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教育文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0414010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一流新工科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工科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有益探索。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为例,通过调研教师教学课程思政实践现状并结合教学工作经验积累,探讨该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工科;课程思政;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1)05-0120-06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1.05.018
  如何培养人才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既是高校育人的核心问题,也是高校育人的根本问题。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了明确指示和要求。高校教学应从提升学生立德树人品质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更应在专业课程建设和传授过程中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与科学融合。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课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课程思政的教育一定要覆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单独的一门思想政治课,更不是某一门课程单独安排出一部分时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新工科课程思政应体现在新工科课程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工科知识点中并有效提炼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动直观地、自然地传授思政内容,让学生自觉体会和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工科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实例感化学生,让学生在专业课当中自然理解和吸纳。目前,新工科课程思政的科学融合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虽然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新工科课程思政进行了不少研究和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但新工科课程思政在教育环节和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无法达到要求。因此,研究工学学科如何融入课程思政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有益于课程思政进头脑、进课堂、进教室、进教材。
  一、新工科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信息类专业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其重要性不容小觑。该课程对于信息类专业,尤其是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门核心的技能性课程,对于提升学习对象的知识领悟能力、技能实践等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它与学生的合作性学习与现实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耦合关系,也存在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作为新工科课程思政的理想切入点,有助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新工科课程的特性增加了课程思政的实施难度
  目前,新工科课程多为自然科学,其课程思政价值涵纳度不高,学生对于新工科课程的学习,绝大部分关注的是专业知识结构、专业技术内容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盛立军主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为新工科课程思政研究对象,全面剖析新工科课程思政。一般而言,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播主体内容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数据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TCP/IP协议集、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互联概述、网络互连介质等自然科学知识,授课方式主要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结合,但很多计算机网络技术术语、名词、技术等均来自国外,这给课程思政的融合带来了一定挑战。从新工科的现实情况看,像计算机网络技术之类的课程教学,其专业属性非常明显,实施课程思政的难度较大。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是我国科技进步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科技进步的源泉在于不断培养科技人才,同时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这是培养德才兼备新工科人才的途径之一。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同频共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强力推动新工科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是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德才兼备新工科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新工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加大了课程思政的实施难度
  新工科学生的学习特征不同于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过程性学习获得理性思维的能力;二是通过学习锻炼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三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身突破,提升解决问题的思维途径。这本身就是自然科学探索学习的精髓。新工科学生学习规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尋求对策→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学习方法是以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为问题解决导向与途径,既注重过程变量也注重结果变量,体现结果与过程的结合。正是由于上述属性,新工科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人文精神的引导,这样才能避免缺少感性思维带来的各种问题,如缺乏情感处理能力、社会沟通交际能力、复杂问题变通能力等问题。如果简单地利用思想教育干预,就会脱离融合的科学性问题,导致偏离新工科专业学习路线和实践过程,失去了学习本领报效国家的初心,学习目的和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不能真正实现德育熏陶的作用。总之,有效推进新工科学生课程思政,面临诸多问题,具有很大挑战性。
  (三)教师引导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工科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在传授专业学科知识和逻辑思维训练的时候,过多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忽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时仅仅是机械地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讲讲形势、说说口号。因而,在新工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把课程思政巧妙地融入专业课程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工科课程思政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实践策略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培养方案设计应当包含课程思政元素
  新工科课程思政应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在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梳理出一系列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但要体现传统思政课程的主体要素,同时更要重视专业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把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两方面合理地、有机地融合起来,制定符合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方案,以便科学设计和实施。我们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特点,把其归纳为6类:新时代家国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优良传统文化观、现代法治观、职业修养观,分别从家国、社会、科学、文化、法治和职业6个角度强化树人、育人的要求与目标。   新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施策略不同于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新工科具有明显的特征,与其他学科相比也具有鲜明的不同之处。特别是相对新文科专业而言,新工科课程思政执行过程更具复杂性,在课程思政目标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更加细化执行单元粒度。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细化了执行单元粒度,才能把思政课程与新工科专业进行无缝对接,才能清楚新工科课程思政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力和如何融合,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我们才知道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要做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没有做到而需要继续补充。为此,我们进行了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融合,对课程思政执行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细化和优化,对完善、调整后的主体目标结合量化的难度层次(见表1)进行进一步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表1体现的目标难度界定为三个层次L1、L2、L3,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目标培养难度。其中,L1层次主要以概念介绍和理解为主体,L2则重点体现为认知和思考水平,而L3体现学生对于新观念的具体认知以及认知的升华。在这三个层次中,L3是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内化的最高层次级别,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过程实现中,这也是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教育最难达成的一个环节。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融合
  1.促进新工科课程思政的融合
  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与传统的思政课程具有明显区别,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能一概而论,创新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模式也不能一蹴而就。一般而言,新工科的课程思政教学目的只有通过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体现融合,并促进课程思政的融合和发展。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一般不能有效地融合,也不能把思政元素从工科专业课程中自然提炼出来,而是简单地进行思政课程教育。现代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引领”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炼新工科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自然融合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展新工科的课程思政教学,并非以整体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教学。例如,我们应如何立足本职工作,如何扫好一屋才扫好天下,如何才能热爱祖国,如何为祖国多作贡献,什么是奉献精神之类所谓的古板型说教。当然,这种说教的优点就是直截了当、覆盖面大,操作起来十分简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课程思政的作用。事实上,整个教学环境对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有决定性的影响,科学设计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现代的教学环境与原来的教学环境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化更为普及应用在现代教学环境中,与教学相对应的众多环节都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调整和重构。现代新工科课程思政的融合,需要设计更新颖更独特的教学方法完善学生教育教学过程。我们通过列举两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来感受新工科课程思政如何科学融入新工科教学过程,实现新工科教学课程思政的目的。
  第一,溯源穷理,深邃悠长。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重构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在教学当中,应重视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内在德性,转化成精神的一种有机构成,最后转化成素质、能力和行为,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课程思政的载体是课堂的教学内容,如何把课程思政科学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就成为课程思政的关键。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收集并浓缩课程教学内容形成知识点集合,针对知识点集合进行有效的数据分类,溯源穷理,融入合适的课程思政元素。我们也应深刻认识到不同的知识点对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度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设计合适的课程思政元素,就会增强教学效果和效力。因人施教也是课程思政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针对不同的学生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吸引学生对知识集合点的关注度和吸引力。事实上,无论是科学锤炼教学内容知识点集合,还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是考虑学生不同特点,均需要科学构建有效的三者映射关系,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把握课堂的关键还在于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进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与考查目标,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升华和延伸,而不能采用机械的方法生搬硬套,否则教学效果与课程思政目标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大相径庭。比如,我们讲授计算机网络发展史,那些科学家无私奉献、坚持不懈、不忘初心的品德与精神就可以很好地把课程思政元素与计算机网络的专业知识融合起来,对每门工科课程的关键知识单元集合,授课者需要进行内容与思政点的结合度分析,深刻挖掘知识单元中的本质特点,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做到知识与思政的同步进行,并尽可能做到同频共振。
  第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虽然他未明确提出課程思政的概念,但他的讲话让广大教师群体感受到课程思政贯穿教育全过程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其核心思想就是以课程融合思政或者说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书育人,这本身就是课程思政的原则。如何进行良好的教育与教学?这是一个深刻并值得教师们深思的问题。教师潜移默化的教学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如果让课程思政很好地融合其中并做到这个层次,无疑是教学改革和实践成功的典范。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引领和培养,对学生的快速成长均起到关键作用。这可以说是新工科类课程思政科学融合的本质,也是目前课程思政追求的目标,自然引领和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无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在现代新工科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过程中,都需要对教学情境进行有效分析,同时要通过科学的设计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与思政知识进行点对点的有效对应,做到同向同行,两者才能共同发生作用。
  2.提高新工科课程思政融合效果
  新工科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要求我们新工科教师应有符合自身规律的教学策略,主要概括为“学、思、践、悟”四个字,也是四个过程,这本身就是新工科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策略。“学”是基本的教学方式,通过“学”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与效果,就是让学生学习、教学与练习、讲授的过程。“思”是探索、研究和思考的过程,学之通,则思之深,“学”的进程决定了思考的程度。“践”也就是“实训、实战和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为主要实现方式和实践环节。“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反复深化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从而印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认知与深入掌握。“悟”指“领悟”,此过程是对学习、思考后的阶段体验,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掌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悟出新内涵,实现知识的具体转化与运用。事实上,“学习”“思考”“实践”“领悟”是一个迭代的螺旋过程,我们既要科学引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也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促使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实施案例的具体环节设计剖析
  湖南女子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授课对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2个学分,32个学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如何有效、科学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及设计,是此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所在。课程思政融合元素的有效挖掘与提炼,取决于某门课程的具体人才培养教学目标,融合元素提取工作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融合元素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甚至成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基于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的提炼,同时结合相应范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触合点”的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也是很多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思想形成与基本知识的关键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等关键内容;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各层的功能、工作原理;能够运用网络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境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和应用。在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中,我们寻找这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触合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中,学生的视野往往局限在专业课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但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原因及该课程对于学生自己未来职业生涯有何影响,该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基于本课程对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均可通过对课程“触合点”凝炼合适的思政元素,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认识,这些思政元素恰恰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例如,計算机网络发展史上的著名人物阿帕奇,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用4台电脑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络,完成了单机难以完成的工作,充分体现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的精神,也体现出他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溯源溯理,充分彰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思政深邃悠长,融合紧密。
  (二)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法律”意识“触合点”的教学设计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法律”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例如,在讲解域名系统DNS这一知识点时,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我探究、学生讨论交流和实训操作,就可以掌握域名与IP的关系、域名解析过程和域名管理方法,进一步结合实际场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具有网络主权意识,并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学生为将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而努力奋斗,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我们还在教学过程中以俄罗斯进行国家级防断网演习为引入点,层层递进说明域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当前DNS系统存在的中心性解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担当。
  当然,提炼融合点的教学设计还有很多,只要我们遵循“溯源溯理、深邃悠长,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自然引领、润物无声”的原则,就能把课程思政课堂变得更生动,更具吸引力。
  四、结语
  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基,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工程中要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鉴于此指导思想,高校新工科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入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授课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在工科类专业中开展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同时也说明了在新工科专业课程中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教学为中心,立足教育教学,继续提取出新工科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特点,全方位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继续开展多门课的课程思政工作,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提升新工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林健.引领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工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2):40-43.
  [2]唐静静,齐文丽,徐雪萌.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与启示[J].高教学刊,2019(13):112-114.
  [3]颜蓓蓓,程占军,李丽萍,等.面向新工科的《建筑能源环境》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99-100.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5]李青雯.工科类院校推行“课程思政”的阻断力与突破点[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53-56.
  [6]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7]崔金刚,吴淑杰,李景奎.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16-17.
  [8]龚雪,余秀兰.美国高中与大学衔接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5,31(1):90-96.
  (责任编辑:蒲应秋)
其他文献
摘要:本论文阐述了AutoCAD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行性和专业性。AutoCAD 模块式教学的阶段性:包括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阶段;AutoCAD软件操作技能培训阶段;学员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阶段;以及AutoCAD 模块式教学的几点探讨性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开展探究性教学;细分级别,开展多样式教学;厂校结合,开展双元制教学。总之,作为AutoCAD模块教学的讲师应为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A
期刊
摘要:甘肃竞技体育的发展虽然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匹配,但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需要高度重视、全面认识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在认识省情的基础上,根据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实行“举省体制”的竞技体育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竞技体育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结构,重点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支撑;真抓实干,杜绝虚假违规行为,创造良好环境,实现集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甘肃; 竞技体育;发展;对策    
期刊
摘 要:利用某大学大学生调研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并分析国家助学金对大学生综合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助力高校一流专业建设。实证分析发现:相对于其他大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大学生综合学业成绩显著提高;国家助学金对大学生综合学业成绩的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  关键词:国家助学金;大学生;综合学业成绩;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G46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
期刊
摘 要: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是在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自我异化批判基础上形成的。人的本质异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法权化了的世界,正是由异化劳动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总体异化。它表现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同时,又表现为那些体现着所谓“正义”的《林木法》《谷物法》《工厂法》等法律条文,都不过是工业资产阶级、贵族和不法商人为了攫取一切可能利益的庇护伞。于是,在生产活
期刊
摘要:广西边境西段民族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还存在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体制不顺,办学不活,发展不均等问题,因此,边境民族地区的各级党政领导应转变观念,把边境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提到议事日程,真正树立起大职业教育观,同时应转换政府管理职能,加强边境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工作的宏观统筹和规划,建立符合边境民族地区实际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走具有边境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路子。
期刊
摘 要:《东语正规》是清末首批留日学生唐宝锷、戢翼翚在日留学期间,翻译其所使用的日语教材整理编撰而成。该书最初是自费出版,1901年由译书汇编社增补再版,后又分别由戢翼翚在上海创办的出洋学生编辑所和作新社发行。针对当时风行一时的《和文汉读法》,《东语正规》另辟蹊径,强调日语口语的学习,对清末日语教科书的编撰以及国人的日语学习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留日学生;日语教科书;《东语正规》;戢翼翚
期刊
摘 要:以“进步教育网络”为代表的美国新进步主义教育在21世纪出现了日趋活跃的迹象,在继承传统进步主义思想和物质遗产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愿景和教育原则,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新进步主义注重儿童的兴趣和成长,强调发展整体儿童和培养儿童的创新动手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抵制压制儿童的有力工具,也是消解僵化教育的良方。但在美国当前的政经格局下,短时期内进步主义教育还不可能成为
期刊
摘 要:反思高校在疫情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理论任务。疫情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又不同于以往的、一般形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它借助疫情的特殊性实现了对网内、网外关系的超越。它也不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网络翻版,而是将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平行化趋势、教育主体从灌输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换推到了顶点。它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都抓住了“00后”大学生的心
期刊
摘 要:科研诚信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底线,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风和作风建设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围绕高校学术不端的纠纷经常诉诸法律,司法裁判已经成为解决高校学术不端纠纷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中国裁判文书网30份判决文书为样本,对高校学术不端行為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涉案类型主要为民事案件或行政案件,涉案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学校,起诉原因主
期刊
摘 要: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劳动教育相关研究经历了探索起步、曲折发展、调整改进、深化创新等阶段;就研究团队、发文者状况和期刊来源而言,尚未形成核心研究群体,跨界合作不足;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热点聚焦于核心目标与价值旨归、逻辑遵循与课程开发、现实畸变与路径分析等方面;研究前沿表现在多元培育主体的深度协作机制研究、“人工智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