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表现人的生活,展示人的生命和情感的科学。而语文实践活动正是沟通语文与生活的桥梁,连接知识与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应在生活的基础上构建宽阔的语文舞台,带领学生从学习舞台向生活舞台拓展、延伸,只有语文实践才能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
语文实践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35-01
有人用物理学名词比喻中学各科,说数、理、化如同固体,史、地、生如同液体,而语文如同弥散在我们生活中的空气。用空气比喻语文这样的人文学科,既新鲜又贴切。语文是表现人的生活,展示人的生命和情感的科学,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遗憾的是,为数不少的语文课,脱离生活实践,漠视学生情感,孤立静止,死气沉沉。课堂上,教师搬运知识,学生生吞活剥,讲课的天花乱坠,听课的昏昏欲睡。由于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陌生、隔膜,对学习语文没有动机,没有兴趣,没有激情,没有想象,没有探究,没有创造,把生动的作品漠视为僵死的教条,无法面对作者鲜活的生命,无法走进作者丰富的感性世界。当语文与生活隔绝,教学变成空洞的说教和机械的训练,学生失去了主体地位时,语文不再是流动的气体,语文变得使人窒息了。
语文实践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语文实践加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处处可以搭建起语文舞台。我们举行书法和作文大赛,指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用最美的字体,最美的语言,展示自己的心路歷程和成长历史,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把优秀的作品展览出来,向家长和社会展现自己的进步,这样的实践活动把生活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写作中暴露了认识肤浅、材料贫乏、语言干瘪、手法单调等等问题,我们就把语文课堂搬到图书室、阅览室里去,指导学生读名著,翻杂志,做卡片,写心得,向文学大师、优秀作者学思想,学语言。他们带着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读书,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草坪上举行诗歌朗诵会。学生以蓝天、白云、绿地为背景,读《秋歌》、《雨巷》,读《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美景入怀,神思飘荡,金声玉振,余香满口。幻想着自己就是诗人,抒发着自己的情怀,我们不但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自己也仿佛成了生命的歌者。我们举办唐诗宋词鉴赏晚会,讲诗词大家的故事,谈赏读诗词的体会,吟诵“东篱马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进而赏语文,乐语文,不但成了生活的主人,也成了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和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才能转换角色关系。在共同的语文实践中,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教师再不是什么救世主,学生也不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教师相信语文实践活动能够焕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时时都是创造之时,人人都是创造之人。”教师积极地提供创造舞台,指导学生在参与和创造中发现自己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而貌焕然一新,他们再也不是知识的容器或教师的传声筒。过去讲小说《守财奴》、《陈奂生上城》,自读课文绝无自读,老师大唱独角戏,学生的自读权、自主权被取消,创造激情、审美愉快被剥夺,教师反过来埋怨学生没情感,没修养,没文化。现在转换角色关系,搞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唱主角。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阅读文本,确定专题,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组织答辩,请老师点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充满了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阅读认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见解新颖,时有机锋,精彩不绝。语文实践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角色一变,立即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智慧和激情,不但获得了成就感,培养起自信心,而且令教师刮目相看,促使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语文实践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正确对待学生。教师要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学生的人权,掌握学生的特点,理解学生的难处,发现学生的优点,赏识学生的进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正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语文实践中,我发现学生都是接受新鲜事物最快、表现欲望最强、表演才能最棒的学生。我深知,优秀的教师心中有学生,高明的教师对学生了如指掌,聪明的教学在于面向学生,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学生爱文艺,爱演戏。我们师生一起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项链》、《促织》、《窦娥冤》。创造激活了语文教学。教师充分地发现了学生,理解了学生,同时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尽管只是当好参谋、助手和后勤,实际上恰恰最好地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语文实践正是培养语文兴趣的温床。浓厚的兴趣有助于风气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现在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成了风气。他们的主动精神令人感动。学习《雷雨》,学生主动要求分角色朗读,全班二十一人,人人有戏,读起来声情并茂,珠联璧合。学习《智取生辰纲》学生提议,教师赞同,课上表演“下药”一节,演得惟妙惟肖,妙趣横生。学生学语文入了迷,有的学生自己写诗编写小剧本。进入高三,学生不满足于游戏式的学习方式。他们懂得了语文的重要性,把学习语文和自己的前途结合起来。他们要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他们用书信的方式向老师提出对语文教学的新的要求和建议,他们主动地写了作文又修改了作文,请求教师当面批改讲评,反复多次,精益求精。他们养成了认真学习的好习惯,认真上课,听讲,认真晨读,自习,认真预习,复习,认真提问题、写作业,甚至他们的思想品质、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问问题时彬彬有礼,答问题时落落大方,老师在他们的眼中高大了起来。他们尊重老师,关心老师,和老师的关系变得十分融洽。
多年的教学,使我深深懂得,语文实践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阵地,展示才华的舞台,而且对语文教师来说,不啻为继续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学生学习的课堂。语文实践是极富魅力的课题,值得继续深入探索。
语文实践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35-01
有人用物理学名词比喻中学各科,说数、理、化如同固体,史、地、生如同液体,而语文如同弥散在我们生活中的空气。用空气比喻语文这样的人文学科,既新鲜又贴切。语文是表现人的生活,展示人的生命和情感的科学,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遗憾的是,为数不少的语文课,脱离生活实践,漠视学生情感,孤立静止,死气沉沉。课堂上,教师搬运知识,学生生吞活剥,讲课的天花乱坠,听课的昏昏欲睡。由于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陌生、隔膜,对学习语文没有动机,没有兴趣,没有激情,没有想象,没有探究,没有创造,把生动的作品漠视为僵死的教条,无法面对作者鲜活的生命,无法走进作者丰富的感性世界。当语文与生活隔绝,教学变成空洞的说教和机械的训练,学生失去了主体地位时,语文不再是流动的气体,语文变得使人窒息了。
语文实践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语文实践加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处处可以搭建起语文舞台。我们举行书法和作文大赛,指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用最美的字体,最美的语言,展示自己的心路歷程和成长历史,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把优秀的作品展览出来,向家长和社会展现自己的进步,这样的实践活动把生活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写作中暴露了认识肤浅、材料贫乏、语言干瘪、手法单调等等问题,我们就把语文课堂搬到图书室、阅览室里去,指导学生读名著,翻杂志,做卡片,写心得,向文学大师、优秀作者学思想,学语言。他们带着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读书,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草坪上举行诗歌朗诵会。学生以蓝天、白云、绿地为背景,读《秋歌》、《雨巷》,读《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美景入怀,神思飘荡,金声玉振,余香满口。幻想着自己就是诗人,抒发着自己的情怀,我们不但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自己也仿佛成了生命的歌者。我们举办唐诗宋词鉴赏晚会,讲诗词大家的故事,谈赏读诗词的体会,吟诵“东篱马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进而赏语文,乐语文,不但成了生活的主人,也成了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和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才能转换角色关系。在共同的语文实践中,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教师再不是什么救世主,学生也不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教师相信语文实践活动能够焕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时时都是创造之时,人人都是创造之人。”教师积极地提供创造舞台,指导学生在参与和创造中发现自己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而貌焕然一新,他们再也不是知识的容器或教师的传声筒。过去讲小说《守财奴》、《陈奂生上城》,自读课文绝无自读,老师大唱独角戏,学生的自读权、自主权被取消,创造激情、审美愉快被剥夺,教师反过来埋怨学生没情感,没修养,没文化。现在转换角色关系,搞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唱主角。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阅读文本,确定专题,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组织答辩,请老师点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充满了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阅读认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见解新颖,时有机锋,精彩不绝。语文实践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角色一变,立即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智慧和激情,不但获得了成就感,培养起自信心,而且令教师刮目相看,促使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语文实践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正确对待学生。教师要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学生的人权,掌握学生的特点,理解学生的难处,发现学生的优点,赏识学生的进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正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语文实践中,我发现学生都是接受新鲜事物最快、表现欲望最强、表演才能最棒的学生。我深知,优秀的教师心中有学生,高明的教师对学生了如指掌,聪明的教学在于面向学生,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学生爱文艺,爱演戏。我们师生一起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项链》、《促织》、《窦娥冤》。创造激活了语文教学。教师充分地发现了学生,理解了学生,同时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尽管只是当好参谋、助手和后勤,实际上恰恰最好地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语文实践正是培养语文兴趣的温床。浓厚的兴趣有助于风气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现在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成了风气。他们的主动精神令人感动。学习《雷雨》,学生主动要求分角色朗读,全班二十一人,人人有戏,读起来声情并茂,珠联璧合。学习《智取生辰纲》学生提议,教师赞同,课上表演“下药”一节,演得惟妙惟肖,妙趣横生。学生学语文入了迷,有的学生自己写诗编写小剧本。进入高三,学生不满足于游戏式的学习方式。他们懂得了语文的重要性,把学习语文和自己的前途结合起来。他们要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他们用书信的方式向老师提出对语文教学的新的要求和建议,他们主动地写了作文又修改了作文,请求教师当面批改讲评,反复多次,精益求精。他们养成了认真学习的好习惯,认真上课,听讲,认真晨读,自习,认真预习,复习,认真提问题、写作业,甚至他们的思想品质、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问问题时彬彬有礼,答问题时落落大方,老师在他们的眼中高大了起来。他们尊重老师,关心老师,和老师的关系变得十分融洽。
多年的教学,使我深深懂得,语文实践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阵地,展示才华的舞台,而且对语文教师来说,不啻为继续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学生学习的课堂。语文实践是极富魅力的课题,值得继续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