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看图讲述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有益其终身发展。本文结合实例,阐释我园摸索出的“发散聚合式”看图讲述活动教育模式,即“引——试——议——结——评”。
[关键词] 语言能力;发展;看图讲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看图讲述活动这一教学形式是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构想不同的故事情节,并能够大胆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述,其创编的整个过程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由此可见,看图讲述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与他人展开交谈,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既提高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又使得幼儿在参与看图讲述活动时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培养了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其终身发展非常有益。近段时间的研究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套幼儿“发散聚合式”看图讲述活动教育模式,即“引——试——议——结——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一、“引”,在多端引入中激发兴趣
要想高效地组织看图讲述活动,作为教师第一步要从孩子的已有水平、兴趣等多方面考虑,有针对性地筛选看图讲述内容。这样,才能较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探索兴趣。
(一)了解孩子的看图讲述水平
三至六岁的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十分灵活。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语言的发展是随着神经系统和发音器官的成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它既受年龄因素制约,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看图讲述水平,从幼儿发展特点出发进行考虑,有的是一幅图,有的是多幅图,有按图讲述,有自由排图,有的是想象中间环节,有的是续编故事……有针对性地选择、设置看图讲述内容。
小班幼儿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差,他们只能听懂和运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基本意思,所以选择的内容、图片相对来说要简单。如看图讲述内容《小鸭找朋友》《摘苹果》,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一幅图,只用一句话描述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小鸭和小鸡做朋友”,有的孩子说“乌龟和小鸭做朋友”,有的孩子说“大象用长鼻子摘果子”,有的说“小猴爬到树上摘果子”……语言直白、明了。而大班幼儿在成人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下,能够听懂一些较复杂的句子,理解故事、图片中完整的意思,语言的连续性也有所加强。那么,这一年龄阶段幼儿所选择的看图讲述内容的广度、深度、难度都要有所增强,要完整地描述出事件发展的过程,甚至故事发展中一些细节都要有所体现,讲述的要求也很高。如看图讲述《鸭子和狐狸》《两只乌龟》等,大班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排序,并按照要求完整地创编出一个故事。
(二)挖掘孩子的看图讲述兴趣
众所周知,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其最大的特点是凡事爱观察,好发问,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我们在选择看图讲述内容时,只有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生活中广泛的教育资源,激发孩子的看图讲述欲望。
看图讲述活动的内容选择上,主要从孩子关注的话题、孩子的生活以及孩子感兴趣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去开发形式多样、新颖活泼、具有童趣性的内容。比如:中班看图讲述《瓜瓜吃瓜》既发展了幼儿的讲述能力,又教育了孩子不要乱扔垃圾,这便是在幼儿熟悉的生活中发现素材的教育价值;而《战胜大灰狼》《聪明的乌龟》则来源于文学作品。除此以外,还利用完整游戏、故事情节,通过图片导入、问题导入、动画欣赏等孩子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将看图讲述活动渗透进去。如大班看图讲述活动《小老鼠和斑马》,是让孩子们仔细地观察无声动画,而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地为动画配音,多渠道调动幼儿参与看图讲述活动的兴趣。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注意各科领域在看图讲述活动中的渗透。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营造孩子的看图讲述氛围
在组织看图讲述活动时,教师要抓住看图讲述的本质,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努力营造一个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应答的讲述氛围。活动中,教师设计出美观、形象、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教具,设置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幼儿直接感知形象、描述形象,进行内容想象的扩展。教师的教学态度,自始至终要和蔼可亲,时常笑对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如沐春风,始终处在平等、和谐、被肯定的气氛中。并且,幼儿有时间和对象去表述自己的想法和交流自己创编的故事,从活动一开始便非常热衷于看图讲述活动本身。这样,他们的热情、注意力、细心、耐心、毅力,以及持续性、自主性、语言表达能力、创造精神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如在组织大班看图讲述活动《老鼠偷蛋》时,便通过红、黄、蓝、绿各队“故事比赛”的游戏形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讲述气氛,使得孩子们活动积极性高,活动效果得到保证。
二、“试”,在尝试表述中理解感受
当教师将准备好的看图讲述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时,首先要引导幼儿分析看图讲述活动中所包含的信息要素,一步步引导幼儿理解感受看图讲述内容的发展路线,将故事发展过程一一展现在幼儿脑海里,使得幼儿有了非常清晰的讲述思路,为其完整地编构故事打好基础。
在幼儿初步理解感受看图讲述内容时,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组织形式。
(一)集体讨论
根据幼儿之间存在着的能力差异,可以让全体幼儿在教师的一次次提问、一步步引导下,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逐步展现看图讲述的内容,使得能力强的幼儿有讲述、表现的机会,能力弱的幼儿在他人的回答中也逐步理清了讲述的思路。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面花、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积极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站出来——能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独立说——大声地说、完整地讲,到最后大方地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 (二)小组活动
其实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在小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说的机会,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这样,让幼儿在小组活动中去商讨图片意思,了解看图讲述活动的内容,使幼儿之间起到相互补充、互相学习的作用。如,开展“找朋友结对”“故事大王”“自由交谈”等活动,让幼儿大胆地把自己所想的、所理解的内容讲述给小朋友听,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独立思考
到大班后期,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很强,出示看图讲述材料(挂图、背景、动物图片等)之后,教师可充分给予幼儿独立观察、思考的机会,让幼儿自己去理解图片的内容,自己理清讲述思路,并大胆地在他人面前讲述自己的感受。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适时地随机参与。
以上几种形式都是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有了交流,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沟通也就多了,使班级幼儿从不愿说到想说,从不敢说到争着说,从不会说到完整讲述。整个看图讲述活动呈现出活跃的状态,语言也就在这种自然的交流、沟通里得到了发展。
三、“议”,在问题讨论中拓展想象
当幼儿对自己所要创编的看图讲述内容有了清晰的条理之后,便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机智,要善于抓住每一个看图讲述内容中有利于拓展幼儿思维、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切入点。所以,在看图讲述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除扩散性思维训练外,还要多采用幼儿求异性思维训练,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相互启发。这会使幼儿的思维发生连锁反应,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不受任何原有框框的限制,突破传统的思维惯性,从与众不同的新角度去认识问题,形成一种独特的、独立的创造思路,获得不同的创作成果。例如《小蚂蚁过河》看图讲述活动中,当幼儿对事件发展很清楚时,可引导幼儿在每一环节进一步扩展想象,如“小蚂蚁过河除了去婆婆家,你认为还会到哪里去呢?”“你认为还会有什么原因使桥断了?”“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小蚂蚁过河?”……通过简单的问题,启发幼儿去寻求多种讲述的思路,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考方法一样,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更大的讲述空间。
四、“结”,在完整讲述中整合思路
活动进行到此,幼儿对看图讲述的内容、思路非常清晰。此时,可提供机会让幼儿完整地进行创编故事,或概括本次讲述的主要内容,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人人参与
当看图完整讲述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尽量人人参与,并给每一位幼儿提供讲述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将自己编的故事在伙伴面前讲述出来,让每一位幼儿都有获得被认可和成功的体验。这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这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又能不断延续孩子对讲述活动的兴趣。另外,根据幼儿的水平,不作统一要求,不强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二)小组推荐
当幼儿人数过多时,看图讲述活动中也常采用小组推荐的方式让个别幼儿在大家面前讲述。如大班看图讲述活动《老鼠偷蛋》,在最后一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只能有一位幼儿代表该组参加“故事大王”比赛。首先每位幼儿要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组的伙伴听,而后大家共同商量谁上前。这一方式既增强了每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又增强了幼儿的集体意识。
无论是小组讲述还是共同参与,在别人说的过程中,教师也让幼儿多听,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通过听别人创编的故事去反思自己创编的内容,从而使得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共同提高。
(三)家长配合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言行举止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组织幼儿完整创编看图讲述故事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每一次看图讲述活动后,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编构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同时要求家长将幼儿讲述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下来,返还给老师。一来,为每位幼儿提供了讲述的机会,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二来,也从家长的记录中了解到幼儿在看图讲述方面的发展水平,为教师选择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提供依据。另外,还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看图讲述粘贴本”,坚持“每晚一故事”。通过家长和孩子共同粘贴图片、幼儿讲述故事、家长记录等这种长期性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还缩短了老师与家长、幼儿之间的距离。故这一形式深受家长的欢迎。
五、“评”,在争论评价中完善自我
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孩子把自己创编的故事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贴切,因此对幼儿创编出来的故事进行评价便显得尤其重要。
(一)同伴指出
幼儿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对他人创编的故事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讲讲“他哪里讲得非常好”“他什么地方没说清楚”“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讲”。这样,既培养了幼儿仔细倾听的习惯,又发展了幼儿的分析、对比能力。对于幼儿提出的意见,教师可让故事讲述者自己回应别人的想法,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如大班看图讲述活动《小老鼠偷蛋》,张驰刚讲完自己编的故事,刘林旺便站起来说:“骆驼是生活在沙漠里的,怎么来帮助鸡妈妈找蛋呢?”“动物园不是有吗?难道你没看过?”张弛马上回答道。“那骆驼怎么会闻到老鼠身上的味道呢?”刘林旺立刻又反驳了一句,张弛不紧不慢地说:“骆驼连沙漠里水的味道都能闻出来,还能闻不到老鼠身上的味道?”“是吗?不会吧!”……就这样,一节课中,孩子们反复地争论、辩解。大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理解及分析能力,这便要求教师要从心理及行为上允许孩子发表不同意见,推迟做出正确判断,允许孩子大胆评价他人讲的故事,甚至多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讲述自己的见解,多变活动为“辩论会”。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孩子的自主性、主动性,让孩子成为敢讲、愿说的儿童,真正在活动中发展孩子的综合能力。
(二)教师介入
如果教师对幼儿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幼儿也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反之,则会增强幼儿的讲述热情,对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热情。这里所说的“介入”,并不是教师包揽对幼儿创编故事的评价,而是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幼儿,赞赏幼儿的每一个创意,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例如:在评价孙远航创编的故事《聪明的乌龟》时,虽然他讲的内容很简单,但对于孙远航来说,能大胆地在别人面前讲述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于是,教师带头鼓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孙远航自豪地抬高了头。在评价熊梓棋时,教师先表扬,而后说:“要是讲故事时再加上动作就更好了!”因此,教师应了解幼儿语言的发展特点,热情关心、平等对待具有不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并能准确把握不同年龄班语言教育的重点。既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又应关注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儿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全面评价幼儿创编的作品。只有在平等、和谐、被肯定的气氛中,才能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经过几年的研究实验证明,在“发散聚合式”的看图讲述活动中,通过采用“引——试——议——结——评”各环节的有效作用,我园幼儿对看图讲述活动建立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活动中能根据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巧妙地进行创编、讲述,其讲述的完整性、连贯性、可欣赏性得到明显的提高,与同行班级幼儿相比,语言表达、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有明显的进步。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开展研究,将“发散聚合式”看图讲述操作模式进一步完善、验证,以推进幼儿语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语言能力;发展;看图讲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看图讲述活动这一教学形式是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构想不同的故事情节,并能够大胆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述,其创编的整个过程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由此可见,看图讲述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与他人展开交谈,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既提高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又使得幼儿在参与看图讲述活动时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培养了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其终身发展非常有益。近段时间的研究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套幼儿“发散聚合式”看图讲述活动教育模式,即“引——试——议——结——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一、“引”,在多端引入中激发兴趣
要想高效地组织看图讲述活动,作为教师第一步要从孩子的已有水平、兴趣等多方面考虑,有针对性地筛选看图讲述内容。这样,才能较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探索兴趣。
(一)了解孩子的看图讲述水平
三至六岁的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十分灵活。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语言的发展是随着神经系统和发音器官的成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它既受年龄因素制约,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看图讲述水平,从幼儿发展特点出发进行考虑,有的是一幅图,有的是多幅图,有按图讲述,有自由排图,有的是想象中间环节,有的是续编故事……有针对性地选择、设置看图讲述内容。
小班幼儿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差,他们只能听懂和运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基本意思,所以选择的内容、图片相对来说要简单。如看图讲述内容《小鸭找朋友》《摘苹果》,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一幅图,只用一句话描述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小鸭和小鸡做朋友”,有的孩子说“乌龟和小鸭做朋友”,有的孩子说“大象用长鼻子摘果子”,有的说“小猴爬到树上摘果子”……语言直白、明了。而大班幼儿在成人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下,能够听懂一些较复杂的句子,理解故事、图片中完整的意思,语言的连续性也有所加强。那么,这一年龄阶段幼儿所选择的看图讲述内容的广度、深度、难度都要有所增强,要完整地描述出事件发展的过程,甚至故事发展中一些细节都要有所体现,讲述的要求也很高。如看图讲述《鸭子和狐狸》《两只乌龟》等,大班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排序,并按照要求完整地创编出一个故事。
(二)挖掘孩子的看图讲述兴趣
众所周知,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其最大的特点是凡事爱观察,好发问,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我们在选择看图讲述内容时,只有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生活中广泛的教育资源,激发孩子的看图讲述欲望。
看图讲述活动的内容选择上,主要从孩子关注的话题、孩子的生活以及孩子感兴趣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去开发形式多样、新颖活泼、具有童趣性的内容。比如:中班看图讲述《瓜瓜吃瓜》既发展了幼儿的讲述能力,又教育了孩子不要乱扔垃圾,这便是在幼儿熟悉的生活中发现素材的教育价值;而《战胜大灰狼》《聪明的乌龟》则来源于文学作品。除此以外,还利用完整游戏、故事情节,通过图片导入、问题导入、动画欣赏等孩子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将看图讲述活动渗透进去。如大班看图讲述活动《小老鼠和斑马》,是让孩子们仔细地观察无声动画,而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地为动画配音,多渠道调动幼儿参与看图讲述活动的兴趣。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注意各科领域在看图讲述活动中的渗透。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营造孩子的看图讲述氛围
在组织看图讲述活动时,教师要抓住看图讲述的本质,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努力营造一个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应答的讲述氛围。活动中,教师设计出美观、形象、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教具,设置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幼儿直接感知形象、描述形象,进行内容想象的扩展。教师的教学态度,自始至终要和蔼可亲,时常笑对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如沐春风,始终处在平等、和谐、被肯定的气氛中。并且,幼儿有时间和对象去表述自己的想法和交流自己创编的故事,从活动一开始便非常热衷于看图讲述活动本身。这样,他们的热情、注意力、细心、耐心、毅力,以及持续性、自主性、语言表达能力、创造精神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如在组织大班看图讲述活动《老鼠偷蛋》时,便通过红、黄、蓝、绿各队“故事比赛”的游戏形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讲述气氛,使得孩子们活动积极性高,活动效果得到保证。
二、“试”,在尝试表述中理解感受
当教师将准备好的看图讲述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时,首先要引导幼儿分析看图讲述活动中所包含的信息要素,一步步引导幼儿理解感受看图讲述内容的发展路线,将故事发展过程一一展现在幼儿脑海里,使得幼儿有了非常清晰的讲述思路,为其完整地编构故事打好基础。
在幼儿初步理解感受看图讲述内容时,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组织形式。
(一)集体讨论
根据幼儿之间存在着的能力差异,可以让全体幼儿在教师的一次次提问、一步步引导下,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逐步展现看图讲述的内容,使得能力强的幼儿有讲述、表现的机会,能力弱的幼儿在他人的回答中也逐步理清了讲述的思路。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面花、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积极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站出来——能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独立说——大声地说、完整地讲,到最后大方地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 (二)小组活动
其实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在小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说的机会,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这样,让幼儿在小组活动中去商讨图片意思,了解看图讲述活动的内容,使幼儿之间起到相互补充、互相学习的作用。如,开展“找朋友结对”“故事大王”“自由交谈”等活动,让幼儿大胆地把自己所想的、所理解的内容讲述给小朋友听,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独立思考
到大班后期,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很强,出示看图讲述材料(挂图、背景、动物图片等)之后,教师可充分给予幼儿独立观察、思考的机会,让幼儿自己去理解图片的内容,自己理清讲述思路,并大胆地在他人面前讲述自己的感受。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适时地随机参与。
以上几种形式都是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有了交流,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沟通也就多了,使班级幼儿从不愿说到想说,从不敢说到争着说,从不会说到完整讲述。整个看图讲述活动呈现出活跃的状态,语言也就在这种自然的交流、沟通里得到了发展。
三、“议”,在问题讨论中拓展想象
当幼儿对自己所要创编的看图讲述内容有了清晰的条理之后,便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机智,要善于抓住每一个看图讲述内容中有利于拓展幼儿思维、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切入点。所以,在看图讲述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除扩散性思维训练外,还要多采用幼儿求异性思维训练,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相互启发。这会使幼儿的思维发生连锁反应,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不受任何原有框框的限制,突破传统的思维惯性,从与众不同的新角度去认识问题,形成一种独特的、独立的创造思路,获得不同的创作成果。例如《小蚂蚁过河》看图讲述活动中,当幼儿对事件发展很清楚时,可引导幼儿在每一环节进一步扩展想象,如“小蚂蚁过河除了去婆婆家,你认为还会到哪里去呢?”“你认为还会有什么原因使桥断了?”“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小蚂蚁过河?”……通过简单的问题,启发幼儿去寻求多种讲述的思路,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考方法一样,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更大的讲述空间。
四、“结”,在完整讲述中整合思路
活动进行到此,幼儿对看图讲述的内容、思路非常清晰。此时,可提供机会让幼儿完整地进行创编故事,或概括本次讲述的主要内容,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人人参与
当看图完整讲述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尽量人人参与,并给每一位幼儿提供讲述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将自己编的故事在伙伴面前讲述出来,让每一位幼儿都有获得被认可和成功的体验。这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这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又能不断延续孩子对讲述活动的兴趣。另外,根据幼儿的水平,不作统一要求,不强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二)小组推荐
当幼儿人数过多时,看图讲述活动中也常采用小组推荐的方式让个别幼儿在大家面前讲述。如大班看图讲述活动《老鼠偷蛋》,在最后一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只能有一位幼儿代表该组参加“故事大王”比赛。首先每位幼儿要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组的伙伴听,而后大家共同商量谁上前。这一方式既增强了每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又增强了幼儿的集体意识。
无论是小组讲述还是共同参与,在别人说的过程中,教师也让幼儿多听,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通过听别人创编的故事去反思自己创编的内容,从而使得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共同提高。
(三)家长配合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言行举止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组织幼儿完整创编看图讲述故事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每一次看图讲述活动后,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编构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同时要求家长将幼儿讲述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下来,返还给老师。一来,为每位幼儿提供了讲述的机会,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二来,也从家长的记录中了解到幼儿在看图讲述方面的发展水平,为教师选择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提供依据。另外,还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看图讲述粘贴本”,坚持“每晚一故事”。通过家长和孩子共同粘贴图片、幼儿讲述故事、家长记录等这种长期性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还缩短了老师与家长、幼儿之间的距离。故这一形式深受家长的欢迎。
五、“评”,在争论评价中完善自我
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孩子把自己创编的故事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贴切,因此对幼儿创编出来的故事进行评价便显得尤其重要。
(一)同伴指出
幼儿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对他人创编的故事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讲讲“他哪里讲得非常好”“他什么地方没说清楚”“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讲”。这样,既培养了幼儿仔细倾听的习惯,又发展了幼儿的分析、对比能力。对于幼儿提出的意见,教师可让故事讲述者自己回应别人的想法,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如大班看图讲述活动《小老鼠偷蛋》,张驰刚讲完自己编的故事,刘林旺便站起来说:“骆驼是生活在沙漠里的,怎么来帮助鸡妈妈找蛋呢?”“动物园不是有吗?难道你没看过?”张弛马上回答道。“那骆驼怎么会闻到老鼠身上的味道呢?”刘林旺立刻又反驳了一句,张弛不紧不慢地说:“骆驼连沙漠里水的味道都能闻出来,还能闻不到老鼠身上的味道?”“是吗?不会吧!”……就这样,一节课中,孩子们反复地争论、辩解。大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理解及分析能力,这便要求教师要从心理及行为上允许孩子发表不同意见,推迟做出正确判断,允许孩子大胆评价他人讲的故事,甚至多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讲述自己的见解,多变活动为“辩论会”。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孩子的自主性、主动性,让孩子成为敢讲、愿说的儿童,真正在活动中发展孩子的综合能力。
(二)教师介入
如果教师对幼儿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幼儿也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反之,则会增强幼儿的讲述热情,对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热情。这里所说的“介入”,并不是教师包揽对幼儿创编故事的评价,而是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幼儿,赞赏幼儿的每一个创意,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例如:在评价孙远航创编的故事《聪明的乌龟》时,虽然他讲的内容很简单,但对于孙远航来说,能大胆地在别人面前讲述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于是,教师带头鼓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孙远航自豪地抬高了头。在评价熊梓棋时,教师先表扬,而后说:“要是讲故事时再加上动作就更好了!”因此,教师应了解幼儿语言的发展特点,热情关心、平等对待具有不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并能准确把握不同年龄班语言教育的重点。既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又应关注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儿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全面评价幼儿创编的作品。只有在平等、和谐、被肯定的气氛中,才能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经过几年的研究实验证明,在“发散聚合式”的看图讲述活动中,通过采用“引——试——议——结——评”各环节的有效作用,我园幼儿对看图讲述活动建立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活动中能根据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巧妙地进行创编、讲述,其讲述的完整性、连贯性、可欣赏性得到明显的提高,与同行班级幼儿相比,语言表达、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有明显的进步。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开展研究,将“发散聚合式”看图讲述操作模式进一步完善、验证,以推进幼儿语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