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之我见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n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具有促进作用的就称为正迁移,反之,就称为负迁移。迁移实质上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它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创的见解、想法和思路。
  【关键词】 中学 语文 知识 迁移 能力
  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摸索培养语文知识迁移能力的有效方法,不断引导学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
  一、由已知向未知的迁移
  学习语文知识应重视整体教学系统中由已知向未知迁移的效应。中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越丰富,就越有利于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某种共同因素,实现由已知向未知的积极迁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散文大师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大自然广阔的审美空间,分别描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图景。我精心设计了思考题,启发分析第一幅春草图,抓住春草嫩、绿、软的特点,紧扣“钻”等生动、准确、形象的动词,表现青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描绘了生机盎然的美景。由于教师对字词句分析得准确,并对点面结合和烘托的方法作了细致的分析,起到了示范作用,为学生阅读下文,找出共同因素,为实现知识迁移打下了基础。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归纳了四个共同因素:一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二是成功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加了生动性;三是借助人或事物烘托春天的美景。这样,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感悟,去理解,去探索,起到了有效的迁移作用。在讲授古代诗歌《关雎》时,我首先让学生朗读,弄通大意,突出典型的诗句,讲清“比”“兴”在诗歌中的运用。在语言形式上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既有意境美,又有音乐美,体现了民歌鲜明的艺术特色。教师导读和分析第一章,旨在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开发潜能去理解第二、三章的思想内容,理会其中的写作技巧。
  二、由理解向运用的迁移
  中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一般是通过感知与理解这两个认识环节来实现的。从系统论整体性角度来看,语文教学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注意考察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准确筛选重要语言讯息,全面理解其深刻含义。在一时还看不清其“庐山真面目”的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如果对知识融会贯通了,视野范围广阔了,动脑实践机会多了,综合概括水平高了,学习迁移能力自然就强了。例如,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适合中学生从耐人寻味的故事中领悟深刻的哲理。“神童”方仲永家境贫寒,但天资聪颖。其父亲唯利是图,拉着仲永四处拜访乡亲,使仲永丧失了学习良机,埋没了天赋,最终成为普通的人。我发扬教学民主,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大胆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学生的观点有:一是仲永未识笔墨纸砚,未学先知,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二是仲永虽然聪明,但不主动争取学习成才,我不佩服他;三是仲永的父亲目光短浅,妨碍了孩子的成才;四是仲永成了父亲唯利是图的牺牲品,仲永是值得同情的;五是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辩证关系,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热烈讨论让学生找出理解得准确的观点,学生就会铭记于心而终身受益。在作文训练中,教师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有人认为自己有小聪明,平常不肯勤奋学习,想在考前突击一下,考出好成绩,结果失败了。要求学生以《有小聪明就可以不勤奋学习吗?》为题写一篇文章。由于许多学生对方仲永的典型例子理解深刻,在写作这篇文章时都能运用自如地把这一材料放进自己的作文中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由此可见,知识理解的水平与知识的运用能力是紧密相关的,是相互促进和互为因果的。学生只有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有力于实现知识的积极迁移。
  三、由课内向课外迁移
  把课堂教学当作“硬件”,而课外语文活动当作“软件”,表面上说重要,指导起来次要,工作忙了根本不要。中学生对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阅读量少,范围窄,层次浅,文学鉴赏水平低。这种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脱节的封闭式的做法,不利于课内与课外的知识迁移。
  怎样才能有利于由课内向课外的知识迁移呢?首先,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优化。一是教学目的的优化。教学目的是教学实践的灵魂,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教学目的要定得恰当、具体、可行。二是教学设计的优化。抓住直接关系到体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努力突破中下层学生难点,才能为培養知识迁移能力打下基础。三是迁移训练的优化。面向全体学生,精选例题,分析透彻,向45分钟要质量。其次,要联系社会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让学生把眼光投向社会生活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感悟真情,增长才干,从而培养迁移能力。《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教学,教师将教学目的定为:学习名著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重点分析鲁达的形象。难点是理解他粗莽、见义勇为、仗义疏财、粗中有细、艺高胆大的性格。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表现人物性格的关键语句,把握鲁达行侠仗义的性格,深入理解他粗中有细的细腻心里。通过示范教学,旨在带动学生对《水浒传》的系统学习,达到强化文学名著效应的目的。教师布置学生利用假期通读《水浒传》,拓展视野,陶冶情操,辨析真善美与假丑恶,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随后,以《我眼中的鲁达》为题,运用具体材料写一篇人物评论。学生捕捉灵感,精选范例,深入分析,有理有据,评论中肯。事实表明,这样连贯系统的读写迁移训练,读得有趣,学的灵活,练得巧妙,使课堂教学与课外迁移训练和谐结合,有效地促进了由课内向课外的积极迁移。
  总之,中学生语文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课堂上涌动的创作激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石晓琼.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知识迁移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16):21-22.
  [2] 陈士成,吕从坤.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1994(12):15-16.
其他文献
【摘 要】 仔细研究现行初中物理教材,能够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的实验性内容,同时教材大纲也明确列出要求教师通过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实际上,由于受教学条件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并不高,很多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掌握不够,教师改变原有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促进实验教学发展。  【关键
期刊
【摘 要】 高三阶段复习工作的开展,是教育的重点任务,同时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进步等,都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培养高三学生良好复习心理,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按照一定的协调模式来进行,否则很容易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无法弥补。所以,培养高三学生良好复习心理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来提升,坚持在励志理念上良好的落实。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时期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事业也有相应的变革,这使得教育不仅仅重视知识的传递,也越来越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的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是适应当前教学改革新形势的变化。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改
期刊
【摘 要】 在高中教学管理工作中,很多教师既要承担班主任一职,负责班级的管理工作,还要承担某一科目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两份工作固然辛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教师正好可以利用班主任职责之便,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于兼任班主任的数学教师而言,利用班主任职责之便可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以及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这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大有裨益。所以本文主要介绍如何有效利用班主任职责之便促进数学教学。 
期刊
【摘 要】 不论是小学数学,初中数学还是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类非常抽象的学科,这种理科在进行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思维模式以及思维体系才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去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尤其是高中数学,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大量的习题,大量的计算,这也就导致同学们在进行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拥有一个良好的思维运算模式,才能够使其达到相应的计算标准,本文将会详细论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
期刊
【摘 要】 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从网络中获取,网络语音视频,网络文字描述,网络图片等很容易解决我们想获取的知识。有必要时同一问题的重复类似的学习,能加强我们对知识的记忆,网络学习变得更为简单。  【关键词】 图片搜索 文字搜索 视频搜索 化学疑难  知识是需要不断学习,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每一学科都有各自的难点难以突破,特别是节假日,寒假暑假,很多学生想学习点
期刊
【摘 要】 当今世界教育呈现现代化、信息化、多元化的趋势,信息化电子信息教学设备和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信息时代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对知识的整合,教师、学生可以更快,更高效地获取知识。这不仅使得学生作文有了更多的学习方向,同时也为教师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另一方面,知识变得更加容易获取使得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渐渐变小,促进了我国的教育普及,更加有利于我国人才培养。本文就基于现阶段
期刊
【摘 要】 历史课程是借助历史人物或者事件给予现代学生一定的教育,并在自身的知识体系形成过程中构建价值观的教育体系。随着历史课程教学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历史教学的方法与其关联的价值体系的探究更具意义。结合初中历史科目教学的相关经验,分析在价值观形成为条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更好地促进初中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价值观体系融入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促进新一代初中历史教
期刊
【摘 要】 历史解释是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进行培养,以提升其思维水平,同时应深入落实基础知识,积极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多角度构建客观的历史解释,勇于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限制,解释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基于此,本文从多角度针对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同行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历史解释
期刊
【摘 要】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學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并加以区别对待,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顾及到优等生、差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肯定,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共同进步 有效性  对学生一视同仁是教师的最基本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