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进步,逐渐形成城市这一现象。随着城市的诞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城市景观,城市景观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开始逐渐突显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各个方面。城市景观格局的改变影响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降低区域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好稳定性,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效应。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的原因和在调查的演变生态环境研究进展的影响演化的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环境效应,热岛效应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25
1 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1.1 景观分类
景观生态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多个领域。景观生态系统本身是非常庞杂和层次,也就是因为这个,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就出现了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景观分类是建立在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的,期间最主要的就是确定好景观类型,因为这样可以直接决定景观分类的精度。想要确定景观类型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早期的时候,仍然是采用集中国土、林业、测绘部门的土地覆盖利用的数据进行。当前社会,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景观格局的研究形式也采用到了遥感数据这样的高技术,变成了提取景观信息的不可忽视的方式。
最传统的遥感图像分类办法有2种,监督和非监督分类办法,而且这2种办法都是依据光谱信息统计作为基础的。其中,监督分类的精度较高,但是缺点是需要率先建立起训练样本,因此对需要分类地物、地形要有了解。而非監督分类就是比较简单的一种,不需要像监督分类那样提前进行信息的了解,因此判别的精度就会稍微差一些了。
具有不同光谱的光谱和光谱分类过程异物常常基于的分类精度的特性函数的冲击性能。分形维数可以有效地显示出质地粗糙,并揭示了表面的性质的自相似性,因此,在基本的分形纹理的复杂功能受到关注的分类。因为在一定范围内,该材料的分形性质是独立的分辨率和视角是稳定的。基于分形理论的分形维数的景观分类是根据稳定的一个大问题,计算出的差异,如何提高分类准确度,该方法进一步研究分形维数的稳定和优化。
1.2 景观演变驱动力
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通常分为2种自然力和社会经济,并且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2种驱动力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
影响景观格局发生变化的自然驱动因素有很多,比如:坡度、坡向、水文、高程以及气候和土壤等。如果以短时间作为判断,那么期间的气候变化将会成为最主要的因素,这样一来也就影响了植物的覆盖以及土地的利用,因此也就影响到了植物的种类以及分布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为驱动因素也越来越受人关注。技术进步、人口变化、文化价值观念变化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都可以是人文驱动因子的因素。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因为各式各样的活动对景观的结构以及功能产生了各种影响。
2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研究进展
2.1 城市化过程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
在不透水表面,减少绿地和水体景观,景观破碎和分散等,从而造成景观格局的变化。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对景观格局演变的使用横断面分析和定量研究景观格局的城市化;在城市景观格局的变化,塑造城市扩张;扩容的压力机制,城市空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提高城市景观格局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将更加复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2.2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岛效应
大部分的城市一起存在的微气候特征,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人们的居住环境健康,因此,城市人口聚集和景观格局演变成为城市热岛效应最直接的原因。城市绿地和水显然是“恒效应”,并在周围的小气候调节热量和水分条件“绿洲效应”,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散热效果更为明显,比重不透水表面增加将增加城市热岛效果。绿化覆盖绿小绿补丁显著更高的冷却效果的比较大的补丁,但在绿地和水的温度调节的情况下,往往存在一个阈值,范围值以内的阈值,才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气温调节,同时,城市的水体斑块以及绿地也是会影响热岛效应的强弱的。
2.3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大气环境效应
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从工厂排放的城市,汽车尾气排放,粉尘造成的建筑工地,也是密切相关的城市建设用地的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和公园绿地布局,尤其是具有重要影响城市空气污染。许多在城市绿地的研究工作城市的作用,以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和固体颗粒条款。在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空气污染,特别是在固体颗粒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空间分布的城市集中有很好的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城市绿地以及空间布局对城市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城市绿地在滞尘方面的作用;城市绿地和城市环境微生物空调的空间布局。
2.4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水环境效应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水环境效应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2.4.1 水文效应,即对径流
径流持续时间和最大峰值水文指标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增加城市不透水面已成为影响城市水文过程,不仅要隔离地表水的渗透,我市将削减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文联系是一个重要因素。城市化也改变土地覆盖,城市水文循环间接影响状态,主要表现为蒸散量和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等水文过程的纵向和横向渗透的水文循环。不透水表面主要与降雨径流的时间很短的时间内增加水文效应,很长一段时间,以增加径流洪水的频率和数量,导致城市内涝的表面和洪涝灾害的发生。
2.4.2 面源污染效应
是指污染物的输出效果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区,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和其他土地类型面源污染的城市湖泊地区的主要来源,街道灰尘是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而路面径流污染水平和流量也呈正相关。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区,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和其他土地类型面源污染的城市湖泊地区的主要来源,街道灰尘是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而路面径流污染水平和流量也呈正相关。此外,探索模拟和预测没有数据和信息的不完全城市面源污染,加强城市面源污染随机模型逐渐得到重视。 2.5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服务效应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生活,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善居住环境变成迫切需求,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的城市景观格局,尤其是在城市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在生态特征的演化城市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变化,发现存在的城市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发展密切相关,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和城市化进程作出适当的密度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绿地景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舒适性方面的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在发展中世界各国,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城市的景观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3.1 重视城市化的定量研究景观格局,缺乏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的意义解释过程的影响
就目前的研究来说,关于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中城市化这方面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针对此点,已经开始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重点都是放在了定量化方面,这样就是根据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解释的结果,一般都是选用一些景观格局的指数,进行定量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跟城市化过程的变化。
3.2 重视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和景观格局的变化,但是缺少对景观格局热岛效应的原理上的研究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热岛效应也获得了很多的关注,但数理统计之间的关系,许多工作比较有限的定量分析,特别重视城市不透明表面/绿色景观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关系非常重要城市缺乏的影响机制景观格局热环境的深入研究之间的比率。如何大小的补丁,形状,城市表面显热,蒸发处理的潜热,在其表面反射率的影响,缺乏深度的空间邻接的影响的不同景观类型,使得不可能提供一个比较系统和定量的结论,导致了就目前的研究来说不能作为指导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依据,无法做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效果。
3.3 强调环境影响对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没有从生態安全角度进行一个综合性的研究
城市景观格局变化除了热岛效应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有水环境、土壤质量、大气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最后变成产能是雾霾效应和洪涝灾害等结果,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及栖息地功能质量下降。城市绿地景观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以及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对于怎样合理设置生态用地以求达到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以及保证城市生态安全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又有一些学者是提出一些建议,为了避免有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希望利用提高城市雨水的利用结果来降低此等情况发生,但是也需要考虑城市空间发展以及城市面源污染方面的情况发生,但是实际情况是缺乏更加成熟的模式和方法来达到目的。
4 结论
城市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因为转换的人性的力量,城市的动物和植物群落,如气候,水文,从周边地区的自然特点不同土壤特性。考虑到城市化的空间是人为的自然和半自然景观,景观不仅改变了人类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时间,通过区域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人类被认为是自然的一部分,城市本身也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生态系统网络的一部分。
通过材质的变化能量流的城市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区域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和城市景观的生态效应。景观生态学强调领导人类的意识。在调查和了解的风景总是从人类社会之初,人类社会关切的是,整个景观的作用,并能反映人类活动对人类行为的差异产生的空间的表面积部分景观,也是城市景观格局的水平和生态过程之间的垂直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思路。
已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城市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活动和合理保护人类城市 - 自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景观生态学和景观格局与过程之间的关系,但研究表明,至少目前是这样。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以达到所需的主题本身就是远,其实缺乏的2种理论,研究景观结构及其变化的这些有机结合,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缺乏的景观功能的理解。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指出这个问题,并通过不同的尺度,实证研究的不同角度,以建立模式和生态过程与城市景观相结合提供了基础。这些研究揭示的结论和规则将被用作城市空间规划与管理的基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类 - 自然系统。
参考文献
[1] 李锋,叶亚平,宋博文,王如松. 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以 以常州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1,31(19):5623-5631.
[2] 周忠学,仇立慧. 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西安市南郊为例[J].干旱区研究,2011,28(6): 674-679.
[3] 俞孔坚,乔青,李迪华,袁弘,王思思.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8): 1932-1939.
[4] 陈利顶,齐鑫,李芬,杨丽蓉. 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与生态修复原则和方法[J]. 生态学杂志, 2010, 29(4): 805-811.
[5] 刘珍环,李猷,彭建. 城市不透水表面的水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3): 275-281
[6] 谢苗苗,王仰麟,付梅臣. 城市地表温度热岛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 35-41.
[7] 刘珍环,王仰麟,彭建,谢苗苗,李猷. 基于不透水表面指数的城市地表覆被格局特征——以以深圳市为例[J].地理学报,2011,66(7):961-971.
[8] 李蓉,李俊祥,李铖,秦海,徐明策,张挺. 快速城市化阶段上海海岸带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J].生态学杂志,2009,28(11): 2353-2359.
[9] 刘江,崔胜辉,邱全毅,张国钦,黄云凤. 滨海半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演变——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4):856-862.
[10] 俞龙生,符以福,喻怀义,李志琴. 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梯度动态及其城乡融合区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1): 171-180.
[11] 陈利顶,杨爽,冯晓明. 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与空间扩展——以以北京市海淀区和延庆县为例[J]. 地理研究,2008,27(6):1225-1234.
[12] 卜心国,王仰麟,吴健生. 深圳快速城市化中地形对景观垂直格局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8, 63(1): 75-82.
[13] 杨叶涛,龚建雅,周启鸣,王迎迎.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城市扩张影响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12): 320-329.
[14] 陈辉,古琳,黎燕琼,慕长龙. 成都市城市森林格局与热岛效应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09, 29(9): 4865-4874
[15] 朱春阳,李树华,纪鹏,任斌斌,李晓艳. 城市带状绿地宽度与温湿效益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1, 31(2): 383-394.
[16] 邵天一,周志翔,王鹏程,唐万鹏,刘学全,胡兴宜. 宜昌城区绿地景观格局与大气污染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4):691-696.
[17] 丁宇,李贵才,路旭,高梅. 空间异质性及绿色空间对大气污染的削减效应——以以大珠江三角州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1):1415-1421.
[18] 袁艺,史培军,刘颖慧,邹铭.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2(3): 6-13.
关键词: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环境效应,热岛效应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25
1 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1.1 景观分类
景观生态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多个领域。景观生态系统本身是非常庞杂和层次,也就是因为这个,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就出现了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景观分类是建立在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的,期间最主要的就是确定好景观类型,因为这样可以直接决定景观分类的精度。想要确定景观类型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早期的时候,仍然是采用集中国土、林业、测绘部门的土地覆盖利用的数据进行。当前社会,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景观格局的研究形式也采用到了遥感数据这样的高技术,变成了提取景观信息的不可忽视的方式。
最传统的遥感图像分类办法有2种,监督和非监督分类办法,而且这2种办法都是依据光谱信息统计作为基础的。其中,监督分类的精度较高,但是缺点是需要率先建立起训练样本,因此对需要分类地物、地形要有了解。而非監督分类就是比较简单的一种,不需要像监督分类那样提前进行信息的了解,因此判别的精度就会稍微差一些了。
具有不同光谱的光谱和光谱分类过程异物常常基于的分类精度的特性函数的冲击性能。分形维数可以有效地显示出质地粗糙,并揭示了表面的性质的自相似性,因此,在基本的分形纹理的复杂功能受到关注的分类。因为在一定范围内,该材料的分形性质是独立的分辨率和视角是稳定的。基于分形理论的分形维数的景观分类是根据稳定的一个大问题,计算出的差异,如何提高分类准确度,该方法进一步研究分形维数的稳定和优化。
1.2 景观演变驱动力
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通常分为2种自然力和社会经济,并且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2种驱动力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
影响景观格局发生变化的自然驱动因素有很多,比如:坡度、坡向、水文、高程以及气候和土壤等。如果以短时间作为判断,那么期间的气候变化将会成为最主要的因素,这样一来也就影响了植物的覆盖以及土地的利用,因此也就影响到了植物的种类以及分布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为驱动因素也越来越受人关注。技术进步、人口变化、文化价值观念变化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都可以是人文驱动因子的因素。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因为各式各样的活动对景观的结构以及功能产生了各种影响。
2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研究进展
2.1 城市化过程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
在不透水表面,减少绿地和水体景观,景观破碎和分散等,从而造成景观格局的变化。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对景观格局演变的使用横断面分析和定量研究景观格局的城市化;在城市景观格局的变化,塑造城市扩张;扩容的压力机制,城市空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提高城市景观格局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将更加复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2.2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岛效应
大部分的城市一起存在的微气候特征,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人们的居住环境健康,因此,城市人口聚集和景观格局演变成为城市热岛效应最直接的原因。城市绿地和水显然是“恒效应”,并在周围的小气候调节热量和水分条件“绿洲效应”,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散热效果更为明显,比重不透水表面增加将增加城市热岛效果。绿化覆盖绿小绿补丁显著更高的冷却效果的比较大的补丁,但在绿地和水的温度调节的情况下,往往存在一个阈值,范围值以内的阈值,才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气温调节,同时,城市的水体斑块以及绿地也是会影响热岛效应的强弱的。
2.3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大气环境效应
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从工厂排放的城市,汽车尾气排放,粉尘造成的建筑工地,也是密切相关的城市建设用地的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和公园绿地布局,尤其是具有重要影响城市空气污染。许多在城市绿地的研究工作城市的作用,以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和固体颗粒条款。在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空气污染,特别是在固体颗粒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空间分布的城市集中有很好的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城市绿地以及空间布局对城市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城市绿地在滞尘方面的作用;城市绿地和城市环境微生物空调的空间布局。
2.4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水环境效应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水环境效应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2.4.1 水文效应,即对径流
径流持续时间和最大峰值水文指标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增加城市不透水面已成为影响城市水文过程,不仅要隔离地表水的渗透,我市将削减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文联系是一个重要因素。城市化也改变土地覆盖,城市水文循环间接影响状态,主要表现为蒸散量和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等水文过程的纵向和横向渗透的水文循环。不透水表面主要与降雨径流的时间很短的时间内增加水文效应,很长一段时间,以增加径流洪水的频率和数量,导致城市内涝的表面和洪涝灾害的发生。
2.4.2 面源污染效应
是指污染物的输出效果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区,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和其他土地类型面源污染的城市湖泊地区的主要来源,街道灰尘是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而路面径流污染水平和流量也呈正相关。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区,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和其他土地类型面源污染的城市湖泊地区的主要来源,街道灰尘是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而路面径流污染水平和流量也呈正相关。此外,探索模拟和预测没有数据和信息的不完全城市面源污染,加强城市面源污染随机模型逐渐得到重视。 2.5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服务效应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生活,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善居住环境变成迫切需求,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的城市景观格局,尤其是在城市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在生态特征的演化城市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变化,发现存在的城市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发展密切相关,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和城市化进程作出适当的密度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绿地景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舒适性方面的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在发展中世界各国,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城市的景观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3.1 重视城市化的定量研究景观格局,缺乏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的意义解释过程的影响
就目前的研究来说,关于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中城市化这方面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针对此点,已经开始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重点都是放在了定量化方面,这样就是根据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解释的结果,一般都是选用一些景观格局的指数,进行定量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跟城市化过程的变化。
3.2 重视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和景观格局的变化,但是缺少对景观格局热岛效应的原理上的研究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热岛效应也获得了很多的关注,但数理统计之间的关系,许多工作比较有限的定量分析,特别重视城市不透明表面/绿色景观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关系非常重要城市缺乏的影响机制景观格局热环境的深入研究之间的比率。如何大小的补丁,形状,城市表面显热,蒸发处理的潜热,在其表面反射率的影响,缺乏深度的空间邻接的影响的不同景观类型,使得不可能提供一个比较系统和定量的结论,导致了就目前的研究来说不能作为指导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依据,无法做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效果。
3.3 强调环境影响对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没有从生態安全角度进行一个综合性的研究
城市景观格局变化除了热岛效应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有水环境、土壤质量、大气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最后变成产能是雾霾效应和洪涝灾害等结果,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及栖息地功能质量下降。城市绿地景观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以及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对于怎样合理设置生态用地以求达到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以及保证城市生态安全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又有一些学者是提出一些建议,为了避免有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希望利用提高城市雨水的利用结果来降低此等情况发生,但是也需要考虑城市空间发展以及城市面源污染方面的情况发生,但是实际情况是缺乏更加成熟的模式和方法来达到目的。
4 结论
城市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因为转换的人性的力量,城市的动物和植物群落,如气候,水文,从周边地区的自然特点不同土壤特性。考虑到城市化的空间是人为的自然和半自然景观,景观不仅改变了人类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时间,通过区域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人类被认为是自然的一部分,城市本身也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生态系统网络的一部分。
通过材质的变化能量流的城市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区域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和城市景观的生态效应。景观生态学强调领导人类的意识。在调查和了解的风景总是从人类社会之初,人类社会关切的是,整个景观的作用,并能反映人类活动对人类行为的差异产生的空间的表面积部分景观,也是城市景观格局的水平和生态过程之间的垂直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思路。
已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城市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活动和合理保护人类城市 - 自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景观生态学和景观格局与过程之间的关系,但研究表明,至少目前是这样。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以达到所需的主题本身就是远,其实缺乏的2种理论,研究景观结构及其变化的这些有机结合,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缺乏的景观功能的理解。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指出这个问题,并通过不同的尺度,实证研究的不同角度,以建立模式和生态过程与城市景观相结合提供了基础。这些研究揭示的结论和规则将被用作城市空间规划与管理的基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类 - 自然系统。
参考文献
[1] 李锋,叶亚平,宋博文,王如松. 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以 以常州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1,31(19):5623-5631.
[2] 周忠学,仇立慧. 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西安市南郊为例[J].干旱区研究,2011,28(6): 674-679.
[3] 俞孔坚,乔青,李迪华,袁弘,王思思.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8): 1932-1939.
[4] 陈利顶,齐鑫,李芬,杨丽蓉. 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与生态修复原则和方法[J]. 生态学杂志, 2010, 29(4): 805-811.
[5] 刘珍环,李猷,彭建. 城市不透水表面的水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3): 275-281
[6] 谢苗苗,王仰麟,付梅臣. 城市地表温度热岛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 35-41.
[7] 刘珍环,王仰麟,彭建,谢苗苗,李猷. 基于不透水表面指数的城市地表覆被格局特征——以以深圳市为例[J].地理学报,2011,66(7):961-971.
[8] 李蓉,李俊祥,李铖,秦海,徐明策,张挺. 快速城市化阶段上海海岸带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J].生态学杂志,2009,28(11): 2353-2359.
[9] 刘江,崔胜辉,邱全毅,张国钦,黄云凤. 滨海半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演变——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4):856-862.
[10] 俞龙生,符以福,喻怀义,李志琴. 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梯度动态及其城乡融合区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1): 171-180.
[11] 陈利顶,杨爽,冯晓明. 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与空间扩展——以以北京市海淀区和延庆县为例[J]. 地理研究,2008,27(6):1225-1234.
[12] 卜心国,王仰麟,吴健生. 深圳快速城市化中地形对景观垂直格局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8, 63(1): 75-82.
[13] 杨叶涛,龚建雅,周启鸣,王迎迎.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城市扩张影响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12): 320-329.
[14] 陈辉,古琳,黎燕琼,慕长龙. 成都市城市森林格局与热岛效应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09, 29(9): 4865-4874
[15] 朱春阳,李树华,纪鹏,任斌斌,李晓艳. 城市带状绿地宽度与温湿效益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1, 31(2): 383-394.
[16] 邵天一,周志翔,王鹏程,唐万鹏,刘学全,胡兴宜. 宜昌城区绿地景观格局与大气污染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4):691-696.
[17] 丁宇,李贵才,路旭,高梅. 空间异质性及绿色空间对大气污染的削减效应——以以大珠江三角州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1):1415-1421.
[18] 袁艺,史培军,刘颖慧,邹铭.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2(3):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