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精神建设是民办高校获得良性运行和长盛不衰的根基。该文基于吉林省民办高校开展实践研究,展示民办高校大学精神建设的进展状况,分析其已有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基于J学校大学精神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举措,以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精神建设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精神建设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151-02
近年来,大学精神建设逐步被很多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所认识。但是,由于建校短暂缺乏传承,底蕴淡薄,大学精神建设在民办高校是比较迫切的。因此,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精神建设的进展状况,分析其已有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探讨针对性举措,对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精神建设的不断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精神建设的涵义及内容
清华大学顾秉林教授认为,从广义上讲,大学文化包括大学精神、大学环境、大学制度等整个大学教育;从狭义上讲,大学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精神,强调大学师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表现为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1]。大学精神的形成需要从多方面付出努力,通过各种举措促进大学精神形成。这些举措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第一,大学自身的价值追求,包括大学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第二,保障实现大学价值建立的制度体系和物质基础,包括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和校园景象等;第三,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师生良好的气质、思维和行动方式。
2 吉林省民办高校大学精神建设上存在的不足
首先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开展研究。在吉林省选取6所民办高校,发放问卷2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760份;选取30人进行访谈。结果显示,在对大学精神的了解程度上,选择“非常了解”的教师为18%,学生为11.6%;而选择“完全没听过”的比例为20.1%,其中教师相对比例为8.9%,学生相对比例为25.5%。可见,在大学精神的认知度上不足,学校应注重“大学精神”的普及宣传,提高广大师生对大学精神的理解,进而内化为意念,指导教与学等行动。其次,大学精神建设滞后于学校发展。该研究调查了师生对大学精神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有50.3%的师生认为“大学精神不够清晰明确”,认为“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的占40.2%,认为“重视专业教育较多,人文教育不足”的为36.5%。
3 J学校大学精神建设实践分析
J校是一所民办艺术类院校,创建于2000年,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在校生12 000多人。学校现有10个学院,24个本科专业,为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被評为“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泛亚太地区动漫教育机构十强”等称号。
作为一所民办艺术类院校,J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既紧密适应于社会需要,又志在高远,不断超越,办学目标和方针逐步明确,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突出,大学精神初步形成。
3.1 明确办学责任和办学理念,确立大学精神
J校紧密贴合社会需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形成了自己较为明确的办学特色,这为塑造大学精神提供了良好前提。J校确立“自尊、自强、创新、创造”为校训,把“传承创新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命,以“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行业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作为办学宗旨,把“创新、创造、创优、创业”作为核心文化,追求形成“同舟共济、敬业爱校、勤奋务实、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厚德、笃学、博采、尚美”的校风。校训、校风和办学责任是大学精神建设的基础性、前提性问题,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J校对于大学精神的形成,给予了足够重视。
3.2 完善学校制度,保障大学精神的形成
大学制度是大学精神建设的保障,其形成及师生的认可有利于促进师生员工形成良好向上的价值观。首先,J校确立了“面向文化创意产业,培养文化底蕴足、创新能力强、艺术修养高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形成了“全平台”实践教学特色培养模式和多元教学、精准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师德师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并重,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充分基础;其次,根据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指向,J校创新构建大部制机制,全面深化二级管理,强化教学管理,建督导绩效考评体系,深化办学特色,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最后,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
3.3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精神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加快大学精神建设的有效途径。首先,J校注重大学文化的积淀,通过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的宣传与落实,推动“讲品格、讲责任、讲学问、讲艺术”教风和“学做人、学做事、会学习、会思考”学风的形成。其次,形成校园文化体系,举办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校园戏剧节、国际学术论坛等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最后,J校积极打造精品社团队伍,不断提高社团品位和艺术水准,对师生产生了良好影响。同时,学校大力建设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园环境,优美的沉降式广场,绿化美化和独具特色的雕塑等人文景观建设,打造了优美的校园环境,而大量风格建筑和专业特色展厅表现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对师生产生熏陶。
4 总结与反思
根据大学精神的本质涵义与建设举措,结合上述分析,可见J校的大学精神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学校对办学理念、发展方向和学校文化给予很大重视,学校的管理不断加强,各种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但是,大学精神一方面要符合学校自身特质,一方面需要很多的投入和积淀,J校大学精神建设无疑还需要很多努力。例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的校训,深刻、隽永而又易让人铭记,持续的投入和悠远的历史积淀,使这些名校的精神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这是值得很多高校学习的。民办高校历史短、底蕴浅,和社会、市场联系紧密,更需要超越功利,明确方向,长期投入,踏实行动。
5 结语
大学首先要做到“有精神”,还要这种精神符合时代、社会和自身需要。大学精神建设需要制度化保障,需要各个多方面的投入,是一个长期系统化的工作。民办高校是应市场需要而生,往往在学校建设上出现功利化问题,更需要把脚踏实地和志存高远结合起来,明确学校的责任和方向,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总体素质而非仅仅满足于就业指标。同时,建校短暂缺乏传承,也客观上导致大学的氛围和底蕴淡薄,使大学精神建设存在一定欠缺,需要足够重视和投入。
参考文献
[1] 管怀鎏.浅议大学精神及其培育原则[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11):4-5.
[2] 储朝晖.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6.
[3] 杨东平.大学的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353.
[4] 刘焕彬,陈中文.大学精神的塑造及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16-17.
[5] 王富强,方海龙.论大学精神的缺失与建设[J].知识经济,2011(20):168.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精神建设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151-02
近年来,大学精神建设逐步被很多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所认识。但是,由于建校短暂缺乏传承,底蕴淡薄,大学精神建设在民办高校是比较迫切的。因此,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精神建设的进展状况,分析其已有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探讨针对性举措,对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精神建设的不断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精神建设的涵义及内容
清华大学顾秉林教授认为,从广义上讲,大学文化包括大学精神、大学环境、大学制度等整个大学教育;从狭义上讲,大学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精神,强调大学师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表现为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1]。大学精神的形成需要从多方面付出努力,通过各种举措促进大学精神形成。这些举措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第一,大学自身的价值追求,包括大学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第二,保障实现大学价值建立的制度体系和物质基础,包括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和校园景象等;第三,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师生良好的气质、思维和行动方式。
2 吉林省民办高校大学精神建设上存在的不足
首先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开展研究。在吉林省选取6所民办高校,发放问卷2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760份;选取30人进行访谈。结果显示,在对大学精神的了解程度上,选择“非常了解”的教师为18%,学生为11.6%;而选择“完全没听过”的比例为20.1%,其中教师相对比例为8.9%,学生相对比例为25.5%。可见,在大学精神的认知度上不足,学校应注重“大学精神”的普及宣传,提高广大师生对大学精神的理解,进而内化为意念,指导教与学等行动。其次,大学精神建设滞后于学校发展。该研究调查了师生对大学精神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有50.3%的师生认为“大学精神不够清晰明确”,认为“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的占40.2%,认为“重视专业教育较多,人文教育不足”的为36.5%。
3 J学校大学精神建设实践分析
J校是一所民办艺术类院校,创建于2000年,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在校生12 000多人。学校现有10个学院,24个本科专业,为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被評为“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泛亚太地区动漫教育机构十强”等称号。
作为一所民办艺术类院校,J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既紧密适应于社会需要,又志在高远,不断超越,办学目标和方针逐步明确,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突出,大学精神初步形成。
3.1 明确办学责任和办学理念,确立大学精神
J校紧密贴合社会需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形成了自己较为明确的办学特色,这为塑造大学精神提供了良好前提。J校确立“自尊、自强、创新、创造”为校训,把“传承创新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命,以“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行业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作为办学宗旨,把“创新、创造、创优、创业”作为核心文化,追求形成“同舟共济、敬业爱校、勤奋务实、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厚德、笃学、博采、尚美”的校风。校训、校风和办学责任是大学精神建设的基础性、前提性问题,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J校对于大学精神的形成,给予了足够重视。
3.2 完善学校制度,保障大学精神的形成
大学制度是大学精神建设的保障,其形成及师生的认可有利于促进师生员工形成良好向上的价值观。首先,J校确立了“面向文化创意产业,培养文化底蕴足、创新能力强、艺术修养高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形成了“全平台”实践教学特色培养模式和多元教学、精准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师德师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并重,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充分基础;其次,根据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指向,J校创新构建大部制机制,全面深化二级管理,强化教学管理,建督导绩效考评体系,深化办学特色,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最后,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
3.3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精神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加快大学精神建设的有效途径。首先,J校注重大学文化的积淀,通过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的宣传与落实,推动“讲品格、讲责任、讲学问、讲艺术”教风和“学做人、学做事、会学习、会思考”学风的形成。其次,形成校园文化体系,举办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校园戏剧节、国际学术论坛等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最后,J校积极打造精品社团队伍,不断提高社团品位和艺术水准,对师生产生了良好影响。同时,学校大力建设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园环境,优美的沉降式广场,绿化美化和独具特色的雕塑等人文景观建设,打造了优美的校园环境,而大量风格建筑和专业特色展厅表现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对师生产生熏陶。
4 总结与反思
根据大学精神的本质涵义与建设举措,结合上述分析,可见J校的大学精神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学校对办学理念、发展方向和学校文化给予很大重视,学校的管理不断加强,各种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但是,大学精神一方面要符合学校自身特质,一方面需要很多的投入和积淀,J校大学精神建设无疑还需要很多努力。例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的校训,深刻、隽永而又易让人铭记,持续的投入和悠远的历史积淀,使这些名校的精神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这是值得很多高校学习的。民办高校历史短、底蕴浅,和社会、市场联系紧密,更需要超越功利,明确方向,长期投入,踏实行动。
5 结语
大学首先要做到“有精神”,还要这种精神符合时代、社会和自身需要。大学精神建设需要制度化保障,需要各个多方面的投入,是一个长期系统化的工作。民办高校是应市场需要而生,往往在学校建设上出现功利化问题,更需要把脚踏实地和志存高远结合起来,明确学校的责任和方向,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总体素质而非仅仅满足于就业指标。同时,建校短暂缺乏传承,也客观上导致大学的氛围和底蕴淡薄,使大学精神建设存在一定欠缺,需要足够重视和投入。
参考文献
[1] 管怀鎏.浅议大学精神及其培育原则[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11):4-5.
[2] 储朝晖.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6.
[3] 杨东平.大学的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353.
[4] 刘焕彬,陈中文.大学精神的塑造及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16-17.
[5] 王富强,方海龙.论大学精神的缺失与建设[J].知识经济,2011(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