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自发学雷锋
学雷锋活动是1963年3月5日兴起,由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亿万人民参加的群众性思想道德实践活动。这场活动采取政府自上而下政治动员、社会各界民众积极参与的方式,以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相结合的雷锋精神为主要内容。在学雷锋活动中,青年人以雷锋为榜样,以各种形式自发地帮助身边的人,迅速掀起了学雷锋的高潮。
20世纪70年代:人人争做活雷锋
70年代是学雷锋的发展成熟期,学雷锋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社会各阶层的人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助人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家庭条件好的人帮助困难者,看到弱者大家一起伸手,帮助别人已成了生活习惯。
20世纪80年代:学雷锋开始定式化
这个时期是学习雷锋最热烈的时候,学雷锋开始定式化。每年的3月5日,各单位都会组织活动,形式多为修小电器、自行车,帮人理发等等。198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议和倡导在全国开展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主旋律。人们学雷锋的热情再度高涨。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借鉴市场经济的某些做法,探索学雷锋运动长期化、日常化发展。
20世纪90年代:学雷锋变成志愿服务
90年代,学雷锋的声音逐渐减弱,学雷锋活动也仅仅限于每年的3月5日,活动内容也变得更加简单,学雷锋成为了形式。雷锋成了“3月来4月走”。1993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自此全面开展。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指导和组织青年在扶贫开发、助老扶幼、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之后,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至2000年6月份,全国累计已有8000多万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0亿小时的志愿服务。
21世纪:志愿服务多元化
2000年5月,中国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全面实施,“一助一”结对服务、服务站建设、大学生志愿者教育科技文化“三进巷”等工作有机结合,整体推进。青年志愿者为大型赛事、国际会议等提供了优质高效服务,同时也在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3B,注册志愿者制度实施,以青年为主体包括许多中老年人在内的志愿者积极报名注册。
2008年,在奥运的契机下,志愿服务在组织机构建设、项目体系建设以及政策经费保障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不仅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保证了志愿服务的长远发展,加上志愿者在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出色表现,这年也被学者称为中国的“志愿元年”。
口编辑/杜启洪
学雷锋活动是1963年3月5日兴起,由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亿万人民参加的群众性思想道德实践活动。这场活动采取政府自上而下政治动员、社会各界民众积极参与的方式,以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相结合的雷锋精神为主要内容。在学雷锋活动中,青年人以雷锋为榜样,以各种形式自发地帮助身边的人,迅速掀起了学雷锋的高潮。
20世纪70年代:人人争做活雷锋
70年代是学雷锋的发展成熟期,学雷锋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社会各阶层的人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助人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家庭条件好的人帮助困难者,看到弱者大家一起伸手,帮助别人已成了生活习惯。
20世纪80年代:学雷锋开始定式化
这个时期是学习雷锋最热烈的时候,学雷锋开始定式化。每年的3月5日,各单位都会组织活动,形式多为修小电器、自行车,帮人理发等等。198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议和倡导在全国开展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主旋律。人们学雷锋的热情再度高涨。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借鉴市场经济的某些做法,探索学雷锋运动长期化、日常化发展。
20世纪90年代:学雷锋变成志愿服务
90年代,学雷锋的声音逐渐减弱,学雷锋活动也仅仅限于每年的3月5日,活动内容也变得更加简单,学雷锋成为了形式。雷锋成了“3月来4月走”。1993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自此全面开展。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指导和组织青年在扶贫开发、助老扶幼、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之后,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至2000年6月份,全国累计已有8000多万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0亿小时的志愿服务。
21世纪:志愿服务多元化
2000年5月,中国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全面实施,“一助一”结对服务、服务站建设、大学生志愿者教育科技文化“三进巷”等工作有机结合,整体推进。青年志愿者为大型赛事、国际会议等提供了优质高效服务,同时也在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3B,注册志愿者制度实施,以青年为主体包括许多中老年人在内的志愿者积极报名注册。
2008年,在奥运的契机下,志愿服务在组织机构建设、项目体系建设以及政策经费保障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不仅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保证了志愿服务的长远发展,加上志愿者在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出色表现,这年也被学者称为中国的“志愿元年”。
口编辑/杜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