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文源,一块配音的好材料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演员盖文源,2013年6月7日走完了他不幸的一生,永远离开了人世,年仅62岁。自从他1981年考进上译厂后,他的声音很快就被观众所熟悉和喜爱,斯巴达克斯的配音成功获政府奖,一下子众多影迷成为他的粉丝。可盖文源1995年就被迫辞职离开译制厂。在短短的十几年配音生涯中,他参加了八百多部影片的配音工作,他用声音、语言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电影《斯巴达克斯》中他用粗犷、雄壮、浑厚的声音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奴隶起义英雄;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他用低沉、浑厚的声音塑造了一个善良、受欺压的农奴;在《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中又以轻快、幽默的语言塑造了姐夫这个喜剧人物。在《现代启示录》中盖文源为由美国大明星马龙·白兰度饰演的克斯上校配音;在《第三个人》中为好莱坞老牌明星奥逊·威尔斯饰演的哈里配音;在《野鹅敢死队》中为曾主演多部《007》的肖恩配音;在国产影片《少林寺》中为于海饰演的昙宗师父配音;在《武林志》中为何大海配音,又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为罗荣桓配音……
  盖文源为译制配音作出自己的努力,留下一份珍贵的声音财富,在他短暂的人生道路上也给人们留下很多思考,他的晚年是孤独地在上海福利院中度过的,也该算是人生的一个悲剧。他的离去让我们很多人感到无比惋惜,在众多传媒上,广大观众也表达了对他的无比思念。在这里,我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诉说他人生中精彩的片段和他不幸的遭遇,以及凄凉的晚年生活。
  一个难得的人才
  盖文源生于1952年,出生在东北哈尔滨市,戴着红领巾在红旗下长大,他生性活泼,天生一副好嗓子,喜爱唱歌。中学毕业后在黑龙江师范学院艺术系进修声乐,后来参军成为南京军区文工团一名演员,在话剧《陈毅出山》中扮演陈毅,又在话剧《曙光》中扮演贺龙,受到好评。从部队复员后,1981年29岁时,考进上海电影译制厂,成为一名配音演员,从此为他的人生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创作新天地,译制厂也为能得到这样一个年轻演员而欣喜不已。
  译制厂的导演都纷纷对他委以重任,老厂长陈叙一也为译制配音后继有人而高兴。
  盖文源具备作为一个配音演员诸多良好素质。他语言纯正、声音条件好,既有厚度又有亮度,性格豪爽开朗,幽默健谈。语言模仿力也很强,加上他有一定的表演基础善于刻划人物,所以大家一致公认他是一块难得的配音好材料。
  不负众望
  盖文源在众多老演员帮助、鼓励下,自己也十分虚心好学,凭着他的聪慧和悟性,所以不断地出成绩。他在开始的那些年月十分努力,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声音也越来越自如。译制厂严谨的艺术创作气氛使他越来越爱上了配音。当时我感到他有一股子痴迷配音的劲头,什么角色都想配,在一部戏中总恨不得能多兼几个角色。老演员尚华十分喜欢他这种痴迷的劲头:“这小子行,干我们这一行一定要喜欢而且要有这种痴迷的劲头。”
  八九十年代是我们译制配音任务十分繁忙的年代,除了译制片、外国电视剧,还有很多国产影片、电视剧也来我们厂做后期配音。由于小盖的声音条件好,具有魅力,很多国产大片也请他去参加配音。八一厂拍摄了三大战役的影片也请他去北京配音。当时向我们厂借了三位演员:戴学庐(他会一口宁波官话,借去为蒋介石配音)、王建新(为宋美龄配音)、小盖(为罗荣桓配音),在《淮海战役》中又为何应钦配音。后来我看这三部影片,听出小盖还兼了三四个角色。小盖告诉我:“老孙,我兼了七八个角色呢,有的你没有听出来吧?”八一厂在他们完成任务后还特地写了表扬信,称赞他们工作十分认真。
  小盖有很多出彩的配音成绩。在电视剧《还给大地》中为老演员李炎配音,李炎拍的戏多,观众对他的声音比较熟悉。小盖反复听了李炎的发音,找到李炎说话的习惯和发音部位,加上他的模仿力,最后为李炎配音十分出彩,几乎可以乱真。李炎后来看了这部电视剧大为惊叹,说这个小盖真神了。
  在另一部国产影片《追捕贼王》中小盖为“黄瘸子”、“沧州鹰”两个角色配音,后来发现有一场戏两个角色互相对话。小盖绝了,用他的拿手好戏“分音术”拿下了这场戏,两个人物的声音区分得清清楚楚,他把导演也给震住了,这就是痴迷配音的小盖。
  那些年,我们除了在厂里配音,下班后、周末还在厂外配音,很多导演都喜欢用小盖,很多戏都难不住他。你还常常可以在录音棚里听到小盖的请求声:“导演,这个角色我来兼吧,我保证让你听不出来是谁配的。”小盖配戏上了瘾。
  小盖开始走下坡路
  1984年,老厂长陈叙一退居二线,一大批翻译、导演、演员也相继退休离厂,一个纪律严明、创作氛围十分强烈的厂也变得松松垮垮。不能说小盖的走下坡路全是客观环境造成的,但不能否定有一定的因素。小盖慢慢迷恋上喝酒,而且没有一点自控能力,如同《水浒传》中那些草莽英雄一样,朋友经常聚会,大碗喝酒,啤酒不是一瓶瓶要了,而是整箱放在餐桌边。
  喝酒误事不断发生,常常影响配音工作,迟到、旷工的事情也常有发生,病假条也不断。小盖变了,没有心思好好配音了。老同志们常常规劝他,尚华更是生气,骂他不争气:“你多好的条件,不能这样毁了自己!”这样的忠告也让他收敛过、也改过。当时我担任演员室主任,小盖的事儿总反映到我这里,我总在不断地敲打着他。有两次我骑自行车把他从离厂不远的小饭店里拖回厂,每次小盖都会表示:“大哥,我听你的,一定改!”可没过几天,老毛病又发作了,只要一沾上酒什么都忘了,一点自控能力也没有。他这种状态也影响到夫妻关系。
  小盖后期配音质量明显下降,完全换了一个人。以前大段台词,如在《第三个人》中为哈里配音有长达八分钟的台词都能背下来,不光口型准,人物心理变化、感情起伏分寸都把握得很好,现在不行了,不长的句子也记不下来,反复几遍才能通过。有些戏明明他最合适,有的导演怕他误事也另外选人了,这一切很多老演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小盖这时又经不住市场经济的诱惑,想跟人合伙经商赚大钱,有一段时间我打电话找不到他人,不断有病假条来。最终在社会上上了当受了骗,碰得头破血流。   为了给小盖敲响警钟、引以为戒,厂里决定给他最严厉的处分,留厂察看。老演员们也认为,对一个犯错误的年轻人给他一些压力促使他尽快改正错误,处分也是为他好。小盖也愿意接受处分决心好好工作,不辜负同志们对他的一片真心。他痛心地说:“尚华老师骂我骂得对,我不能毁了自己。”
  两种意见
  对一个犯错误的同志该如何处置,像小盖这样的人是留在厂里教育他帮助他,让他在工作中改正错误,还是一脚把他踢出厂门放任自流,这是一个关心人、爱护人的大是大非问题。在这严峻的选择面前,厂里绝大多数同志认为应该把小盖留在厂里,接受集体对他的帮助,让他努力工作来痛改前非,他毕竟是个好演员。可也有人非把小盖置于死地不可,坚决要把小盖开除出厂,并提出“留他我走”来要挟厂领导,还不断向上级机关反映,夸大其词地把小盖说成是“五毒俱全”。当时的厂领导可能受不住上级机关的压力,不顾全厂大多数同志的意愿,也推翻了中层干部会议对小盖留厂察看的决定,还是把小盖一脚踢出了译制厂。
  这样的打击让任何人都难以接受,没有了工作,没有了事业,这给小盖的精神带来难以忍受的打击。第二年小盖家庭彻底破裂,妻子跟他离婚。没有了工作又失去家庭,小盖处于贫病交加的境地。小盖靠战友、朋友接济生活,身体每况愈下,糖尿病也发作了,脚趾溃烂、走路蹒跚,在极大的精神压力下,终于使他患上血管性痴呆症,一个配音演员最后落得失语,不会讲话。无奈之下,在战友们帮助下,小盖住进了松江福利院,后半生在福利院里度过他孤独悲惨的晚年。
  自小盖住进福利院后,有很多人都一直关怀着他,我知道一位张大夫就一直关心着他的病情。我们译制厂很多同志也并没有忘记他,不断有人去看望他,沈晓谦、童自荣、刘广宁、戴学庐、狄菲菲……我带着更多老同志的心意去为他送过钱、送过物。
  记得我第一次去看他,他不在房间,服务员推车送他去洗澡。在走廊上他看见我,愣在那儿,他早已失语,可他居然断断续续地发出:“大……哥……”我心酸极了,此时我失语了,不知该对他说什么才好……
  后来我去看他,他已经转到徐汇区福利院了,我发现上影厂女导演王洁也住在同一个福利院。她告诉我在这里养老还可以发挥一点余热,她每天为福利院的老人们排节目、练唱歌,还坚持每天教小盖发音说话,让他坚持每天写字。小盖对着我唱“东方红……”。后来我陪刘广宁、小狄去看他,他说不出来,可居然能把刘广宁、狄菲菲的名字写下来。
  有一年苏秀打电话给杨晓说:“我们几个人想凑点钱去看看小盖,你参加一个吧。”杨晓说:“预备给他买什么?”“衣服啊,营养品啊!”“他不是爱喝酒吗,给他买酒得了。”“你要害死他啊!”杨晓悲愤地说:“他活着干嘛?要事业没事业,要家庭没家庭。行了,不管你们买什么反正算我一份。”
  是的!杨晓说得一点没错,后来去看他的朋友们知道他每况愈下,随他的心愿,让他喝点啤酒,让服务员管着他,每天只给他一瓶啤酒。这成了他晚年最开心的时刻。
  据我知道,还有很多影迷也不断地前往去看望他,他们是因为被小盖配的影片所深深吸引住了,他们深深同情他的遭遇,也为文艺界的某些机制感到不平。我想,小盖的经历,也应该让有关领导去反思。文艺界应该爱护人才,应该有一个公开、公平竞争的良好创作环境。
  小盖,你安息吧!你不是配过《少林寺》吗?“佛在心中”,人在做天在看,相信正直的人们会给你公正的盖棺定论。
其他文献
永福路52号是上影文学部所在地,鸟语花香,人杰地灵,创作百花齐放,艺术百家争鸣,其开放姿态及活跃氛围在文化圈内尽人皆知,几乎成了文学沙龙剧本淘金的代名词。导演要上佳的电影剧本去52号;记者要采访走红的作家去52号;年轻人有奇思妙想的创作灵感去52号;剧组要拍老上海古堡洋楼的外景去52号;粉丝要交电影文学的良师益友去52号;影迷想看国际新潮的参考片去52号……  一、洋房的变迁  52号是一幢花园洋
背景:1998年,Fire及其同事在线虫类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中发现RNA干扰(RNAi)现象,其后3年,Tuschl及其同事化学合成了短双链RNA/小干扰RNA(siRNA),证明了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