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才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②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那么,什么是幼儿的健康心理呢?我觉得,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他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数年的研究分析认为:“各种道德几乎可以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理智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己变换动作,多次重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而且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因此,我认为在游戏中加强对幼儿健康心理培养是一项有价值的工作。要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创造性和与人合作的心理品质,使之成为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一、兴趣是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
“兴趣是活动的源泉”。兴趣对幼儿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幼儿对事物没有兴趣,消极感知,就易产生攻击行为或哭闹、宣泄。这些都阻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它能最大地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是童心嬉戏的世界。幼儿年龄小,易受游戏的内容、材料及角色的吸引而调动积极性。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及情感体验,丰富幼儿各种表象,使之萌发各种各样的游戏兴趣,如模拟爸爸妈妈做家务,去“豪客来”享受美味,参加“旅游团”浏览祖国大好河山,建造高耸的“摩天大楼”、贯通东西南北的“高速公路”,参观“水族馆”,表演“喜洋洋与灰太狼”“葫芦娃”,开展科学活动“跳舞的小礼物”“镜子中的娃娃”……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感到自由、快乐、自信。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兴趣,利用幼儿的长处发展他们特有的能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环境,让幼儿体验各种各样角色的快乐:扮演能干的妈妈,体会妈妈的辛苦;扮演“白雪公主”,体验人性善良;扮演“老巫婆”,坚定战胜邪恶的决心。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宣泄自己的情感,激发起对生活的热爱,加深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学会与人合作,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关键
“合作是游戏成功的阶梯。”让幼儿学会合作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是很重要的。要针对幼儿以单独游戏为主的特点,让幼儿先单独玩,然后再合作玩。在不同的玩法中,让幼儿感受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合作玩经单独玩更有趣。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融入游戏环境,也为了使幼儿能从被动合作进入主动合作,教师除了要创造宽松的游戏环境外,还应让幼儿学习言语与非言语的交往方式,如拍拍肩、拉拉手,克服合作中的障碍;学会商量,“你先扮演小兔,我扮乌龟,待会再换”“你那个娃娃家的篮子借我一下,好吗?”;学会合作,“你俩建房子,我们来建街道”“你在那边讲话,我在这边听听这棍子是不是会传播声音”,还有,在游戏活动中,也可加深体验进行交往语言迁移,如:幼儿学会说:“请你帮帮我,好吗?”“请借给我彩笔,好吗?”这种“请……好吗?”的句式迁移到游戏中,能强化幼儿的交往行为方式。引导幼儿与同伴交往中,应及时根据情况,使用合适的交往行为,提高社交技能。这样,幼儿在轻松愉快充满友谊的语言环境中,就会学习谦让、等待、轮流、共享、分工合作等技能。让幼儿不断丰富各种各样的游戏内容,比最初的固定双向合作发展到多向合作,从命令式合作发展到协商式合作,也给游戏注入了新的生机。在游戏中,幼儿感受到自身的力量、同伴的帮助、朋友的支持,体会到成功的游戏离不开伙伴,合作可以给大家带来甜蜜与快乐,合作将在他们心目中成为一件向往的事、一种美好的感觉。
三、张开创造的翅膀,是幼儿健康心理的展现
游戏材料丰富,宽松、自主、能自由操作与创造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造力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必备能力。“创造的源泉来于生活”。我们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入手,挖掘幼儿内在的创造潜能。加大教育信息量,把游戏的内容延伸到商业闹市、公园郊区,让幼儿体会“万新商业广场”的繁华,“天福茶庄”的典雅,西湖公园的秀美等等,并把幼儿有创造性的游戏介绍给大家,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游戏。在丰富多彩的感性刺激下及宽松的心理环境的诱发下,幼儿思维灵活了,在游戏中大胆想象,大胆创造。把一根小木棍当话筒,把纸箱当电视机,自己当上主持人,当评委打分,模仿着“智慧树”表演出一场场好看的节目。特别在结构游戏中,孩子凭着自己的想象与意愿,用积木、积塑、各种空瓶等等拼插出各种建筑物,在玩沙玩水中任意塑造物体,在主题“未来乐园”构造中建筑出气势宏伟的卫星发射塔、妙趣横生的机器人城堡餐厅、精彩有趣的水上乐团、五彩缤纷的环岛公路、小别墅式的“幼儿园”,古色古香的“酒店”等等。这些构思奇特的设计图,是孩子友好合作的成果,是幼儿智慧的结果、友好合作的结晶、想象创造的缩影。在老师热情洋溢的赞许中,幼儿饱尝了创造前的艰辛,创造后的喜悦,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开拓、创新。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是幼儿期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在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所以,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家庭、社会的重要职责。让我们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赵梅.结构游戏中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J].山东教育,2001(36).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②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那么,什么是幼儿的健康心理呢?我觉得,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他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数年的研究分析认为:“各种道德几乎可以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理智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己变换动作,多次重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而且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因此,我认为在游戏中加强对幼儿健康心理培养是一项有价值的工作。要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创造性和与人合作的心理品质,使之成为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一、兴趣是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
“兴趣是活动的源泉”。兴趣对幼儿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幼儿对事物没有兴趣,消极感知,就易产生攻击行为或哭闹、宣泄。这些都阻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它能最大地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是童心嬉戏的世界。幼儿年龄小,易受游戏的内容、材料及角色的吸引而调动积极性。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及情感体验,丰富幼儿各种表象,使之萌发各种各样的游戏兴趣,如模拟爸爸妈妈做家务,去“豪客来”享受美味,参加“旅游团”浏览祖国大好河山,建造高耸的“摩天大楼”、贯通东西南北的“高速公路”,参观“水族馆”,表演“喜洋洋与灰太狼”“葫芦娃”,开展科学活动“跳舞的小礼物”“镜子中的娃娃”……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感到自由、快乐、自信。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兴趣,利用幼儿的长处发展他们特有的能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环境,让幼儿体验各种各样角色的快乐:扮演能干的妈妈,体会妈妈的辛苦;扮演“白雪公主”,体验人性善良;扮演“老巫婆”,坚定战胜邪恶的决心。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宣泄自己的情感,激发起对生活的热爱,加深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学会与人合作,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关键
“合作是游戏成功的阶梯。”让幼儿学会合作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是很重要的。要针对幼儿以单独游戏为主的特点,让幼儿先单独玩,然后再合作玩。在不同的玩法中,让幼儿感受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合作玩经单独玩更有趣。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融入游戏环境,也为了使幼儿能从被动合作进入主动合作,教师除了要创造宽松的游戏环境外,还应让幼儿学习言语与非言语的交往方式,如拍拍肩、拉拉手,克服合作中的障碍;学会商量,“你先扮演小兔,我扮乌龟,待会再换”“你那个娃娃家的篮子借我一下,好吗?”;学会合作,“你俩建房子,我们来建街道”“你在那边讲话,我在这边听听这棍子是不是会传播声音”,还有,在游戏活动中,也可加深体验进行交往语言迁移,如:幼儿学会说:“请你帮帮我,好吗?”“请借给我彩笔,好吗?”这种“请……好吗?”的句式迁移到游戏中,能强化幼儿的交往行为方式。引导幼儿与同伴交往中,应及时根据情况,使用合适的交往行为,提高社交技能。这样,幼儿在轻松愉快充满友谊的语言环境中,就会学习谦让、等待、轮流、共享、分工合作等技能。让幼儿不断丰富各种各样的游戏内容,比最初的固定双向合作发展到多向合作,从命令式合作发展到协商式合作,也给游戏注入了新的生机。在游戏中,幼儿感受到自身的力量、同伴的帮助、朋友的支持,体会到成功的游戏离不开伙伴,合作可以给大家带来甜蜜与快乐,合作将在他们心目中成为一件向往的事、一种美好的感觉。
三、张开创造的翅膀,是幼儿健康心理的展现
游戏材料丰富,宽松、自主、能自由操作与创造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造力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必备能力。“创造的源泉来于生活”。我们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入手,挖掘幼儿内在的创造潜能。加大教育信息量,把游戏的内容延伸到商业闹市、公园郊区,让幼儿体会“万新商业广场”的繁华,“天福茶庄”的典雅,西湖公园的秀美等等,并把幼儿有创造性的游戏介绍给大家,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游戏。在丰富多彩的感性刺激下及宽松的心理环境的诱发下,幼儿思维灵活了,在游戏中大胆想象,大胆创造。把一根小木棍当话筒,把纸箱当电视机,自己当上主持人,当评委打分,模仿着“智慧树”表演出一场场好看的节目。特别在结构游戏中,孩子凭着自己的想象与意愿,用积木、积塑、各种空瓶等等拼插出各种建筑物,在玩沙玩水中任意塑造物体,在主题“未来乐园”构造中建筑出气势宏伟的卫星发射塔、妙趣横生的机器人城堡餐厅、精彩有趣的水上乐团、五彩缤纷的环岛公路、小别墅式的“幼儿园”,古色古香的“酒店”等等。这些构思奇特的设计图,是孩子友好合作的成果,是幼儿智慧的结果、友好合作的结晶、想象创造的缩影。在老师热情洋溢的赞许中,幼儿饱尝了创造前的艰辛,创造后的喜悦,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开拓、创新。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是幼儿期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在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所以,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家庭、社会的重要职责。让我们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赵梅.结构游戏中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J].山东教育,20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