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不同基因型乳蛋白对牛乳凝乳特性的影响规律.采集1071头荷斯坦奶牛血样,分析κ-酪蛋白(κ-casein,κ-CN)和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的基因型,在明确基因型的基础上,采集样品开展牛乳凝乳能力评价.在初步筛选的基础上,选择凝乳性能好、凝乳性能差和不凝乳样品各至少30份,重复3次,开展凝乳流变学特性、蛋白多态性及矿物离子分布分析.通过动态流变仪、电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不同凝乳等级牛乳的凝乳时间,胶体钙、镁、磷含量差异,不同基因型导
【机 构】
:
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 2640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 100193;北京市畜牧总站,北京 100101;河南牧业经济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不同基因型乳蛋白对牛乳凝乳特性的影响规律.采集1071头荷斯坦奶牛血样,分析κ-酪蛋白(κ-casein,κ-CN)和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的基因型,在明确基因型的基础上,采集样品开展牛乳凝乳能力评价.在初步筛选的基础上,选择凝乳性能好、凝乳性能差和不凝乳样品各至少30份,重复3次,开展凝乳流变学特性、蛋白多态性及矿物离子分布分析.通过动态流变仪、电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不同凝乳等级牛乳的凝乳时间,胶体钙、镁、磷含量差异,不同基因型导致蛋白多态性及含量对牛乳凝乳能力的影响.结果 显示,在所有奶牛组中,β-LG的AB基因型(占比48.48%)最常见,但AA型基因(30.97%)的原料乳凝乳效果较好;κ-CN的BB基因型(12.00%)凝乳效果较好,较AA、AB等其凝乳时间更短和凝胶强度更强.凝乳性能好的样品中CN含量及胶体钙含量较高,pH值较凝乳性能差和不凝乳样品低,凝乳时间与κ-CN含量呈反比,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组成和基因频率的变化会影响牛乳凝乳性能的变化.
其他文献
食品加工过程中所涉及的高温处理常会引发非酶糖基化反应,导致一些有害成分的产生,因此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一现象.本研究用马来酸酐作为改性剂,制备马来酸酐改性茶多酚(maleic anhydride modified tea polyphenols,MA-TP),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等研究改性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的抗氧化能力和对高温下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 表明:虽然MA-TP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
为研究新型酪蛋白源抗菌肽BCp1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本实验通过酶标仪、流式细胞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BCp1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壁膜损伤机制;采用荧光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BCp12对菌体DNA结合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利用赖氨酸乙酰化、琥珀酰化、2-羟基异丁酰化、丙二酰化4种泛抗体结合免疫印迹分析BCp12对菌体蛋白翻译后修饰的影响.结果 表明:BCp12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2 mg/mL,经质量浓
成熟干酪易产生生物胺,生物胺对人体健康具有影响,因此,为了探究牦牛乳硬质干酪的质量安全性,本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和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表明:牦牛乳硬质干酪中主要生物胺为腐胺、2-苯乙胺、酪胺、组胺和尸胺,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干酪中各生物胺含量呈现增加趋势.干酪中生物胺含量最高阶段均出现在成熟期5~6个月.干酪中组胺、酪胺和总生物胺含量分别低于推荐安全剂量50、100 mg/kg和1000 mg/kg.干酪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除组胺之外的各生物胺含量、总
选用毒性小、刺激性低且有P-糖蛋白抑制剂作用的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D-α-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和乳化效果强的天然植物化合物皂皮皂素(quillaja saponin,QS),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复配为乳化剂,再以油酸乙酯为油相,异丙醇为助乳化剂,配制TPGS-QS微乳液.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测定仪观察微乳液液滴形貌、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结果:TPGS-QS微乳液具体配制方
本研究以β-乳球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0.1、300、600MPa的压力结合300、330 K的温度,及单独100℃(0.1 MPa,373.15 K)加热条件下蛋白结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均方根波动(root mean square fluctuation,RMSF)、回旋半径、氢键数量、溶剂可及表面积、体积、二级结构的变化,并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温度和压力对各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与600MPa、330K联合处理相比,100℃
多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为探究红豆皮多酚对两种致病菌的抑菌机理,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红豆皮多酚的组成.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抑菌生长曲线分析红豆皮多酚提取物对李斯特菌ATCC19119和沙门氏菌ATCC14028的抑菌效果,并从菌体细胞蛋白和核酸含量、细胞膜电位、细胞内ATP含量、细胞外碱性磷酸酶活力和菌体细胞形态变化的角度来揭示其抑菌机理.结果 表明,红豆皮多酚组成成分中含有13种酚类化合物,红豆皮多酚提取物对李斯特
以从自然腐败的樱桃上分离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sp.)LD3.0086为指示菌,研究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主要抑制作用靶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卡尔科弗卢尔荧光增白剂染液(calcofluor white,CFW)染色观察苯乳酸对菌丝顶端生长的破坏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链格孢霉的超微结构变化,通过测定苯乳酸作用前后链格孢霉上清液中N-乙酰葡萄糖胺质量浓度变化研究苯乳酸对菌丝细胞壁的破坏作用,应用荧光双染色法观察苯乳酸对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的损伤
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对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羧基共价修饰,探究PEG修饰及PEG化程度对β-LG抗原性和结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总修饰率为82.91%;使用SP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获得纯度分别为99.66%和98.61%的两种主要修饰产物;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产物分子质量分别为23.3 kDa和28.6 kDa,为单修饰产物(mono-P
以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以羟自由基作为模拟氧化体系,探究氧化条件下不同浓度L-精氨酸(L-Arg,1、3、5 mmol/L和10 mmol/L)对MP结构及凝胶性能的调控.经不同浓度L-Arg及氧化体系处理后,通过巯基(-SH)及内源色氨酸荧光分析MP构象变化;利用粒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及溶解度分析MP
解旋酶(helicase)是由ATP供能解开DNA或者RNA双链的酶,在细胞中几乎所有涉及核酸的过程都发挥着作用。解旋酶可以应用于聚合酶链反应(PCR)以构建多酶反应体系、DNA测序技术等生物学研究。本文研究的解旋酶基因TK0178、MA1411和TTE0604分别来自于古细菌Thermococcus kodakarensis、古细菌Methanosarcina acetivorans和细菌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