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师要全面的重视起实验课堂教学,积极的探索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的激发初中实验课堂的教学活力,全面的助力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本文将就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索
随着化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升,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学生的实验知识储备不足、实验学习的趣味性不高、实验探究能力有待提升等等,需要初中化学教师积极的以问题为突破口,不断的改进实验课堂的教法使用,积极的优化实验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实验课堂教学的活力。
一、积极开展分层教学,注重夯实学生基础
目前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教授,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实验基础知识内容的夯实,使得不同学习水平和层次的学生在实验学习中愈发吃力,需要化学教师积极的改进实验教学策略,合理的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分层化教学,积极的夯实学生的实验知识储备,从而让学生在厚实的实验基础知识积累下开展更为高效的实验学习。例如,在学习“制取氧气”实验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层次划分,如可以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以及化学知识储备的不同,将学生合理的分成提高和基础两个学习层次,紧接着教师可以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如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设计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了解氧气的制法等等,而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而言,可以设计更具有开放性和指引性的学习目标,不断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而在指导上教师也可以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化的指导,从而在分层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掌握厚实的实验基础知识储备,为高效的开展实验探究助力。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实验演示
信息技术在展示所具有的形象具体的突出优势,对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为精准全面的把握实验内容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的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给予学生有效的实验演示,进一步的提升实验课堂的教学活力和教学效能。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内容时,一方面化学教师要积极的借助多媒体图片对实验的仪器进行有效的展示,并对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规范进行介绍,如清晰有趣的展示出酒精灯、烧杯、试管、导管等等,让学生在有趣的展示中较好的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另一方,教师要对实验的步骤进行清晰规范的展示,如借助形象具体的微课视频向学生有效的对该实验的准备环节、具体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等进行模拟展示和有条理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渲染力的画面展示和讲解中较好的对实验的步骤、具体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解。此外,化学教师还可以将不同的实验步骤分别制作成短视频,让学生“哪里不会学哪里”,跟着短视频的演示进行更为精准的实验操作,从而有效的提升实验课堂的教学趣味性和形象性。
三、组织进行讨论学习,提升实验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实验课堂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动性,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的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效的激发实验课堂的教学活力。例如,同样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内容时,教师可以按照互补性的原则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水平、个性特点以及学习潜力的不同,将学生合理的搭配在一起,并让学生选择出本组的组长。紧接着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设计问题,如该实验都是用哪些仪器?这些仪器都有哪些特点?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如何安排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中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如何进行实验记录等等,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和研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辅导,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在这种有效的学习形式下不断的促进实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师要全面的重视起实验课堂的教学,积极的优化实验的教学流程设计,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实验课堂的教法使用,并积极开展分层教学,注重夯实学生基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实验演示;组织进行讨论学习,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等等,进一步的激发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生机和活力,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恒亮.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實施途径及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孙海霞.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157.
[3]曹莉.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39(03):125-128.
styl? s - 0k? P^? ootnote' id=ftn1>
[1] 徐蓝.《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06):95-96.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索
随着化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升,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学生的实验知识储备不足、实验学习的趣味性不高、实验探究能力有待提升等等,需要初中化学教师积极的以问题为突破口,不断的改进实验课堂的教法使用,积极的优化实验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实验课堂教学的活力。
一、积极开展分层教学,注重夯实学生基础
目前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教授,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实验基础知识内容的夯实,使得不同学习水平和层次的学生在实验学习中愈发吃力,需要化学教师积极的改进实验教学策略,合理的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分层化教学,积极的夯实学生的实验知识储备,从而让学生在厚实的实验基础知识积累下开展更为高效的实验学习。例如,在学习“制取氧气”实验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层次划分,如可以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以及化学知识储备的不同,将学生合理的分成提高和基础两个学习层次,紧接着教师可以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如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设计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了解氧气的制法等等,而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而言,可以设计更具有开放性和指引性的学习目标,不断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而在指导上教师也可以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化的指导,从而在分层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掌握厚实的实验基础知识储备,为高效的开展实验探究助力。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实验演示
信息技术在展示所具有的形象具体的突出优势,对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为精准全面的把握实验内容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的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给予学生有效的实验演示,进一步的提升实验课堂的教学活力和教学效能。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内容时,一方面化学教师要积极的借助多媒体图片对实验的仪器进行有效的展示,并对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规范进行介绍,如清晰有趣的展示出酒精灯、烧杯、试管、导管等等,让学生在有趣的展示中较好的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另一方,教师要对实验的步骤进行清晰规范的展示,如借助形象具体的微课视频向学生有效的对该实验的准备环节、具体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等进行模拟展示和有条理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渲染力的画面展示和讲解中较好的对实验的步骤、具体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解。此外,化学教师还可以将不同的实验步骤分别制作成短视频,让学生“哪里不会学哪里”,跟着短视频的演示进行更为精准的实验操作,从而有效的提升实验课堂的教学趣味性和形象性。
三、组织进行讨论学习,提升实验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实验课堂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动性,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的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效的激发实验课堂的教学活力。例如,同样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内容时,教师可以按照互补性的原则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水平、个性特点以及学习潜力的不同,将学生合理的搭配在一起,并让学生选择出本组的组长。紧接着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设计问题,如该实验都是用哪些仪器?这些仪器都有哪些特点?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如何安排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中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如何进行实验记录等等,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和研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辅导,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在这种有效的学习形式下不断的促进实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师要全面的重视起实验课堂的教学,积极的优化实验的教学流程设计,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实验课堂的教法使用,并积极开展分层教学,注重夯实学生基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实验演示;组织进行讨论学习,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等等,进一步的激发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生机和活力,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恒亮.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實施途径及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孙海霞.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157.
[3]曹莉.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39(03):125-128.
styl? s - 0k? P^? ootnote' id=ftn1>
[1] 徐蓝.《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0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