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权力制衡、规范管理、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需要,审计人员应从审前访谈、科学发展观、审查党委会纪要、被审单位工作计划和总结、财政收支结构、国企运作情况等方面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重要事项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一、前言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经济责任情况履行的综合评价,其出发点是约束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规范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及决策管理,审计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必须客观、真实、合法,审计人员务求敬业、专业、务实,并不断创新,为组织部门提供具有可靠信息的审计报告。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1.权力制衡的需要
政府、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往往掌握了大量的人权、财权、事权,如果失去监督将会产生严重的腐败问题,审计就是对这些掌握重要权力的“一把手”进行监督,促使他们在手握重权的时候能够掂量其中的分量,时刻不忘还有审计这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们,从而做到规范用权、谨慎用权,无形之中就对权力运用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2.规范管理的需要
领导干部作为决策者,其决策水平影响到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的发展。如果一个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清晰明确,在制度建设上相对完备,在制度执行上有力度,单位的会议纪要完整齐全,资产管理有条不紊等,则可说明领导干部在对单位的管理上是有效的,是相对规范的,反之则是混乱和不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通过对领导干部的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维护健康、良性的财经秩序。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督,在监督的地位上有一定的超脱性,对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能起到明显效果。
3.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需要
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体现在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体现在决策过程是否透明,体现在施政过程中是否依法行政。许多出了问题的官员就是习惯搞“一言堂”,喜欢一个人说了算,班子会议成了摆设,在决策和执行程序上也不按规章制度,而是钻政策的空子,打擦边球,依法行政也成了空话,所以说,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能促进民主和法制建设。
三、经济责任审计应关注重要事项
经济责任审计自一九九五年开始在山东荷泽地区试水到现在,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现在全国审计机关都在开展这项工作,大部分地方审计机关在这项工作上布置的审计力量已超过一半,其中有些地方做得非常有特色,涌现了很多案例,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思路、新方法。笔者结合自己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充分发挥访谈的作用,巧借其他职能部门的信息铺开工作
访谈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实际操作层面应在审计实施全面铺开以前进行访谈。访谈的职能部门主要有组织人事部门、纪委监察部门、党政办公室、财政部门等,甚至可以到人大、政协、信访等部门进行访谈。访谈应背对背地进行,一对一单独沟通,审计人员应承诺替被访谈者严格保密,让其卸下思想包袱,让他能大胆陈述。访谈有下列好处:一是可全面掌握信息。通过多部门的调查,可初步掌握该领导干部在任期内重点推进了哪些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应作重点延伸;二是可了解该领导干部在任期的主要业绩,在审计评价中可适当体现;三是可以知道该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尚有什么做得不够的地方,这些都可能成为审计报告的问题部分;四是可以了解是否存在举报、投诉该领导干部的情况。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充分地了解了足夠的信息,才能为审计人员下一步有的放矢展开审计打下基础。
2.适应新形势要求,开展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审计
中办、国办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两办规定”)第十四条中,要求对领导干部的审计要包含“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审计人员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全面而又有所侧重地评价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如审计地方政府的领导,可从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方面、三农、社会保险、环保投入资金比例等方面加以评价,要审查地区是否违规建设政府办公楼等楼堂馆所,是否还在上马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是否还在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实行“腾笼换鸟”,进行转型升级。在珠三角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要认真关注土地指标情况,审查是否存在违规征地、征地款不到位,补偿款不够标准,强拆强征的行为,因为这些牵涉到农村的社会稳定、牵涉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牵涉到一个地区的科学发展,所以应重点审查。一些审计人员在审计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情况时,觉得难以把握,很难找准突破点。依笔者所见,应将财政财务收支作切入点,结合国家、省、市的大政方针政策,还是能有所作为的。如三农问题,就可从粮食直补是否到位、省、市的农业专业补助资金是否及时等方面入手,再结合其他相关政策加以评价。
3.关注党委会纪要,寻找重要线索
党委会纪要是领导干部任期之内的重大事项的“流水账”,清晰地记录了班子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全记录。审计人员应以党委会纪要为主线,认真梳理出其中重要事项,并筛选出部分项目作重点延伸。当前有些审计人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认为党委会纪要都是正确的,不存在不规范的地方,是集体决策的结果。但依笔者所见,这种看法存在局限性,理由有:一、“两办规定”第三十六条清晰地界定了责任划分,对于因集体决策而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形,应为“主管责任”;二、个别领导借党委会为名,达到自己的私人目的,审计人员要仔细甄别。党委会纪要讨论的都是重大事项,审计人员在翻阅时应梳理出其中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相关的重大事项,而与经济责任无关的事情应跳过略看以提高审计效率,例如党委会纪要中有大量的关于人事、评优方面的会议纪要,我们可以不看或略看,但对关于土地、工程招投标、预算布置、对外投资、国企改制等重大事项绝不放过,因为这些都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息息相关。 4.重视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将其作为审计评价的依据
有些审计人员在实施过程中,不重视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计划和总结,认为这些只是“例牌菜”,都是一些套话、空话。但依笔者所见,审计人员完全不用理会这些计划和总结是否是空话或套话,它们毕竟是政府“白纸黑字”的正式文件,我们只管把它们真真正正用作审计评价标准。例如有些政府领导在年初人代会或政协会上都会提出:来年的经济增长率(GDP)达到多少,财政收入达到多少,节能减排达到什么目标,要实现“十大”民生工程,财政要对社保、教育、医疗投入多少金额或者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是多少等等,审计人员则可结合工作总结及财务数据,审查这些宏观计划的落实程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被审计领导或许会提出很多的理由来解释,但并不影响事实的客观性,在审计报告上批露并没有风险。
5.从地方財政的收入结构和支出入手,评价一个地区的持续、可协调发展情况
审计人员要从账上拿到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总额及收入结构,财政支出总额及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而用这些数据分析该地区是否健康、持续、可协调发展。收入结构要分析税收返还收入、上级财政资金补助、基金预算收入、国企红利收入等方面的构成,其中税收返收入还可更细化,国、地税所占比重多少,主要税种有什么等等,这些可以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其经济支柱是什么等。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中应以税收作为主体,反之如果土地基金收入比重过高,则说明该地区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土地不可能无限供给,且受政策的影响较大。财政支出则要重点关注民生支出,如教育、医疗、社保、治安等方面的支出比例,可以分析领导干部任期是否重视民生,将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些领导干部任期内则大兴土木,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账上反映则是基建支出在财政支出的比重过大,如果存在此类现象应在审计报告中加以批露。
6.从财政资金往来入手,审查国企的运作情况
国有企业往往成了地方财政的蓄水池,国有企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即担任了国计民生的角色,又承担了融资的职能,地方财政与国有企业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据笔者的经验,地方财政与国有企业的资金往来非常大,其表现一是往来金额笔数多,二是金额大,且国企基本上都由地方政府的副职分管,要理清楚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要摸清情况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抓大放小,关注从财政部门流出的大额资金;二是抓重点延伸,对于有疑点的大额资金要沿着资金流动主线,跟踪资金到底流向何方;三是看审批手续,是否按照政府的制度,资金流出有相关领导的审批;四看上交红利,政府基本上对每一家国企都规定有上缴红利的义务,审查国企是否隐瞒利润,故意不缴或少缴红利;五看薪酬支出,是否有党政领导干部在国企中领取额外的奖金;六看关联交易,关联交易单位是否有上级领导或其亲属的股份。国有企业往往是高福利、高报酬,一旦出现亏损便向政府申请救济,作为地方的党政一把手,是否在国企的决策、运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否在国企的经营各环节中存在着家属利益链,这都要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关注。
四、结束语
经济责任审计是在我国国情环境中的特殊审计类型,作为审计人员,如何围绕“两办规定”开展工作,如何在“创新、务实、有效”上下功夫,如何让审计发挥“免疫系统”作用、真正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审计人员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两办规定”给我们提出了经济责任的范围、内容、实施步骤、评价及成果运用办法,我们应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找到适合地方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为组织部门考察任用干部提供较好的参考作用,为纪检监察部门执法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重要事项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一、前言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经济责任情况履行的综合评价,其出发点是约束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规范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及决策管理,审计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必须客观、真实、合法,审计人员务求敬业、专业、务实,并不断创新,为组织部门提供具有可靠信息的审计报告。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1.权力制衡的需要
政府、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往往掌握了大量的人权、财权、事权,如果失去监督将会产生严重的腐败问题,审计就是对这些掌握重要权力的“一把手”进行监督,促使他们在手握重权的时候能够掂量其中的分量,时刻不忘还有审计这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们,从而做到规范用权、谨慎用权,无形之中就对权力运用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2.规范管理的需要
领导干部作为决策者,其决策水平影响到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的发展。如果一个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清晰明确,在制度建设上相对完备,在制度执行上有力度,单位的会议纪要完整齐全,资产管理有条不紊等,则可说明领导干部在对单位的管理上是有效的,是相对规范的,反之则是混乱和不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通过对领导干部的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维护健康、良性的财经秩序。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督,在监督的地位上有一定的超脱性,对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能起到明显效果。
3.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需要
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体现在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体现在决策过程是否透明,体现在施政过程中是否依法行政。许多出了问题的官员就是习惯搞“一言堂”,喜欢一个人说了算,班子会议成了摆设,在决策和执行程序上也不按规章制度,而是钻政策的空子,打擦边球,依法行政也成了空话,所以说,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能促进民主和法制建设。
三、经济责任审计应关注重要事项
经济责任审计自一九九五年开始在山东荷泽地区试水到现在,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现在全国审计机关都在开展这项工作,大部分地方审计机关在这项工作上布置的审计力量已超过一半,其中有些地方做得非常有特色,涌现了很多案例,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思路、新方法。笔者结合自己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充分发挥访谈的作用,巧借其他职能部门的信息铺开工作
访谈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实际操作层面应在审计实施全面铺开以前进行访谈。访谈的职能部门主要有组织人事部门、纪委监察部门、党政办公室、财政部门等,甚至可以到人大、政协、信访等部门进行访谈。访谈应背对背地进行,一对一单独沟通,审计人员应承诺替被访谈者严格保密,让其卸下思想包袱,让他能大胆陈述。访谈有下列好处:一是可全面掌握信息。通过多部门的调查,可初步掌握该领导干部在任期内重点推进了哪些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应作重点延伸;二是可了解该领导干部在任期的主要业绩,在审计评价中可适当体现;三是可以知道该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尚有什么做得不够的地方,这些都可能成为审计报告的问题部分;四是可以了解是否存在举报、投诉该领导干部的情况。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充分地了解了足夠的信息,才能为审计人员下一步有的放矢展开审计打下基础。
2.适应新形势要求,开展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审计
中办、国办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两办规定”)第十四条中,要求对领导干部的审计要包含“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审计人员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全面而又有所侧重地评价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如审计地方政府的领导,可从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方面、三农、社会保险、环保投入资金比例等方面加以评价,要审查地区是否违规建设政府办公楼等楼堂馆所,是否还在上马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是否还在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实行“腾笼换鸟”,进行转型升级。在珠三角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要认真关注土地指标情况,审查是否存在违规征地、征地款不到位,补偿款不够标准,强拆强征的行为,因为这些牵涉到农村的社会稳定、牵涉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牵涉到一个地区的科学发展,所以应重点审查。一些审计人员在审计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情况时,觉得难以把握,很难找准突破点。依笔者所见,应将财政财务收支作切入点,结合国家、省、市的大政方针政策,还是能有所作为的。如三农问题,就可从粮食直补是否到位、省、市的农业专业补助资金是否及时等方面入手,再结合其他相关政策加以评价。
3.关注党委会纪要,寻找重要线索
党委会纪要是领导干部任期之内的重大事项的“流水账”,清晰地记录了班子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全记录。审计人员应以党委会纪要为主线,认真梳理出其中重要事项,并筛选出部分项目作重点延伸。当前有些审计人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认为党委会纪要都是正确的,不存在不规范的地方,是集体决策的结果。但依笔者所见,这种看法存在局限性,理由有:一、“两办规定”第三十六条清晰地界定了责任划分,对于因集体决策而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形,应为“主管责任”;二、个别领导借党委会为名,达到自己的私人目的,审计人员要仔细甄别。党委会纪要讨论的都是重大事项,审计人员在翻阅时应梳理出其中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相关的重大事项,而与经济责任无关的事情应跳过略看以提高审计效率,例如党委会纪要中有大量的关于人事、评优方面的会议纪要,我们可以不看或略看,但对关于土地、工程招投标、预算布置、对外投资、国企改制等重大事项绝不放过,因为这些都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息息相关。 4.重视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将其作为审计评价的依据
有些审计人员在实施过程中,不重视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计划和总结,认为这些只是“例牌菜”,都是一些套话、空话。但依笔者所见,审计人员完全不用理会这些计划和总结是否是空话或套话,它们毕竟是政府“白纸黑字”的正式文件,我们只管把它们真真正正用作审计评价标准。例如有些政府领导在年初人代会或政协会上都会提出:来年的经济增长率(GDP)达到多少,财政收入达到多少,节能减排达到什么目标,要实现“十大”民生工程,财政要对社保、教育、医疗投入多少金额或者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是多少等等,审计人员则可结合工作总结及财务数据,审查这些宏观计划的落实程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被审计领导或许会提出很多的理由来解释,但并不影响事实的客观性,在审计报告上批露并没有风险。
5.从地方財政的收入结构和支出入手,评价一个地区的持续、可协调发展情况
审计人员要从账上拿到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总额及收入结构,财政支出总额及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而用这些数据分析该地区是否健康、持续、可协调发展。收入结构要分析税收返还收入、上级财政资金补助、基金预算收入、国企红利收入等方面的构成,其中税收返收入还可更细化,国、地税所占比重多少,主要税种有什么等等,这些可以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其经济支柱是什么等。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中应以税收作为主体,反之如果土地基金收入比重过高,则说明该地区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土地不可能无限供给,且受政策的影响较大。财政支出则要重点关注民生支出,如教育、医疗、社保、治安等方面的支出比例,可以分析领导干部任期是否重视民生,将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些领导干部任期内则大兴土木,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账上反映则是基建支出在财政支出的比重过大,如果存在此类现象应在审计报告中加以批露。
6.从财政资金往来入手,审查国企的运作情况
国有企业往往成了地方财政的蓄水池,国有企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即担任了国计民生的角色,又承担了融资的职能,地方财政与国有企业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据笔者的经验,地方财政与国有企业的资金往来非常大,其表现一是往来金额笔数多,二是金额大,且国企基本上都由地方政府的副职分管,要理清楚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要摸清情况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抓大放小,关注从财政部门流出的大额资金;二是抓重点延伸,对于有疑点的大额资金要沿着资金流动主线,跟踪资金到底流向何方;三是看审批手续,是否按照政府的制度,资金流出有相关领导的审批;四看上交红利,政府基本上对每一家国企都规定有上缴红利的义务,审查国企是否隐瞒利润,故意不缴或少缴红利;五看薪酬支出,是否有党政领导干部在国企中领取额外的奖金;六看关联交易,关联交易单位是否有上级领导或其亲属的股份。国有企业往往是高福利、高报酬,一旦出现亏损便向政府申请救济,作为地方的党政一把手,是否在国企的决策、运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否在国企的经营各环节中存在着家属利益链,这都要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关注。
四、结束语
经济责任审计是在我国国情环境中的特殊审计类型,作为审计人员,如何围绕“两办规定”开展工作,如何在“创新、务实、有效”上下功夫,如何让审计发挥“免疫系统”作用、真正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审计人员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两办规定”给我们提出了经济责任的范围、内容、实施步骤、评价及成果运用办法,我们应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找到适合地方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为组织部门考察任用干部提供较好的参考作用,为纪检监察部门执法提供有价值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