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看装备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h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_金 俊 执行_李秋弟
  
  ●面对地震 充分准备
  ●面对冰雪 重点防寒
  ●面对台风 首要防雨
  ●面对水灾 谨防落水
  ●面对火灾 快拍快离
  
  
  在灾难摄影的恶劣环境下,应该根据不同的灾难特点,准备好适用的、够用的照相机。报道灾难事件,应该首选数码相机。因为数码照片可以立拍立现,保证不出现问题,更能够保证快速传输、及时报道的需要。有的摄影师也会同时携带胶片相机,作为数码相机的补充,防止出现意外的情况。以下四位著名摄影师的相机选择值得我们借鉴。
  
  电池的损耗
  “避开”严寒酷暑 数码相机的电池在两种情况下会消耗得非常快,一个是严寒,另一个是酷暑。相机的说明书通常都标明正常工作的温度环境是0℃-40℃。环境在20℃左右时,电池最耐用,环境温度增加或者降低都会减少其正常拍摄量。例如,某品牌相机的原装电池在温度适当的环境下可以拍摄500张照片,而在0℃时会降低到350张以下,在气温更低的环境下,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其电量会很快消耗掉。
  
  防止电池老化 摄影师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电池使用状况,如果电池已经使用很长时间,功效就会“打折扣”,需要多备一些电池。为了保障拍摄的顺利,防止相机到现场“罢工”,尽量不要带早期的数码相机,因为数年前的相机电池的使用时间都不太长。
  
  使用数码单反相机,最好使用传统方式取景,关掉LCD显示屏,可以有效地节约用电。
  
  赵嘉的相机配备
  著名摄影师赵嘉先生具有丰富的户外生存经验,在国内外许多地区都留上他的摄影足迹。此次,他作为救援人员,深入地震灾区工作,使用佳能EOS-1Ds MARK Ⅲ顶级数码相机,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评价
  一套优秀的相机完全胜任艰苦的拍摄工作,虽然专业相机本身有点沉重,但是专心使用好一套相机,显得非常干脆利索。
  
  电池的节电方法
  关掉相机显示屏 长期在野外工作,在户外摄影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摄影师俞历先生主要的任务是灾区救援,他携带一台松下FZ20相机,除了相机内有一块充满电的电池,他另带了一块备用锂电池,以防万一。拍摄时他将LCD显示屏关掉,减少电的损耗。结果,4天里他拍了700多张照片,总容量达到2GB,连一块电池都没有用完。
  尽量不回放观片 使用显示屏回放观片非常耗电,因此,为了省电,尽量不要观片,更不要在相机上删除照片,那样会增加电量的消耗。
  
  杨秉政的相机配备
  著名摄影记者杨秉政是《中国交通报》的资深记者,野外采访经验十分丰富。他的相机配备是:
  1. 尼康D3数码单反相机
  2. 松下LX2袖珍数码相机
  杨秉政为了轻装上阵,赴地震灾区时只带了一个单反相机和一个轻便型数码相机,单反相机配用了3个镜头:12-24mm、28-70mm、70-200mm。
  杨秉政说,实践证明尼康D3数码相机在地震灾区的采访中确实发挥了大的作用。在很多场合中就可以不用闪光灯拍照。例如在公路抢险的地方,晚上黑灯瞎火,有时只能靠车灯的微弱光线拍照,把D3相机的感光度设置为ISO 25600,拍出的照片质量仍然还可以接受,照样可以用于报纸的发表。在低照度的情况下,尼康D3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
  有时候,掏出随身带的小相机就可以拍照,不错过精彩的镜头。尤其是来不及更换镜头或近距离拍照时,使用小相机拍摄非常方便。
  
  既有数码相机,也有胶片相机,摄影师为摄影报道做好充分的準备,肯定是万无一失了。但是,比较沉重的装备肯定给摄影师带来较大的负担,不大利于“持久战”。因此,如能适当减少一些可能会更好。
  
  一套顶级的专业数码单反相机,一个备用的袖珍相机,足以应付各种意外的情况。
  
  黄一鸣的相机配备
  著名摄影记者黄一鸣是《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站长和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作为资深的国家级摄影记者,黄一鸣经常承担各种艰巨的采访任务,经验十分丰富。此次受总社调派,赶赴汶川第一线摄影采访,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他的相机是:
  
  1.佳能EOS-1D数码相机
  2.佳能G9袖珍数码相机
  3.佳能EOS-1传统胶片相机,用来拍摄彩色反转片。
  4.徕卡M6传统胶片旁轴取景相机,用来拍摄黑白照片。
  
  选择的理由
  黄一鸣认为,相机要适合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首选当然是数码相机,因为数码相机马上可以看到拍摄效果,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技术失误。数码照片可以直接远程网上传输,便于迅速见报,这些优势是胶片相机无法比拟的。
  
  由于担心地震灾区停电、缺电,而且照片可以于摄影展览和高质量画册,黄一鸣又带了两台胶片相机。由于佳能EOS-1传统胶片相机使用5号电池,耗电量太大,加上使用多年,只拍了十多个胶卷就没电了。徕卡M6传统胶片旁轴取景相机耗电量小,仅靠机身中的纽扣电池,数十个胶卷拍下来,一点事都没有。
  
  鞠芝勤的相机配备
  《重庆晨报》视觉中心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鞠芝勤具有丰富的摄影经验, 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鞠芝勤当天就赶赴灾区,连续13天在都江堰、北川、青川、平武、南坝、平通、江油、安县、绵阳等地,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17000多张照片,其中20幅作品在震后120小时后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在深圳文博会上举办的全国第一个抗震救灾摄影展。由于鞠芝勤驾车前往地震灾区采访,因此相机设备比较充足。
  
  1. 佳能EOS-1D Mark Ⅱ N数码单反相机
  2. 尼康D3数码单反相机
  3. 佳能袖珍数码相机
  
  摄影者在北川中学营救现场 鞠芝勤 摄
  
  摄影背心是摄影人的百宝囊,可以存放许多零星物品,随时取用。
  
  胶卷
  现在好的胶卷有时已难以买到,因此,平时要多准备一些,以备紧急时使用。同时,要注意胶卷的有效期限,不要带过期的胶卷从事拍摄工作,如果由于胶卷性能发生问题,千辛万苦拍到的画面无法使用,后悔就晚了。另外,拍完后一定要及时冲洗,防止胶片中的影像潜影退化。
  
  摄影包
  摄影师离不开摄影包,尤其是到灾区拍摄的摄影师更要有一个好的摄影包。除了相机、镜头、笔记本电脑以及电池、胶卷和存储卡以外,日常生活用品、雨衣、帽子、轻便的衣服等最好也能随身携带。因此,对摄影包的选择就虽得非常重要了。随着现在摄影包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有不少出色的双肩背摄影包能让摄影师大大地减轻负担,它们不但能让摄影师的双手解放出来,用于拍照,还能大大提高摄影师的活动效率,便于爬山下坡,过坎越沟,提高拍照的成功率。以前那种单肩背的摄影包的确在地震采访中显得有些不太方便了。
  
  
  双肩背摄影包可以很舒服地将器材背在身上,使摄影师工作起来十分灵活。现在,先进的摄影包下部可以装器材,上部还可以装必需的衣物和日常用品,靠近背部的地方还有专门的位置可以存放笔记本电脑。
  
  照片传输与通讯设备
  
  卫星传输
  只要供电没有大的问题,通信网络保持通畅,数码照片的传输就不会有大的问题。有些单位的采访人员都带有卫星电话,抢险救灾的军队、卫生部门一般也都有卫星电话,可以传送图片。目前,大多数摄影记者还没有这种设备,有许多人只能设法到别人那里“蹭发图像”,难以保证发稿之需。有的摄影师还需要隔三岔五地离开灾区,到有网络的地区去发稿,更是耽误时间。
  但是,有时卫星电话传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据有些摄影记者反映,卫星传输照片常常一个小时也传不出一张,让人十分着急。
  
  生活用品
  
  食品
  除了照相机及其附属装备,必要的生活用品也是不可少的。在前往物资极其匮乏的采访地区时,携带必要的矿泉水、巧克力、八宝粥等食品,能够起到救命的作用,切勿忘记带上一些。
  
  救生设备
  到灾区时,最好随身配备一个救生盒,以备在紧急的情况下使用。目前市场上有急救包出售,但是,如果能自己动手制作,可以更好地达到自己的要求。急救包中可以放置以下物品:
  1.药品:创可贴、止血绷带、卫生胶布、止痛药、抗生素、止泻药、驱蚊剂等。
  2.呼救工具:救生哨、小镜子。遇到危险时,可以吹救生哨报警;也可以使用小镜子反射太阳光,报警求救。
  3.自救工具:小型指北针、针线包、钓鱼线、笔、纸、防水火柴、戴套刀片等。
  4.用一张纸将个人的资料、物品清单、药品装入时间、救生哨等器具的使用说明等写清楚,
  放在急救包中,必要时可以烧掉这张纸作为点火的引信。
  5.急救包材料:急救包可以使用现成的金属盒(或塑料盒)做成,体积约一个饭盒大小即可,将急救物品放入其间,在关键时刻打开使用,可解燃眉之急。
  如果摄影师在灾区遇险受伤,急救物品可以帮助他有效地控制伤情,自救生存,也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待救援。
  
  
  使用先進的现代化手段传输照片是必需的。图为杨秉政在卧龙采访武警交通部队后使用卫星电话发稿。
  
  通讯设备
  在地震灾区采访,通讯设备十分重要,它不但能保持摄影师与总部的联络,让单位的同事和家人们了解自己的安危情况,同时,也能及时把新闻消息和照片传递出去。对于大的通讯社和国家级新闻媒体,应该配备这些通讯设备,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无线电爱好者使用一种对讲机,叫做业余电台,是一种非常好的户外通讯用设备。业余电台的品种繁多,不同设备的通讯距离也不一样,短波电台的通讯距离可以达到数千公里。如果摄影师发生险情,可以及时发出求救信号。业余电台不能随便使用,必须要加入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考取国家颁发的无线电台执照,才可以合法使用。在四川地震灾区,手机无法联系时,俞历先生就使用业余电台与朋友们保持联系。
  
  移动的“家”
  
  户外摄影的人多有使用帐篷的习惯,可以到处安营扎寨。而新闻摄影师多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通常都是在宾馆住宿,因此,一到晚上,就很麻烦了。
  
  在灾区采访必须做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准备。即使在绵阳这样的中等城市,许多宾馆旅社也成了危房。在县城乡镇住房就更加简陋。由于地震灾区夜间天气比较冷,加上下雨和余震的影响,大多数记者都因为没有带帐篷,晚上只能在火堆边烤火,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和衣睡在地上,地上只能垫些木板或者运尸袋。如果遇到下雨,只得到处去蹭帐篷,实在不行就跑到医疗救护所的帐篷里稍微休息一下。
  俞历先生在救援和抢险工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他经常从事户外摄影,因此,帐篷、睡袋和防潮垫是他随身必带的物品,此次前往四川地震地区,自然少不了这些。俞历先生认为,对于摄影师来说,帐篷是一个能够防风挡雨,抵御严寒的小天地,也是灾区自救的移动的“家”。
  对于帐篷的选择,俞历先生提供了专业的提示。
  
  TIPS:
  
  按功能进行分类,户外运动的帐篷可分为三季帐(春夏秋三季)和四季帐(功能性强,适用广泛)。按不同的运动类型进行分类,则可以分为休闲帐、基地营帐、高山雪域帐、极地帐等等。根据四川地震灾区的特点和摄影师工作的特点,通常只需要携带轻便的休闲帐或基地营帐就可以了。
  
  帐篷的面料
  
  帐篷的内帐和外帐作为住宅的“内外墙”和“屋顶”,构建成一个流动的“家”。
  内帐的设计一般都比较细致,装置也更多地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如通气口、方便放置细小物品的边带仓,悬挂营灯的挂扣等等。内帐一般都使用尼龙织布或纱网,高档一些的使用极其紧密的纱网材料,从而保证帐篷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蚊虫功能。
  
  外帐的面料一般选用带有PU涂层的尼龙布,印制在外帐上的產品标签会指明防水和防雨的性能。例如: PU800的标示表明,涂层在户外可以抵御中雨;PU1000-1200的标识表明,涂层可以抵御大雨;如果标识超过1500,则说明该帐篷基本上可以适用于各种环境。
  GORE-TEX等公司还开发出一些有机硅技术的涂层材料,经过这些材料处理后的面料具有防水透气的功能,外面的雨水无法渗入涂层,而人呼出的热蒸气能够透出去。因为价格昂贵的原因,只有非常高档的专业帐篷才会使用这样的面料,而一般帐篷都使用PU涂层的尼龙布。
  面料品质的好坏,主要表现于结实、耐磨、抗强风撕裂程度。美国杜邦(DuPont)公司的CODURA格仔腈纶布,其耐磨指数超过普通尼龙丝,重量却大大地降低。
  
  帐篷支撑杆
  帐篷支撑杆是帐篷的骨架,质量相当的重要,最好选择铁杆或进口铝合金杆,比较保险。选择不当,可能造成很大的危险。质量较差的帐篷支撑杆可能会在户外的强风中折断,使帐篷在狂风中塌垮,造成设备的损坏。
  
  价格
  帐篷的售价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而到地震灾区采访的摄影师最好选择重量轻、质量高的帐篷。
  
  理想的工作服
  国内摄影人的衣装是比较随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摄影背心,近年来不少人喜欢穿迷彩服,增加了野外工作的耐磨性和隐蔽性。但是在极端恶劣的灾害地区,气候变化无常,需要较长时间地同各种天气打交道,就必须要配备一套防风、防雨、耐磨、轻便、透气的服装,才能更方便地工作和生存。例如,人们常常突遇风雨,对摄影者来说,许多人习惯使用雨伞或常规雨衣,但胶布雨衣过于沉重,塑料雨衣透气性、牢固程度都比较差,都不是现代摄影人最理想的防雨工具。
  户外摄影人常用的冲锋衣具有防雨抗风性能强、透气性好的特点,是摄影师奔赴灾害现场,可以更好工作的理想服装。
  
  全套户外着装很有讲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通常分外、中、内三层。
  
  外层就是指穿在外面的冲锋衣裤,它们的面料基层和特殊涂层使它具有防风、防雨和透气的功能,尤其在恶劣的雨雪环境下更能显出其优秀的品质。四川灾区虽然已到了春夏之交的季节,但是常常还是比较寒冷,摄影师可选择质地比较柔软,耐磨性能较好的冲锋衣裤,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的侵扰。
  
  中层是指中部的抓绒服等,这种衣服十分轻巧,保暖效果十分出色。但在春夏季时,一般不需要这样的服装。如果遇到冬季一样的寒冷天气,最好要配置这样的服装。
  
  内层主要指贴身的排汗速干内衣裤。排汗内衣主要功能是把身体出的汗迅速排出,而不要存在衣服里,那样湿漉漉的内衣贴在皮肤上会吸走热量。使人容易感冒。要实现快速排汗的目的,最好穿杜邦公司生产的COOLMAX面料的衣裤。这种纤维在吸汗后,能够很快通过中空十字管道向外扩散,增加了4倍的挥发面积,实现速干的功效,让皮肤保持一种干燥舒适的感觉。许多摄影人都喜欢穿纯棉的内衣,认为它们比较舒服,其实这种衣裤是不太不适合野外工作的。
  
  不可忽视的鞋
  在地震灾区采访时,常常看见穿皮鞋的摄影师,平时比较舒适的新闻采访,让摄影师们对鞋这样的小事不太在意。然而,面对地震造成的灾害,一双适用的鞋常常是头等大事。
  户外运动用的登山鞋对于摄影师来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装备,它不但可以减少疲劳,而且可以有效减少摄影师的脚部受伤几率,遇到一般雨水时,或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确保脚部保持干燥,行动自如。尤其是在山区采访时,高帮或中帮的登山鞋就显是更加重要了。但是要记住,摄影师要穿厚的袜子,
  
  不要穿丝袜,也不要穿新的登山鞋外出拍摄,否则容易把脚磨起泡来。
  
  防水袋
  防水袋是户外运动中常见的小装备, 通常是被户外爱好者用于衣物、电子产品、证件等的防水、防潮之用,俞历先生平时从事户外摄影时,总是带着它们,这次到地震灾区采访,自然也离不开防水袋。
  
  “灾区属于山区,比较潮湿,尤其是早晚的时候更加严重,如果摄影包不是防水的,可以准备一两个防水袋,把相机和镜头等放进去。一个轻软的防水袋,不过十几元钱,可以保护相机,防水防尘。在露水大的清晨和夜间,可以使镜头和相机保持干燥,否则就会影响正常拍摄。因此,不拍照时我就把相机放入袋中,早晨起来后相机一切正常。可是我发现有一些人的相机却因为缺乏必要的保护,受潮后不能工作了。”俞历先生说。
  
  对于摄影人来说,防水袋主要有专业的相机、摄像机防水袋和普通防水袋两种,它们可以有效地保护相机、镜头、胶卷等不受损害,在一些户外用品店就可以买到,品种样式也很多。
  
  在2008年第十一届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上,有的厂家推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照相机遮雨衣”,为相机在雨中拍摄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保护装置,其工作原理与防水袋差不多。
  
  摄影器材的防尘
  
  在地震灾区的摄影采访中,一定要事先估计到现场的恶劣环境,做好各种突遇困难的应对准备。
  在清除建筑物和道路障碍的过程中,杨秉政和黄一鸣都遇到同样的境遇,大量的细微浮尘,不仅钻进人的鼻子,让人呼吸难受,同时也钻进相机的缝隙中。一次,因为尘土很厉害,导致黄一鸣的所有照相机都“罢工”了,佳能G9的镜头不能伸缩了,EOS-1D断电了,EOS-1被进入的沙子卡住了开关,徕卡M6的快门也卡住了。幸好黄一鸣经验丰富,经过紧急处置,相机又恢复了正常工作。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严重的沙尘是摄影器材的致命克星,一定要做好相机的防尘工作,不要轻易地把相机暴露在沙尘中,至少也要给相机加上防水袋或塑料袋后再拍摄,否则,极有可能给相机带来危害。
  
  凝冻的艰难回家路 黄一鸣摄
  
  面对冰雪 重点防寒
  
  2008年春节前后,罕见的冰雪灾难降临中国南部,严寒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也给广大摄影师带来了少有的拍摄难度,对于这场灾难的报道,国家同样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同时,各种媒体也派出精干的报道队伍,摄影师更是活跃在灾区的各个地方。然而,如何准备摄影装备,同样是摄影师关注的课题。
  在前往寒冷地带拍摄突发冰雪灾难事件时,经常会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环境里使用相机,电池最容易受到严寒影响,往往一会儿就不能工作了,所以前往冰雪灾害现场特别注意要备足电池。
  摄影师最好穿着三层压胶的冲锋衣裤,尽管衣料感觉有些硬,但防风性、耐磨性非常突出。冲锋衣里面最好穿羽绒含量和充绒量高的羽绒衣或保暖性能好的抓绒服,将电池放在衣服中,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和保暖的作用。2005年,俞历先生攀登云南雪山时,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中,同行的摄像师经验非常丰富,把两块电池放在贴身的抓绒服口袋里,把摄像机放在胸前羽绒服中,从而在顶峰上拍摄了一个多小时,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火灾 黄一鸣 摄
  
  概述
  随着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突发事件的摄影报道机遇越来越多,不但专业的摄影记者可以奔赴“前线”,就连广大摄影爱好者也都能拿起相机前往灾区报道。对于广大摄影师来说,突发事件摄影报道是攻坚战,有时需要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因此,广大摄影师更需要在装备方面现代化起来,更需要向户外摄影师学习一些生存的技巧,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突发事件摄影报道的考验。
  
  注意防尘
  火灾造成建筑物坍塌,使现场常常尘土飞扬,因此相机要做好防尘工作,给相机和镜头套上保护袋是一个好办法,迫不得已时可以将相机放在怀中,可以减少灰尘侵害相机。
其他文献
荫美国影片祖秘密花园1993纯真歸来袁快乐相伴袁生命活力如草长花开莎拉布莱曼袁古典跨界音乐标志性艺人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时,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不出门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人人都猫在家里过鼠年:有人垂钓鱼缸,有人套圈酒瓶,有人给干果排队,有人为宠物化妆……相比之下,我的贡献就很无聊了:看书,听歌。  读的是美国作家弗兰西丝·H.伯内特的经典之作《秘密花园》:一场霍乱使得玛丽成为孤儿,她被送到英国约克郡的
湘西一带崇山峻岭,盛产油茶。千百年来,山民以油茶籽榨取茶油食用。  油茶树属山茶科常绿灌木,树干高2至5米,树龄在百年以上,多聚生成林。油层茶秋天开花,果子来年成熟,寒露前后采摘。  油茶果采摘后,要经过晾晒、剥壳、然后进入油坊打榨取油。  初冬时节,在湘西永顺县吊井乡长光村樟木山寨,樟木坐落在永顺西北的山坡上,这里有成片的油茶林开满白花。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村民们榨油劳作的场景。  榨油要经过烘干
朋友是一家医院的宣传干事,他坐在我的对面,表情严肃,极其郑重地对我说,你一定要写写他们。  我的面前放着两封书信。一封字迹豪放洒脱,一封字跡清丽娟秀;一封言辞简洁,一封篇幅稍长;一封写得豪情万丈,一封写得深情款款;一封是写给医院领导的请缨书,一封是写给家人的辞别信。但有一点相同的是,在书信的结尾处,都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祖国需要我,后面是三个极其粗重的感叹号。  朋友激动地说,自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8月的北京是奥运的北京。  8月的中国是全世界的焦点。  8月的主题是顽强、拼搏、团结的奥运精神。  “九州生气恃风雷”,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感召下,在历经了“512”的大悲后,全中国都在树立一种精神,那就是顽强、拼搏、无私奉献、通力协作、永不言败的精神。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运动员在赛场上洒汗流血,为了国家的荣誉,努力拼搏。而对于一个集体,有了这种精神,将士气如虹,无往而不胜。 
众志成城英勇顽强,共克时艰斗志昂扬。现时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阻击战,规模宏大,战斗激烈,抢救生命,防控疫情,谱写出了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充分体现出众志成城雄浑磅礴的中国力量。   我们清楚地记得,正当人们喜气洋洋迎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一场悄然无声的战斗从武汉逐渐蔓延至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侵蚀着人们的身体,危害着人们的生命。疫情非常严竣。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
好用廉价的单反产品    尼康D40是尼康公司低端产品D50之后的又一低端产品,显然对于高档的DC形成了不小的冲击。毕竟单反相机在操作性能和配件的丰富性上远远领先,这款产品的诞生显然会让数码单反的风暴更加肆虐,便宜的价格和良好的成像质量无疑吸引了广大的摄影爱好者。  作为尼康的老对手,佳能面对刷新单反售价新纪录的尼康D40又会有什么应对的政策呢?这不禁成为很多消费者和媒体继D40后又一个关心的话题
刘云志/张 桦      “我坚信津巴布韦是个美丽的国家,可以迎接摄影家的挑战,大多津巴布韦人民的笑脸是可以打动我们的客人的。”  ——津巴布韦环境旅游部副部长朗加    非洲是天堂,越来越多的摄影人开始走进非洲、拍摄非洲,然而非洲太大,美景太多,相机不够用,眼睛不够用。仅仅拍摄津巴布韦一国,10天也短。    走在绅士国度  津巴布韦,美丽的天堂。可是在临行前,多少人都在担心那里的经济状况,社会
神奇的视觉效果往往源于俯拍。俯拍的作品不一定全是航拍,有的是选择了适合的制高点,打破了常规的拍摄角度,产生新视觉,赢得读者的青睐。  作品《再铸辉煌》、《晨雾中的城市》就是以新视角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作品《红土地》、《神兵天降》不难看出是低空航拍的作品,无论是构图、色彩、透视感,都体现了航拍的优势,魅力无限。    尼康D100数码相机24-120mm镜头 光圈优先。    红土地  涂 勇
关于红星胡同61号    红星胡同61号,几乎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代名词。提起这个颇具革命意味的地址门牌,摄影人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也曾有人探幽访古,传说此宅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居,留给人们更多一些历史文化的遐想。  2006年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纪念,半个世纪的风雨岁月总会让人驻足怀想,我们特别邀请了范梅强先生为了揭开红星胡同曾经的一段面纱。    红星胡同61号(原名无量大人胡同24
分析立体主义:分解时空再现  布拉克的画风简洁单纯,严谨而统一。他比其他的立体派画家更多地带来不可缩减的具体和一针见血的分析,带来少有的和谐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无能为力的典雅流畅的线条。  布拉克曾受到野兽派和塞尚的影响。1907年底,他通过阿波利奈尔认识毕加索,受到《阿维农少女》的启发,决定革新自己的画风。1908年,布拉克和毕加索共同创立了立体主义。在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阶段,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