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校校园体育制度、物质、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现状调查分析,查找出高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的问题所在,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24-0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多年来一直致力研究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并针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各指标体系设计了调查问卷,分别对省内40余所高校体育部室主任进行实地访问或电话采访,随机抽样600名在校学生调查问卷。了解掌握校园体育文化在普通高校开展与建设现状。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统计与分析等方法运用,查找到了一些制约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因素。(1)设计“体育部室主任与教师问卷”、和“高校学生问卷”问卷2套。首先对高校部室主任实施关于高校体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问卷,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然后对部分高校学生关于体育行为文化方面的问卷抽样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600份,回收580份,回收率96.7%。(2)查阅资料与阅读相关的专著7本。(3)对回收问卷、访谈信息等相关项运用EXCEL、SPSS数据软件进行统计计算与分析,得出结果。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
1.体育场馆与器材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按照不同规模及不同标准计算,在调查的40余所所高校中,近70%的院校配备了部分标准的体育场馆,但多数院校的室内场馆以简易主,学生活动场地面积存在较大差距。最多的院校生均体育面积可达9.2㎡,最少的高校生均体育面积仅为5.12㎡。沿海的高校场馆数量多、条件好、场馆类型丰富,而中西部地区的部分高校场馆条件就有待进一步改进,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2.对各高校是否能满足学生健身需求的调查显示:有37.5%的高校能满足学生日常需求,有45%的高校基本能满足学生需求,有17.5%的高校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调查还显示:有62.7%的学生认为目前本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布局不合理,只有21.3%的学生认为基本合理。
(二)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
所谓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就是指校园人体育意识形态的精神生活方式。具有极强的凝聚力与渗透力。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它决定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反应了高校校园体育深层的体育思想,是大多数人认可和遵循的体育价值取向和信念。通过对浙江省高校学生的调查表(1)显示:体育运动能使身心得到全面提高的占调查总数的96.9%;体育运动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占调查总数的91.6%。体育运动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自信心的占调查总数的57.2%,体育运动在提高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与团队协作的占调查总数的29.8%,体育运动能够愉悦身心的占调查总数的88.1%。可见,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意见一致,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忽略了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的自信心等精神层面的作用,有待于以后的体育教学任务中多加以引导。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校园体育文化因素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是高校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从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存在场地设施人均面积不足、种类不多及发展不平衡性的特征。高校仍存在体育机构建制不全,缺少心理健康预警机制以及学生体育活动开展的不固定等体育制度文化的缺失。还有,高校体育教学工作重点太过于倾向于身体锻炼,多数学校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个性大发展,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以及自信心发展不够等。
(二)建议
1.因地制宜,彰显特色,进一步完善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校园内的体育建筑和场馆设施建设体现的是一所学校体育文化的外延,它对学校师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陶冶功效,形成能彰显本校办学特色的体育建筑和场馆设施,必将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加大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设施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物质文化,吸引和满足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实现全民健身计划,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发挥出其重要的功能作用。
2.制定和完善高校校园体育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建设是确保学校体育各项管理制度能落到实处,执行到位的制度保障,是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先行官”。使学校体育工作规范化发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由主管校长牵头,各处室协调的运行机制,从而确保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连续性。
3.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底蕴,创建校本特色的高校体育行为文化。
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乃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根本。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人群的体育行为特点。首先,高校应当挖掘地方性、民族性体育特色项目,每所高校都应当结合本校特色开展体育工作,逐步形成特色性的高校体育行为文化。其次,各高校要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工作要在“健康第一”指导下,学校要举办各体育宣传活动、体育比赛、体育社团俱乐部、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对学生进行长期的体育文化宣传和渗透.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莲香.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5:105.
[2]夏晓勤.中美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4):48.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24-0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多年来一直致力研究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并针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各指标体系设计了调查问卷,分别对省内40余所高校体育部室主任进行实地访问或电话采访,随机抽样600名在校学生调查问卷。了解掌握校园体育文化在普通高校开展与建设现状。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统计与分析等方法运用,查找到了一些制约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因素。(1)设计“体育部室主任与教师问卷”、和“高校学生问卷”问卷2套。首先对高校部室主任实施关于高校体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问卷,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然后对部分高校学生关于体育行为文化方面的问卷抽样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600份,回收580份,回收率96.7%。(2)查阅资料与阅读相关的专著7本。(3)对回收问卷、访谈信息等相关项运用EXCEL、SPSS数据软件进行统计计算与分析,得出结果。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
1.体育场馆与器材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按照不同规模及不同标准计算,在调查的40余所所高校中,近70%的院校配备了部分标准的体育场馆,但多数院校的室内场馆以简易主,学生活动场地面积存在较大差距。最多的院校生均体育面积可达9.2㎡,最少的高校生均体育面积仅为5.12㎡。沿海的高校场馆数量多、条件好、场馆类型丰富,而中西部地区的部分高校场馆条件就有待进一步改进,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2.对各高校是否能满足学生健身需求的调查显示:有37.5%的高校能满足学生日常需求,有45%的高校基本能满足学生需求,有17.5%的高校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调查还显示:有62.7%的学生认为目前本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布局不合理,只有21.3%的学生认为基本合理。
(二)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
所谓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就是指校园人体育意识形态的精神生活方式。具有极强的凝聚力与渗透力。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它决定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反应了高校校园体育深层的体育思想,是大多数人认可和遵循的体育价值取向和信念。通过对浙江省高校学生的调查表(1)显示:体育运动能使身心得到全面提高的占调查总数的96.9%;体育运动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占调查总数的91.6%。体育运动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自信心的占调查总数的57.2%,体育运动在提高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与团队协作的占调查总数的29.8%,体育运动能够愉悦身心的占调查总数的88.1%。可见,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意见一致,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忽略了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的自信心等精神层面的作用,有待于以后的体育教学任务中多加以引导。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校园体育文化因素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是高校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从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存在场地设施人均面积不足、种类不多及发展不平衡性的特征。高校仍存在体育机构建制不全,缺少心理健康预警机制以及学生体育活动开展的不固定等体育制度文化的缺失。还有,高校体育教学工作重点太过于倾向于身体锻炼,多数学校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个性大发展,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以及自信心发展不够等。
(二)建议
1.因地制宜,彰显特色,进一步完善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校园内的体育建筑和场馆设施建设体现的是一所学校体育文化的外延,它对学校师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陶冶功效,形成能彰显本校办学特色的体育建筑和场馆设施,必将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加大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设施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物质文化,吸引和满足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实现全民健身计划,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发挥出其重要的功能作用。
2.制定和完善高校校园体育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建设是确保学校体育各项管理制度能落到实处,执行到位的制度保障,是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先行官”。使学校体育工作规范化发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由主管校长牵头,各处室协调的运行机制,从而确保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连续性。
3.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底蕴,创建校本特色的高校体育行为文化。
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乃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根本。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人群的体育行为特点。首先,高校应当挖掘地方性、民族性体育特色项目,每所高校都应当结合本校特色开展体育工作,逐步形成特色性的高校体育行为文化。其次,各高校要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工作要在“健康第一”指导下,学校要举办各体育宣传活动、体育比赛、体育社团俱乐部、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对学生进行长期的体育文化宣传和渗透.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莲香.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5:105.
[2]夏晓勤.中美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