子吃饭问题很发愁,孩子两岁多了还要追着喂,不然孩子就不肯吃,更别提孩子自己吃饭了。您有什么好办法?
贾:首先,家长要想办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吃饭这件事上来。比如,今天做糖拌西红杮这道菜,家长可以让孩子全程参与,从带孩子去菜场买菜开始,洗西红杮、切西红杮,都让孩子帮忙。切西红杮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观察切开的西红杮不同的形状和大小,然后让孩子选择用什么样的盘子盛西红杮……所有步骤都让孩子参与,孩子就会把这道菜当成自己的劳动成果,吃起来就有兴趣了。其次,家长要确立一个观念: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吃饭,饿了自己动手。家长只需要提供给孩子方便拿取的食物即可。如果孩子真的不肯吃饭,那么饿他一顿也无妨。孩子尝到挨饿的滋味,自然会自己吃饭。再次,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吃饭不是玩游戏。孩子都贪玩,他不专注于吃饭,是因为他更感兴趣的是玩乐。吃饭的时候,孩子一旦开始捣乱,玩弄食物,家长就要把餐具和食物拿走,并跟孩子说明理由。等孩子饿了,要求进食时,家长要提条件,要求孩子不能玩弄食物。最后,家长不要用奖励等手段诱惑孩子吃饭。如果家长用奖品去换取孩子好好吃饭,孩子就会更关注奖品,而不再关注吃饭。家长这样跟孩子讲条件,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即吃饭不是好事情,是一件苦差事,是需要报酬的工作。试想,孩子以后还会好好吃饭吗?孩子甚至会认为吃饭是家长的事。这太荒唐了!
记: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谈得很详细,相信读者会受益匪浅。
贾:祝贵刊越办越好!祝每位家长的孩子都健康成长,成为自理能力强的高素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