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理科实验教学改革中,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工业发达国家,运用日常生活用品开发低成本小实验,这已是一种潮流和趋势,这种求朴返真,体现了小实验,大智慧,深探究的实验教学思路,它既符合当今时代低碳经济的要求,也为农村一些实验设备不全的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提供新思路,本文就利用了身边找得到的一些现成物品,来呈现实验现象、感知物理原理,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索。
关键词:身边物品;小实验;农村;实验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探究型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不可替代的实践环节,然而目前还有很多农村学校的仪器配置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标准,根本不能开全所有的初中物理实验,还有一些农村学校的物理实验器材,一大部分都是十几年前购置的,它们大都比较陈旧,有些已发霉生锈,残破不全,还有些已经无法与教材实验棚匹配,出现想做实验而做不了的情况,本文就如何利用身边物品开发教学资源充实农村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开发思路
1.利用学生的身体进行实验
人身上的许多地方可以进行实验,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和开发,可达到身临其境共同参与的效果,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随时用身体、四肢以及徒手感知物理量及其变化或人体自身充当实验器具来进行物理实验,比如,在讲力的概念时,扪拍双手,二只手都会痛,这么简单一个动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然也可以应用到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应用上,用力搓双手变热可说明做功可改变物体内能,两手摩擦还可以体会摩擦力的方向。
2.利用书包里的文具进行实验
我们应用笔、纸、书等各种学生文具来做实验,可以达到特殊的实验效果,因为器材简单易得,来自学生自己的课桌上;实验操作容易,便于人人参与体验;实验效果明显,有助学生理解,比如,用书做力的分解实验,把书平放在左手手掌上,右手斜向上提书的封皮时可以感受到书对手的压力减小了,用塑料笔套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后吸引轻小物体可证明摩擦起电,讲重力势能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先用一个小本子放到一个学生的手的上空,放手后本子掉到学生手上,再换一本学生的大字典重复前面的动作,最后把字典举高一点放下,让学生说说前后二次手的感觉,领会到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3.利用室内的其他物品进行实验
我们教室里还有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也能完成物理实验,而且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比如,可以用粉笔演示各种抛体运动,再如,利用空饮料瓶可让学生进行许多探究实验:装水后,用小刀在不同部位扎孔,看水射出远近可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用力使之变形可以研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抛出后落地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等,用手敲击课桌听到了敲击声,然后把耳朵贴到课桌上,再听听同样重的敲击声,来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二、实验资源开发的意义及举例
1.突出教学重点
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它在整个教材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所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摩擦力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运用一些适当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课前,取一把刻度尺、一块橡皮,水平放置,让学生分析橡皮的受力情况,然后抬高尺子的一端,橡皮不动,分析此时的橡皮受力情况,继续抬高,橡皮会滑下,再分析一下下滑时候的受力情况,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还可以在上面的基础上适当变形以提升其能力,比如,用手拉橡皮,用手推橡皮会怎么样,也可以用手拉橡皮,橡皮和尺子一起运动,再来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
取一只旧塑料瓶,在瓶的一端侧壁上钻几个小孔,用手指堵住小孔,向瓶中装满水,松开手指,则水就会喷射出来,这是水的重量产生的压强对瓶壁的作用,如果松开了拿瓶的手,让瓶自由下落,这时可以看到水立即停止喷出,这是因为正在自由下落的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水层之间不再存在压力,故水不会从孔中流出。
2.攻克教学难点
所谓难点,是指为达到和实现目标,所必须克服的障碍和困难之点,它是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是教材中某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对学习中的难点,可以通过用教室里的现成物品开展物理实验,拉近与现实经验的距离,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解决摩擦力的问题时,学生普遍认为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比较困难,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帮助学生找到一种方法,将一本较厚的书,把前后二张较硬的翻上侧放在粗糙的课桌面上,用手向水平方向轻轻的推下书,不让书滑动,观察一下书页向什么方向弯曲,也可以把两本去了前后二页硬皮的字典,翻页的那边相对的放在一起,轻推其中的一本字典,在不产生滑动的情况下,观察字典的页面向什么方向形变,从这些观察中,学生可以判断各自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同样在讲摩擦力这一节时,很多学生认为摩擦力都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全是阻力,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实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把几支圆杆铅笔平行地放在桌面上,再把两本书面较粗糙的书放在铅笔上,用手向前推上面的一本书,你会发现,下面的一本书也会跟着一起前进,通过对书进行受力分析,显然,以地面为参照物,对下面这本书来说,它的运动方向与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一致的,它受到上面书的摩擦力就是一种动力。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应该真正使我们物理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通过师生共同开发低成本实验教具,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习兴趣,又训练了动手、动脑以及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成绩,利用和开发低成本实验教具,是低成本高智慧,成本低而价值不低,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作为教学用具,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对加强教师知识培训和专业素质培训有非常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物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曹磊,谭树杰,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关键词:身边物品;小实验;农村;实验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探究型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不可替代的实践环节,然而目前还有很多农村学校的仪器配置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标准,根本不能开全所有的初中物理实验,还有一些农村学校的物理实验器材,一大部分都是十几年前购置的,它们大都比较陈旧,有些已发霉生锈,残破不全,还有些已经无法与教材实验棚匹配,出现想做实验而做不了的情况,本文就如何利用身边物品开发教学资源充实农村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开发思路
1.利用学生的身体进行实验
人身上的许多地方可以进行实验,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和开发,可达到身临其境共同参与的效果,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随时用身体、四肢以及徒手感知物理量及其变化或人体自身充当实验器具来进行物理实验,比如,在讲力的概念时,扪拍双手,二只手都会痛,这么简单一个动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然也可以应用到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应用上,用力搓双手变热可说明做功可改变物体内能,两手摩擦还可以体会摩擦力的方向。
2.利用书包里的文具进行实验
我们应用笔、纸、书等各种学生文具来做实验,可以达到特殊的实验效果,因为器材简单易得,来自学生自己的课桌上;实验操作容易,便于人人参与体验;实验效果明显,有助学生理解,比如,用书做力的分解实验,把书平放在左手手掌上,右手斜向上提书的封皮时可以感受到书对手的压力减小了,用塑料笔套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后吸引轻小物体可证明摩擦起电,讲重力势能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先用一个小本子放到一个学生的手的上空,放手后本子掉到学生手上,再换一本学生的大字典重复前面的动作,最后把字典举高一点放下,让学生说说前后二次手的感觉,领会到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3.利用室内的其他物品进行实验
我们教室里还有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也能完成物理实验,而且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比如,可以用粉笔演示各种抛体运动,再如,利用空饮料瓶可让学生进行许多探究实验:装水后,用小刀在不同部位扎孔,看水射出远近可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用力使之变形可以研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抛出后落地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等,用手敲击课桌听到了敲击声,然后把耳朵贴到课桌上,再听听同样重的敲击声,来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二、实验资源开发的意义及举例
1.突出教学重点
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它在整个教材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所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摩擦力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运用一些适当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课前,取一把刻度尺、一块橡皮,水平放置,让学生分析橡皮的受力情况,然后抬高尺子的一端,橡皮不动,分析此时的橡皮受力情况,继续抬高,橡皮会滑下,再分析一下下滑时候的受力情况,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还可以在上面的基础上适当变形以提升其能力,比如,用手拉橡皮,用手推橡皮会怎么样,也可以用手拉橡皮,橡皮和尺子一起运动,再来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
取一只旧塑料瓶,在瓶的一端侧壁上钻几个小孔,用手指堵住小孔,向瓶中装满水,松开手指,则水就会喷射出来,这是水的重量产生的压强对瓶壁的作用,如果松开了拿瓶的手,让瓶自由下落,这时可以看到水立即停止喷出,这是因为正在自由下落的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水层之间不再存在压力,故水不会从孔中流出。
2.攻克教学难点
所谓难点,是指为达到和实现目标,所必须克服的障碍和困难之点,它是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是教材中某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对学习中的难点,可以通过用教室里的现成物品开展物理实验,拉近与现实经验的距离,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解决摩擦力的问题时,学生普遍认为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比较困难,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帮助学生找到一种方法,将一本较厚的书,把前后二张较硬的翻上侧放在粗糙的课桌面上,用手向水平方向轻轻的推下书,不让书滑动,观察一下书页向什么方向弯曲,也可以把两本去了前后二页硬皮的字典,翻页的那边相对的放在一起,轻推其中的一本字典,在不产生滑动的情况下,观察字典的页面向什么方向形变,从这些观察中,学生可以判断各自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同样在讲摩擦力这一节时,很多学生认为摩擦力都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全是阻力,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实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把几支圆杆铅笔平行地放在桌面上,再把两本书面较粗糙的书放在铅笔上,用手向前推上面的一本书,你会发现,下面的一本书也会跟着一起前进,通过对书进行受力分析,显然,以地面为参照物,对下面这本书来说,它的运动方向与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一致的,它受到上面书的摩擦力就是一种动力。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应该真正使我们物理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通过师生共同开发低成本实验教具,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习兴趣,又训练了动手、动脑以及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成绩,利用和开发低成本实验教具,是低成本高智慧,成本低而价值不低,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作为教学用具,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对加强教师知识培训和专业素质培训有非常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物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曹磊,谭树杰,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