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69-02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创造的主体,教师应该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营造一种环境去激发学生的激情与潜力,而备课则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只有备课充分,上好课才成为可能,学生才学有所得,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我自己的备课体会:
一、把握课程标准、用心钻研教材
有些教师会认为在备课时没有必要学习新课标,只需要研究教材就行。其实不然,教师在理解总的课程标准精神和内涵后,还要深入研读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任何教师不能脱离新课标随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只有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各学段知识间的联系。明确在每一个阶段要求学生掌握什么,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水平,教师要认真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安排和組织教学内容。例如思想品德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应关注如何利用本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用情研读学生、确定教学目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效备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一个班级是由许多学生组成的,教师要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心理素质及家庭教育环境等有所了解,真正做到情感与心灵沟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业”。应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及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及代表性意见等。与学生谈心,真诚地以大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往。每到新学期开始接新班,我都会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来观察和了解学生,目的是了解班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学几节课,发现学生普遍不爱发言,即使发言声音也是一个比一个小,课堂沉闷。于是,我就把学生分成4组,每组设组长一人,组员5人,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还在课前设3分钟时政播报,每节课由组长安排,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关注了解国内国际时政新闻,又给学生大胆展示、锻炼自己的机会。半学期以后,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普遍发言声音洪亮。同样,不同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只有对班级了如指掌,才能通览全局,科学施教。其次还要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在备课时,我们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他们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看看学生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准确把握知识间的联系。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必须经常深入班级,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最后了解学生学习变化。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如学习成绩的进退、作业完成的变化,组织纪律、兴趣爱好的变化,受到表扬、批评和同学之间纷争、矛盾后的变化等。特别要了解关爱后进生的情绪变化,后进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自卑性强、缺乏动力。对后进生的微妙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并强化引导,使之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增强前进的动力。
确定教学目标,其意义在于能使教学工作明确方向,有所遵循,避免出现脱轨和失误,有利于教师克服盲目性。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只有有了目标,才能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层次、梯度才能鲜明。七年级学生对有关法律知识了解不深,尚不能正确判断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不良行为属于违法,不能正确区分一般违法与犯罪,很多学生抱有“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没有什么关系”的错误想法。
三、精心设计教法,运用恰当学法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良性互动的课堂,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在执教七年级思品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第二课时“法不可违”时,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案例对比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思考,集体探究,互相交流,归纳总结,学会反思,加深对所学相关内容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案例对比分析教学法让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进行模拟体验,达到认知和行为相统一的教育目的。合理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备课时不能局限于知识上的准备,更要注重方法上的准备。很多老师在课前备课时,往往将备课目光集中在对教材知识的把握上,对于教学方法很少做更为细致的考虑。教无定法。每堂课都有每堂课的教学目的,目的不同,就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灵活掌控,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在学习中发展,在创新中学习。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为重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因此,学生能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课堂能否成为有效教学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我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合作学习法(即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法(即学生要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理解,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有差异,意见往往不统一,这时,让学生互相说说理由,不仅问题会越辩越明,而且学生间的包容意识也会得到及时的培养,学生间的对话精神也会得到积极的发扬。
今后的备课,我要努力改正以前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教学效果更突出。以上是我在初中思品课备课中的一点粗浅的体会,由于我自身理论知识的水平还很肤浅,备课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得到各位专家老师及同行的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较大的进步。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创造的主体,教师应该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营造一种环境去激发学生的激情与潜力,而备课则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只有备课充分,上好课才成为可能,学生才学有所得,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我自己的备课体会:
一、把握课程标准、用心钻研教材
有些教师会认为在备课时没有必要学习新课标,只需要研究教材就行。其实不然,教师在理解总的课程标准精神和内涵后,还要深入研读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任何教师不能脱离新课标随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只有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各学段知识间的联系。明确在每一个阶段要求学生掌握什么,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水平,教师要认真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安排和組织教学内容。例如思想品德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应关注如何利用本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用情研读学生、确定教学目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效备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一个班级是由许多学生组成的,教师要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心理素质及家庭教育环境等有所了解,真正做到情感与心灵沟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业”。应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及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及代表性意见等。与学生谈心,真诚地以大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往。每到新学期开始接新班,我都会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来观察和了解学生,目的是了解班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学几节课,发现学生普遍不爱发言,即使发言声音也是一个比一个小,课堂沉闷。于是,我就把学生分成4组,每组设组长一人,组员5人,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还在课前设3分钟时政播报,每节课由组长安排,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关注了解国内国际时政新闻,又给学生大胆展示、锻炼自己的机会。半学期以后,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普遍发言声音洪亮。同样,不同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只有对班级了如指掌,才能通览全局,科学施教。其次还要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在备课时,我们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他们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看看学生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准确把握知识间的联系。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必须经常深入班级,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最后了解学生学习变化。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如学习成绩的进退、作业完成的变化,组织纪律、兴趣爱好的变化,受到表扬、批评和同学之间纷争、矛盾后的变化等。特别要了解关爱后进生的情绪变化,后进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自卑性强、缺乏动力。对后进生的微妙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并强化引导,使之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增强前进的动力。
确定教学目标,其意义在于能使教学工作明确方向,有所遵循,避免出现脱轨和失误,有利于教师克服盲目性。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只有有了目标,才能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层次、梯度才能鲜明。七年级学生对有关法律知识了解不深,尚不能正确判断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不良行为属于违法,不能正确区分一般违法与犯罪,很多学生抱有“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没有什么关系”的错误想法。
三、精心设计教法,运用恰当学法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良性互动的课堂,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在执教七年级思品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第二课时“法不可违”时,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案例对比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思考,集体探究,互相交流,归纳总结,学会反思,加深对所学相关内容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案例对比分析教学法让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进行模拟体验,达到认知和行为相统一的教育目的。合理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备课时不能局限于知识上的准备,更要注重方法上的准备。很多老师在课前备课时,往往将备课目光集中在对教材知识的把握上,对于教学方法很少做更为细致的考虑。教无定法。每堂课都有每堂课的教学目的,目的不同,就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灵活掌控,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在学习中发展,在创新中学习。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为重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因此,学生能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课堂能否成为有效教学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我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合作学习法(即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法(即学生要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理解,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有差异,意见往往不统一,这时,让学生互相说说理由,不仅问题会越辩越明,而且学生间的包容意识也会得到及时的培养,学生间的对话精神也会得到积极的发扬。
今后的备课,我要努力改正以前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教学效果更突出。以上是我在初中思品课备课中的一点粗浅的体会,由于我自身理论知识的水平还很肤浅,备课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得到各位专家老师及同行的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较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