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小学教育作为系统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在现阶段的背景下开展教育工作,小学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必须起到高度的重视,同时采用合理的策略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提升知识认知质量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融入班级当中,为身心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刚进入系统的学习阶段,缺乏对自身的管控能力,因此,班主任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构开展赏识教育,并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实现集体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教育管理的品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赏识教育;耐心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187-01
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关注,在学校的生活当中,学生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而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引导者,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也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班主任应当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承担管理的责任,从而看到现阶段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找出其中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赏识教育,树立自信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形成的心理结构一般会伴随学生一生,如果班主任没有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那么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丧失融入课堂,融入集体的兴致,而赏识教育的开展则可以让学生获得关爱和成长,重拾对自己的信心。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中应当注重赏识教育,抓住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细节,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光芒,并对学生给予肯定的表扬和鼓励,同时包容学生的错误对他们进行正向的引导,使得学生在被关注的感觉中,能够形成自我的信心。
例如,对于学生而言,关爱和赏识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一些难题,或者做错一些事情,这对于处于生长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所以,班主任应当抓住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促进学生建立自信心。如在实际开展班级活动时,教师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的规定,当班级中有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时,如“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评分表,将参与班级管理的行为数据化”等,班主任应当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让学生认知到自己提出意见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从而建立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激情和信心,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
显而易见,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基于教育管理工作当中的细节对学生进行赏识,能够促进学生树立自信,从而实现健康心理的形成,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
2.耐心引导,培养习惯
良好习惯的生成是一个人具备综合素养的必要品质,但是,在以往的高年级小学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容易造成学生诸多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的认知上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当教师将一个事物讲解一遍给学生后,学生也会由于记忆力有限而降低认知的效果,所以,小学班主任应当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通过反复的讲解和行为示范等,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生成。
例如,为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并将设置的班级制度印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熟悉班级中的制度内容。如在班级管理中包含卫生管理的内容,在日常的讲解中,班主任先在班级中巡视一圈,并在发现地上垃圾时将垃圾捡起放在垃圾桶中,与此同时,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卫生管理的制度,让学生在理解制度和认知行为中,逐步养成整理卫生的良好习惯。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利用制度的制定以及行为的示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生成良好的习惯。
3.开展活动,充实生活
活动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途径和手段,与传统形式下班主任直接的向学生讲解班级管理的内容以及要求来说,班主任组织多样性的活动,更能突显学生的价值,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管理的活动当中。因此,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品质,班主任也应当通过黑板报的制作、辩论赛以及演艺活动等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融入班级的乐趣。但同时,在设计班级的活动中,班主任也应当有意识地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从而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致。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对自觉纪律的认识,班主任可以先组织学生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班级中黑板报的制作,使学生在装饰班级时,形成蕴含自觉纪律的班级氛围。随后,班主任也可以组织学生以“是否应当注重自觉纪律的培养”为主题开展辩论赛,引导学生在审辩的过程中,逐步强化对自觉纪律的认识,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总而言之,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责,认识到学生成长的特点,从而通过赏识教育、耐心的引导等方式,給予学生呵护和关爱,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烈兰.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41-42
[2]张光国.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中国教师,2017(S2):156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赏识教育;耐心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187-01
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关注,在学校的生活当中,学生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而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引导者,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也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班主任应当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承担管理的责任,从而看到现阶段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找出其中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赏识教育,树立自信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形成的心理结构一般会伴随学生一生,如果班主任没有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那么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丧失融入课堂,融入集体的兴致,而赏识教育的开展则可以让学生获得关爱和成长,重拾对自己的信心。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中应当注重赏识教育,抓住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细节,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光芒,并对学生给予肯定的表扬和鼓励,同时包容学生的错误对他们进行正向的引导,使得学生在被关注的感觉中,能够形成自我的信心。
例如,对于学生而言,关爱和赏识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一些难题,或者做错一些事情,这对于处于生长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所以,班主任应当抓住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促进学生建立自信心。如在实际开展班级活动时,教师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的规定,当班级中有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时,如“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评分表,将参与班级管理的行为数据化”等,班主任应当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让学生认知到自己提出意见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从而建立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激情和信心,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
显而易见,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基于教育管理工作当中的细节对学生进行赏识,能够促进学生树立自信,从而实现健康心理的形成,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
2.耐心引导,培养习惯
良好习惯的生成是一个人具备综合素养的必要品质,但是,在以往的高年级小学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容易造成学生诸多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的认知上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当教师将一个事物讲解一遍给学生后,学生也会由于记忆力有限而降低认知的效果,所以,小学班主任应当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通过反复的讲解和行为示范等,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生成。
例如,为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并将设置的班级制度印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熟悉班级中的制度内容。如在班级管理中包含卫生管理的内容,在日常的讲解中,班主任先在班级中巡视一圈,并在发现地上垃圾时将垃圾捡起放在垃圾桶中,与此同时,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卫生管理的制度,让学生在理解制度和认知行为中,逐步养成整理卫生的良好习惯。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利用制度的制定以及行为的示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生成良好的习惯。
3.开展活动,充实生活
活动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途径和手段,与传统形式下班主任直接的向学生讲解班级管理的内容以及要求来说,班主任组织多样性的活动,更能突显学生的价值,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管理的活动当中。因此,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品质,班主任也应当通过黑板报的制作、辩论赛以及演艺活动等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融入班级的乐趣。但同时,在设计班级的活动中,班主任也应当有意识地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从而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致。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对自觉纪律的认识,班主任可以先组织学生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班级中黑板报的制作,使学生在装饰班级时,形成蕴含自觉纪律的班级氛围。随后,班主任也可以组织学生以“是否应当注重自觉纪律的培养”为主题开展辩论赛,引导学生在审辩的过程中,逐步强化对自觉纪律的认识,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总而言之,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责,认识到学生成长的特点,从而通过赏识教育、耐心的引导等方式,給予学生呵护和关爱,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烈兰.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41-42
[2]张光国.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中国教师,2017(S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