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市境内中岳嵩山中段地区,具体说是在少室山北麓,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少林寺因此得名。它东距登封市区11.5公里,距省会郑州87公里,西距古都洛阳56公里。海拔高度600米。少林寺周围群峰叠翠,溪水环流,红墙碧瓦,殿宇巍峨。这里不但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丰富多彩,其神秘的传说和悠久的历史及名扬天下的少林武术,自古以来就名冠天下。
三起三落少林寺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建。“净供法衣,取给公府”。所以,跋陀应该是少林寺的开山祖师。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南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从海路抵广州,最后寓止少林寺,面壁九年,首传禅宗,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少林寺也就成了禅宗祖庭。
北周建得三年(公元574年),武帝废佛,少林寺被毁。大象年间(公元589~公元581年)北周静帝恢复佛教,流亡外地的少林寺僧众又回到少林寺,少林寺复兴,并改名为陟岵寺。隋文帝崇尚佛教,仍改回少林寺之名,赐田100顷。
隋末唐初,少林寺13棍僧为秦王李世民助战,博得赏识,晋爵封官,赐庄田40顷。自唐初至开元年间(公元618年~公元714年),在唐朝诸帝的护持下,少林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妙楼香阁,俯映为林,金刹宝铃,上摇清汉”,楼台殿阁5000余间,僧徒达2000余人。一时高僧云集,帝王游幸,文人忘返。少林寺作为唐朝王家大寺,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元朝是少林寺的中兴时期,元世祖忽必烈命曹洞一代宗师福裕大和尚主持少林寺,统领全国寺院。“震旦之少林,其西竺之灵山乎?”少林寺再次成为海内名刹。
明朝,少林寺的武术已显赫于世。嘉靖年间(公元1522~公元1566年),少林寺多次派遣僧兵,协助朝廷抗击倭寇有功,屡受嘉奖,并获得盛大重修。明代的王子先后有8人到少林寺出家为僧。明末少林寺因曾经参与过镇压农民起义而遭到起义军的报复,以致在40年间,屡受劫难,异常冷落。
清朝康熙帝重视少林寺,亲手题写了山门的匾额,今天我们看到的挂在山门前的“少林寺”就是康熙帝的真迹,也是镇寺之宝。乾隆十五年游幸于此,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词:“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
1928年,军阀石友三一把火烧了少林寺,200多间殿堂,以及珍贵文物俱化为灰烬,少林寺自此残垣断壁,再次败落。
新中国建立后,少林寺得以恢复。“文革”期间又遭毁坏。电影《少林寺》取景时均是在未被毁坏的前殿和后半部分。1983年,少林寺被列为全国重点寺院。此后,香火极旺,现在,有文武僧人200余人。
常住院里故事多
我们通常所说的少林寺是指它的常住院,也就是和尚们日常生活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从进得山门的第一步开始,少林寺千年来的历史故事和传说真是一步一个。
刚进山门,就见古树参天,石碑林立,这里人称小碑林。参天的银杏树,也是历史的见证。
其中一棵单株银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少林寺最古老的银杏树,因单株生长,只开花不结果,所以人们叫它罗汉树。走近仔细一看,树干上有许多小坑,莫非是树生病了?不是,这是少林寺的僧人练金刚一指禅和二指禅时留下的痕迹。
少林寺的常住院除了山门之外还有7座大殿,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重建的。一进山门就有一尊迎宾佛,它的背后是护法金刚韦驮菩萨,手拿降魔杵拄着地。据说,这降魔杵的拿法也是有讲究的。朝上,说明寺内只管住不管吃;朝下,是只吃不住;双手托着,是不管吃也不管住;放在双臂上最好了,又管吃又管住。
在寺内,我看到有一口三人合抱才行的大铁锅,想必是粥锅了。陪同的延禅法师说这是以前少林寺和尚炒菜用的最小的炒锅,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重达1300公斤。少林寺的僧人炒菜也有故事,那时,这口锅的上方有一个横梁,炒菜时,和尚就来个倒挂金钩,拿着铁锹来回翻炒。据说,少林寺的和尚炒菜很省盐,就是因为净往锅里掉汗珠子。当然,倒挂金钩的这套本事还得是武功高强之人,所以说,在少林寺能进入厨房的都是高僧。
过了大雄宝殿再往后走上台阶就是方丈室,这是少林寺最高领导的办公室和宿舍。传说当年达摩来到少林寺在山洞之中面壁9年,他回到寺里以后,修大殿的僧人征求他的意见,给他盖一个住处,达摩便说,一丈见方就行。所以佛教寺庙里的管事的一般都叫方丈,主要主持对外的事务。住持是二把手,主管内部事务,用现代的说法,就是董事长与总经理。
少林寺里的立雪亭有一点像程门立雪的故事。相传二祖慧可为向达摩求法,屡屡不成。当时下大雪,二祖慧可站在达摩诵经的屋外,积雪没膝,慧可仍站在那里。达摩出来见到说除非天降红雪方可传法,二祖便断臂明志,终于感动达摩,传授衣钵,光大禅宗。后人立此碑纪念。两边的对联是:禅宗初祖达摩僧;断臂求法立雪人。据说,少林寺的和尚都是单手行礼,就是为了纪念二祖慧可,他们披的红色袈裟和露出的一侧肩膀也是为了纪念慧可。
最后的一座大殿是千佛殿,又名“毗卢阁”,殿内最有名的就是那48个深浅不同的脚窝。它们共有4行,前后左右相隔2米有余,最深的有50厘米。这些脚窝是千百年来少林寺的和尚们练武踏成的。
少林寺最著名的传说要数“13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了,这也是电影《少林寺》中的主要情节。在少林寺白衣殿内的墙上,就绘有壁画,看来这并不是传说而是确有其事,并且还有证物。在大雄宝殿前,有李世民当年亲笔签署的圣旨,就刻在“太宗文皇帝御碑”之上。上面清楚地记载着李世民当皇上之后对少林寺僧的封赐项目和13棍僧的法名。碑上还有李世民草签的“世民”二字。据《少林寺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十三僧救驾的时间,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当时,李世民被王世充的兵马围困洛阳,少林寺的13个武功高强的僧人,连夜救驾,因此传为佳话。少林寺也是从此招起了僧兵,练武之风大兴。“地从梁魏标灵异,僧自隋唐好武名”。
少林寺的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佛儒道三教合流于少林。在地藏殿内,有儒家的24孝图,在天王殿内有道家的哼哈二将,而且在大雄宝殿前还立起了一块“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的碑。汇合诸家之长,这也是少林寺长久兴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石头写就的宗教史
塔林,位于少林寺院西约300米处,因塔散布如林,故称塔林。
塔林是少林寺历代住持和有成就、有贡献的僧人的墓群。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圆寂后,才设宫建塔,刻石纪志,以昭功德,激励后来。塔的形制层级,高低大小,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风尚和具体情况(如战争时代,改朝换代等)影响,还体现着逝者生前在佛教界的地位、成就和威望。
塔林现存自隋以来各代墓塔共232座,其中隋舍利塔1座,唐塔1座,宋塔2座,金塔7座,元塔43座,明塔139座,清塔10座,当代塔2座,年代不清塔27座,另有残塔和塔基35处。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为我国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书法、雕刻的艺术宝库,也是研究佛教史、少林寺史非常珍贵的资料。
三起三落少林寺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建。“净供法衣,取给公府”。所以,跋陀应该是少林寺的开山祖师。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南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从海路抵广州,最后寓止少林寺,面壁九年,首传禅宗,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少林寺也就成了禅宗祖庭。
北周建得三年(公元574年),武帝废佛,少林寺被毁。大象年间(公元589~公元581年)北周静帝恢复佛教,流亡外地的少林寺僧众又回到少林寺,少林寺复兴,并改名为陟岵寺。隋文帝崇尚佛教,仍改回少林寺之名,赐田100顷。
隋末唐初,少林寺13棍僧为秦王李世民助战,博得赏识,晋爵封官,赐庄田40顷。自唐初至开元年间(公元618年~公元714年),在唐朝诸帝的护持下,少林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妙楼香阁,俯映为林,金刹宝铃,上摇清汉”,楼台殿阁5000余间,僧徒达2000余人。一时高僧云集,帝王游幸,文人忘返。少林寺作为唐朝王家大寺,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元朝是少林寺的中兴时期,元世祖忽必烈命曹洞一代宗师福裕大和尚主持少林寺,统领全国寺院。“震旦之少林,其西竺之灵山乎?”少林寺再次成为海内名刹。
明朝,少林寺的武术已显赫于世。嘉靖年间(公元1522~公元1566年),少林寺多次派遣僧兵,协助朝廷抗击倭寇有功,屡受嘉奖,并获得盛大重修。明代的王子先后有8人到少林寺出家为僧。明末少林寺因曾经参与过镇压农民起义而遭到起义军的报复,以致在40年间,屡受劫难,异常冷落。
清朝康熙帝重视少林寺,亲手题写了山门的匾额,今天我们看到的挂在山门前的“少林寺”就是康熙帝的真迹,也是镇寺之宝。乾隆十五年游幸于此,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词:“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
1928年,军阀石友三一把火烧了少林寺,200多间殿堂,以及珍贵文物俱化为灰烬,少林寺自此残垣断壁,再次败落。
新中国建立后,少林寺得以恢复。“文革”期间又遭毁坏。电影《少林寺》取景时均是在未被毁坏的前殿和后半部分。1983年,少林寺被列为全国重点寺院。此后,香火极旺,现在,有文武僧人200余人。
常住院里故事多
我们通常所说的少林寺是指它的常住院,也就是和尚们日常生活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从进得山门的第一步开始,少林寺千年来的历史故事和传说真是一步一个。
刚进山门,就见古树参天,石碑林立,这里人称小碑林。参天的银杏树,也是历史的见证。
其中一棵单株银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少林寺最古老的银杏树,因单株生长,只开花不结果,所以人们叫它罗汉树。走近仔细一看,树干上有许多小坑,莫非是树生病了?不是,这是少林寺的僧人练金刚一指禅和二指禅时留下的痕迹。
少林寺的常住院除了山门之外还有7座大殿,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重建的。一进山门就有一尊迎宾佛,它的背后是护法金刚韦驮菩萨,手拿降魔杵拄着地。据说,这降魔杵的拿法也是有讲究的。朝上,说明寺内只管住不管吃;朝下,是只吃不住;双手托着,是不管吃也不管住;放在双臂上最好了,又管吃又管住。
在寺内,我看到有一口三人合抱才行的大铁锅,想必是粥锅了。陪同的延禅法师说这是以前少林寺和尚炒菜用的最小的炒锅,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重达1300公斤。少林寺的僧人炒菜也有故事,那时,这口锅的上方有一个横梁,炒菜时,和尚就来个倒挂金钩,拿着铁锹来回翻炒。据说,少林寺的和尚炒菜很省盐,就是因为净往锅里掉汗珠子。当然,倒挂金钩的这套本事还得是武功高强之人,所以说,在少林寺能进入厨房的都是高僧。
过了大雄宝殿再往后走上台阶就是方丈室,这是少林寺最高领导的办公室和宿舍。传说当年达摩来到少林寺在山洞之中面壁9年,他回到寺里以后,修大殿的僧人征求他的意见,给他盖一个住处,达摩便说,一丈见方就行。所以佛教寺庙里的管事的一般都叫方丈,主要主持对外的事务。住持是二把手,主管内部事务,用现代的说法,就是董事长与总经理。
少林寺里的立雪亭有一点像程门立雪的故事。相传二祖慧可为向达摩求法,屡屡不成。当时下大雪,二祖慧可站在达摩诵经的屋外,积雪没膝,慧可仍站在那里。达摩出来见到说除非天降红雪方可传法,二祖便断臂明志,终于感动达摩,传授衣钵,光大禅宗。后人立此碑纪念。两边的对联是:禅宗初祖达摩僧;断臂求法立雪人。据说,少林寺的和尚都是单手行礼,就是为了纪念二祖慧可,他们披的红色袈裟和露出的一侧肩膀也是为了纪念慧可。
最后的一座大殿是千佛殿,又名“毗卢阁”,殿内最有名的就是那48个深浅不同的脚窝。它们共有4行,前后左右相隔2米有余,最深的有50厘米。这些脚窝是千百年来少林寺的和尚们练武踏成的。
少林寺最著名的传说要数“13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了,这也是电影《少林寺》中的主要情节。在少林寺白衣殿内的墙上,就绘有壁画,看来这并不是传说而是确有其事,并且还有证物。在大雄宝殿前,有李世民当年亲笔签署的圣旨,就刻在“太宗文皇帝御碑”之上。上面清楚地记载着李世民当皇上之后对少林寺僧的封赐项目和13棍僧的法名。碑上还有李世民草签的“世民”二字。据《少林寺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十三僧救驾的时间,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当时,李世民被王世充的兵马围困洛阳,少林寺的13个武功高强的僧人,连夜救驾,因此传为佳话。少林寺也是从此招起了僧兵,练武之风大兴。“地从梁魏标灵异,僧自隋唐好武名”。
少林寺的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佛儒道三教合流于少林。在地藏殿内,有儒家的24孝图,在天王殿内有道家的哼哈二将,而且在大雄宝殿前还立起了一块“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的碑。汇合诸家之长,这也是少林寺长久兴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石头写就的宗教史
塔林,位于少林寺院西约300米处,因塔散布如林,故称塔林。
塔林是少林寺历代住持和有成就、有贡献的僧人的墓群。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圆寂后,才设宫建塔,刻石纪志,以昭功德,激励后来。塔的形制层级,高低大小,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风尚和具体情况(如战争时代,改朝换代等)影响,还体现着逝者生前在佛教界的地位、成就和威望。
塔林现存自隋以来各代墓塔共232座,其中隋舍利塔1座,唐塔1座,宋塔2座,金塔7座,元塔43座,明塔139座,清塔10座,当代塔2座,年代不清塔27座,另有残塔和塔基35处。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为我国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书法、雕刻的艺术宝库,也是研究佛教史、少林寺史非常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