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为教师传授、创造知识及学生接受教育创造优越、便利的条件,为学校实现其教育目标服务。教学管理目标不是自动的,因此,必然要通过一整套制度安排实现。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是关键,如何激励广大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保障各项管理制度有效实施,实现个人利益与学校高标准的统一,是制度的核心所在。
物质及精神激励要同时进行
人有很多种需要,而且它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人们把管理激励机制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用物质或奖金等方式对其进行奖励或惩罚,来约束或激发他们的行为称之为物质激励;而精神激励需要表达的方式很多,主要包含表扬及批评奖励等。而这两种激励机制的动力有所不同,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是在物质激励的外动力推动下进行的,而相对应的内动力是以精神激励为基础的。现如今,学校管理部门对老师的想法及需要没有考虑到,只采用课时计费的方法,老师的工资虽然多了,但他们其他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老师之间的沟通有所欠缺,这种普遍的奖励制度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导致和忽视了精神激励,因此,单一的奖励制度是不完善的。
所以,只有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才能把老师的积极性带动起来。同时,学校管理者还要注重两者的相互联系,衡量二者在激励中的比例,以此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正激励和负激励要适量
在管理过程中,要奖罚分明,奖励为正激励,惩罚为负激励。学校的管理者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肯定时要给予奖励,对工作否定时要给予惩罚,从而把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对老师工作的表扬、肯定、晋级职称等行为为正激励,相反的对老师工作的批评、处罚及开除等行为为负激励。人们的行为动机应从正、负激励两个相反方面进行调整、约束,从而起到应有的作用。
员工们在工作中需要得到领导的肯定,而小学老师在各方面的待遇相对较稳定,假如只是推动正激励方式的话,就会使这些奖励手段有一个必然的措施,老师们会认为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造成他们期望值增加,这种奖励刚开始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把这种待遇看作应有的,从而限制了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原本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如今却成了他们最低的保障,失去激励和鼓励应有的作用,让整个激励机制失去平衡。
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实施正激励方法时,应注意一定时期的效果和次数。负激励在现实生活中容易让他们在思想上产生挫折感及一些不良的影响,所以负激励主要是在工作过程中,把他们存在的侥幸心理彻底消除掉,让他们自觉地改掉不良的行为。目前小学学校管理者普遍存在偏重正激励措施的问题,使得他们没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缺少原本的激情和活力。所以,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需要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平衡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不可偏废
个体激励是学校针对每个老师的情况,把他们作为奖励的对象,是以老师在平时工作中倾注的心血及优异的成绩为参考进行奖励的,对他们积极性提高有一定的作用。团队激励主要以教师群体为激励的措施审核标准,注重的是教师整个集体的成绩,每个老师都应有合作的理念,因为合作是成功的秘诀。
为了切实提高老师的积极性,学校领导在管理过程中要把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结有机结合起来。在以往的学校管理中,团队激励总是被忽略。随着时光的推移,如今团队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为它不仅能促进教师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能对那些成绩一般、对工作不认真的老师施加压力,团队荣誉会让他们自觉提高工作积极性。所以,在学校管理中要把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有机结合为根本,提高教师们的整体素质及团队意识思想。
外部激励与内部自我激励同步进行
外部激励制度是在任务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外力推动下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内部性自我激励是指教师自觉地、主动地与自身不良行为及消极状态做斗争,化不足为力量,超越自我,是促进老师积极性及自觉性的最有效方法。外部激励的实施对老师们的好处很多,能提高老师们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在各方面满足教师们的需求。但是外部激励作用因人而异,其效果的有效期限是有限的。以老师对工作的质量及速度为评价标准,这样只能对他们的工作效率有所促进,但是这种努力的付出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带有强制性。这种方法会造成教师的逆反心理,与激励目的恰恰相反。现实中还有很多管理者只注重外部激励,使内部性自我激励和外部性任务激励之间失去平衡,致使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管理者要从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的内在作用着手,把他们充分利用起来。
总而言之,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的领导应关注激励机制在管理中的多方面作用,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选用多种方法,达到最佳激励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物质及精神激励要同时进行
人有很多种需要,而且它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人们把管理激励机制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用物质或奖金等方式对其进行奖励或惩罚,来约束或激发他们的行为称之为物质激励;而精神激励需要表达的方式很多,主要包含表扬及批评奖励等。而这两种激励机制的动力有所不同,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是在物质激励的外动力推动下进行的,而相对应的内动力是以精神激励为基础的。现如今,学校管理部门对老师的想法及需要没有考虑到,只采用课时计费的方法,老师的工资虽然多了,但他们其他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老师之间的沟通有所欠缺,这种普遍的奖励制度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导致和忽视了精神激励,因此,单一的奖励制度是不完善的。
所以,只有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才能把老师的积极性带动起来。同时,学校管理者还要注重两者的相互联系,衡量二者在激励中的比例,以此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正激励和负激励要适量
在管理过程中,要奖罚分明,奖励为正激励,惩罚为负激励。学校的管理者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肯定时要给予奖励,对工作否定时要给予惩罚,从而把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对老师工作的表扬、肯定、晋级职称等行为为正激励,相反的对老师工作的批评、处罚及开除等行为为负激励。人们的行为动机应从正、负激励两个相反方面进行调整、约束,从而起到应有的作用。
员工们在工作中需要得到领导的肯定,而小学老师在各方面的待遇相对较稳定,假如只是推动正激励方式的话,就会使这些奖励手段有一个必然的措施,老师们会认为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造成他们期望值增加,这种奖励刚开始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把这种待遇看作应有的,从而限制了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原本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如今却成了他们最低的保障,失去激励和鼓励应有的作用,让整个激励机制失去平衡。
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实施正激励方法时,应注意一定时期的效果和次数。负激励在现实生活中容易让他们在思想上产生挫折感及一些不良的影响,所以负激励主要是在工作过程中,把他们存在的侥幸心理彻底消除掉,让他们自觉地改掉不良的行为。目前小学学校管理者普遍存在偏重正激励措施的问题,使得他们没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缺少原本的激情和活力。所以,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需要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平衡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不可偏废
个体激励是学校针对每个老师的情况,把他们作为奖励的对象,是以老师在平时工作中倾注的心血及优异的成绩为参考进行奖励的,对他们积极性提高有一定的作用。团队激励主要以教师群体为激励的措施审核标准,注重的是教师整个集体的成绩,每个老师都应有合作的理念,因为合作是成功的秘诀。
为了切实提高老师的积极性,学校领导在管理过程中要把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结有机结合起来。在以往的学校管理中,团队激励总是被忽略。随着时光的推移,如今团队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为它不仅能促进教师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能对那些成绩一般、对工作不认真的老师施加压力,团队荣誉会让他们自觉提高工作积极性。所以,在学校管理中要把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有机结合为根本,提高教师们的整体素质及团队意识思想。
外部激励与内部自我激励同步进行
外部激励制度是在任务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外力推动下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内部性自我激励是指教师自觉地、主动地与自身不良行为及消极状态做斗争,化不足为力量,超越自我,是促进老师积极性及自觉性的最有效方法。外部激励的实施对老师们的好处很多,能提高老师们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在各方面满足教师们的需求。但是外部激励作用因人而异,其效果的有效期限是有限的。以老师对工作的质量及速度为评价标准,这样只能对他们的工作效率有所促进,但是这种努力的付出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带有强制性。这种方法会造成教师的逆反心理,与激励目的恰恰相反。现实中还有很多管理者只注重外部激励,使内部性自我激励和外部性任务激励之间失去平衡,致使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管理者要从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的内在作用着手,把他们充分利用起来。
总而言之,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的领导应关注激励机制在管理中的多方面作用,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选用多种方法,达到最佳激励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