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载着千年历史禀赋与文化积淀的古城,如何在时代浪潮中,保持风貌、彰显特色、传承文明,进而满足身居其中的百姓的现代生活之需?这是一道摆在古城决策者与规划者面前的现实难题。古城保护要凸显“旧”,时代发展却指向“新”,苏州古城核心区的沧浪区,对破解这一“新”“旧”矛盾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从有限到无限:经济发展强古城之基
经济乃古城之基。如何立足有限的空间实现无限的发展?沧浪区用空间化的楼宇经济来弥补资源不足,用积聚化的总部经济来弥补产业不强,努力走出一条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经济发展之路。
筑巢:创业园助推产业升级。面对古城有限的空间资源,沧浪人认识到要想踏准现代文明的步伐,赢得区域经济发展的先机,集聚人才优势、依托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是唯一的现实选择。于是,以筑巢引凤、孵化企业为目的的创业园模式应运而生。
早在2003年,沧浪区就尝试将一幢8000多平方米的闲置楼改造成古城区第一家科技创业园。历经7年的发展,沧浪创业园形成了一园多区的格局,共入驻企业近400家,吸引各类人才近2000名,2009年更是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江苏省中心城区中首家国家级科技创业园。
2006年,沧浪区又一次创新投入模式,与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局联合开办了苏州大学科技创业园。经过4年的努力,该园已成功吸引了包括具有国家规划和建筑双甲级设计资质证书的苏州市规划设计院,承担国家863计划的苏州数字地图网络有限公司,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王守觉院士工作站,以及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专业服务的天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6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园孵化。今年1月,该园通过了科技部、教育部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验收,成为沧浪区第二家国字号创业园。
沧浪创业园的成长史折射了沧浪区谋求产业转型的奋斗历程。如今,这些占区属企业总数十分之一的企业创造出了全区四分之一的税收,不仅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更成为沧浪人才聚集、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制高点。
扬韵:风貌保护催生特色街区。横跨了千年时空的沧浪街区凝聚了独特的文化气质。为使这一历史财富在现代生活中能够风姿不减、历久弥新,沧浪人以不同街区文化特色为依据,对街区进行保护性的规划和改造,同时引导相关产业集聚,使吴韵苏调与现代商贸有机结合,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商贸特色街区。
如今,以十全购物休闲街、凤凰街美食餐饮街、阊胥路酒吧街、养育巷室内设计街、定慧寺巷书画街为代表的沧浪特色街区已经成为苏州古城内商贸休闲响当当的名片。可谓聚人气、文气、商气于一体,充分展示了千年古韵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2009年这些特色街区共计完成税收收入13018万元,已然成为沧浪区繁荣经济、展示形象的重地。
双赢:文化古城携手活力新城。如果将沧浪古城精耕细作的发展比作一幅精细秀美的工笔画,那么位于古城之外拔地而起的沧浪新城则是一幅时尚大气的油画。自2004年启动建设起,沧浪新城围绕建成“集商务、居住、创业、生态为一体的城市副中心”这一定位,依托创业社区与楼宇载体,积极引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科研设计、商务商贸等领域的企业,累计实施项目57个,总投资89.1亿元,带动社会投资65.6亿元,为承接古城产业转移、拓展古城经济发展空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与此同时,苏州市中医院、沧浪区实验小学、沧浪少年宫等享有盛名的品牌资源纷纷在新城异地重建或设立分支,这些久经古城文化熏陶的优质资源在新的历史时空中再次焕发生机,真正实现了“文化古城”与“活力新城”的双城互动、精彩对接。
二、由外貌到内涵:民生改善固古城之本
民生乃古城之本。沧浪人坚信民生幸福是古城保护与更新的价值所在。因此,他们力图运用内外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古城外保风貌,内更设施;另一方面就民生外通便捷,内提精神,积极探索古城保护与民生改善和谐共赢的科学发展之路。
点睛:点线面结合造诗意人居。人居是民生幸福的前提。地处苏州古城腹地,头顶吴国都城心脏——子城的光环,沧浪的土地上处处播撒着千年岁月恩赐的历史遗迹,充盈着吴风雅韵浸润的文化气息。然而,与之不相协调的是,久经岁月侵袭,部分街巷的房屋已经破旧不堪,不少基础设施已然不能承载现代生活的需要,身居其中的百姓苦不堪言。为使百姓不再拎着“马桶”走在21世纪的大道上,沧浪区开始了点线面结合营造诗意人居的探索。
点——古宅、名居的修复与古井、古树的保护。古宅名居是古城的细胞。为使这些古宅名居不受岁月蒙尘,近年来,沧浪区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分别对况公祠、桃园、清微道院、圆通寺等故居名宅进行了抢救性修缮和保护性开发,令这些散落在古城深巷的文化遗产成为现代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舞台。同时,沧浪亦进一步加强了对古桥古井、古树名木的拯救和保护,使古城居民小桥流水、老井古树的生活样态得以永续流传。
线——背街小巷的整治。背街小巷是古城的血脉。为使这些背街小巷再现历史光彩,2003年以来,沧浪区先后对区内205条街巷进行环境整治以及排水管道的改造,令这些街巷在外貌上保持了两侧粉墙黛瓦,脚下青砖铺地,间杂绿化小品的古色古韵,在内部功能上实现了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的以旧更新,使身居其中的百姓得以在吴韵今风的相融相谐里获得归属感、提升满意度。
面——街坊与老新村改造。街坊、新村是古城的肌理。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沧浪便依照新宅古韵的原则,先后对37号、43号、36号等老街坊进行了改建。2004年起,沧浪又开始了以装扮立面、改造管网、完善设施、增加绿化为内容的老新村改造。藉此,旧街坊、老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既保留了粉墙黛瓦、素雅秀美的古城风貌,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创新:信息化平台兴便民新举。便捷是民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古城百姓在享受诗意人居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便利,沧浪区依托网络化与信息化技术,开始了借助高科技手段服务民生的全新探索。
“好管家”管好社区大家庭。2007年以来,沧浪区以“好管家”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载体,由街道牵头、公安、城管联动,扎口14支专业和义务队伍,综合9大类工作,实施治安维护和市容管理。两年来,该平台共抓获25名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使社区发案数下降了52%,向2500多位居民提供了配送服务,切实为维护古城安全、服务古城居民发挥了重要作用。
“虚拟养老院”创设养老新模式。“虚拟养老院”是一种以“居家乐221服务系统”为载体,由专业管理公司作为主运营商,整合优秀的社区服务企业加盟,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养老服务的模式。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管理信息化。二是运作市场化。虚拟养老院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则按不同标准为符合援助条件的老人购买服务。三是服务标准化。虚拟养老服务涉及6大类53项,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所有项目。
提升:“5·15”规划强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民生幸福的关键环节。为使古城居民在最近的距离便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高水平公共服务,沧浪区提出了一个“5·15"规划,即构筑5个15分钟为民服务圈,使居民在离家500米到800米之间半径范围内,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涵盖了社区服务、公共文化、卫生健康、市民教育、平安保障等公共服务,使古城百姓都能享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美好生活。
愿景:幸福联盟筑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民生幸福的终极追求。所谓幸福联盟,是指由社区社会群团、各类民间组织组成的草根组织联合体。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承接政府购买的服务;培育发展各类民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为居民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等等。目前,沧浪区登记注册的各种爱心社团、志愿者服务队等就达19支。而由居民自发组织参与的扶贫帮困、家政服务、文艺健身等大小组织则数以千计。
依托幸福联盟这一共建共享的机制,古城居民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与自我监督,人们对幸福社区的感悟正从物质层面逐渐向精神层面深入。至此,沧浪人对古城的愿景不仅是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管理规范的生活共同体,更是人们福祉所期、情感认同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刘忠
一、从有限到无限:经济发展强古城之基
经济乃古城之基。如何立足有限的空间实现无限的发展?沧浪区用空间化的楼宇经济来弥补资源不足,用积聚化的总部经济来弥补产业不强,努力走出一条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经济发展之路。
筑巢:创业园助推产业升级。面对古城有限的空间资源,沧浪人认识到要想踏准现代文明的步伐,赢得区域经济发展的先机,集聚人才优势、依托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是唯一的现实选择。于是,以筑巢引凤、孵化企业为目的的创业园模式应运而生。
早在2003年,沧浪区就尝试将一幢8000多平方米的闲置楼改造成古城区第一家科技创业园。历经7年的发展,沧浪创业园形成了一园多区的格局,共入驻企业近400家,吸引各类人才近2000名,2009年更是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江苏省中心城区中首家国家级科技创业园。
2006年,沧浪区又一次创新投入模式,与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局联合开办了苏州大学科技创业园。经过4年的努力,该园已成功吸引了包括具有国家规划和建筑双甲级设计资质证书的苏州市规划设计院,承担国家863计划的苏州数字地图网络有限公司,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王守觉院士工作站,以及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专业服务的天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6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园孵化。今年1月,该园通过了科技部、教育部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验收,成为沧浪区第二家国字号创业园。
沧浪创业园的成长史折射了沧浪区谋求产业转型的奋斗历程。如今,这些占区属企业总数十分之一的企业创造出了全区四分之一的税收,不仅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更成为沧浪人才聚集、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制高点。
扬韵:风貌保护催生特色街区。横跨了千年时空的沧浪街区凝聚了独特的文化气质。为使这一历史财富在现代生活中能够风姿不减、历久弥新,沧浪人以不同街区文化特色为依据,对街区进行保护性的规划和改造,同时引导相关产业集聚,使吴韵苏调与现代商贸有机结合,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商贸特色街区。
如今,以十全购物休闲街、凤凰街美食餐饮街、阊胥路酒吧街、养育巷室内设计街、定慧寺巷书画街为代表的沧浪特色街区已经成为苏州古城内商贸休闲响当当的名片。可谓聚人气、文气、商气于一体,充分展示了千年古韵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2009年这些特色街区共计完成税收收入13018万元,已然成为沧浪区繁荣经济、展示形象的重地。
双赢:文化古城携手活力新城。如果将沧浪古城精耕细作的发展比作一幅精细秀美的工笔画,那么位于古城之外拔地而起的沧浪新城则是一幅时尚大气的油画。自2004年启动建设起,沧浪新城围绕建成“集商务、居住、创业、生态为一体的城市副中心”这一定位,依托创业社区与楼宇载体,积极引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科研设计、商务商贸等领域的企业,累计实施项目57个,总投资89.1亿元,带动社会投资65.6亿元,为承接古城产业转移、拓展古城经济发展空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与此同时,苏州市中医院、沧浪区实验小学、沧浪少年宫等享有盛名的品牌资源纷纷在新城异地重建或设立分支,这些久经古城文化熏陶的优质资源在新的历史时空中再次焕发生机,真正实现了“文化古城”与“活力新城”的双城互动、精彩对接。
二、由外貌到内涵:民生改善固古城之本
民生乃古城之本。沧浪人坚信民生幸福是古城保护与更新的价值所在。因此,他们力图运用内外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古城外保风貌,内更设施;另一方面就民生外通便捷,内提精神,积极探索古城保护与民生改善和谐共赢的科学发展之路。
点睛:点线面结合造诗意人居。人居是民生幸福的前提。地处苏州古城腹地,头顶吴国都城心脏——子城的光环,沧浪的土地上处处播撒着千年岁月恩赐的历史遗迹,充盈着吴风雅韵浸润的文化气息。然而,与之不相协调的是,久经岁月侵袭,部分街巷的房屋已经破旧不堪,不少基础设施已然不能承载现代生活的需要,身居其中的百姓苦不堪言。为使百姓不再拎着“马桶”走在21世纪的大道上,沧浪区开始了点线面结合营造诗意人居的探索。
点——古宅、名居的修复与古井、古树的保护。古宅名居是古城的细胞。为使这些古宅名居不受岁月蒙尘,近年来,沧浪区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分别对况公祠、桃园、清微道院、圆通寺等故居名宅进行了抢救性修缮和保护性开发,令这些散落在古城深巷的文化遗产成为现代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舞台。同时,沧浪亦进一步加强了对古桥古井、古树名木的拯救和保护,使古城居民小桥流水、老井古树的生活样态得以永续流传。
线——背街小巷的整治。背街小巷是古城的血脉。为使这些背街小巷再现历史光彩,2003年以来,沧浪区先后对区内205条街巷进行环境整治以及排水管道的改造,令这些街巷在外貌上保持了两侧粉墙黛瓦,脚下青砖铺地,间杂绿化小品的古色古韵,在内部功能上实现了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的以旧更新,使身居其中的百姓得以在吴韵今风的相融相谐里获得归属感、提升满意度。
面——街坊与老新村改造。街坊、新村是古城的肌理。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沧浪便依照新宅古韵的原则,先后对37号、43号、36号等老街坊进行了改建。2004年起,沧浪又开始了以装扮立面、改造管网、完善设施、增加绿化为内容的老新村改造。藉此,旧街坊、老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既保留了粉墙黛瓦、素雅秀美的古城风貌,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创新:信息化平台兴便民新举。便捷是民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古城百姓在享受诗意人居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便利,沧浪区依托网络化与信息化技术,开始了借助高科技手段服务民生的全新探索。
“好管家”管好社区大家庭。2007年以来,沧浪区以“好管家”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载体,由街道牵头、公安、城管联动,扎口14支专业和义务队伍,综合9大类工作,实施治安维护和市容管理。两年来,该平台共抓获25名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使社区发案数下降了52%,向2500多位居民提供了配送服务,切实为维护古城安全、服务古城居民发挥了重要作用。
“虚拟养老院”创设养老新模式。“虚拟养老院”是一种以“居家乐221服务系统”为载体,由专业管理公司作为主运营商,整合优秀的社区服务企业加盟,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养老服务的模式。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管理信息化。二是运作市场化。虚拟养老院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则按不同标准为符合援助条件的老人购买服务。三是服务标准化。虚拟养老服务涉及6大类53项,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所有项目。
提升:“5·15”规划强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民生幸福的关键环节。为使古城居民在最近的距离便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高水平公共服务,沧浪区提出了一个“5·15"规划,即构筑5个15分钟为民服务圈,使居民在离家500米到800米之间半径范围内,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涵盖了社区服务、公共文化、卫生健康、市民教育、平安保障等公共服务,使古城百姓都能享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美好生活。
愿景:幸福联盟筑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民生幸福的终极追求。所谓幸福联盟,是指由社区社会群团、各类民间组织组成的草根组织联合体。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承接政府购买的服务;培育发展各类民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为居民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等等。目前,沧浪区登记注册的各种爱心社团、志愿者服务队等就达19支。而由居民自发组织参与的扶贫帮困、家政服务、文艺健身等大小组织则数以千计。
依托幸福联盟这一共建共享的机制,古城居民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与自我监督,人们对幸福社区的感悟正从物质层面逐渐向精神层面深入。至此,沧浪人对古城的愿景不仅是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管理规范的生活共同体,更是人们福祉所期、情感认同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