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趣的数学课,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在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不会久,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如果学生上课在玩或是思想在开小差,那么我们老师首先要问的是:这节课我上得有趣吗?因此一年级的数学课一定要上得有趣。在对一年级的教学中,我积累了以下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新课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灵活多样的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小朋友认识10以内各数的时候,我带他们来到校园,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分别找出数量1、2、3、4……的东西,很快学生找到:有1面红旗、2个大门、2个花园、3层楼、4棵大树等等,然后再找出教室中可以用数字表示的物体,说给小朋友听一听。课后又让学生找一找,家里的哪些东西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学生找到了许许多多:我家有1台电脑,2台电视,3张床,4部电话等等。
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又如学习《认识人民币》,学生认识了人民币的面额,了解了简单的计算后,让学生去超市,调查商品的价格,在课堂上展示部分信息,我们会发现他们所调查的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零食和玩具,在课堂上,就通过这些价格来教学,学生也一定很想知道买一把手枪、买一个布娃娃、买一个巧克力一共要花多少钱,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反馈,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巧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猜谜语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它能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想像,更能增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的强度越大,好胜心越强,记忆效率越高,学习兴趣越浓,学生就越感到学而不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课首可以根据本节课要讲的内容,选择与所学数学知识相关的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1的认识的课上,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谜语:“横看是只尺,竖看是根棒, 年龄最最小,大哥他来当。”然后再教授1的写法,还有“ 象个蛋,不是蛋, 说它圆,不大圆, 说它没有它又有, 成千上万连成串。”这是什么呢?对了,是0,为什么说它没有它又有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教学。在认识钟表一课时,出谜语“世上一件宝,黄金买不了,兄弟三个人,永远不停跑,老大慢吞吞,老三个最高。”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钟表,趁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讲授新课,课堂效果特别好。
三、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讲故事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一个孩子不爱听故事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故事学习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教学“6、7减几”时,教师创设了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一只聪明的小猴子,在田野里寻找食物,突然它发现了一片玉米地,可开心了。于是它掰了7个玉米,装进袋子里就急忙往家跑。一边跑一边跳,不一会就到家了。可是,它打开袋子一看,咦,怎么只剩下一个玉米了?”这时候,学生也很好奇,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四、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口头语言,而且还要有形象的肢体语言。因为一年级孩子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具体形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如果能够在从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运用适当的、形象的肢体语言,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突破难点、把握重点的重要作用,让肢体语言在课堂上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开展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对任何事易产生“喜新厌旧”的心理。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巩固新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数学活动方式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致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负担加重,数学游戏的目的首先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和可操作性改变学生对某些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心理,消除孩子生理与心理上的疲劳。使他们积极的投身到游戏中去。恰当的游戏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在数学游戏中还可以使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游戏教学采用了丰富的多样的手段,让孩子们在唱唱、跳跳、听听、画画、玩玩、学学中获得知识。让孩子们左右脑交替地和谐的发展。
六、新奇小奖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表扬学生,但是不能让孩子依赖于外在的诱惑而学习。我想到了一种新的奖励措施,在课堂上,我经常自制一些简单的奖励,如剪纸,有小鱼、蝴蝶,还有叠纸,有小鸟、花篮等等。对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回答问题积极的、课堂练习做的棒的学生给与奖励。我认为这种奖励措施不是一种贿赂行为,而是学生努力的见证,是教师从多方便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奖励实行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提高了。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而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乐于在輕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其学习的欲望也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将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也是学生数学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标志。
作者简介:
郑晓雨(1985-),女,甘肃省两当县人,两当县香泉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新课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灵活多样的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小朋友认识10以内各数的时候,我带他们来到校园,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分别找出数量1、2、3、4……的东西,很快学生找到:有1面红旗、2个大门、2个花园、3层楼、4棵大树等等,然后再找出教室中可以用数字表示的物体,说给小朋友听一听。课后又让学生找一找,家里的哪些东西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学生找到了许许多多:我家有1台电脑,2台电视,3张床,4部电话等等。
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又如学习《认识人民币》,学生认识了人民币的面额,了解了简单的计算后,让学生去超市,调查商品的价格,在课堂上展示部分信息,我们会发现他们所调查的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零食和玩具,在课堂上,就通过这些价格来教学,学生也一定很想知道买一把手枪、买一个布娃娃、买一个巧克力一共要花多少钱,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反馈,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巧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猜谜语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它能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想像,更能增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的强度越大,好胜心越强,记忆效率越高,学习兴趣越浓,学生就越感到学而不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课首可以根据本节课要讲的内容,选择与所学数学知识相关的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1的认识的课上,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谜语:“横看是只尺,竖看是根棒, 年龄最最小,大哥他来当。”然后再教授1的写法,还有“ 象个蛋,不是蛋, 说它圆,不大圆, 说它没有它又有, 成千上万连成串。”这是什么呢?对了,是0,为什么说它没有它又有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教学。在认识钟表一课时,出谜语“世上一件宝,黄金买不了,兄弟三个人,永远不停跑,老大慢吞吞,老三个最高。”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钟表,趁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讲授新课,课堂效果特别好。
三、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讲故事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一个孩子不爱听故事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故事学习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教学“6、7减几”时,教师创设了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一只聪明的小猴子,在田野里寻找食物,突然它发现了一片玉米地,可开心了。于是它掰了7个玉米,装进袋子里就急忙往家跑。一边跑一边跳,不一会就到家了。可是,它打开袋子一看,咦,怎么只剩下一个玉米了?”这时候,学生也很好奇,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四、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口头语言,而且还要有形象的肢体语言。因为一年级孩子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具体形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如果能够在从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运用适当的、形象的肢体语言,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突破难点、把握重点的重要作用,让肢体语言在课堂上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开展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对任何事易产生“喜新厌旧”的心理。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巩固新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数学活动方式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致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负担加重,数学游戏的目的首先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和可操作性改变学生对某些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心理,消除孩子生理与心理上的疲劳。使他们积极的投身到游戏中去。恰当的游戏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在数学游戏中还可以使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游戏教学采用了丰富的多样的手段,让孩子们在唱唱、跳跳、听听、画画、玩玩、学学中获得知识。让孩子们左右脑交替地和谐的发展。
六、新奇小奖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表扬学生,但是不能让孩子依赖于外在的诱惑而学习。我想到了一种新的奖励措施,在课堂上,我经常自制一些简单的奖励,如剪纸,有小鱼、蝴蝶,还有叠纸,有小鸟、花篮等等。对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回答问题积极的、课堂练习做的棒的学生给与奖励。我认为这种奖励措施不是一种贿赂行为,而是学生努力的见证,是教师从多方便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奖励实行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提高了。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而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乐于在輕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其学习的欲望也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将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也是学生数学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标志。
作者简介:
郑晓雨(1985-),女,甘肃省两当县人,两当县香泉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