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让我国人民根本没有丝毫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级地震面前,众多国内电视媒体打破了以往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不仅报道信息及时、准确,还积极动员全国人民为灾区捐赠善款,展现出了中国电视媒体该有的品格、公信以及社会责任感。
媒体报道的及时性
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使得自然界、社会、社会中人的存在状态的恒常性遭到破坏或发生断裂,对社会迅速产生巨大冲击和震撼。在突发事件爆发阶段,虽然时间短暂,但公众感觉最为强烈,是对其心理造成的冲击最严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十分迫切,媒体应当在第一时间承担起披露消息、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要千方百计地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是新闻媒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本能要求,也是尽快向世界报道灾区真相的神圣使命。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汶川地震,在15:00,中央电视台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传遍全国各地。15:05,央视第一次电话连线重庆台记者苟海东,报道重庆遭遇震灾情况;15:20,新闻频道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16:40,中央电视台记者随温家宝总理登上专机,奔赴灾区,并于飞机降落后第一时间播出温家宝总理在专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将中国领导人抗震救灾的决心展现在世人面前,也令人们意识到灾难的严重程度。22:00,央视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开始在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同步并机直播。这次地震报道符合新闻的本质,遵循了新闻规律,产生了最佳的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的及时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媒体报道信息公开透明
“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受众最深刻、最漂亮的印象,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上,重大突发灾害性报道达到这样的信息公开程度,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地震引发的灾难性后果,我们决不隐瞒,也从未隐瞒,已知死多少人就报多少人,城市损毁是什么样子就报什么样子,遇到困难是什么就说什么,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就说是什么程度,不掩饰、不夸大任何信息,敞开天窗,阳光运作,使广大群众对灾区的了解达到了媒体掌握了多少信息、受众就知道多少信息的知情程度。这种及时、公开的信息披露,给第一时间的救援提供了保障。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部队的调动都是公开透明的,第一时间就向社会进行了披露,这些都对救援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真实的报道深深地感动了世界,世界各国的媒体无条件进入受灾现场进行报道,我国政府、传媒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披露为他们进一步报道震情提供了素材,这样就使中国的震情、灾情在全世界得到了传播,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为我国灾区提供了大量的救灾物资、人员等方面的援助,这些与我们对这次灾情的信息公开披露都有关。
媒体强大的组织和动员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马杰伟5月19日发表文章《四川地震与媒介事件》指出,汶川大地震犹如强大的磁石一样,把世界各地(尤其是华人社会)的人卷入灾区群众的悲喜交集之中。在这次突发事件中,平民视角和人情味让新闻报道内容具有很大的感染力量,让受众的心灵为报道所吸引和震动,巧妙地运用了与受众在心理上的接近性,而引起受众的共鸣。正是这些报道,使13亿人乃至全球的目光,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在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那个小小的山地县城。截至5月18日12:00,社会各界向汶川灾区捐款总额达8945000000元(根据民政部公开统计数据),5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承办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将全社会的募捐活动推向了高潮。据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宣传文化系统最大的一次募捐活动,结束时现场共募集各类款项超过15亿元,创下一次性募捐活动的最高纪录。媒体不仅具有巨大的传播和宣传作用,还具有强大的动员和组织作用,它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媒体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职业精神
当记者没有亲自遭遇某一事件、不能确信这一事实是否发生时,不能盲目听信他人的意旨和叙述,记者要亲临现场获取第一手材料,是新闻记者的天职。在灾区第一线的中央和地方记者,真实介绍了灾情和无数感人的细节,塑造了他们的职业使命感。四川电视台的记者说:“我们必须在工作岗位上,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和救灾的万分火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地守望家园,是新闻人的重大职责。”经历过1998年抗洪、2003年SARS等多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新华社记者徐壮志说:“我在北川采访的时候,遭遇了堰塞湖溃堤警报,所有的人都在往外跑,但有两种人往里走,一类是军人,一类是记者,我为我的同行感到自豪。”5月12日15时20分,中央一套与新闻频道正式启动并机直播四川汶川地震,这场直播时长超过60小时,在直播过程中,近十位新闻主播轮番上阵,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亿万观众。
这次新闻报道的巨大成功,我们开始学会正确面对各种突发的责任事故和自然灾害,学会了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基本的信息传播功能,将政府的应对措施迅速公之于众,使之起到沟通信息、凝聚人心、预防灾害和指导灾难救援工作的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关于灾难的全方位公开报道,无疑是科学发展的第一步。对灾难的及时、公开报道是减轻和克服灾难的良好基础,是我国新闻传播的巨大进步,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
(作者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2007级研究生)
编校:杨彩霞
媒体报道的及时性
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使得自然界、社会、社会中人的存在状态的恒常性遭到破坏或发生断裂,对社会迅速产生巨大冲击和震撼。在突发事件爆发阶段,虽然时间短暂,但公众感觉最为强烈,是对其心理造成的冲击最严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十分迫切,媒体应当在第一时间承担起披露消息、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要千方百计地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是新闻媒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本能要求,也是尽快向世界报道灾区真相的神圣使命。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汶川地震,在15:00,中央电视台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传遍全国各地。15:05,央视第一次电话连线重庆台记者苟海东,报道重庆遭遇震灾情况;15:20,新闻频道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16:40,中央电视台记者随温家宝总理登上专机,奔赴灾区,并于飞机降落后第一时间播出温家宝总理在专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将中国领导人抗震救灾的决心展现在世人面前,也令人们意识到灾难的严重程度。22:00,央视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开始在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同步并机直播。这次地震报道符合新闻的本质,遵循了新闻规律,产生了最佳的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的及时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媒体报道信息公开透明
“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受众最深刻、最漂亮的印象,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上,重大突发灾害性报道达到这样的信息公开程度,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地震引发的灾难性后果,我们决不隐瞒,也从未隐瞒,已知死多少人就报多少人,城市损毁是什么样子就报什么样子,遇到困难是什么就说什么,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就说是什么程度,不掩饰、不夸大任何信息,敞开天窗,阳光运作,使广大群众对灾区的了解达到了媒体掌握了多少信息、受众就知道多少信息的知情程度。这种及时、公开的信息披露,给第一时间的救援提供了保障。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部队的调动都是公开透明的,第一时间就向社会进行了披露,这些都对救援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真实的报道深深地感动了世界,世界各国的媒体无条件进入受灾现场进行报道,我国政府、传媒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披露为他们进一步报道震情提供了素材,这样就使中国的震情、灾情在全世界得到了传播,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为我国灾区提供了大量的救灾物资、人员等方面的援助,这些与我们对这次灾情的信息公开披露都有关。
媒体强大的组织和动员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马杰伟5月19日发表文章《四川地震与媒介事件》指出,汶川大地震犹如强大的磁石一样,把世界各地(尤其是华人社会)的人卷入灾区群众的悲喜交集之中。在这次突发事件中,平民视角和人情味让新闻报道内容具有很大的感染力量,让受众的心灵为报道所吸引和震动,巧妙地运用了与受众在心理上的接近性,而引起受众的共鸣。正是这些报道,使13亿人乃至全球的目光,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在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那个小小的山地县城。截至5月18日12:00,社会各界向汶川灾区捐款总额达8945000000元(根据民政部公开统计数据),5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承办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将全社会的募捐活动推向了高潮。据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宣传文化系统最大的一次募捐活动,结束时现场共募集各类款项超过15亿元,创下一次性募捐活动的最高纪录。媒体不仅具有巨大的传播和宣传作用,还具有强大的动员和组织作用,它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媒体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职业精神
当记者没有亲自遭遇某一事件、不能确信这一事实是否发生时,不能盲目听信他人的意旨和叙述,记者要亲临现场获取第一手材料,是新闻记者的天职。在灾区第一线的中央和地方记者,真实介绍了灾情和无数感人的细节,塑造了他们的职业使命感。四川电视台的记者说:“我们必须在工作岗位上,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和救灾的万分火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地守望家园,是新闻人的重大职责。”经历过1998年抗洪、2003年SARS等多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新华社记者徐壮志说:“我在北川采访的时候,遭遇了堰塞湖溃堤警报,所有的人都在往外跑,但有两种人往里走,一类是军人,一类是记者,我为我的同行感到自豪。”5月12日15时20分,中央一套与新闻频道正式启动并机直播四川汶川地震,这场直播时长超过60小时,在直播过程中,近十位新闻主播轮番上阵,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亿万观众。
这次新闻报道的巨大成功,我们开始学会正确面对各种突发的责任事故和自然灾害,学会了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基本的信息传播功能,将政府的应对措施迅速公之于众,使之起到沟通信息、凝聚人心、预防灾害和指导灾难救援工作的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关于灾难的全方位公开报道,无疑是科学发展的第一步。对灾难的及时、公开报道是减轻和克服灾难的良好基础,是我国新闻传播的巨大进步,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
(作者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2007级研究生)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