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让学生自主作业,教师点拨的做法。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对所学习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作业 点拨 创造性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一再提倡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现在布置家庭作业,给班里所有的同学仍然是同一模式、同一要求、千篇一律。一个偶然的原因,使我改变千人一格的布置作业的习惯。
前一段时间,不完成作业的学生突然间人数逐日骤增。有一天,我一怒之下,教棍打了一个不完成作业的同学。满以为这位同学第二天他会毕恭毕敬地交来他的作业。没想到,第二天,当我检查作业时,这位同学写道:“我仍然不完成,看你能怎样我。”真是触目惊心。学生竟敢如此而为,是我教书生涯中的首例。
怒气过后,渐渐清醒,掩卷而思:这是为什么呢?痛定思痛,长期以来,我并没有认真地想想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否适应作业的量和难度。天天重复同一做法,学生也养成这种习惯,等到老师作业布置后才开始动笔,以免走了“冤枉路”,白白写了一趟。教师也大同小异地对待不完成作业的同学,轻则挨批,重则挨打。学生哪来如此的勇气和胆量去写这几句话?作为教师为何不去挖掘他们这方面的潜力,将它引到正路上来呢?我们为何不改变一下自己布置作业的方式呢?把简单的批评、轻率的惩罚变为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我开始尝试新的布置作业的方法。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布置作业中,我采取了让学生自主作业,教师点拨的做法。何为自主作业?所谓自主作业,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即作业过程呈现自主、主动、创新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它的基本特征是预期性和创新性。即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学习,又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分类、整理。创新性学习不满足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习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问题。
事发第二天,上完课后,我对学生这样说:“同学们,以前老师布置作业总是同一要求,主要靠老师给大家布置家庭作业,这样不免有些遗漏。学习好的同学,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家庭作业,质量检测成绩低的同学又感到老师布置的作业真是可望而不可及,很难,难于上青天,所以一听见做作业就头痛,大家说是吗?”众生异口同声:“是”显然我的话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他们一个个情绪特激动。我接着说:“从今天开始,老师决定改一改,让大家做家庭作业自己选择。”
“自己选择作业”同学们有点莫名其妙。继而便举起双手“ye-”看到学生更加激动的神情,我觉得我的想法正迎合他们的心理。趁着他们情绪高涨之时,我给他们指点了选题的大致方向:“今天,我们学习了《酒精灯》一课,现在可根据你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哪些不大清楚,可自己选择写写、想想。也可按照咱们预习课文的方法去预习课文,也可模仿这一课的内容去提前预习。量要适中,学生们经我这么一说,当时就冲冲欲动,首先选题,迎着同学们惊喜的目光,我接着说:“在这个学期,只要你刻苦努力,肯动脑筋,切合自身实际情况选题,以后的你肯定会比以前的你成绩有所提高,期末肯定会得到奖励。
我的话刚一讲完,教室里一片歡腾,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很认真地进行了选题。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检查作业时,同学们都很认真,更让我高兴的是全班无一人不动笔,一改过去不做作业的局面。由此可见,自主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事的工作总是在一定的心境状态下进行的,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心境,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显然是难已如愿的。让学生自主作业,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心境。
当他们在选题上有一定的难度或在形式过于单调时,我就会适时地给予点拨,发散学生求异思维,形式上也较新颖。如学完了《钠与氧的反应》后,你会对“真金不怕火炼”这句谚语有哪些更深刻的理解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教师的点拨,成了学生及时的“甘霖”,他们乐于接受。
经过多次的点拨,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他们有时还想到老师意料不到的答案来?如学习金属功能材料之后,同学们对这些新兴工业材料兴趣大发,产生了很多还没有出现的新的材料,并有理有据。正如有人说:“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驰骋,定会从中受益匪浅。”有了这个空间,他们什么都可大胆地尝试。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主作业,体现了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作为教师再不能讲棍不离手,成为学生的“严父”,而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协作伙伴,要创造性地去指导。师生互相尊重,在尊师爱生的情感支配下,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十分敬佩的目光聆听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他们才能轻松愉快。
【关键词】自主作业 点拨 创造性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一再提倡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现在布置家庭作业,给班里所有的同学仍然是同一模式、同一要求、千篇一律。一个偶然的原因,使我改变千人一格的布置作业的习惯。
前一段时间,不完成作业的学生突然间人数逐日骤增。有一天,我一怒之下,教棍打了一个不完成作业的同学。满以为这位同学第二天他会毕恭毕敬地交来他的作业。没想到,第二天,当我检查作业时,这位同学写道:“我仍然不完成,看你能怎样我。”真是触目惊心。学生竟敢如此而为,是我教书生涯中的首例。
怒气过后,渐渐清醒,掩卷而思:这是为什么呢?痛定思痛,长期以来,我并没有认真地想想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否适应作业的量和难度。天天重复同一做法,学生也养成这种习惯,等到老师作业布置后才开始动笔,以免走了“冤枉路”,白白写了一趟。教师也大同小异地对待不完成作业的同学,轻则挨批,重则挨打。学生哪来如此的勇气和胆量去写这几句话?作为教师为何不去挖掘他们这方面的潜力,将它引到正路上来呢?我们为何不改变一下自己布置作业的方式呢?把简单的批评、轻率的惩罚变为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我开始尝试新的布置作业的方法。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布置作业中,我采取了让学生自主作业,教师点拨的做法。何为自主作业?所谓自主作业,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即作业过程呈现自主、主动、创新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它的基本特征是预期性和创新性。即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学习,又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分类、整理。创新性学习不满足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习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问题。
事发第二天,上完课后,我对学生这样说:“同学们,以前老师布置作业总是同一要求,主要靠老师给大家布置家庭作业,这样不免有些遗漏。学习好的同学,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家庭作业,质量检测成绩低的同学又感到老师布置的作业真是可望而不可及,很难,难于上青天,所以一听见做作业就头痛,大家说是吗?”众生异口同声:“是”显然我的话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他们一个个情绪特激动。我接着说:“从今天开始,老师决定改一改,让大家做家庭作业自己选择。”
“自己选择作业”同学们有点莫名其妙。继而便举起双手“ye-”看到学生更加激动的神情,我觉得我的想法正迎合他们的心理。趁着他们情绪高涨之时,我给他们指点了选题的大致方向:“今天,我们学习了《酒精灯》一课,现在可根据你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哪些不大清楚,可自己选择写写、想想。也可按照咱们预习课文的方法去预习课文,也可模仿这一课的内容去提前预习。量要适中,学生们经我这么一说,当时就冲冲欲动,首先选题,迎着同学们惊喜的目光,我接着说:“在这个学期,只要你刻苦努力,肯动脑筋,切合自身实际情况选题,以后的你肯定会比以前的你成绩有所提高,期末肯定会得到奖励。
我的话刚一讲完,教室里一片歡腾,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很认真地进行了选题。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检查作业时,同学们都很认真,更让我高兴的是全班无一人不动笔,一改过去不做作业的局面。由此可见,自主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事的工作总是在一定的心境状态下进行的,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心境,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显然是难已如愿的。让学生自主作业,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心境。
当他们在选题上有一定的难度或在形式过于单调时,我就会适时地给予点拨,发散学生求异思维,形式上也较新颖。如学完了《钠与氧的反应》后,你会对“真金不怕火炼”这句谚语有哪些更深刻的理解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教师的点拨,成了学生及时的“甘霖”,他们乐于接受。
经过多次的点拨,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他们有时还想到老师意料不到的答案来?如学习金属功能材料之后,同学们对这些新兴工业材料兴趣大发,产生了很多还没有出现的新的材料,并有理有据。正如有人说:“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驰骋,定会从中受益匪浅。”有了这个空间,他们什么都可大胆地尝试。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主作业,体现了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作为教师再不能讲棍不离手,成为学生的“严父”,而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协作伙伴,要创造性地去指导。师生互相尊重,在尊师爱生的情感支配下,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十分敬佩的目光聆听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他们才能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