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9月13日,國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关于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意见》,要在全國选择10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用一年左右时间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利用平台全面、准确发布政府信息公开事项,实时、规范办理主要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为在全國全面推行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部署,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使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电子政务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服务不够,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足,电子政务促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步伐缓慢,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成绩不明显,等等。“十二五”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服务型政府对电子政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力推行电子政务,要特别注重电子政务的“广度”、“深度”、“融合度”和“满意度”。
广度——提高政务部门业务信息化覆盖范围和电子政务服务对象的覆盖范围
政务部门业务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业务信息化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子政务的总体水平。“十一五”末,中央部委和省市县级政府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分别达到80%、BO%、40%和25%。未来,要特别重视市县等基层政府与企业发展、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行政审批、业务办理、生活出行等具体服务事项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只有扩大了各部门政务业务信息化覆盖范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政务的后台支撑问题。同时,要加快提高电子政务服务对象的覆盖范围,将电子政务服务延伸到基层。我國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國家,基层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是國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也是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最直接的渠道。实际工作中,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大多数由基层政府提供。从这个角度来说,基层电子政务直接决定了我國电子政务的整体水平。大力推进基层电子政务,改善政府内部行政效率,提升政府外部的服务效能,让更多公众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是基层政府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深度——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一是要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开发的深度,特别要重视政务信息资源的二次、三次开发利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同部门和区域之间的业务协同愈来愈广泛,迫切需要打破行政管理区域划分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从不同角度、不同分类为用户提供多途径、多人口的信息检索。满足不同用户对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为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奠定基础。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是提高电子政务综合效益的需要。政务信息资源的快速发展,必然形成庞大的、海量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二是要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环节之间的电子政务业务协同。我國政府部门是以职能为中心设置的,各部门之间、各地方政府之间、垂直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各行政层级之间政务服务相互分散与分割。这种碎片化的分割模式降低了政府整体效率,给公众办事造成了极大不便。提高政府的整体效率,就要从行政审批人手,加强各个审批环节的网络化协同,实现跨部门网上一条龙协作审批,提高审批效率,促进效能政府的建设。
融合度——大力推进技术与政务,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
一是推进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改革的融合。政务始终是电子政务的主体、内容和灵魂,而信息技术只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手段。目前很多地方把电子政务当成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简单地将政策、法规放到政府网站上;不重视政府业务流程的改造,忽视对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行政业务流程的整合,使实体政府与虚拟政府形成了“两张皮”。要提高电子政务水平,关键是要认清电子政务是一种新型政务形态的本质,注重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改革的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优化政务流程,改变现有政府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促使政府由传统金字塔式结构向网络状水平式结构转变,由手工政府、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转变,根本破解行政管理体制中的“程序迷宫”和“规则迷宫”问题,为阳光行政、依法行政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二是推进管理与服务的融合。受历史传统和现有官僚科层制影响,我國政府“重管理轻服务”的社会管制思想相当严重。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不论是國家推动的“金字”工程,还是各部门、各地自主建设的业务应用系统,从投入规模、应用深度来看,多重视电子政务的管理功能而忽视公共服务功能,管理与服务不协调,客观上导致了公众无法充分享受到电子政务所能带来的便利。以政府信息公开为例,北京大学曾对2008年度省级政府和相关部委的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只有29.03%的省份和15.79%的部委被认定及格。此外,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往往带有选择性,针对性不强,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和公众需求之间存在着错位,公众关注度很高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内容,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办事服务相对缺乏。”十二五”期间,要加快电子政务管理与服务的融合,将电子政务作为为民服务的祈方式,将网上办事和网上为民服务有机结台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眼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满意度——电子政务成败的最终标准
政府工作的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公众的满意度,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由用户来评价是最有说服力的。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提高办事效率,即利用电子政务,将政府工作人员从繁冗庞杂的文件中解脱出来,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保证政令畅通,降低重复作业。二是提高便捷性,即公众通过电子政务方便快捷地处理各项事务,通过政府网站提交各种文件,轻松地办理信访、纳税、医疗社保、教育行政等事务。三是提高公众参与度,即通过电子政务提高公众与政府的双向沟通能力,让公众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管理中来,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来,实现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总之,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要注重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电子政务综合应用水平,以电子政务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走一条立足國情、讲求实效、面向未来的电子政务科学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中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部署,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使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电子政务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服务不够,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足,电子政务促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步伐缓慢,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成绩不明显,等等。“十二五”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服务型政府对电子政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力推行电子政务,要特别注重电子政务的“广度”、“深度”、“融合度”和“满意度”。
广度——提高政务部门业务信息化覆盖范围和电子政务服务对象的覆盖范围
政务部门业务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业务信息化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子政务的总体水平。“十一五”末,中央部委和省市县级政府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分别达到80%、BO%、40%和25%。未来,要特别重视市县等基层政府与企业发展、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行政审批、业务办理、生活出行等具体服务事项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只有扩大了各部门政务业务信息化覆盖范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政务的后台支撑问题。同时,要加快提高电子政务服务对象的覆盖范围,将电子政务服务延伸到基层。我國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國家,基层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是國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也是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最直接的渠道。实际工作中,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大多数由基层政府提供。从这个角度来说,基层电子政务直接决定了我國电子政务的整体水平。大力推进基层电子政务,改善政府内部行政效率,提升政府外部的服务效能,让更多公众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是基层政府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深度——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一是要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开发的深度,特别要重视政务信息资源的二次、三次开发利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同部门和区域之间的业务协同愈来愈广泛,迫切需要打破行政管理区域划分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从不同角度、不同分类为用户提供多途径、多人口的信息检索。满足不同用户对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为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奠定基础。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是提高电子政务综合效益的需要。政务信息资源的快速发展,必然形成庞大的、海量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二是要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环节之间的电子政务业务协同。我國政府部门是以职能为中心设置的,各部门之间、各地方政府之间、垂直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各行政层级之间政务服务相互分散与分割。这种碎片化的分割模式降低了政府整体效率,给公众办事造成了极大不便。提高政府的整体效率,就要从行政审批人手,加强各个审批环节的网络化协同,实现跨部门网上一条龙协作审批,提高审批效率,促进效能政府的建设。
融合度——大力推进技术与政务,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
一是推进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改革的融合。政务始终是电子政务的主体、内容和灵魂,而信息技术只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手段。目前很多地方把电子政务当成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简单地将政策、法规放到政府网站上;不重视政府业务流程的改造,忽视对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行政业务流程的整合,使实体政府与虚拟政府形成了“两张皮”。要提高电子政务水平,关键是要认清电子政务是一种新型政务形态的本质,注重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改革的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优化政务流程,改变现有政府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促使政府由传统金字塔式结构向网络状水平式结构转变,由手工政府、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转变,根本破解行政管理体制中的“程序迷宫”和“规则迷宫”问题,为阳光行政、依法行政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二是推进管理与服务的融合。受历史传统和现有官僚科层制影响,我國政府“重管理轻服务”的社会管制思想相当严重。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不论是國家推动的“金字”工程,还是各部门、各地自主建设的业务应用系统,从投入规模、应用深度来看,多重视电子政务的管理功能而忽视公共服务功能,管理与服务不协调,客观上导致了公众无法充分享受到电子政务所能带来的便利。以政府信息公开为例,北京大学曾对2008年度省级政府和相关部委的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只有29.03%的省份和15.79%的部委被认定及格。此外,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往往带有选择性,针对性不强,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和公众需求之间存在着错位,公众关注度很高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内容,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办事服务相对缺乏。”十二五”期间,要加快电子政务管理与服务的融合,将电子政务作为为民服务的祈方式,将网上办事和网上为民服务有机结台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眼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满意度——电子政务成败的最终标准
政府工作的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公众的满意度,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由用户来评价是最有说服力的。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提高办事效率,即利用电子政务,将政府工作人员从繁冗庞杂的文件中解脱出来,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保证政令畅通,降低重复作业。二是提高便捷性,即公众通过电子政务方便快捷地处理各项事务,通过政府网站提交各种文件,轻松地办理信访、纳税、医疗社保、教育行政等事务。三是提高公众参与度,即通过电子政务提高公众与政府的双向沟通能力,让公众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管理中来,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来,实现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总之,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要注重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电子政务综合应用水平,以电子政务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走一条立足國情、讲求实效、面向未来的电子政务科学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中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