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邯郸的一名地理教师,我从教有六年了。在这六年里我连带了三年高三地理教师,当然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今年我接的这一届高三的学生。里面是三教九流都有,可以说高二是全年级的大多数差生都汇集在自己班里,这也是新的高考制度带来的。我们这里有一个班,全年级最后150名没有一个,一般来说选理化的都是好的学生,而选杂七杂八的学生,就基本上不是一流或好的,导致现在各个班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昨天做了一份课堂练习,题目都是从一章复习时作业题中挑出来的,难度在中等以下,结果平均分才53分多点,有的题目讲4次了,还有几位学生一点也不给你面子,照错不误,可叹、可气!在高三阶段,学生、家长、教师遇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明显偏多。但是我们在这一阶段所采取的处理办法却往往过于简单,有教师认为此时的学生已经基本定型,无需教育了;此时甚至有学生家长仅以孩子拿到毕业证、不出事、不闹乱子做为孩子的上学目标了。我不赞成这些观点。我认为:进入高三阶段的学生易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1.信心缺乏者:我能行吗?有一些同学开始审视自身,准备重新振作起来,开始准备认真学习,但是他们不一定能够持续保持信心。
2.自暴自弃型。这里有两种类型学生:一种是精神整天萎靡不振,无所事事。另一类型以看透一切的目光看待周边事物,对老师家长的语言不置可否,好像鄙视一切。
3.焦躁不安,感觉末日快要来临,最后疯狂一次。不遵守纪律,或者上课干扰纪律或者迟到旷课。
4.依然不能正确面对现实,始终过分自负,我行我素。
总体而言,任何时候的孩子都有救、任何孩子都应去救。这就是我个人做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工作的理解。 我们应该看到好的一面,这类学生有上进的心理,但是需要认真的引导,否则就有可能滑向另外一个极端。下面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应该多予以激励。教导他们正视自身实际情况的同时,也应看到,成绩完全有好转的可能。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同学往往学习比较努力,所以他們的学习方式方法有待纠正。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一次成功就能够激发极大的学习动力,使得学习的激情能够长久的保持到底。
所以做为教师,更应该关注此类学生的学习方法,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了,才有希望取得进步。其老师不能向他们提过高的要求,让他们从基础做起,一点一点地提高。另外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相信,只要这样学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同时要经常给学生制造我已经进步了的假象,并逐步把假象演变成真相。有一天,你会发现,他真的成功了。
确实,我现在教两个综合班,对他们我的做法是:象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寄于希望,努力做到使他们感觉不出老师的无奈。经常与他们谈心,说些人才是多方面的观点,使他们不至于消沉。在学习的要求上区别对待,他们能做多少都鼓励。像关心其他同学一样关心他们生活、交友、课外兴趣等诸方面。经常与他们的家长联系,多讲他们的进步,但也不掩盖其短处。只要不影响其他学生,容许他们的个性发展。这样,一般情况下他们也能保持与老师和同学和睦相处。尊重学生,范围是针对全体学生而不是对部分人。品学兼优的学生,不消说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而如今“转化后进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厚爱” 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转化也成了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因此要想转化差生还要把爱奉献给他们。从内心去感化他们。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捧着一个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关心学生,更重要的是施爱的方式方法,要让差生知道和感受到教师的爱。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爱不是轰轰烈烈的狂热,而是春雨润物,朝露无痕;是严谨的、科学的、适度的。教师要时时自省,不断纠正性格、方法的缺陷,施给学生光明磊落的、真正的爱心。同时让学生知道爱不需回报,但受爱之人要学会感恩,并将爱心传播。很多学生之所以不知道感恩,缺少的不是感恩的心,而是缺少感恩的“技巧”,教师要授之以“渔”。 教师爱学生是一种具有活力的“酶”,它通过迁移、转化在学生心灵上发生作用,
爱优生不难,难的是爱后进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后进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母爱的继续,升华和发展。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教师虽然不能代表学生外在环境和教育的全部,但却象光镜一样,把外部环境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提供的条件集中起来发挥影响,这是母爱所不可及的。
一个具有良好教育素养和心理素质、从心底热爱学生、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教师很容易获得学生的尊敬。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为自己的学生奉献出无私的爱。孔子说“有教无类”,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生”是可以教好的。
1.信心缺乏者:我能行吗?有一些同学开始审视自身,准备重新振作起来,开始准备认真学习,但是他们不一定能够持续保持信心。
2.自暴自弃型。这里有两种类型学生:一种是精神整天萎靡不振,无所事事。另一类型以看透一切的目光看待周边事物,对老师家长的语言不置可否,好像鄙视一切。
3.焦躁不安,感觉末日快要来临,最后疯狂一次。不遵守纪律,或者上课干扰纪律或者迟到旷课。
4.依然不能正确面对现实,始终过分自负,我行我素。
总体而言,任何时候的孩子都有救、任何孩子都应去救。这就是我个人做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工作的理解。 我们应该看到好的一面,这类学生有上进的心理,但是需要认真的引导,否则就有可能滑向另外一个极端。下面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应该多予以激励。教导他们正视自身实际情况的同时,也应看到,成绩完全有好转的可能。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同学往往学习比较努力,所以他們的学习方式方法有待纠正。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一次成功就能够激发极大的学习动力,使得学习的激情能够长久的保持到底。
所以做为教师,更应该关注此类学生的学习方法,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了,才有希望取得进步。其老师不能向他们提过高的要求,让他们从基础做起,一点一点地提高。另外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相信,只要这样学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同时要经常给学生制造我已经进步了的假象,并逐步把假象演变成真相。有一天,你会发现,他真的成功了。
确实,我现在教两个综合班,对他们我的做法是:象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寄于希望,努力做到使他们感觉不出老师的无奈。经常与他们谈心,说些人才是多方面的观点,使他们不至于消沉。在学习的要求上区别对待,他们能做多少都鼓励。像关心其他同学一样关心他们生活、交友、课外兴趣等诸方面。经常与他们的家长联系,多讲他们的进步,但也不掩盖其短处。只要不影响其他学生,容许他们的个性发展。这样,一般情况下他们也能保持与老师和同学和睦相处。尊重学生,范围是针对全体学生而不是对部分人。品学兼优的学生,不消说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而如今“转化后进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厚爱” 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转化也成了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因此要想转化差生还要把爱奉献给他们。从内心去感化他们。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捧着一个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关心学生,更重要的是施爱的方式方法,要让差生知道和感受到教师的爱。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爱不是轰轰烈烈的狂热,而是春雨润物,朝露无痕;是严谨的、科学的、适度的。教师要时时自省,不断纠正性格、方法的缺陷,施给学生光明磊落的、真正的爱心。同时让学生知道爱不需回报,但受爱之人要学会感恩,并将爱心传播。很多学生之所以不知道感恩,缺少的不是感恩的心,而是缺少感恩的“技巧”,教师要授之以“渔”。 教师爱学生是一种具有活力的“酶”,它通过迁移、转化在学生心灵上发生作用,
爱优生不难,难的是爱后进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后进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母爱的继续,升华和发展。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教师虽然不能代表学生外在环境和教育的全部,但却象光镜一样,把外部环境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提供的条件集中起来发挥影响,这是母爱所不可及的。
一个具有良好教育素养和心理素质、从心底热爱学生、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教师很容易获得学生的尊敬。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为自己的学生奉献出无私的爱。孔子说“有教无类”,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生”是可以教好的。