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4日是哈佛2008毕业典礼系列活动中轻松且充实的一天:有哈佛老校友的野餐聚会,有嘉宾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Ben Bernanke的讲话,有学生的演讲等一系列的活动。4日早晨开始,天就下起了小雨。和许多老校友一样,我们也放弃了野餐聚会。
我和Jimmy等人先是忙着处理离校的杂务,然后在哈佛广场边上的一家印度餐馆用的Buffet午餐。尽管Boston 6月的小雨很凉,但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到访的游客,人们脸上流露出的情绪是温馨和幸福的。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庆祝气氛。
人们,包括《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的大批记者,都期待嘉宾Ben Bernanke能够透露一点联储对美国当前经济的看法。他的讲话出乎我的意料,没有任何关于美国货币贬值的评价。几乎通篇在讲美国经济总体情况与70年代的对比。那时,70年代油价对经济有更大的冲击,今天经济生产力和结构也更加坚实。他甚至开玩笑说:“现在再怪Alan Greenspan为时已晚。”他说:“经济是现实的,是有周期性的,是发展的和有希望的。”由于他是哈佛75届的毕业生,免不了要谈点往事和鼓励小校友的话。
与Ben Bernanke相反,哈佛学生代表的讲话充满活力:一位华裔女生讲述自己的华裔文化背景、如何学习和认识哈佛社会的经历;另外一位则幽默演绎哈佛的方方面面。其实,这些演讲的水平都不是哈佛最为杰出的,但仍不愧为比较经典的哈佛演讲:文笔流畅、内容充实、信心满满。我本以为这些演讲者都是哈佛特别的高材生,才有殊荣参加讲演。问过Jimmy之后,对哈佛的认识又多了一份敬意:所有的毕业生都可以撰写自己的发言稿,由一个委员会根据发言稿的水平选择最后的发言者。由于哈佛各种出头露面的机会比较多,几乎每位学生都有可圈可点的经历,所以不一定每个人都参加每一次的竞争。
和美国社会一样,哈佛的许多机会要靠自己争取,决定权在自己而不是老师。这种机制体现了自由公平的一面;另外,也体现了哈佛对自己学生的高度尊重。其实,如果说北大学生是中国学生的骄子,那么哈佛更是藏龙卧虎之地,它拥有世界上最为优秀的学生。这里的学生人人有能力、有勇气走上不同的讲坛。当然,今天走向哈佛讲坛的人确实是勇敢的。因为,听众是一群美国的精英。
6月5日哈佛2008毕业典礼进入高潮:毕业大典在上午9:45开始,然后是各个住宿学院聚餐和分发毕业文凭仪式,下午2点是主题演讲……
《哈利·波特》的作者在哈佛演讲 阮一峰
主题演讲历来是哈佛毕业典礼的重头戏,今年也不例外。去年的演讲嘉宾是比尔·盖茨,今年请来的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女士。她的演讲题目是《失败的好处和想象的重要性》。
J.K.罗琳女士说:“要来哈佛演讲的确有点紧张。为了讲好,我尽力去回忆25年前,我毕业时,一位著名英国哲学女教授的演讲。可是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这让我感到欣慰,因为你们也不会记得我今天所说的话。”她委婉动听的英语,和具有童话般的经历使得她的演讲获得热烈欢迎。
她几乎没有谈到《哈利·波特》,而是说了年轻时的一些经历。虽然J.K.罗琳现在很有钱,据说是英国仅次于女王的最富有的女人,但是她曾经有一段非常艰辛的日子,30岁了,还差点流落街头。她主要谈的是,自己从这段经历中学到的东西。
首先她回忆了自己大学毕业的情景:
当时,我只想去写小说。但是,我的父母出身贫寒,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他们认为,我那些不安分的想象力只是一种怪癖,根本不能用来还房贷,或者挣来养老金。他们希望我再去读个专业学位,而我想去攻读英国文学。最后,达成了一个双方都不甚满意的妥协:我改学外语。可是等到父母一走开,我立刻报名学习古典文学。我不记得将这事告诉父母。他们可能是在毕业典礼那一天才发现的。我想,在全世界的所有专业中,他们也许认为,不会有比研究希腊神话更没用的专业了,根本无法换来一间独立的宽敞卫生间。
我要申明,我并不责怪父母。他们只是希望我不要过穷日子,我不能批评他们。他们自己很穷,我后来一度也很穷,所以我很理解他们,贫穷是一种悲惨的经历。它带来恐惧、压力,有时还有抑郁;它意味着许许多多的羞辱和艰辛。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穷,确实让人自豪,也许只有傻瓜才会将贫穷本身浪漫化。
接着,她回忆了自己毕业后的窘迫:
毕业后7年,我失败得一塌糊涂。
短命的婚姻闪电般地破裂,我还失业了,成了一个艰难的单身母亲。除了流浪汉,我是当时英国最穷的人之一,真的一无所有。我父母对我的担忧,我对自己的担忧,都变成了现实。用平常人的标准,我是我所知道的最失败的人。
那段日子是我生命中的黑暗岁月。我不知道还要在黑暗中走多久,很长一段时间中,我有的只是希望,而不是现实。
但是,J.K.罗琳认为,没有那段日子的失败,就不会有后来的她。
为什么我说失败是有好处的?因为失败将那些非本质的东西都剥离了。我不再伪装自己,我找到了真正的我,我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完成对我最重要的唯一一项工作。要是我以前在其他地方成功了,那么我也许永远不会有这样的决心,投身于这个我自信真正属于我的领域。
我自由了,因为我最大的恐惧已经成为现实,而我却还依然活着,依然有一个深爱着的女儿,我还有一台旧打字机和一个大大的梦想。我生命中最低的低点,成为我重建生活的坚实基础。
失败使我的内心产生一种安全感,以前通过考试也没有的安全感。失败让我看清自己,以前我从没认识到自己是这样的。我发现,我比自己以为的,有更强的意志和决心。我还发现,我有一些比宝石更珍贵的朋友。
只有到逆境来临的那一天,你才会真正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结识的人。这种了解是真正的财富,虽然是用痛苦换来的,但是它比我以前得到的任何证书都有用。
J.K.罗琳最后说:
你们是哈佛毕业生的这个事实,说明你们并不很了解失败。你们也许极其渴望成功,所以非常害怕失败。说实话,你们眼中的失败,很可能就是普通人眼中的成功,毕竟你们在学业上已经很成功了。
但是,所有各位哈佛大学2008届毕业生,你们对其他人的生活了解多少?你们的智慧、你们的能力、你们所受的教育,给了你们独一无二的优势,也给了你们独一无二的责任。你们的优势就是你们的责任。
你们要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为那些被忽略的人们说话;你们不仅要看到那些有权有势者,也要看到那些无权无势者;你们要学会设想,那些条件不如你们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那样的话,不仅你们的亲人们将为你们感到自豪,而且千千万万的人将因为你们的帮助而生活得更好。
我们不需要改变世界的魔法,我们自己的体内就有这样的力量:那就是我们一直在梦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一般来说,在演讲结束时,嘉宾将对毕业生提出期望。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场合,几乎所有嘉宾,都没有说“祝愿同学们个人取得成功”,而是说“希望同学们努力去减轻人类的苦难”之类的话。
我为什么喜欢《哈佛家训》 周 成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哈佛家训》。为什么喜欢它?因为它是一部教我们如何做人、处世的书,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
作者在序言中说道:“我深切地感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这是一部教子课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许多望子成龙的人,总认为孩子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他们自己却经常背道而驰。父母觉得自己比孩子高明,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没有比孩子们做得更好,我们至少应该和他们一起成长。”
这本书不同于其他众多说教式的书籍,《哈佛家训》从头到尾都是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每读完一个故事,就会觉得人生出现了另一片天空。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页开始阅读,你可以怀着任何一种心情开始阅读,即使只用几分钟你也能够从中深获教益。每个故事结束后,都会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文字,读完之后让人回味无穷、感触颇深,它就像一位免费的心理医生。
这本书有153个故事,同时也有153条人生准则,背弃了一条,也许就背弃了一生,但生活中真正做到这153条准则的人又有多少呢?少,少得可怜,碌碌无为的一生就是这样过出来的。说不定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够成为哈佛博士的原因之一吧。
我喜欢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我想可能因为它,我的人生将有很大的改变。你若拥有这本书,请不要仅是随意翻阅,更要品味其中的人生哲理,从中你会受益匪浅的。
本栏责任编辑 张一文
我和Jimmy等人先是忙着处理离校的杂务,然后在哈佛广场边上的一家印度餐馆用的Buffet午餐。尽管Boston 6月的小雨很凉,但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到访的游客,人们脸上流露出的情绪是温馨和幸福的。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庆祝气氛。
人们,包括《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的大批记者,都期待嘉宾Ben Bernanke能够透露一点联储对美国当前经济的看法。他的讲话出乎我的意料,没有任何关于美国货币贬值的评价。几乎通篇在讲美国经济总体情况与70年代的对比。那时,70年代油价对经济有更大的冲击,今天经济生产力和结构也更加坚实。他甚至开玩笑说:“现在再怪Alan Greenspan为时已晚。”他说:“经济是现实的,是有周期性的,是发展的和有希望的。”由于他是哈佛75届的毕业生,免不了要谈点往事和鼓励小校友的话。
与Ben Bernanke相反,哈佛学生代表的讲话充满活力:一位华裔女生讲述自己的华裔文化背景、如何学习和认识哈佛社会的经历;另外一位则幽默演绎哈佛的方方面面。其实,这些演讲的水平都不是哈佛最为杰出的,但仍不愧为比较经典的哈佛演讲:文笔流畅、内容充实、信心满满。我本以为这些演讲者都是哈佛特别的高材生,才有殊荣参加讲演。问过Jimmy之后,对哈佛的认识又多了一份敬意:所有的毕业生都可以撰写自己的发言稿,由一个委员会根据发言稿的水平选择最后的发言者。由于哈佛各种出头露面的机会比较多,几乎每位学生都有可圈可点的经历,所以不一定每个人都参加每一次的竞争。
和美国社会一样,哈佛的许多机会要靠自己争取,决定权在自己而不是老师。这种机制体现了自由公平的一面;另外,也体现了哈佛对自己学生的高度尊重。其实,如果说北大学生是中国学生的骄子,那么哈佛更是藏龙卧虎之地,它拥有世界上最为优秀的学生。这里的学生人人有能力、有勇气走上不同的讲坛。当然,今天走向哈佛讲坛的人确实是勇敢的。因为,听众是一群美国的精英。
6月5日哈佛2008毕业典礼进入高潮:毕业大典在上午9:45开始,然后是各个住宿学院聚餐和分发毕业文凭仪式,下午2点是主题演讲……
《哈利·波特》的作者在哈佛演讲 阮一峰
主题演讲历来是哈佛毕业典礼的重头戏,今年也不例外。去年的演讲嘉宾是比尔·盖茨,今年请来的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女士。她的演讲题目是《失败的好处和想象的重要性》。
J.K.罗琳女士说:“要来哈佛演讲的确有点紧张。为了讲好,我尽力去回忆25年前,我毕业时,一位著名英国哲学女教授的演讲。可是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这让我感到欣慰,因为你们也不会记得我今天所说的话。”她委婉动听的英语,和具有童话般的经历使得她的演讲获得热烈欢迎。
她几乎没有谈到《哈利·波特》,而是说了年轻时的一些经历。虽然J.K.罗琳现在很有钱,据说是英国仅次于女王的最富有的女人,但是她曾经有一段非常艰辛的日子,30岁了,还差点流落街头。她主要谈的是,自己从这段经历中学到的东西。
首先她回忆了自己大学毕业的情景:
当时,我只想去写小说。但是,我的父母出身贫寒,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他们认为,我那些不安分的想象力只是一种怪癖,根本不能用来还房贷,或者挣来养老金。他们希望我再去读个专业学位,而我想去攻读英国文学。最后,达成了一个双方都不甚满意的妥协:我改学外语。可是等到父母一走开,我立刻报名学习古典文学。我不记得将这事告诉父母。他们可能是在毕业典礼那一天才发现的。我想,在全世界的所有专业中,他们也许认为,不会有比研究希腊神话更没用的专业了,根本无法换来一间独立的宽敞卫生间。
我要申明,我并不责怪父母。他们只是希望我不要过穷日子,我不能批评他们。他们自己很穷,我后来一度也很穷,所以我很理解他们,贫穷是一种悲惨的经历。它带来恐惧、压力,有时还有抑郁;它意味着许许多多的羞辱和艰辛。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穷,确实让人自豪,也许只有傻瓜才会将贫穷本身浪漫化。
接着,她回忆了自己毕业后的窘迫:
毕业后7年,我失败得一塌糊涂。
短命的婚姻闪电般地破裂,我还失业了,成了一个艰难的单身母亲。除了流浪汉,我是当时英国最穷的人之一,真的一无所有。我父母对我的担忧,我对自己的担忧,都变成了现实。用平常人的标准,我是我所知道的最失败的人。
那段日子是我生命中的黑暗岁月。我不知道还要在黑暗中走多久,很长一段时间中,我有的只是希望,而不是现实。
但是,J.K.罗琳认为,没有那段日子的失败,就不会有后来的她。
为什么我说失败是有好处的?因为失败将那些非本质的东西都剥离了。我不再伪装自己,我找到了真正的我,我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完成对我最重要的唯一一项工作。要是我以前在其他地方成功了,那么我也许永远不会有这样的决心,投身于这个我自信真正属于我的领域。
我自由了,因为我最大的恐惧已经成为现实,而我却还依然活着,依然有一个深爱着的女儿,我还有一台旧打字机和一个大大的梦想。我生命中最低的低点,成为我重建生活的坚实基础。
失败使我的内心产生一种安全感,以前通过考试也没有的安全感。失败让我看清自己,以前我从没认识到自己是这样的。我发现,我比自己以为的,有更强的意志和决心。我还发现,我有一些比宝石更珍贵的朋友。
只有到逆境来临的那一天,你才会真正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结识的人。这种了解是真正的财富,虽然是用痛苦换来的,但是它比我以前得到的任何证书都有用。
J.K.罗琳最后说:
你们是哈佛毕业生的这个事实,说明你们并不很了解失败。你们也许极其渴望成功,所以非常害怕失败。说实话,你们眼中的失败,很可能就是普通人眼中的成功,毕竟你们在学业上已经很成功了。
但是,所有各位哈佛大学2008届毕业生,你们对其他人的生活了解多少?你们的智慧、你们的能力、你们所受的教育,给了你们独一无二的优势,也给了你们独一无二的责任。你们的优势就是你们的责任。
你们要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为那些被忽略的人们说话;你们不仅要看到那些有权有势者,也要看到那些无权无势者;你们要学会设想,那些条件不如你们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那样的话,不仅你们的亲人们将为你们感到自豪,而且千千万万的人将因为你们的帮助而生活得更好。
我们不需要改变世界的魔法,我们自己的体内就有这样的力量:那就是我们一直在梦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一般来说,在演讲结束时,嘉宾将对毕业生提出期望。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场合,几乎所有嘉宾,都没有说“祝愿同学们个人取得成功”,而是说“希望同学们努力去减轻人类的苦难”之类的话。
我为什么喜欢《哈佛家训》 周 成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哈佛家训》。为什么喜欢它?因为它是一部教我们如何做人、处世的书,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
作者在序言中说道:“我深切地感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这是一部教子课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许多望子成龙的人,总认为孩子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他们自己却经常背道而驰。父母觉得自己比孩子高明,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没有比孩子们做得更好,我们至少应该和他们一起成长。”
这本书不同于其他众多说教式的书籍,《哈佛家训》从头到尾都是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每读完一个故事,就会觉得人生出现了另一片天空。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页开始阅读,你可以怀着任何一种心情开始阅读,即使只用几分钟你也能够从中深获教益。每个故事结束后,都会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文字,读完之后让人回味无穷、感触颇深,它就像一位免费的心理医生。
这本书有153个故事,同时也有153条人生准则,背弃了一条,也许就背弃了一生,但生活中真正做到这153条准则的人又有多少呢?少,少得可怜,碌碌无为的一生就是这样过出来的。说不定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够成为哈佛博士的原因之一吧。
我喜欢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我想可能因为它,我的人生将有很大的改变。你若拥有这本书,请不要仅是随意翻阅,更要品味其中的人生哲理,从中你会受益匪浅的。
本栏责任编辑 张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