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的题目相当于诗歌的眼睛。诗歌的题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如果说诗歌鉴赏是画龙的话,那么对题目的分析就是点睛,只有首先借助对诗歌题目的分析才能窥见诗歌中蕴涵的丰富信息,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那么诗歌的标题究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从标题看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
感弄猴人赐朱绂
罗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弄猴人”是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黄巢起义爆发,唐昭宗逃难,随驾的伎艺人只有一个耍猴的。这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能跟皇帝随朝站班。唐昭宗很高兴,便赏赐耍猴的五品官职,身穿红袍,就是“赐朱绂”,并给以称号叫“孙供奉”。昭宗赏赐孙供奉官职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无聊,说明这个大唐帝国的末代皇帝昏庸已极,亡国之祸临头,不急于求人才,谋国事,仍在赏猴戏,图享乐。对罗隐来说,这件事却是一种辛辣的讽刺。他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布衣。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他不免刺痛于心,于是写这首诗,用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这类标题还有很多:“逢入京使”、“剑门道中遇微雨”、“江南逢李龟年”、“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夜上受降城闻笛”、“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二、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此怜惜之意、伤春之感从标题中的“惜”字可见一斑。
这些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诗”、“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
三、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有两个标题,标题不同大异其趣:
标题为“闺意”。这个标题可以暗示读者此诗写的是闺中新妇的心意。首句写成婚,次句写拜见公婆。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绝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两句便接着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此诗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行“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而与韩愈齐名。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又如: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标题是“酬朱庆馀”或者是“望洞庭赠张丞相”,所表现的感情便大不相同了。
四、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
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
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鹿砦”、“竹里馆”、“黄鹤楼”等。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揽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
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等。
这类标题一般都是咏物诗,多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摹写物态、托物寄兴的。如有定语,定语是诗歌立意的重点。
未展芭蕉
钱翊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芳心犹卷的芭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而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此诗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芭蕉画面,并联想到了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塑造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
3.以人物为标题
如:“山中寡妇”、“里中女”、“贫女”、“赠妓云英”、“蚕妇”、“代卖薪女赠诸妓”、“西施”、“王昭君”、“息夫人”、“贾生”、“渔翁”、“剑客”等。
这类标题中的人物如果是下层人民,那么该诗多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如果是历史名人,多表达的他的景仰或同情或身世之感。这种类型的诗多为代言体,即诗人代人设词,假托他人的身份、口吻、心理、语气来创作构思,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抒发情志的一类写法。
五、从标题推知诗歌的具体内容
如:“过故人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早发白帝城”、“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晚泊润州闻角”、“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酬乐天频梦微之”等。
这类诗歌的题目往往对诗歌的内容有明显的提示或概括作用,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综上,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
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吟、引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青楼曲”。
一、从标题看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
感弄猴人赐朱绂
罗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弄猴人”是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黄巢起义爆发,唐昭宗逃难,随驾的伎艺人只有一个耍猴的。这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能跟皇帝随朝站班。唐昭宗很高兴,便赏赐耍猴的五品官职,身穿红袍,就是“赐朱绂”,并给以称号叫“孙供奉”。昭宗赏赐孙供奉官职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无聊,说明这个大唐帝国的末代皇帝昏庸已极,亡国之祸临头,不急于求人才,谋国事,仍在赏猴戏,图享乐。对罗隐来说,这件事却是一种辛辣的讽刺。他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布衣。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他不免刺痛于心,于是写这首诗,用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这类标题还有很多:“逢入京使”、“剑门道中遇微雨”、“江南逢李龟年”、“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夜上受降城闻笛”、“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二、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此怜惜之意、伤春之感从标题中的“惜”字可见一斑。
这些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诗”、“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
三、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有两个标题,标题不同大异其趣:
标题为“闺意”。这个标题可以暗示读者此诗写的是闺中新妇的心意。首句写成婚,次句写拜见公婆。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绝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两句便接着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此诗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行“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而与韩愈齐名。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又如: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标题是“酬朱庆馀”或者是“望洞庭赠张丞相”,所表现的感情便大不相同了。
四、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
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
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鹿砦”、“竹里馆”、“黄鹤楼”等。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揽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
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等。
这类标题一般都是咏物诗,多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摹写物态、托物寄兴的。如有定语,定语是诗歌立意的重点。
未展芭蕉
钱翊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芳心犹卷的芭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而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此诗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芭蕉画面,并联想到了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塑造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
3.以人物为标题
如:“山中寡妇”、“里中女”、“贫女”、“赠妓云英”、“蚕妇”、“代卖薪女赠诸妓”、“西施”、“王昭君”、“息夫人”、“贾生”、“渔翁”、“剑客”等。
这类标题中的人物如果是下层人民,那么该诗多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如果是历史名人,多表达的他的景仰或同情或身世之感。这种类型的诗多为代言体,即诗人代人设词,假托他人的身份、口吻、心理、语气来创作构思,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抒发情志的一类写法。
五、从标题推知诗歌的具体内容
如:“过故人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早发白帝城”、“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晚泊润州闻角”、“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酬乐天频梦微之”等。
这类诗歌的题目往往对诗歌的内容有明显的提示或概括作用,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综上,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
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吟、引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青楼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