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题解文,执一驭万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hope9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解读
  课文题目看上去平常无奇,其实可以从中大做文章。本教学设计试图“以题解文”,“卖白菜”的“卖”字,既是教师解读的切入点,也是教学设计的中心,更可以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读懂了这个“卖”字,教师便可“执一驭万”,形成有新意和有深度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信心,引导他们更好地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
  根据《当代汉语词典》对“卖”字的解释,笔者归纳出“卖”的以下四个含义:
  1.交换,用东西换钱;
  2.卖力,不加保留地使出来;
  3.出卖,即背叛;
  4.卖点,有表现的意味。
  而这篇具有小说风格的散文也蕴含着“卖”字的四个要义:
  首先,记叙了在贫困和饥饿的年代,一次以失败而告终的“交换”经历;
  其次,描写了母子俩精心侍弄白菜,与白菜生离死别般的“卖力”场面;
  再次,展示了我为报复买白菜的老太太,做出有违诚信的“出卖”行为;
  最后,以母亲的坚强和在人前失去诚信和自尊的悲痛作为“卖点”,把普通的故事表现得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表达了作者对善良、坚强、诚实、自尊的母亲的感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解读,笔者设定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解读文中“卖”字的多重涵义;
  ②养成学生多角度挖掘课文内涵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开展小组讨论,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母亲穷不矢志的人格魅力和作者感念母亲的情思。
  【教学方法】对话教学法
  三、教学过程
  (一)启:造“卖”之情境(6分钟)
  提问:请大家看这个新闻标题:“吃馍也卖萌!林心如扎马尾扮清纯少女”。请您揣测一下故事中的“卖”字是什么意思?
  明确:表现
  提问:“卖字”还有什么意思?
  明确:《当代汉语词典》中“卖”字的四个义项:
  “交换”“卖力”“出卖”“卖点”
  (二)承:探“卖”之意蕴(24分钟)
  让我们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探寻“卖字”的多重意蕴。
  1.梳理情节,述说“交换”(8分钟)
  提问:童年的莫言为什么要卖白菜?
  明确: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下的无奈之举。
  提问:他是怎么“卖”的?
  明确:
  ①卖白菜前——母亲迫于生计,痛下决心卖白菜;
  ②卖白菜时——我为报复老太太,多算她一毛钱;
  ③卖白菜后——白菜被老太太退回,“交换”失败。
  2.再读细节,凸显“卖力”(8分钟)
  提问:卖白菜前后母子俩表现如何?
  明确:
  ①寻白菜时——母亲对白菜由不舍到痛下决心;
  ②送白菜时——我对白菜感情笃厚却迫于无奈;
  ③讨价还价时——母子俩费尽心思想卖个好价钱。
  小结:表现为种种不懈努力下的“卖力”场面。
  提问:你如何看待母子俩的卖力?
  明确:卖力,即不加保留地使出来,散文中的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母子俩为生计做出的种种不懈努力。母子俩深陷卖白菜前生计与欲望,卖白菜时深厚感情与无奈悲伤的两难选择,就像西方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在无法挽救的两难选择中成就了让人扼腕的悲凉和令人肃敬的悲壮。
  3.深入文本,审问“出卖”(8分钟)
  提问:卖白菜前后母子俩还有何表现?
  明确:我为报复买白菜的老太太,做出有违诚信的“出卖”举动:
  ①母子俩对白菜的忍痛“出卖”之情;
  ②我为了报复而“出卖”诚信多算一毛钱的泄愤之情;
  ③母亲因为我多算一毛钱却“出卖”了诚信一事的悲痛之情。
  提问: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出卖?
  明确:出卖,即背叛。于“我”而言,这是对愿望(包饺子)和情感(“白菜情”)的被迫出卖;于母亲而言,“卖白菜”是一时生计的无奈之举,“白菜被退回”是对一生尊严的最大背叛。母子俩为了全家人的生计问题,却背离了母亲生存哲学中的诚信原则。
  (三)转:悟“卖”之功用(8分钟)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在获奖感言中为什么再次讲述“卖白菜”的故事?
  学生齐读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讲故事的人》选段: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小时候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一脸的惋惜,眼里流淌着深深的责备与痛心,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明确:莫言以母亲人穷志不短的坚强,和在人前失去诚信和自尊的悲痛为 “卖点”,把普通的故事表现得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念之情,也为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深感骄傲!
  (四)合:评“人”之价值(2分钟)
  教师总结陈词:人的价值,不在于金钱和地位,而在于其人格的魅力。“我”的母亲或许并不美丽,却自有一种动人的魅力,她的生存哲学不仅顽强有力地撑起了一个家庭,而且还持续不断地影响着家人。这种哲学或许不够华彩,却自有其堪称辉煌之处。那种顽强和悲悯,令人感动而又欣悦!
  四、板书设计
  五、设计亮点
  (一)解读方法较新颖。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一个“卖”字,以“卖”字为文眼,既是解剖课文的手术刀,又是收束全文的点睛之笔;既迎合学生口味,又不失语文趣味。
  (二)教学思路较清晰。用“童年时的莫言怎么卖白菜”“卖白菜时有何表现”“成年后的莫言又是如何写作卖白菜这一动人故事”“莫言为何要写这个故事”等个问题,概括地说,就是以“卖什么”“如何卖”两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以“卖”字的四个义项为参照,深入解读课文内涵,从而养成学生深度挖掘课文内涵的习惯,培养学生以独特视角解读课文的意识。
  六、教师感言
  语文教师只有沉下心思解读文本,才能在变幻莫测的生成性课堂上“临危不惧”地面对学生旁逸斜出的奇思妙想,不至于被学生的节奏牵着走,心中无底,口中穷词,也不至于唯教参马首是瞻,人云亦云,机械复述。“以题解文”,不失为教师解读文本的一种好方法。
  语文教师如能巧于设疑,有效地设计问题,就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沉入文本,并畅所欲言,以至教师和学生都能在生成性课堂中乐享其成。“执一驭万”,既是教师能深入解读文本的策略方法,也是教师能轻松驾驭课堂的能力体现。这里的“一”指代的就是“卖”字,还指代教师胸中有丘壑的教学自信。这里的“万”既指代“卖”字的多重涵义,也指代文本中“卖”字的多重涵义,还可指代生成性课堂中的一切变数。“以题解文”,如履薄冰般地钻研文本是语文教师傲立讲坛的前提;“执一驭万”,如沐春风般地驾驭课堂是语文教师的理想状态。
  [作者通联:浙江龙泉市浙大求是中学]
其他文献
《父母的心》是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说(苏教版语文八年级)。这个发生在轮船上“送子换子索女”的故事,情节曲折,感情真挚,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也使该作品成为现代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文中穷夫妇家有四个孩子,当家里无孩的贵妇人与多子的穷夫妇磋商,送一个孩子给她家时,于是就有了送长子、用次子换回长子、用女儿换回次子,最后要回女儿的故事。穷夫妇家四个孩子由大到小送了三次,文章为什么没接着写用第四个——“
期刊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争论起来面红耳赤,谈起事来眉飞色舞,但一到写文章则搜肠刮肚、抓耳挠腮,最后“不知所写”。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这主要归因于学生的写作不是为了对话,不是为了交流,不是为了生活本身,而是为了应试。若想让学生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教师可以采取交际语境写作这一写作范式,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写什么、为何写、怎么写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却并不喜欢完成语文作业。究其原因,无非是语文作业的刻板统一特点,使得学生丧失兴趣。笔者曾经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语文课最有趣,同样,认为语文作业枯燥无味的学生,同样高达70%。这种鲜明的对比充分说明了个性赋予在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是何等重要!为此,笔者建议从层次、独立、共生三个方面接近这一目标。  一、作业
期刊
“意识流”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于19世纪提出的。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不是片段的拼凑与连缀,而是斩不断、理还乱的混沌不堪的洪流,他称其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①。詹姆斯虽然提出这个问题,但他未能做进一步深入的阐述。要深入探究“意识流”这一心理学现象,就不能不借助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无意识”状态类似于睡眠前的自由联想,随意自
期刊
长期的实践与观察表明,初中经典小说教学失去应有的魅力,原因往往有两点。一是课堂教学与生活绝缘,二是课堂教学重复学生在独立状态下能够感知理解的内容。关于第一点,前人的研究已经很充分了。关于第二点,学界也达成了一些共识: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在独立状态下感知理解不了的内容,通俗地说就是“教学生不会的”。我们把学生在独立状态下能感知理解的内容称为学生的阅读“初感”。阅读教学的目的正是要学生超越自己的 “初感”
期刊
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精选了不少散文与小说经典作品,其中包括节选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第三到第六章,所选内容主要讲了风光秀丽的湘西边城端午节的风俗赛龙舟活动与翠翠心中悄悄滋长的爱情故事。遗憾的是翠翠的爱情故事是以悲劇收场的,这在文本的所选内容中也可看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
期刊
《扬州慢》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以其凄清低回的旋律,唱出了哀时伤乱之悲慨,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在教学中如何脱离那种“一解题二作者三释词四手法五思想”的程式化教学,如课程标准所言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深处,去发现作品意蕴,领悟作品的魅力,并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无论是对高中生的鉴赏水平还是对老师的教学水平,都是极大的挑战。  (教学片断)  师:清角吹寒,第四悲。(板书:四悲黄昏清角 虚写见悲)这个悲,
期刊
语文“学力发展”课堂“过程”呈现出从“线性程序结构”组合到“要素行动解释系统”建构的转化。“线性程序结构”组合的课堂注重学科知识的线性传授和学科学习行为形态的程序设计;“要素行动解释系统”构建的课堂则不仅追求通过学习行为学得学科知识,更强调的是通过课堂实践着的各要素(学科本体内容和教与学之间)的互动过程培育学科能力和素养。  本文从“组织层面”和“发展地带”两个方面来阐述语文“学力发展”课堂“要素
期刊
上语文课是语文教师的天职,上好语文课是语文教师的职责。然而将语文课上好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目前的语文课堂,前卫的教学理念被挂在嘴上,先进的教学技术也正粉墨登场,但这华丽的背后,许多语文课其实已没有了语文的“真味”。  客观地扫描当前的语文课堂,这些现象并不少见:1.海阔天空式。课堂花样很多,随心所欲。作为阅读教学根本立足点的文本、文本语言,被有意无意地弱化。2.空中楼阁式。教师本人对文本的理解可
期刊
本刊讯 2017年9月15日晚8点至9点,《中学语文》读者群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国内合作办学优秀管理人才——“本真语文”发起人朱蒙老师,就“语文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研活动,活动主持人为莫羽和李欣荣二位老师。  朱蒙老师说“核心素养”本身是北师大一个团队研究的初级成果,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对其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不过,朱老师所提的“核心素养”与教育部公布的核心素养并无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